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富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吕富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博士;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及微创手术。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要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擅长胰胆疾病、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及胃肠道早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展开
  • 吃面包肚子痛会引发胃炎吗

    吃面包肚子痛不一定直接引发胃炎但可能是胃炎相关不适表现,不同人群吃面包肚子痛情况及影响不同,儿童、成年、老年人群各有特点,吃面包肚子痛后有应对措施,还可通过选择合适面包、注意饮食规律等预防,要根据不同人群情况妥善处理及预防吃面包肚子痛及胃炎发生。 一、吃面包肚子痛与胃炎的关联 吃面包肚子痛不一定会直接引发胃炎,但可能是胃炎相关不适的表现之一。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性病变,其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过度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如果吃面包后肚子痛,可能是面包的某些特性刺激了胃黏膜,比如面包过硬、过冷、过酸或含有某些过敏原等情况。例如,对于本身胃黏膜已有一定损伤或存在胃部敏感情况的人,食用不合适的面包可能会诱发肚子痛,而长期反复的这种刺激有可能增加胃炎发生的风险。 二、不同人群吃面包肚子痛的情况及影响 (一)儿童人群 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如果吃面包后肚子痛,需要考虑面包的质地是否适合儿童咀嚼消化。比如儿童食用过硬的面包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引发肚子痛。若长期频繁出现吃面包后肚子痛的情况,可能影响儿童的食欲和营养摄入,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关键期,胃肠功能相对脆弱,对饮食的适应性较差,面包的不合适可能会对他们的胃部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关注其饮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成年人群 成年人群中若本身有胃部基础问题,如既往有胃炎病史或胃部黏膜较脆弱,吃面包肚子痛可能提示胃部对面包的不耐受。不同生活方式的成年人群影响也不同,比如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的成年人群,其胃黏膜本身可能已有一定损伤,吃面包肚子痛后更易引发胃部的异常反应,增加胃炎加重或复发的可能性。 (三)老年人群 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衰退,胃黏膜萎缩等情况较为常见。吃面包肚子痛时,需要更谨慎对待。因为老年人的胃部对食物的适应能力下降,面包的某些特性可能更容易刺激到他们相对脆弱的胃黏膜,长期的这种不适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进而影响整体健康,需要关注其饮食中面包等食物的选择是否合适,尽量选择容易消化、对胃黏膜刺激小的面包种类。 三、吃面包肚子痛后的应对及预防措施 (一)应对措施 当吃面包肚子痛时,首先应停止食用面包,观察肚子痛的缓解情况。如果肚子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呕吐、黑便等,应及时就医。对于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注意要点,儿童出现这种情况需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带至儿科就诊;老年人群出现该情况也应尽快就医检查,以明确胃部状况。 (二)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面包很重要,比如选择质地柔软、温度适宜、成分温和的面包。对于有胃部基础问题的人群,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和合理性,避免食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咀嚼习惯,成年人群要尽量减少不良生活方式对胃部的影响,老年人群要注重饮食的易消化性等,都有助于预防吃面包后肚子痛以及胃炎的发生。

