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脱发、犹、疹、细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动物性皮肤病、皮炎、湿疹、过敏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癌痒性皮肤病、红斑丘疹鳞性疾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座疮、色素障碍性疾病、生理性脱发、寻常流、带状疯疹王囊炎、头癣、疮疮、接钟性皮炎,草麻疹、过敏性湿疹、过敏性皮疹、夏季皮炎、癌症、银病,玫瑰糖疹、寻常独疮、溢脂性皮炎、酒渣鼻、白癫风、黄褐斑、雀斑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郎娜,博士、主任医师,2007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硕士学位。2012年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作为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跟随黄尧洲教授学习。展开
个人擅长
脱发、犹、疹、细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动物性皮肤病、皮炎、湿疹、过敏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癌痒性皮肤病、红斑丘疹鳞性疾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座疮、色素障碍性疾病、生理性脱发、寻常流、带状疯疹王囊炎、头癣、疮疮、接钟性皮炎,草麻疹、过敏性湿疹、过敏性皮疹、夏季皮炎、癌症、银病,玫瑰糖疹、寻常独疮、溢脂性皮炎、酒渣鼻、白癫风、黄褐斑、雀斑展开
  • 用热水洗脸好吗

    过高温度热水洗脸会破坏皮肤屏障、引发干性或敏感性皮肤人群敏感,适宜接近人体体温的水洗脸相对温和能有效清洁且不刺激,干性皮肤宜选30℃左右温水并搭配温和洁面产品后保湿,敏感性皮肤水温近体温且洁面轻柔加强保湿修复,儿童皮肤娇嫩水温控30℃以下用专为儿童设计的温和洁面产品后注重保湿。 一、过高温度热水洗脸的弊端 1.破坏皮肤屏障:皮肤表面有一层皮脂膜,起到锁水、保护皮肤的作用。过高温度的热水(通常指超过40℃)会破坏皮脂膜,使皮肤失去天然保护,导致水分流失加快,出现皮肤干燥现象。研究表明,长期用过热的水洗脸可使皮肤经表皮失水率升高,破坏皮肤的正常生理状态。 2.引发皮肤敏感:对于本身是干性皮肤或敏感性皮肤的人群,过热的水会进一步刺激皮肤,可能诱发皮肤泛红、瘙痒、刺痛等敏感症状,增加皮肤过敏的风险。 二、适宜水温洗脸的优势 适宜温度的水(接近人体体温,一般32~35℃左右)洗脸相对温和,既能有效清洁皮肤表面的污垢、油脂等,又不会过度破坏皮脂膜,对皮肤刺激性较小,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持皮肤的水油平衡。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干性皮肤人群:应避免使用过热水洗脸,建议选择30℃左右的温水,以免加重皮肤干燥程度,可搭配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后及时涂抹保湿护肤品。 2.敏感性皮肤人群:同样需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接近体温的温水为宜,洁面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对敏感皮肤的刺激,日常加强皮肤的保湿和修复护理。 3.儿童人群:儿童皮肤更为娇嫩,洗脸水温建议控制在30℃以下,避免过热的水对儿童皮肤造成不良影响,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温和洁面产品,洗脸后注重保湿。

    2025-09-15 13:15:51
  • 足部皮肤真菌感染ppt

    足部皮肤真菌感染是由皮肤癣菌等引起的浅表感染性疾病常见水疱鳞屑型等表现,病因主要是皮肤癣菌感染及温暖潮湿等易诱发,临床表现有水疱鳞屑、间擦糜烂、角化过度等类型,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或培养,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预防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接触传染源及特殊人群注意相关护理。 一、定义 足部皮肤真菌感染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浅表感染性疾病,常见类型包括水疱鳞屑型、间擦糜烂型、角化过度型等。 二、病因 1.真菌种类: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感染所致。2.诱发因素:温暖潮湿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长期穿不透气鞋袜、足部多汗、接触污染物品(如公共浴池、拖鞋等)易增加感染风险。 三、临床表现 1.水疱鳞屑型:足部出现散在或群集水疱,疱液清,周围无红晕,干燥后脱屑。2.间擦糜烂型:好发于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剥脱后露出红色糜烂面,伴渗液,常有异味。3.角化过度型:足部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干裂,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 四、诊断方法 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或真菌培养(明确致病真菌种类)进行诊断。 五、治疗原则 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如酮康唑乳膏等。特殊人群需谨慎用药,儿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孕妇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药物。 六、预防措施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清洗足部,勤换鞋袜,选择透气鞋袜。2.避免接触传染源:不共用拖鞋、毛巾等个人物品,不去卫生条件差的公共浴池等场所。3.特殊人群注意: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差,更需注重足部清洁与干燥;儿童应选择温和的足部护理产品,保持足部干爽。

