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富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吕富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博士;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及微创手术。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要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擅长胰胆疾病、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及胃肠道早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诊疗,包括胃肠息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展开
  • 大便检查能查出肠癌吗

    大便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查出肠癌,其中粪便隐血试验是常用筛查方法之一,但有假阳性情况且不能完全替代肠镜检查。一般人群应定期做粪便隐血试验筛查,高危人群除大便检查外更要重视肠镜检查,需结合多种方法综合判断是否患肠癌。 大便检查的具体项目及意义 粪便常规检查:可以观察粪便的外观、性状、细胞等情况。肠癌患者的粪便可能会出现形状变细、带黏液、脓血等改变。但这只是初步的提示,不能直接确诊肠癌。 粪便隐血试验:如前面所说,主要用于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如果多次粪便隐血试验阳性,需要高度警惕肠癌的可能,进一步进行肠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大便检查的局限性 假阳性情况:在一些非肠癌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比如患者在检查前食用了大量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制品等)、服用了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都可能导致粪便隐血试验假阳性。 不能完全替代肠镜检查:大便检查只是初步的筛查手段,即使大便检查结果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肠癌的可能。对于有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肠癌家族史、有肠道息肉病史等,还需要结合肠镜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肠道情况。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还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肠癌的金标准。 不同人群的大便检查及肠癌筛查建议 一般人群:可以定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等大便检查作为肠癌的初步筛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粪便隐血试验筛查。如果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且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肠癌高危人群,除了定期进行大便检查外,更要重视肠镜检查。例如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患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肠道息肉病史的人群,肠道息肉有癌变的可能,需要通过肠镜密切监测;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人群,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癌变风险增加。对于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就进行肠镜检查,一般每3-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有特殊情况,如肠道息肉切除术后等,可能需要更频繁的肠镜检查。 总之,大便检查是肠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能仅凭大便检查就确诊肠癌,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法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2025-10-27 11:13:00
  • 胃肠三维立体扫描检查有何作用

    胃肠三维立体扫描检查可精准诊断疾病,清晰呈现胃肠道内部结构以精准发现早期病变,全面观察病变形态及动态评估胃肠功能,还能精准定位病变部位为内镜或外科手术规划最佳路径保障治疗安全有效,适用于疑似胃肠病变传统检查难明确者、各年龄胃肠功能相关人群及不同生活方式和有手术史患者。 一、疾病诊断精准化 胃肠三维立体扫描检查可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清晰呈现胃肠道内部结构,精准发现早期病变。例如,对于早期胃癌,能直观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相较于传统检查方法,能更早、更准确地检测出微小病灶,为疾病的早期确诊提供关键依据,尤其适用于疑似胃肠病变但传统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人群,包括有胃肠不适症状但常规内镜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的患者。 二、病变形态及功能观察全面化 1.病变形态观察:该检查能细致展现胃肠道病变的具体形态,如溃疡的深度、肿瘤的生长方式等。以胃溃疡为例,可清晰呈现溃疡面的形态特征,帮助医生判断溃疡的良恶性,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详细形态学信息。 2.胃肠功能评估:能够动态观察胃肠道的蠕动情况、排空速度等功能状态。比如对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可通过三维成像了解胃肠蠕动的节律是否正常、排空是否延迟等,从而准确评估胃肠功能紊乱的程度,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胃肠功能处于发育阶段,该检查对评估儿童胃肠动力异常等情况具有重要价值;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衰退,通过该检查可更清晰评估其胃肠功能变化。 三、治疗方案规划精准化 对于需要进行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的患者,胃肠三维立体扫描检查可精准定位病变部位。通过三维图像清晰呈现病变在胃肠道内的具体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空间关系,为内镜下手术操作或外科手术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有助于医生规划最佳治疗路径,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风险。例如,在胃肠肿瘤手术中,能精准确定肿瘤的位置和累及范围,指导手术切口选择及切除范围确定;对于内镜下治疗,可明确病变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确保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如长期饮食不规律人群,该检查定位精准性可保障治疗的针对性;有胃肠手术病史的患者,通过该检查可准确评估病变复发或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辅助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2025-10-27 11:11:36
  • 慢性浅表性胃炎饮食注意哪些