    2025-10-17 13:24:43
  • 浅表性胃炎忌食

    浅表性胃炎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过冷过热的食物、油腻食物、高盐食物以及咖啡和浓茶,这些食物会通过不同方式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或影响胃部正常功能,对不同年龄患者的胃肠健康均有不良影响,如儿童胃肠功能弱受影响更大,老年患者修复和控制病情更难等。 一、辛辣刺激性食物 具体食物及影响: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加重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炎症反应。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辛辣食物的人群,患胃部炎症性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饮食清淡的人群。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本身胃肠功能较弱,食用辛辣食物更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成年患者食用后可能出现胃痛、反酸等情况;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衰退,辛辣食物的刺激可能更难缓解,会使病情恢复变慢。 二、过冷过热的食物 具体食物及影响:过冷的食物如冰镇饮料、冰淇淋等,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过热的食物如滚烫的茶水、热汤等,会烫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受损。一般来说,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之间。儿童的胃黏膜更为娇嫩,过冷过热食物对其刺激更大,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胃肠功能;成年患者食用后可能出现胃部痉挛、疼痛等症状;老年患者的胃黏膜修复能力差,过冷过热食物更容易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加重浅表性胃炎病情。 三、油腻食物 具体食物及影响: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胃的负担,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刺激胃黏膜。研究发现,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患浅表性胃炎等胃部疾病的概率高于低脂饮食人群。儿童食用过多油腻食物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成年患者食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老年患者本身胃肠蠕动功能减弱,食用油腻食物后更易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加重浅表性胃炎的不适症状。 四、高盐食物 具体食物及影响:咸菜、咸鱼、腌肉等高盐食物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胃黏膜容易受到胃酸的侵蚀。高盐饮食会增加胃内亚硝酸胺等致癌物质的合成,长期高盐饮食对胃部健康极为不利。儿童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过多摄入高盐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同时也会影响胃肠对盐分的代谢,间接影响胃部健康;成年患者长期高盐饮食会使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加重浅表性胃炎病情;老年患者本身存在肾功能和胃肠功能衰退的情况,高盐食物的摄入会进一步损害胃黏膜,影响病情的控制。 五、咖啡和浓茶 具体食物及影响:咖啡中的咖啡因和浓茶中的茶碱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酸过多,损伤胃黏膜。有相关研究显示,经常大量饮用咖啡或浓茶的人群,患浅表性胃炎的概率高于不饮用或少量饮用的人群。儿童应避免饮用咖啡和浓茶,因为其对神经系统和胃肠系统的刺激可能影响正常发育;成年患者饮用后可能出现反酸、胃痛等症状;老年患者饮用后胃酸分泌增加更难控制,会加重浅表性胃炎的不适,甚至可能诱发其他胃部并发症。

    2025-10-17 13:22:48
  • 幽门螺杆菌145好治吗

    幽门螺杆菌是否好治不能仅依数值145判断,目前多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多数患者规范治疗可治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成人中患者是否规范用药、有无耐药情况,儿童需考虑年龄等因素,耐药情况、患者自身状况(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其治疗因个体而异,需综合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 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成人患者:对于大多数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规范的四联疗法(如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种抗生素)的根除率可达80%-90%以上。但具体到个体,还会受到患者是否规范用药、是否存在耐药情况等因素影响。如果患者能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且不存在幽门螺杆菌耐药的情况,那么治疗相对容易;若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耐药,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这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但仍有办法通过更换抗生素等方式尝试治愈。 儿童患者: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选择需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抗生素的选择也有严格限制。一般会选择相对安全、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但根除率相对成人可能会低一些,同时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口感等因素,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耐药情况:如果患者之前有过幽门螺杆菌治疗史,或者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地区,幽门螺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这会显著降低初次治疗的成功率,使治疗变得相对困难。比如,若患者曾不规范使用过某种抗生素,再次治疗时该幽门螺杆菌可能对这种抗生素耐药,就需要更换其他敏感抗生素,治疗周期可能延长,患者承受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可能增加。 患者自身状况: 年龄:老年人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时,药物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效果。而年轻人相对基础疾病较少,如果没有耐药等特殊情况,治疗相对更容易一些。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和胃黏膜的修复功能,饮酒会刺激胃黏膜,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从而影响抗生素等药物对幽门螺杆菌的杀伤作用,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 病史:如果患者有过胃部手术史,如胃大部切除术等,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改变,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生存环境也有所变化,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作用效果,导致治疗难度增加。例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可能减少,影响某些抗生素的活性,从而影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 总体而言,幽门螺杆菌145(这里可能是指幽门螺杆菌检测值为145,不同检测方法参考值可能不同)的治疗有一定的成功几率,但具体是否好治因人而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多种因素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25-10-17 13:20:23
  • 吃什么对肠溃疡恢复快

