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向 Ta 提问
吕富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博士;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及微创手术。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要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擅长胰胆疾病、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及胃肠道早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展开-
上吐下泻
上吐下泻病因有感染、食物中毒、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临床表现为频繁呕吐、腹泻、腹痛、发热、脱水等,诊断结合病史、症状及便常规、血常规等,非药物干预急性期禁食后少量多次饮淡盐水等,饮食缓解后进清淡易消化流食半流食,特殊人群儿童需密切观察脱水等老人要监测电解质等孕妇谨慎用药有基础病者注意血糖等,就医指征为症状不缓解、严重脱水、高热不退、腹痛剧烈等需立即就诊。 一、病因分析 上吐下泻多由多种因素引发,常见病因包括:1.感染因素,如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肠道,可致急性胃肠炎;2.食物中毒,食用被毒素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后易出现此症状;3.饮食不当,短时间内大量进食生冷、油腻或刺激性食物,超出胃肠消化负荷可引发;4.腹部受凉,寒冷刺激使胃肠蠕动紊乱,导致上吐下泻。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状;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等,常伴有腹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若失水严重可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电解质紊乱时可出现四肢无力等情况。 三、诊断要点 结合患者病史(如近期饮食情况、接触感染源等)、典型症状,配合便常规检查可了解有无感染及肠道炎症情况,血常规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类型,必要时还可进行粪便病原体检测以明确具体致病原。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 1.急性期护理:急性期应暂时禁食数小时,让胃肠得到休息,之后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2.饮食调整:症状缓解后,可逐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稀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上吐下泻时脱水风险较高,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可选择儿童专用口服补液盐,且应避免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可能加重胃肠负担的药物,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上吐下泻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及脱水,应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丢失的电解质,且就医时需告知医生自身基础疾病情况,避免使用不恰当药物; 孕妇:孕妇上吐下泻需谨慎用药,优先采用非药物支持疗法补充水分和营养,若症状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避免自行用药影响胎儿健康; 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上吐下泻可能影响血糖波动,需密切监测血糖,根据情况调整降糖方案,同时告知医生基础疾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六、就医指征 若上吐下泻症状持续不缓解,出现严重脱水表现(如尿量极少、皮肤弹性差、精神极度萎靡等)、高热不退(体温持续>38.5℃)、腹痛剧烈且进行性加重等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025-10-17 13:15:38 -
做肠镜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肠镜检查前需进行饮食准备、肠道清洁准备、心理准备、告知医生相关情况、药物准备和物品准备。饮食上检查前3天进低渣饮食,前1天进半流质饮食且检查前4-6小时禁固体食物,还需服轻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至排出清水样物;要保持放松心态,如实告知病史等情况,遵医嘱调整影响凝血功能药物,准备舒适衣物并排空膀胱。 一、饮食准备 1.检查前3天:应开始进食低渣饮食,如稀饭、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芹菜、韭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坚果等,防止肠道内残留过多粪便影响肠镜观察。例如,过多的蔬菜纤维会在肠道内形成较多残渣,干扰医生对肠道黏膜的清晰观察。 2.检查前1天:进食半流质饮食,如藕粉、蒸蛋、豆腐脑等,且在检查前4-6小时开始禁止进食固体食物。同时,检查前1天晚上可服用轻泻剂,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按照说明书将药物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在规定时间内饮用完毕,以促进肠道排空,保证肠道清洁度。一般来说,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需在1-2小时内饮用1000-2000毫升左右,以达到腹泻效果,将肠道内粪便排净,直至排出物为清水样。 二、肠道清洁准备 1.清洁方式:除了服用轻泻剂外,还可采用灌肠的方式进行肠道清洁,但灌肠一般适用于轻泻剂效果不佳或特殊情况的患者。灌肠时需由医护人员操作,将适量的灌肠液注入肠道,通过冲洗的方式清除肠道内粪便。 2.清洁标准:肠道清洁的标准是排出物为无粪渣的清水样。这是因为只有肠道内达到这样的清洁程度,医生才能清晰地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准确发现病变。 三、其他准备 1.心理准备:患者应保持放松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因为紧张可能会导致肠道痉挛,影响肠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给予安抚和陪伴,向其解释检查的过程和必要性,减轻儿童的恐惧心理。 2.告知医生相关情况: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糖尿病、出血性疾病等。如果有心血管疾病,需告知医生目前的用药情况等;如果有糖尿病,要说明血糖控制情况等。对于女性患者,要告知医生是否处于月经期,因为月经期进行肠镜检查可能会增加感染等风险。例如,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物,需告知医生药物名称及服用剂量等,以便医生综合评估检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3.药物准备: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某些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需在医生的评估下决定是否需要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因为肠镜检查可能会有少量肠道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加重出血风险。对于儿童患者,尤其要谨慎评估药物对检查的影响,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4.物品准备:患者需准备好舒适的衣物,检查前需排空膀胱,因为检查时肠道充气可能会刺激膀胱,有尿意可能会增加不适。
2025-10-17 13:13:23 -
诺如病毒导致肠炎怎么治疗
诺如病毒导致肠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隔离、饮食调整)、对症治疗(补液、止吐、止泻),无特效抗病毒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特别注意,儿童易脱水要密切关注,老年有基础病需监测电解质等,免疫低下者病情可能更重需加强监测。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隔离:诺如病毒导致肠炎的患者需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同时进行隔离,因为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充足的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饮食调整:急性期应适当调整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婴幼儿,要合理喂养,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肠道负担。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人工喂养的婴儿,可适当稀释奶粉或更换为腹泻奶粉。 二、对症治疗 1.补液治疗:由于肠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脱水症状,所以需要及时补液。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和服用。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观察其脱水情况,如皮肤弹性、尿量等。如果出现中重度脱水,可能需要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止吐治疗:若患者有呕吐症状,可根据情况使用止吐药物,但需谨慎选择,尤其要考虑儿童的用药安全。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对其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的止吐药物,可以先尝试通过调整饮食等非药物方式缓解呕吐,如少量多次喂水等。 3.止泻治疗:对于腹泻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使用止泻药物,但同样要注意儿童的用药禁忌。儿童不建议首先使用强效止泻药,可先尝试使用益生菌等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来改善肠道功能,缓解腹泻。 三、抗病毒治疗 目前对于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肠炎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还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行相应处理,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清除病毒。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诺如病毒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腹泻和呕吐次数等情况。在补液方面,要准确计算补液量,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饮食上要更加精细调整,保证营养的同时防止加重肠道负担。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感染诺如病毒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补液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的电解质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同时,要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如有无心悸、头晕等不适,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感染诺如病毒后病情可能更严重,病程可能更长。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在补液、对症治疗等方面要更加谨慎,必要时可能需要加强支持治疗。
