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婴儿湿疹、皮疹、荨麻疹、湿疹、色素性与病毒性皮肤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青云,女,临床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从事皮肤性病科临床工作多年。曾房定亚、黄尧洲、邹铭西等专家学习。在临床工作中,积极钻研业务,对皮肤性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具有较高的水平和疗效。主要研究方向为常见皮肤病的中医药防治,包括痤疮、带状疱疹、黄褐斑、白癜风、湿疹、特应性皮炎等。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病毒感染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科研方面,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首发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病种课题、国家中医管理局课题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5部。展开
个人擅长
婴儿湿疹、皮疹、荨麻疹、湿疹、色素性与病毒性皮肤病。展开
  • 过敏性皮炎症状

    皮肤外观表现有边界清晰的片状红斑(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皮肤薄嫩时红斑更明显,老年人皮肤老化基础上红斑色泽较暗且消退较慢)、呈小隆起性病变的丘疹(婴幼儿伴皮肤干燥,青少年新陈代谢快时恢复相对稍快)、急性期红斑基础上的密集小水疱(新生儿易更快出现渗液等情况)、亚急性期的少量鳞屑(老年人鳞屑脱落迟缓,皮肤干燥者鳞屑更显著)、慢性期的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老年人皮肤本身状况易致该期进一步恶化,青少年反复搔抓易入慢性期出现此类改变);自觉症状有常见的瘙痒(老年人瘙痒持久,儿童常通过哭闹烦躁体现,有基础皮肤疾病者更剧烈)、部分患者的灼热感(有基础皮肤疾病人群易加重,青少年活动量大时更明显,老年人循环缓慢缓解慢);不同阶段急性期以红斑、密集小水疱为主(新生儿症状发展更迅速易渗液)、亚急性期红斑丘疹减轻伴少量鳞屑(青少年恢复相对较快,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时恢复偏快)、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明显(老年人老化修复能力下降病程长且易反复,儿童反复接触过敏原慢性期出现概率低但修复较缓慢)。 一、皮肤外观表现 1.红斑:多为边界清晰的片状红色区域,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皮肤薄嫩时红斑更明显,老年人皮肤老化基础上红斑可能色泽较暗且消退较慢。 2.丘疹:呈小的隆起性病变,可散在或密集分布,婴幼儿因皮肤屏障功能弱,丘疹出现时常伴皮肤干燥,青少年新陈代谢快时丘疹恢复相对稍快。 3.水疱:急性期可在红斑基础上见密集小水疱,严重时融合,新生儿皮肤娇嫩,急性期易更快出现渗液等情况。 4.鳞屑:亚急性期可见少量鳞屑,老年人皮肤代谢慢,鳞屑脱落可能更迟缓;慢性期皮肤增厚基础上有明显鳞屑,皮肤干燥者鳞屑更显著。 5.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慢性期典型表现,老年人皮肤本身松弛、干燥,慢性期过敏性皮炎易致皮肤状况进一步恶化,青少年若反复搔抓也易进入慢性期出现此类改变。 二、自觉症状 1.瘙痒:为常见症状,患者多不自觉搔抓,老年人皮肤神经末梢感觉相对迟钝但瘙痒感可能更持久,儿童因表达能力有限常通过哭闹、烦躁等方式体现瘙痒,有基础皮肤疾病者瘙痒可能更剧烈。 2.灼热感:部分患者皮肤有灼热不适,有基础皮肤疾病人群灼热感易加重皮肤不适,青少年活动量大时灼热感可能更明显,老年人循环相对缓慢,灼热感缓解可能较慢。 三、不同阶段症状特点 1.急性期:以红斑、密集小水疱为主,严重时水疱融合,新生儿皮肤薄嫩、屏障功能不完善,急性期症状发展可能更迅速,易出现渗液等情况。 2.亚急性期:红斑、丘疹减轻,有少量鳞屑,青少年新陈代谢活跃,亚急性期恢复相对较快,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时恢复也可能偏快。 3.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明显,老年人皮肤老化、修复能力下降,慢性期病程长且易反复,儿童若反复接触过敏原,慢性期出现概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修复也较缓慢。

