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富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吕富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博士;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及微创手术。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要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擅长胰胆疾病、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及胃肠道早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展开
  • 一个成年人的肠子面积大概有多少平米

    成年人小肠是消化吸收主要场所且黏膜有丰富环状皱襞、绒毛和微绒毛结构大幅增加吸收面积,大肠黏膜结构不如小肠面积小整体肠道总面积约二百平左右,某些疾病可影响吸收面积,老年人肠道功能随年龄减退需健康饮食,有肠道病史人群应定期监测调理。 一、小肠的面积情况 成年人的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黏膜具有丰富的环状皱襞、绒毛和微绒毛结构,极大增加了吸收面积。空肠和回肠的总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左右。其中,绒毛是小肠黏膜表面的细小指状突起,直径约0.5~1.5mm,而每个绒毛的表面又有许多微绒毛,进一步增大了吸收面积。 二、大肠的面积情况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等部分,其黏膜没有小肠那样丰富的绒毛和微绒毛结构,表面积远小于小肠。大肠的总面积相对小肠而言较小,整体肠道总面积主要由小肠贡献,大肠部分约占较小比例,但整体成年人肠道总面积综合小肠与大肠约为200平方米左右。 三、影响肠道面积的因素及特殊人群提示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对肠道面积本身无直接改变,但某些疾病可能影响肠道结构进而间接影响吸收功能。例如,肠道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黏膜损伤,影响绒毛结构,从而间接降低实际有效吸收面积。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肠道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有所减退,需注意保持健康饮食以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而有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则应定期监测肠道状况,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和调理,以确保肠道功能处于较好状态。

    2025-10-27 09:33:29
  • 寄生在人体肠道中的寄生虫名称及其可能引发的症状是什么

    蛔虫寄生于小肠感染后儿童有夜间磨牙异食癖等成人有腹部隐痛食欲不振等严重可致生长发育不良,钩虫经皮肤或口感染寄生于小肠有贫血相关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及消化道症状长期可致缺铁性贫血,绦虫寄生于肠道有腹痛腹泻粪便见白色节片消瘦乏力猪带绦虫幼虫移行会引发严重后果,鞭虫寄生于盲肠和结肠有腹痛慢性腹泻黏液血便儿童可致生长发育迟缓,贾第虫寄生于小肠感染后有腹泻水样便恶臭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儿童影响营养吸收及生长。 一、蛔虫 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儿童可能出现夜间磨牙、异食癖,部分患者有腹部隐痛、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严重感染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营养不良等。 二、钩虫 钩虫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或经口感染,寄生于小肠。患者常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还可能有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性贫血。 三、绦虫 常见的有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等,寄生于肠道。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部分人粪便中可见白色节片,还可能有消瘦、乏力等表现,猪带绦虫感染若幼虫移行至其他组织还会引发更严重后果。 四、鞭虫 鞭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和结肠,感染后多有腹痛,表现为慢性腹泻、黏液血便,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 五、贾第虫 贾第虫寄生于小肠,感染后主要症状为腹泻,多为水样便、恶臭,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儿童感染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及生长。

    2025-10-27 09:32:39
  • 小儿腹泻贴怎么用

    使用前需用温水轻柔清洁患儿贴敷部位皮肤使其干燥并选相对舒适温度适宜环境贴敷,确定贴于肚脐等部位后平稳贴合,贴敷中密切观察皮肤状况,不超建议时长,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贴敷更需谨慎,异常及时就医,皮肤破损、湿疹等患儿禁止使用。 一、使用前准备 1.清洁皮肤:使用小儿腹泻贴前,需用温水轻柔清洁患儿贴敷部位的皮肤,保证皮肤处于干燥状态,避免油污等影响贴敷效果。 2.选择合适环境:应在相对舒适、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贴敷操作,减少患儿因环境不适产生的抗拒情绪。 二、贴敷操作 1.确定贴敷部位:通常小儿腹泻贴可贴于肚脐(神阙穴)部位,也可根据产品具体说明选择其他合适部位,如腹部疼痛相关区域附近。揭开小儿腹泻贴的背衬纸,将贴片平稳对准选定部位贴合,确保粘贴牢固。 三、注意事项 1.皮肤状况观察:贴敷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贴敷部位皮肤情况,若出现红肿、瘙痒、皮疹等过敏表现,应立即取下腹泻贴,并清洁局部皮肤,必要时咨询医生。 2.贴敷时长限制:一般贴敷时间不宜过长,遵循产品说明书建议,通常不超过24小时,避免因贴敷过久对婴幼儿娇嫩皮肤造成过度刺激。 3.特殊人群注意:婴幼儿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善,贴敷时更需谨慎,除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外,若贴敷后出现哭闹不安、腹泻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对于有皮肤破损、湿疹等皮肤问题的患儿,禁止使用小儿腹泻贴,防止加重皮肤损伤。

    2025-10-27 09:32:07
  • 肝腹水晚期怎么办

    治疗干预包括遵医嘱用利尿剂并监测电解质、大量腹水时适度腹腔穿刺放液、低蛋白血症时输注白蛋白,生活管理需严格限钠盐和液体摄入、保证充足休息并适当活动,心理支持要给予患者心理关怀及针对性疏导以提升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一、治疗干预 1.利尿剂应用: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腹水,但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如血钾、血钠等),因肝腹水晚期患者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调整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2.腹腔穿刺放液:若大量腹水导致明显腹胀等症状,可进行腹腔穿刺放液缓解,但放液量需适度,避免过快过多引发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3.输注白蛋白:当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时,输注白蛋白可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利于腹水消退,因低蛋白血症是腹水形成的重要诱因之一。 二、生活管理 1.饮食调控: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1~2克内,同时限制液体摄入,每日入液量约1000毫升左右,可根据患者尿量等调整,防止加重腹水。 2.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休息,采取半卧位等舒适体位,病情允许时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慢走),避免过度劳累,以减少体力消耗。 三、心理支持 肝腹水晚期患者常伴随较大心理压力,家属及医护人员需给予心理关怀,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助力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心理反应有差异,需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以提升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

    2025-10-27 09:31:27
  • 每天上几次大便算正常

    排便次数因人而异,通常每天1~3次,但饮食、水分摄入、运动量和健康状况等因素会影响排便频率。如有疑虑,可咨询医生。 通常情况下,每天上1~3次大便属于正常现象。但具体的排便次数可能因个体差异和饮食习惯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因素: 1.饮食习惯 饮食中的纤维含量、水分摄入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都可能影响排便频率。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通常会增加大便的次数。 2.水分摄入 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保持大便的柔软和顺畅非常重要。如果水分摄入不足,大便可能会变得干燥,导致排便困难或减少排便次数。 3.运动量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排便习惯。 4.健康状况 某些健康问题可能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如肠道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等。如果排便习惯突然发生明显变化,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排便频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这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个体情况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肠道功能都有所差异,因此判断正常的排便频率应综合考虑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和习惯。如果对自己的排便情况有任何疑虑或担忧,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保健提供者的建议。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2025-10-27 09:30: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