    慢性浅表性胃炎饮食需保持规律节奏定时定量,优先选取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等减轻胃消化负担,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选水煮或蒸的鸡蛋鱼肉等,规避辛辣、过冷过热食物及咖啡浓茶,注重营养均衡保证维生素摄入,老年患者饮食注重细软并留意乳糖不耐情况,儿童需避免挑食偏食确保营养均衡以助胃黏膜恢复。 一、保持规律饮食节奏 定时定量进餐是关键,每日应遵循相对固定的进餐时间,例如早餐可安排在7-8点,午餐11-12点,晚餐18-19点左右,每餐进食量以感觉舒适、无饱腹感过强或饥饿感明显为宜,避免因饥饱无度致使胃酸分泌失调,进而加重胃黏膜的损伤状况。 二、合理选择食物品类 1.优先选取易消化食物:像小米粥、软面片、山药糊等属于此类,它们能减轻胃部消化负担,利于胃黏膜修复。以小米粥为例,其富含碳水化合物,煮制后质地软烂,进入胃肠道后可快速被消化吸收,为机体提供能量的同时不会对胃黏膜产生过度刺激。 2.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可适当食用鸡蛋(建议采用水煮或蒸的烹饪方式)、淡水鱼肉等,这类食物能为身体补充蛋白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但要避免采用油炸等油腻烹饪方法,防止增加胃的消化难度。 三、规避刺激性相关食物 1.远离辛辣类食物:辣椒、芥末、生蒜等辛辣之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发胃部不适,加重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炎症反应,所以应严格忌口。 2.控制过冷过热食物:过冷食物会使胃内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而过热食物易烫伤胃黏膜,因此需避免食用刚从冰箱取出的冷饮、温度过高的汤食等。 3.限制咖啡与浓茶: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会刺激胃酸分泌,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所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应减少咖啡、浓茶的饮用。 四、注重营养均衡搭配 1.保证维生素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以及水果,像苹果、橙子等,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胃黏膜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例如西兰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可参与胃黏膜的修复过程。 2.特殊人群特殊关注: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饮食更需注重细软,可适当增加乳制品摄入来补充钙等营养,但要留意自身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情况;儿童患者则要避免挑食偏食,确保各类营养均衡摄取,以助力生长发育并促进胃黏膜的健康恢复。

    2025-10-27 11:10:12
  • 经常打嗝会不会有什么危害

    偶尔打嗝通常无严重危害,但经常打嗝可能存在多方面潜在问题,包括消化系统方面影响营养吸收、提示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方面影响呼吸功能,神经系统方面可能与神经调节异常有关,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人经常打嗝也需特别关注,儿童常因饮食不当或腹部着凉,老年人需警惕严重疾病及药物副作用等。 影响营养吸收:频繁打嗝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进食过程,导致食物摄入减少,长期如此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例如,一些胃肠道疾病患者同时伴有经常打嗝的症状,由于进食受影响,机体无法获取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修复。 提示胃肠道疾病:某些胃肠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胃炎等,都可能出现经常打嗝的症状。以胃食管反流病为例,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同时可能会引起膈肌痉挛,导致频繁打嗝。研究表明,约有相当比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经常打嗝的表现。 呼吸系统方面: 影响呼吸功能:严重且频繁的打嗝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呼吸节律。比如,长时间持续打嗝会使呼吸运动受到影响,导致通气不足,对于一些本身就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会加重呼吸困难的症状。 神经系统方面: 可能与神经调节异常有关:经常打嗝也可能涉及神经系统的调节问题。当脑部的一些神经通路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导致打嗝频繁发生。例如,脑部肿瘤、脑血管意外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影响神经对膈肌等呼吸相关肌肉的调节,从而引起经常打嗝。 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儿童:儿童经常打嗝可能与饮食不当有关,比如进食过快、过饱,或食用了过多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等。此外,腹部着凉也可能导致儿童经常打嗝。家长要注意调整儿童的饮食方式,避免儿童进食过快过饱,注意腹部保暖。如果儿童经常打嗝且伴有呕吐、腹痛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提示存在消化系统疾病,需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经常打嗝需要警惕是否存在一些严重的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都有所减退,一些潜在的疾病更容易被忽视。比如,老年人的胃食管反流病表现可能不典型,经常打嗝可能是其中一个表现。同时,老年人如果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打嗝的不良反应,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

    2025-10-27 11:08:44
  • 治胆囊炎的药有哪些

    胆囊炎的药物治疗包括利胆中成药如消炎利胆片、胆宁片;细菌感染时可能用到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还有解痉止痛药物如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病情重或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能需手术,医生会综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药物。 一、利胆中成药 1.消炎利胆片:具有清热、祛湿、利胆的功效,可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胆囊炎等病症。其主要成分包括穿心莲、溪黄草、苦木等,通过清热利湿、利胆的作用来缓解胆囊炎相关症状,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对改善胆囊炎患者的腹痛、口苦等症状有一定效果。 2.胆宁片:由大黄、虎杖、青皮、白茅根等组成,能疏肝利胆、清热通下,适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的胆囊炎等。它可通过调节胆汁分泌、促进肠道蠕动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来改善胆囊炎病情。 二、抗生素类药物 当胆囊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时可能会用到抗生素。比如头孢类抗生素,像头孢呋辛等,头孢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对多种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有抗菌活性。但使用抗生素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药敏等情况合理选用,因为不同的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不同的抗生素,而且要注意避免滥用导致耐药等问题。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更要谨慎评估,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判断是否使用及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三、解痉止痛药物 1.山莨菪碱:能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胆囊炎引起的胆绞痛等症状。它通过阻断M胆碱受体,松弛平滑肌,从而减轻胆道平滑肌痉挛导致的疼痛。不过,青光眼患者等禁用,对于老年、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时要密切关注其身体反应,因为山莨菪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口干、面红等。 2.阿托品:也可用于缓解胆道痉挛引起的疼痛,通过阻断M胆碱受体,松弛内脏平滑肌。但阿托品有一些禁忌证,如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等禁用,在儿童中的使用需要特别谨慎,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严格掌握剂量等,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胆囊炎的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胆囊炎的类型(急性、慢性)、有无感染、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基础疾病等)等来综合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可能还需要考虑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

    2025-10-27 11:06: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