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脱发、犹、疹、细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动物性皮肤病、皮炎、湿疹、过敏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癌痒性皮肤病、红斑丘疹鳞性疾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座疮、色素障碍性疾病、生理性脱发、寻常流、带状疯疹王囊炎、头癣、疮疮、接钟性皮炎,草麻疹、过敏性湿疹、过敏性皮疹、夏季皮炎、癌症、银病,玫瑰糖疹、寻常独疮、溢脂性皮炎、酒渣鼻、白癫风、黄褐斑、雀斑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郎娜,博士、主任医师,2007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硕士学位。2012年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作为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跟随黄尧洲教授学习。展开
个人擅长
脱发、犹、疹、细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动物性皮肤病、皮炎、湿疹、过敏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癌痒性皮肤病、红斑丘疹鳞性疾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座疮、色素障碍性疾病、生理性脱发、寻常流、带状疯疹王囊炎、头癣、疮疮、接钟性皮炎,草麻疹、过敏性湿疹、过敏性皮疹、夏季皮炎、癌症、银病,玫瑰糖疹、寻常独疮、溢脂性皮炎、酒渣鼻、白癫风、黄褐斑、雀斑展开
  • 脚趾甲过厚且发黄的原因是什么

    脚趾甲过厚且发黄常见于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与足部长期潮湿、穿不透气鞋袜、多汗或接触传染源等相关,免疫力低者易感染)、甲癣(由真菌引起,多有足部真菌感染病史未控累及指甲)、银屑病甲损害(约部分银屑病患者出现,与免疫系统异常等相关,有银屑病病史或家族史风险高)、慢性湿疹因素(长期不愈的慢性湿疹累及足部指甲周围皮肤反复发作致指甲增厚发黄,患者多有慢性湿疹反复发作史且皮肤屏障可能受损)。 一、真菌感染相关因素 脚趾甲过厚且发黄较为常见的原因是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皮肤癣菌可侵入甲板及甲下组织,在其中生长繁殖,分解角蛋白等物质,导致甲板结构破坏,出现增厚、变色(发黄等)表现。此类真菌感染多与足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经常穿不透气鞋袜、有足部多汗情况或接触过传染源(如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场所)等因素相关,任何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因上述因素增加感染风险,尤其免疫力相对较低者更易受真菌侵袭。 二、甲癣因素 甲癣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组织感染,是导致脚趾甲厚黄的重要原因。真菌在甲板内大量繁殖,会引起甲板角质增生,致使甲板增厚,同时真菌代谢产物等可影响甲板色泽,出现发黄等改变。患者多有既往足部真菌感染病史,且病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逐渐累及指甲引发甲癣。 三、银屑病甲损害因素 银屑病患者约有5%-50%会出现指甲病变,其中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脚趾甲过厚且发黄。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当累及指甲时,可影响甲床及甲板的正常结构和代谢,导致甲板增厚、色泽改变等。有银屑病病史或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的人群,发生指甲受累的风险相对较高。 四、慢性湿疹因素 长期不愈的慢性湿疹也可能影响脚趾甲,导致指甲出现增厚、发黄等变化。慢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若病变累及足部指甲周围皮肤并长期反复发作,可通过影响指甲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等,进而波及指甲,使指甲出现形态和色泽的改变。这类患者往往有足部慢性湿疹反复发作的病史,且皮肤屏障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受损。

    2025-10-17 11:13:47
  • 脚甲沟炎化脓了怎么办

    脚甲沟炎化脓时,要及时清洁消毒化脓部位,脓液多则引流,局部用抗生素软膏,严重时口服抗生素,日常保持脚部清洁干燥、避免刺激,若处理后症状未缓解反加重或有其他异常则及时就医,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操作轻柔及及时就诊。 1.及时处理化脓部位 清洁消毒:首先用碘伏等消毒剂对化脓的脚甲沟炎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可使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从伤口周围向中心轻柔擦拭,每日可进行2-3次,起到杀菌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的作用。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额外的损伤和不适。 排出脓液:如果脓液较多,需要进行引流。可以使用无菌的注射器轻轻抽出脓液,但这一操作需要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或者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家长不要自行盲目操作,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处理。 2.局部用药 抗生素软膏: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它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和感染。在使用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涂抹在患处,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避免药物误入眼睛等敏感部位。 3.口服药物(如有需要) 抗生素:如果感染比较严重,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严格遵循医嘱,尤其是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是否用药及用药剂量等。 4.日常护理 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患病期间要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尽量穿透气性好的鞋子和袜子,避免脚部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防止细菌滋生加重感染。对于儿童来说,要选择合适尺码、材质舒适的童鞋,勤换袜子。 避免刺激:不要穿过紧的鞋子,以免进一步压迫甲沟部位,加重炎症。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注意避免对化脓的甲沟部位进行搔抓等刺激行为。 5.就医指征 如果经过简单处理后,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加重,如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明显,或者出现脓性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更要尽早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025-10-17 11:13:29
  • 如何治疗跖疣

