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富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吕富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博士;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及微创手术。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要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擅长胰胆疾病、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及胃肠道早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展开
  • 婴幼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通常情况下,足月出生的婴儿在出生后2至3天会出现黄疸,4至5天会达到高峰,黄疸值一般不超过12.9mg/dl,在两周内会消退;早产儿的黄疸值则会在出生后3至5天出现,5至7天达到高峰,黄疸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在3至4周内消退。但由于每个婴儿的身体情况不同,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黄疸值,如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等,因此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胆红素值可能因检测方法、仪器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对婴儿的黄疸值有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评估和建议。

    2025-06-27 16:24:41
  • 便秘果的功效与作用

    便秘果是药食同源植物,含大量膳食纤维,能润肠通便、减肥瘦身,但不能过量食用,孕妇等需谨慎。 便秘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润肠通便、减肥瘦身的作用。便秘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食物消化,使大便变软,从而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此外,便秘果还能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促进脂肪分解,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便秘果不能过量食用,否则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谨慎食用便秘果。

    2025-06-27 16:22:08
  • 脾脏疼痛是什么症状

    脾脏疼痛通常难以自行准确判断,一般是由于脾脏肿大、脾脏破裂或脾梗塞等情况引发左上腹疼痛,这需要专业医生通过触诊,并结合血常规、肝胆脾胰彩超等检查项目来综合判定。 一、脾脏肿大: 1.生理性脾脏肿大:通常不会引起明显剧烈疼痛,多表现为左上腹有轻微的闷胀感和隐痛。生理性脾脏肿大一般无需治疗。 2.病理性脾脏肿大:需要依据具体病因进行有针对性治疗,在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脾脏。 二、脾脏破裂: 脾脏非常脆弱且易破裂,在外伤后如果出现左上腹疼痛,就要高度怀疑脾脏破裂。脾脏破裂会导致急性腹腔大量出血,可能使人出现头晕甚至休克等危险情况,必须及时送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腹部探查,并实施手术切除脾脏。 三、脾梗塞: 脾梗塞是因脾脏动脉及其分支阻塞,导致脾脏局部坏死,主要表现为左上腹疼痛,可能还会伴有发烧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罂粟碱、尿激酶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需手术切除脾脏。 当出现左上腹疼痛时,应尽快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而威胁到生命安全。

    2025-06-26 14:18:28
  • 反流性食道炎能自愈吗

    反流性食道炎通常无法自愈,需要接受适当的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反流性食道炎通常无法自愈,需要接受适当的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是由于胃酸反流到食道,引起食道炎症和损伤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难等。如果不加以治疗,反流性食道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食道狭窄、食道溃疡甚至食道癌。 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基础,包括戒烟限酒、避免饱餐、睡前3小时不要进食、抬高床头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此外,反流性食道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辣椒、油炸食品、柑橘类水果、咖啡等。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 总之,反流性食道炎需要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患者也需要注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5-06-26 14:15:50
  • 黄疸好转时大便的颜色是怎样的

    一般情况下,黄疸好转时大便的颜色会从陶土色逐渐变为浅黄色。 黄疸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如果是梗阻性黄疸,在积极治疗后,大便颜色会由陶土色逐渐变为浅黄色。如果是肝细胞性黄疸或溶血性黄疸,在积极治疗后,大便颜色可能会变为浅黄色或黄褐色。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如果患者出现大便颜色异常、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新生儿来说,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需要特别关注。如果是生理性黄疸,通常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一般在7-10天内自然消退。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可能会持续时间较长,或者消退后再次出现,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总之,黄疸好转时大便的颜色会逐渐变为浅黄色,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来判断。如果对黄疸的治疗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2025-06-26 14:10: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