吕富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吕富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博士;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及微创手术。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要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擅长胰胆疾病、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及胃肠道早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展开
  • 喝酒吐后胃疼怎么缓解

    喝酒吐后胃疼可通过调整饮食(选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刺激性食物)、局部保暖(腹部热敷)、休息调养(保证充足休息)来缓解,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若胃疼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若措施后仍无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诊做相关检查针对性治疗。 一、调整饮食 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喝酒吐后胃疼时,可先适当饮用温水,之后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胃肠负担;软面条也较为温和,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胃酸,缓解胃疼。对于儿童,需避免给予过硬、过凉或过于油腻的食物,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适当减少进食量,分多次少量进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短期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以及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进一步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疼症状。比如辣椒会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增加,导致胃疼加剧;对于有基础胃肠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刺激性食物的刺激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不适。 二、局部保暖 腹部热敷: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胃部,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一般维持15-20分钟左右。热敷能够促进胃部血液循环,缓解胃痉挛,从而减轻胃疼。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避免烫伤,可将热水袋包裹上毛巾后再放置在腹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温度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皮肤更娇嫩,更需注意。 三、休息调养 保证充足休息: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适当休息。休息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减轻胃部的负担。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充足的休息都很重要。成年人可选择平卧或半卧位,儿童则需保证安静的休息环境,避免剧烈活动,因为剧烈活动可能会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加重胃疼。 四、就医评估 针对特殊人群:如果是老年人喝酒吐后胃疼,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胃疼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信号,更需要及时关注。若胃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血、黑便、头晕、心慌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对于儿童喝酒吐后胃疼,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一旦出现持续胃疼或其他异常表现,也需及时就医,以排除急性胃炎、胃穿孔等严重情况。 若采取上述措施后胃疼仍无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等,以明确胃部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7 11:47:59
  • 缓解腹泻的食物有哪些

    山药含淀粉酶等成分可促脾胃消化助调理脾胃虚弱引发的腹泻可蒸煮食用,苹果含果胶等成分能止泻可直接吃或制泥尤其适合儿童轻度腹泻,胡萝卜富含果胶可吸附细菌毒素助修复肠道黏膜可煮熟打泥,石榴皮成分有抑菌收敛止泻效但需适量,薏仁具健脾利湿功效可煮粥改善脾虚湿盛腹泻,婴幼儿腹泻优先温和易消化食物严重及时就医,老年人腹泻食物软烂易消化密切观察腹泻情况持续不缓解等及时就医防脱水,孕妇腹泻选安全食物严重及时咨询医生避免盲目用药。 一、山药 山药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成分,这些物质有助于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对脾胃虚弱引发的腹泻有调理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山药能改善肠道功能,增强肠道的消化与吸收能力,从而缓解因脾胃功能不佳导致的腹泻症状,可将山药蒸煮后食用,如山药粥等。 二、苹果 苹果中含有的果胶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内能够吸收水分,使粪便变得黏稠,进而发挥止泻功效。同时,苹果中的鞣酸具有一定收敛作用,也有助于缓解腹泻。一般可将苹果洗净后直接食用,或制成苹果泥给腹泻患者食用,尤其适合儿童轻度腹泻时食用。 三、胡萝卜 胡萝卜富含果胶,该成分可吸附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起到止泻作用。并且,胡萝卜所含的营养成分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对腹泻有一定缓解效果。可将胡萝卜煮熟后打成泥状食用,如胡萝卜泥粥等。 四、石榴 石榴皮中含有生物碱、熊果酸等成分,具有抑菌、收敛、止泻的功效。现代研究显示,石榴对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但食用时需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食用引起不适。 五、薏仁 薏仁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对于因脾虚湿盛导致的腹泻有改善作用。可将薏仁煮粥食用,如薏仁山药粥等,能帮助调理因脾虚湿盛引发的腹泻状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腹泻时优先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苹果泥等,避免添加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由于婴幼儿肠道功能较弱,若腹泻严重需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处理。 老年人:腹泻时食物烹饪应偏向软烂易消化,如山药粥等,同时要密切观察腹泻情况,若腹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腹泻可能引发脱水等问题。 孕妇:腹泻时选择食物要谨慎,苹果、山药等相对安全,但如果腹泻严重需及时咨询医生,避免自行盲目使用药物,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2025-10-17 11:44:18
  • 胃胀打嗝怎么回事