2025-10-17 13:11:24 -
喝酒之后肠胃不舒服怎么办
喝酒后肠胃不舒服可从休息与姿势调整、饮食调节、药物干预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处理。休息要找舒适地方避免剧烈活动,姿势要挺直;适量饮水稀释酒精,选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馒头;肠胃不适明显可考虑胃黏膜保护剂但儿童慎用;儿童、老年人及有肠胃疾病史人群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不适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 一、休息与姿势调整 休息:喝酒后肠胃不舒服应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因为活动可能会加重肠胃负担。比如躺下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减少胃酸反流对食管的刺激,从而缓解肠胃不适。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肠胃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更需要保证充足休息来促进肠胃自我修复;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舒适的休息姿势,但都要避免劳累。 姿势:坐着时身体要保持挺直,不要弯腰驼背,这样能让肠胃处于相对正常的解剖位置,利于肠胃蠕动和消化。老年人本身肠胃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防止肠胃不适加重。 二、饮食调节 适量饮水:可以适当喝一些温水,有助于稀释酒精,促进排尿,加快酒精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减轻对肠胃的刺激。但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儿童饮水要控制好量,避免引起水中毒;成年人一般每次喝100-200毫升左右,可分多次饮用。 选择易消化食物:可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小米粥容易被肠胃消化吸收,能起到一定的养胃作用。还可以吃点馒头等面食,面食碱性成分能中和胃酸。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选择小米粥等食物时要注意其对血糖的影响,应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和食用量。 三、药物干预(非药物优先,仅提及药物名称) 胃黏膜保护剂:如果肠胃不适较明显,可考虑使用铝碳酸镁等胃黏膜保护剂,它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酒精等对胃黏膜的损伤。但儿童一般不建议首先使用此类药物,应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成年人在医生指导下可谨慎使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肠胃功能更脆弱,喝酒后肠胃不舒服更应谨慎处理。首先要避免让儿童接触酒精,一旦发生喝酒后肠胃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让其安静休息,适量给予温水,如情况无缓解需及时就医,且严禁自行给儿童使用成人的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喝酒后肠胃不舒服更要重视。休息时要选择安全的姿势,防止摔倒;饮食调节要更加精细,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肠胃不适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需警惕病情恶化。 有肠胃疾病史人群:本身有胃炎、胃溃疡等肠胃疾病的人,喝酒后肠胃不舒服更容易加重病情。在休息、饮食调节等方面要更加严格,如休息时要特别注意姿势以减轻肠胃压力,饮食要选择对肠胃刺激最小的食物,且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尽快就医,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
2025-10-17 13:10:17 -
十二指肠溃疡怎么手术
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方式选择依病情等因素,常见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适症较轻、毕Ⅱ式适用广)和迷走神经切断术(选择性及高选择性各有特点),手术有风险,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儿童等有不同需注意事项。 一、手术方式选择依据 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方式选择主要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等因素。一般来说,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出现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等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二、常见手术方式 1.胃大部切除术 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是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即切除远端胃后,将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该术式符合生理,但仅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症状较轻、病变较局限的情况。对于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较好且溃疡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适用,但要考虑到术后胃肠道重建可能带来的一些消化功能变化等影响。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是胃空肠吻合术,切除远端胃后,将残胃与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残端关闭。这种术式适用于各种情况的十二指肠溃疡,尤其是溃疡伴有严重并发症或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其优点是可以减少胃内容物对溃疡部位的刺激等,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影响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密切的术后监测和护理。 2.迷走神经切断术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切断了到胃的所有迷走神经分支,减少了胃酸分泌。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但术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相对较多。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可能作为一种选择,但要权衡其利弊,比如不同年龄患者对手术创伤的耐受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恢复相对较好,而老年患者可能恢复较慢且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仅切断胃近端支配胃体、胃底部壁细胞的迷走神经,保留了胃窦部的迷走神经,减少了胃酸分泌,同时保留了胃的排空功能和幽门括约肌的功能,是较为理想的迷走神经切断术式。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且病变较局限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其术后效果和恢复情况也有所不同,比如女性患者可能在术后心理恢复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 三、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 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在术前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调整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以降低手术风险。女性患者在围手术期可能需要考虑生理期等因素对身体恢复的影响,术后护理要更加注重心理安抚和营养支持等。而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结构和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一般十二指肠溃疡较少需要手术治疗,若确实需要手术,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更谨慎的手术方式和术后护理方案,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术后恢复情况等。
2025-10-17 13:08: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