    2025-09-15 13:11:28
  • 脸部脂溢性皮炎传染吗

    脸部脂溢性皮炎不具传染性,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脸部等,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油腻性鳞屑伴不同程度瘙痒,青春期后至特定年龄段人群易患且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长期精神紧张等可诱发,有病史者需注意皮肤清洁等,婴幼儿也可出现相关表现需轻柔护理。 一、脸部脂溢性皮炎不具有传染性 脸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并非由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引起。其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导致皮脂分泌过多,进而使得马拉色菌等真菌在皮脂上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同时还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等多种非传染性因素相关,因此脸部脂溢性皮炎不具备传染性,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脂溢性皮炎的相关特点延伸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脸部、头皮、胸部、背部等。脸部脂溢性皮炎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油腻性鳞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病,一般而言,青春期后至30-50岁的人群相对更易罹患,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显著区别。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作息不规律、过度清洁皮肤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脸部脂溢性皮炎。对于有脂溢性皮炎病史的人群,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搔抓脸部皮肤,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以降低脂溢性皮炎的复发风险。特殊人群如婴幼儿也可能出现脂溢性皮炎表现,婴幼儿脂溢性皮炎多在出生后2-10周发病,表现为头皮、脸部等部位的油腻性红斑鳞屑,护理时需注意轻柔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产品,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处理。

    2025-09-15 13:07:16
  • 烫过头发几天可以洗头

    烫头发后一般建议等2-3天再洗头,儿童、敏感肤质人群、油性发质人群有特殊情况需依自身特点调整,都要以保护头发和头皮健康为首要原则。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群体:儿童的头发相对细软,烫发所使用的化学药剂对其头皮和头发的刺激可能更大。一般不建议给儿童烫发,如果是特殊情况已经烫了头发,由于儿童头皮新陈代谢相对较快,且头发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要严格遵循等待2-3天再洗头的原则,并且洗头时要使用温和的儿童专用洗发水,尽量轻柔清洗,避免过度揉搓导致头发受损,因为儿童头皮娇嫩,过早洗头可能会引起头皮不适甚至过敏等问题。 敏感肤质人群:本身头皮属于敏感肤质的人,烫头发后头皮可能对烫发剂的残留更加敏感。这类人群更要严格遵守2-3天的洗头间隔,在洗头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过高的水温可能会加重头皮的不适反应。选择洗发水时要优先选择无刺激、温和的产品,以减少对敏感头皮的刺激,降低出现头皮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的风险。 油性发质人群:油性发质人群可能会觉得等待2-3天不洗头比较难受,但也需要遵循上述时间。可以在等待洗头期间,使用干发喷雾来暂时清洁头发表面的油脂,保持头发的清爽感。不过要注意选择成分安全的干发喷雾,避免其中的化学成分对头发和头皮造成额外伤害。在洗头时,要注意正确的洗发方法,轻轻按摩头皮后彻底冲洗干净,确保将残留的烫发剂等物质清洗干净,同时不要过度清洁导致头发油脂分泌更加旺盛。 总之,烫头发后等待2-3天洗头是比较合理的安排,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特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但都要以保护头发和头皮健康为首要原则。

    2025-09-15 13:03:59
  • 月经前脂溢性皮炎加重

    月经前女性体内激素波动致雄激素相对活跃使皮脂腺分泌增多,为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提供适宜繁殖环境从而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患者常见面部头皮等皮脂腺丰富部位油腻感加剧、红斑更明显、鳞屑增多、瘙痒加重,日常需选温和洁面及洗发水维持皮肤微生态平衡,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孕期女性谨慎用护理及干预措施优先温和非药物,老年女性护理注重温和并保持良好生活作息避免熬夜等干扰激素平衡加重病情。 一、月经前脂溢性皮炎加重的机制 女性月经前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波动,雌激素、孕激素等的变化会影响皮脂腺功能,雄激素相对活跃可促使皮脂腺分泌增多,皮肤油脂分泌旺盛为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提供适宜繁殖环境,进而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相关研究显示月经周期中激素变化与脂溢性皮炎严重程度存在关联。 二、临床表现特点 月经前脂溢性皮炎患者常见面部、头皮等皮脂腺丰富部位皮肤油腻感加剧,红斑更为明显,伴有鳞屑增多、瘙痒感加重等表现,皮肤状态较非月经前更差,此与激素波动导致的皮肤微环境改变密切相关。 三、日常护理及干预建议 皮肤清洁: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及洗发水,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维持皮肤微生态平衡。 饮食调节: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此类食物易加重皮脂腺分泌,不利于脂溢性皮炎控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孕期女性需谨慎选择护理及干预措施,优先采用温和非药物方式,避免影响胎儿;老年女性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护理时需注重温和性,防止皮肤受损加重病情,日常应保持良好生活作息,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干扰激素平衡,进而加重脂溢性皮炎。

    2025-09-15 13:01: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