    胃胀打嗝原因有多方面,饮食因素如进食过快等或摄入易产气食物可致,消化系统疾病中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会影响,胃肠动力不足包括老年人及长期缺乏运动者,精神因素如紧张焦虑等会干扰,儿童需留意喂养方式,孕妇因激素及子宫压迫,老年要警惕消化道器质性病变,长期频繁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一、常见原因分析 (一)饮食因素 进食过快或边吃边说话,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从而引发胃胀打嗝;此外,摄入过多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在肠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气体,也可导致胃胀打嗝。 (二)消化系统疾病影响 1.胃炎:胃黏膜受炎症刺激,消化功能减退,食物消化不完全在胃内停留,易产生气体引发胃胀,同时刺激膈肌导致打嗝。 2.胃溃疡:胃内溃疡病灶影响胃的正常排空,食物排空延迟,在胃内发酵产气,引起胃胀,溃疡刺激也可能导致膈肌痉挛出现打嗝。 3.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紊乱,胃排空时间延长,食物积聚在胃内发酵产气,造成胃胀,且胃肠蠕动异常可引发打嗝。 (三)胃肠动力不足 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自然减退,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易产生气体导致胃胀打嗝;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胃肠蠕动也会变慢,同样易出现胃胀打嗝情况。 (四)精神因素影响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会干扰植物神经对胃肠的调节,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进而引发胃胀打嗝。 二、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情况 (一)儿童群体 儿童胃胀打嗝需留意喂养方式,若喂奶时婴儿吸入过多空气,或添加辅食时进食过快、过多摄入易产气辅食(如某些豆类泥等),都可能导致胃胀打嗝,家长应注意正确喂养,避免婴儿在进食时吸入过多空气。 (二)孕妇群体 孕期体内激素变化以及子宫逐渐增大压迫胃肠,会影响胃肠蠕动和排空,从而出现胃胀打嗝现象,一般属于孕期常见的生理反应,但也需关注是否有异常加重情况。 (三)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胃胀打嗝要特别警惕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如消化道肿瘤等,需及时排查,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消化道疾病发生率升高,胃胀打嗝可能是疾病的一种表现。 胃胀打嗝的原因涉及多方面,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若长期频繁出现胃胀打嗝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呕吐、体重下降等),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2025-10-17 11:42:43
  • 消化不良会便秘吗

    消化不良可能引起便秘,其通过胃肠动力不足、消化酶分泌不足等机制导致,还受饮食、精神心理、疾病与药物等因素影响,出现该情况可先调整生活方式,无改善则就医排查潜在疾病并遵医嘱处理。 胃肠动力不足:消化不良时,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可能会减弱。正常情况下,胃肠道的蠕动能够推动食物残渣向前移动,当胃肠动力不足时,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的传输速度减慢,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导致大便干结、排出困难,引发便秘。比如一些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就相对较弱,若存在消化不良情况,更易出现便秘。 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不良可能伴有消化酶分泌不足的情况,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未被充分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积聚,也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进而导致便秘。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消化酶分泌问题出现消化不良伴便秘,如儿童若存在消化酶分泌异常引发消化不良,也可能出现便秘现象。 消化不良导致便秘的其他相关因素 饮食因素:消化不良患者往往在饮食上有所节制,可能摄入的膳食纤维不足。膳食纤维具有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长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引发便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若有消化不良且饮食结构不合理,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长期久坐、很少摄入蔬菜和水果的上班族。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能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便秘。例如一些面临较大工作压力的人群,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易出现消化不良伴随便秘的情况。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女性相对可能更易受情绪影响出现此类问题。 疾病与药物因素:某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和便秘。此外,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便秘,若在服用相关药物过程中出现消化不良,也需考虑药物因素导致便秘的可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出现消化不良伴便秘,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和消化不良两方面因素进行处理。 当出现消化不良伴便秘情况时,首先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适量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等。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后症状仍无改善,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疾病,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

    2025-10-17 11:41:01
  • 便秘肚子胀拉不出来怎么办

    改善便秘肚子胀拉不出来需从多方面入手,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和腹部按摩;建立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若长时间未缓解要排除疾病因素,严重时遵医嘱药物辅助,综合自身情况采取措施改善,无改善或有异常及时就医。 保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可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不同年龄人群需水量有差异,一般成年人每千克体重需35毫升左右的水,若有运动等情况还需适当增加饮水量。 适度运动 有氧运动: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如散步,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速度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一般每分钟60~100步,能促进肠道蠕动。对于儿童,可每天安排20~30分钟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跑步等;老年人可选择慢走,速度不宜过快,保持呼吸平稳即可。 腹部按摩:平卧在床上,双腿屈曲,用右手按揉腹部,按照顺时针方向,由右向左慢慢环形按摩,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儿童进行腹部按摩时力度要轻柔,老年人若有腹部疾病需谨慎操作,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如早餐后)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坐5~10分钟,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儿童可在家长引导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一般建议每天早餐后是比较合适的时间;老年人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相对舒适的时间,但要保持规律。 就医检查与治疗 排除疾病因素:如果通过上述方法长时间仍无法缓解便秘肚子胀拉不出来的情况,需考虑是否由疾病引起,如肠道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老年人若长期便秘,更要警惕肠道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潜血试验、肠镜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儿童出现长期便秘,也需排查是否有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 药物辅助(需遵医嘱):若便秘严重,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一些缓泻药物,但要避免自行长期滥用。例如容积性泻药,通过增加粪便体积来促进排便,但要注意服用时需同时大量饮水。 总之,对于便秘肚子胀拉不出来的情况,要综合考虑自身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改善,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若情况无改善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5-10-17 11:37: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