    2025-10-15 15:19:13
  • 鼻头长脓包怎么处理

    鼻头长脓包可先初步观察清洁,小且轻度红肿脓包用温和洁面产品轻柔清洗,每天1-2次;局部冷敷缓解红肿疼痛,注意温度时间;脓包大、红肿明显伴发热等或自行处理无改善要就医,医生会据情况处理;生活中要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刺激鼻头。 一、初步观察与清洁 1.判断脓包情况:首先要观察鼻头脓包的大小、红肿程度等。如果只是很小的、轻度红肿的脓包,可先进行局部清洁。用温和的洁面产品,如含有温和表面活性剂的洁面乳,用清水稀释后轻轻清洗鼻头部位,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挤压脓包,因为挤压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避免他们用手去触摸或挤压鼻头脓包,防止感染加重。 2.清洁频率:每天可清洁1-2次,保持鼻头部位的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但要注意不要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导致皮肤干燥等问题,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包括儿童)更要注意清洁的适度。 二、局部冷敷缓解 1.冷敷的作用:如果鼻头脓包伴有红肿疼痛,可以进行局部冷敷。用干净的毛巾浸泡在冷水中,拧干后敷在鼻头上,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的红肿和疼痛。对于儿童,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皮肤,可选择用毛巾包裹冰块进行冷敷,但要确保冰块不会直接接触皮肤。 2.冷敷的注意事项:在冷敷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的反应,如果出现皮肤发白、疼痛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冷敷。 三、就医评估与处理 1.何时需就医:如果鼻头脓包较大、红肿明显且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或者经过自行处理2-3天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病情。对于儿童,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重视及时就医,防止感染扩散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2.医生的处理方式: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脓包,可能会开具外用的抗生素药膏等进行治疗。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描述脓包的发展情况、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等信息。 四、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在鼻头长脓包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油脂分泌,导致脓包情况加重。对于儿童,要控制其零食的摄入,尤其是高糖、高油的零食。建议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均衡,以促进皮肤的恢复。 2.作息方面: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对皮肤的恢复也有帮助。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建议7-8小时,儿童根据年龄不同睡眠时间有所差异,例如学龄前儿童可能需要10-13小时,学龄儿童需要9-11小时等。 3.避免刺激:要避免用手触摸、搔抓鼻头脓包部位,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或护肤品,防止对鼻头皮肤造成进一步的刺激,加重脓包的情况。对于儿童,要确保其手部清洁,减少接触鼻头的机会。

    2025-10-15 15:18:38
  • 正常大人每日会掉多少根头发

    正常大人每日掉发通常在五十至一百根属自然新陈代谢,青壮年毛囊功能稳定掉发多维持此区间,中年老年毛囊功能渐变但一般仍在此范围附近,性别间掉发数量无显著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压力大、营养不良、过度烫染及烟酒等可致掉发增多,患内分泌或皮肤病会影响毛发生长周期改变掉发数量,孕妇产后因激素变化掉发增多产后渐恢复,老年人毛囊功能衰退但正常仍在此范围异常需就医排查。 一、正常范围及影响因素 正常大人每日掉头发数量通常在50-100根左右,这是基于毛发的自然新陈代谢规律。毛发生长有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处于休止期的头发会自然脱落,而正常情况下每日脱落的休止期头发数量大致维持此范围。 (一)年龄因素 1.青壮年:18-40岁左右的青壮年,毛囊功能相对稳定,每日掉发多维持在50-100根的正常区间。此阶段身体各项机能处于较好状态,毛发新陈代谢相对稳定。 2.中年及老年:中年以后毛囊功能逐渐出现变化,不过正常情况下每日掉发数量仍基本在50-100根波动,但部分人可能因衰老等因素,掉发数量可能有细微波动,但一般仍在此范围附近。 (二)性别因素 一般而言,正常男性和女性每日掉发数量无显著性别差异,都大致在50-100根的正常区间内。性别对毛发自然新陈代谢的影响不大,主要受整体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三)生活方式因素 1.作息与压力: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时,会影响内分泌及毛囊的正常代谢,可能导致掉发数量增多,超过100根甚至更多。例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掉发增多的概率相对较高。 2.饮食因素:营养不良,如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2、B6等)、铁等营养素时,会影响毛发的生长与健康,导致掉发数量异常增多。比如长期素食且未合理补充营养的人,易出现掉发增多情况。 3.其他生活习惯:过度烫染头发会损伤毛囊,影响毛发正常生长,进而导致掉发数量变化;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对毛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引起掉发数量改变。 (四)病史因素 若患有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皮肤病(如脂溢性皮炎等),会影响毛发的生长周期,从而改变每日掉发数量。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时,激素水平紊乱会干扰毛囊的正常代谢,导致掉发数量明显异于平常;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炎症会影响毛发稳固,使掉发数量增多。 二、特殊人群情况 (一)孕妇 孕妇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掉发数量可能会增多,一般产后6个月左右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50-100根区间。这是特殊生理阶段的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忧,但要注意保持合理饮食、充足休息等,帮助身体恢复。 (二)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衰退,毛囊功能有所下降,但正常情况下每日掉发数量仍应在50-100根合理范围内。若出现掉发数量明显异常增多,需关注是否存在健康问题,如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等,应及时就医排查。