    肠溃疡患者饮食需注意,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含维C的柑橘、猕猴桃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类等,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软面条等,儿童患者要注意食物安全性和适宜性,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如消化功能弱选易消化高蛋白食物,有基础病如糖尿病要控糖。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利于肠黏膜的修复。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例如橙子,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患者可适当食用。猕猴桃也是维生素C的丰富来源,每100克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62毫克。 维生素B族:对肠道的正常功能维护有重要意义。全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如燕麦,每100克燕麦中含有多种维生素B,包括维生素B1、B2、B6等。糙米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其中的维生素B族有助于肠道上皮细胞的修复。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需适量)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对溃疡面的刺激。但要注意适量,避免加重肠道负担。蔬菜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如西兰花,每100克西兰花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6克,它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南瓜也是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其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健康,且南瓜性质较为温和,适合肠溃疡患者食用。不过,对于一些肠道功能较差、溃疡处于活动期的患者,可能需要适当减少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引起肠道不适。 易消化的食物 对于肠溃疡患者来说,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减轻肠道的消化负担。粥类是很好的选择,比如小米粥,小米易于消化,且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山药粥也是不错的,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酶等物质,有助于消化,还能保护胃黏膜,对肠溃疡的恢复有一定帮助。软面条也是易消化的食物之一,煮得软烂的面条适合肠溃疡患者食用,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不会给肠道带来过大的消化压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肠溃疡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饮食上需要更加注意营养均衡。除了上述一般的食物选择外,要确保食物的安全性和适宜性。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肉类需要煮得非常软烂,避免难以消化。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调整食物的质地和摄入量,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以促进溃疡恢复,但又不能加重肠道负担。 老年肠溃疡患者: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在选择食物时要更加注重易消化和营养丰富。对于蛋白质的摄入,要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来源,如鸡蛋(可做成蛋羹等易于消化的形式)。在膳食纤维的摄入上,要根据老年人的肠道功能情况进行调整,若肠道功能较好,可以适当摄入一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但如果肠道功能较差,则需要减少膳食纤维的量。此外,老年人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若合并糖尿病,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影响血糖控制,进而影响溃疡恢复。

    2025-10-17 13:18:02
  • 大便颜色发白怎么回事

    大便颜色发白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胆道系统疾病如胆总管结石、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肝癌侵犯胆管、胰头癌,其他还有新生儿胆道闭锁、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等。不同疾病有不同发病机制、人群特点和伴随症状,发现大便发白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胆道系统疾病相关 (一)胆总管结石 1.发病机制:胆总管内结石梗阻,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肠道,进而反流入血,使大便颜色发白。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胆道感染病史、高胆固醇饮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女性在妊娠、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3.伴随症状:常伴有右上腹疼痛、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发热等症状。 (二)胆管癌 1.发病机制:胆管癌生长阻塞胆管,引起胆汁排泄障碍,使得粪便中缺乏正常胆汁中的色素成分,从而大便颜色发白。 2.人群特点:多见于50-70岁人群,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史等的人群患病风险增高。 3.伴随症状:可有腹痛、进行性黄疸、消瘦、乏力等表现。 二、肝脏疾病相关 (一)肝门部胆管癌(肝门型胆管癌) 1.发病机制:肿瘤位于肝门部胆管,阻塞胆管,影响胆汁流出,致使大便颜色改变为发白。 2.人群特点: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有乙肝、丙肝等肝病病史者易患。 3.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重、上腹部不适、体重减轻等。 (二)肝癌侵犯胆管 1.发病机制:肝癌组织侵犯胆管,造成胆管梗阻,胆汁无法正常进入肠道,引发大便发白。 2.人群特点:有长期肝炎、肝硬化病史的人群,尤其是乙肝、丙肝患者,男性相对更易发病。 3.伴随症状:可伴有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等症状。 三、胰腺疾病相关 (一)胰头癌 1.发病机制:胰头癌肿增大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排出通路受阻,大便颜色发白。 2.人群特点: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长期吸烟、高脂肪饮食等生活方式者风险增加。 3.伴随症状:常有腹痛、黄疸、消瘦、食欲不振等表现。 四、其他可能情况 (一)新生儿胆道闭锁 1.发病机制: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胆管阻塞,胆汁不能正常排出,使得新生儿大便颜色发白。 2.人群特点:仅发生在新生儿期,是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 3.伴随症状:除大便发白外,还可有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肝脾肿大等表现。 (二)自身免疫性胆管炎 1.发病机制: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胆管,引起胆管炎症、狭窄,影响胆汁排泄,导致大便颜色改变。 2.人群特点: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者可能更易患病。 3.伴随症状:可伴有乏力、瘙痒、黄疸等症状。 当发现大便颜色发白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7 13:16: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