    2025-10-15 15:17:13
  • 指甲面凹凸不平是怎么回事

    指甲凹凸不平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缺乏营养素、年龄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致营养摄入不足)、甲癣(真菌侵犯致指甲结构破坏、年龄性别差异、不透气鞋袜及共用物品易感染)、外伤(指甲受挤压碰撞后恢复生长异常、不同年龄因生活方式易受伤)、某些全身性疾病(皮肤病、血管性疾病等影响指甲生长环境或血液供应、不同年龄性别可患病及有相关病史者易出现)。 一、营养不良 原因及影响:当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时,比如缺乏维生素A、钙、铁等,指甲的生长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维生素A对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很重要,缺乏时指甲可能失去光泽且凹凸不平;钙是构成指甲的重要成分之一,缺钙会影响指甲的结构;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指甲凹凸不平。 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需求大,如果挑食、偏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指甲凹凸不平;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营养素吸收能力下降,也较易发生因营养不良引起的指甲问题。 生活方式:长期节食、素食主义者如果饮食搭配不合理,很容易缺乏营养素,进而出现指甲凹凸不平;过度减肥的人群,饮食摄入不足,也可能引发营养不良性指甲改变。 二、甲癣 原因及影响:甲癣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所引起的疾病。真菌在甲板内生长繁殖,会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导致指甲凹凸不平、增厚、变色等。 年龄性别: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相对更易患甲癣,可能与男性从事一些容易接触真菌环境的工作,如经常接触泥土、与他人共用鞋袜等有关;儿童如果足部卫生不佳,也可能感染真菌引发甲癣。 生活方式: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脚部处于潮湿环境,有利于真菌滋生;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个人物品,容易感染甲癣。 三、外伤 原因及影响:指甲受到挤压、碰撞等外伤后,甲床或甲板受损,在指甲恢复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比如重物砸到手指、踢到硬物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指甲外伤。 年龄因素: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指甲外伤;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若不小心碰撞也可能导致指甲外伤。 生活方式:从事一些需要手部或脚部用力且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指甲受伤的风险较高;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安全,如走路时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导致指甲外伤。 四、某些全身性疾病 原因及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指甲凹凸不平,如银屑病、扁平苔藓等皮肤病,这些疾病会影响指甲的生长环境,导致指甲出现形态改变;还有像雷诺病等血管性疾病,会影响指甲的血液供应,进而引起指甲凹凸不平。 年龄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都可能患上这类全身性疾病,例如银屑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可能,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可能相对有差异。 病史:本身有银屑病、扁平苔藓等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指甲凹凸不平的情况;有血管性疾病病史的人,也需警惕指甲因疾病影响出现的改变。

    2025-10-15 15:16:00
  • 指甲变白是什么原因

    指甲变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12、锌缺乏)、疾病(如贫血、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局部因素(如外伤、真菌感染),不同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指甲变白原因各有特点,儿童多因营养缺乏,孕妇需警惕贫血等,老年人与慢性疾病、营养吸收功能下降有关。 一、营养缺乏相关原因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指甲变白,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的生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当体内维生素B12不足时,可能影响指甲的正常色泽。例如,长期素食且未补充维生素B12的人群,较易出现这种情况。 微量元素缺乏:锌元素缺乏可能与指甲变白有关,锌在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参与指甲角质蛋白的合成等过程,锌缺乏时可能影响指甲的正常形态和颜色。 二、疾病相关原因 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导致指甲变白的原因之一,由于血红蛋白减少,指甲床供血不足,指甲会变得苍白。贫血患者除了指甲变白外,还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等异常。 肝脏疾病:某些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等,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等功能,导致指甲变白。肝脏疾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胆红素的处理等,进而可能反映在指甲的色泽上。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缓,可能出现指甲变白、变脆等表现。患者还可能伴有畏寒、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局部因素 外伤:指甲受到外伤,如挤压、碰撞等,可能导致甲床出血,血液吸收后指甲可能会出现变白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随着时间推移,新的指甲生长出来,变白的情况可能会逐渐改善。 真菌感染:甲真菌病(灰指甲)也可能导致指甲变白,真菌侵犯指甲后,会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和色泽,使指甲变得浑浊、变白、增厚等。患者可能同时伴有指甲变形、瘙痒等症状,通过真菌学检查可确诊。 四、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指甲变白可能与营养缺乏关系较大,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需求较高,如果存在挑食、偏食等情况,容易出现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例如,长期挑食的儿童可能因缺乏维生素B12或锌而导致指甲变白,家长应注意儿童的饮食均衡,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孕妇:孕妇指甲变白需警惕贫血等情况,孕妇在孕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如果营养摄入不足,容易发生贫血。同时,孕妇肝脏负担加重,也需关注肝脏相关疾病的可能。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指甲变白可能与慢性疾病、营养吸收功能下降等有关。老年人常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影响指甲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况;同时,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也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的情况。老年人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2025-10-15 15:14: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