    跖疣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外用、注射)、物理(冷冻、激光、电灼、刮除、切除、剜除)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后需注意局部卫生,避免感染和搔抓,跖疣具有传染性,治疗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 跖疣是发生在足底部的寻常疣,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从而越来越多。其治疗方法有多种,具体分析: 1.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可以使用维A酸乳膏、咪喹莫特乳膏、氟尿嘧啶软膏等药物进行涂抹,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疣体的生长,但是需要长期使用,且效果因人而异。 注射药物:对于疣体较大的患者,可以使用平阳霉素或干扰素等药物进行疣体内注射,这种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疣体,起效较快。 2.物理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低温作用于疣体,使其坏死脱落。这种方法适用于疣体较小的患者,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才能痊愈。 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高温作用于疣体,使其碳化、气化。这种方法适用于疣体较大的患者,治疗后需要注意局部护理,避免感染。 电灼治疗:通过电流产生的高温作用于疣体,使其坏死脱落。这种方法适用于疣体较大的患者,治疗后需要注意局部护理,避免感染。 3.手术治疗: 刮除术:使用手术刀将疣体刮除,这种方法适用于疣体较小的患者。 切除术:使用手术剪刀或电刀将疣体切除,这种方法适用于疣体较大的患者。 剜除术:使用手术刀片将疣体从底部剜除,这种方法适用于疣体较大且较深的患者。 以上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局部卫生,避免感染,同时要避免搔抓疣体,以免疣体扩散。跖疣具有传染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以免传染给他人。 需要注意的是,跖疣的治疗方法较多,但都有一定的复发率。因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注意观察,如有复发应及时就医。此外,跖疣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以免加重病情。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跖疣的治疗难度较大,且容易复发,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10-17 11:12:52
  • 前脚掌长脚垫怎么治

    缓解脚垫可从日常护理、物理治疗、医疗干预三方面入手。日常护理要选合适鞋袜、泡脚软化;物理治疗包括用角质剥脱剂、修脚处理;医疗干预有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手术有风险需评估,激光治疗要选正规机构,儿童使用相关方法需谨慎。 一、日常护理缓解 1.选择合适鞋袜:穿着宽松、柔软且合脚的鞋子,避免前脚掌受到过度挤压和摩擦。例如,选择有充足前脚掌空间的运动鞋或休闲鞋,减少脚垫部位的压力刺激。对于儿童,要注意鞋子的尺码合适,避免因鞋子过小导致前脚掌长脚垫,同时要选择透气性好的材质,保持脚部干爽。 2.泡脚软化:每天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使脚垫部位的角质层软化。温水泡脚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后续对脚垫的处理,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对于老年人,泡脚时要特别注意水温的控制,可先让家人帮忙试温,确保安全。 二、物理治疗方法 1.使用角质剥脱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有水杨酸等成分的角质剥脱剂,这类药物能够逐渐溶解脚垫的角质层。但使用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避免接触到周围正常皮肤。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应谨慎使用角质剥脱剂,最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2.修脚处理:可以到正规的修脚店由专业人员进行修脚处理。专业人员会使用合适的工具将增厚的角质层逐步去除,但要注意修脚工具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自行修脚可能会导致感染等严重后果,应避免自行修脚,最好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三、医疗干预手段 1.手术治疗:如果脚垫非常严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将增厚的角质组织切除,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术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对于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确保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 2.激光治疗:激光可以通过产生的能量破坏脚垫的角质组织。激光治疗相对创伤较小,但也需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在治疗后要注意保持脚部清洁,避免感染。对于儿童,激光治疗要谨慎考虑,需要充分评估其安全性和必要性。

    2025-10-17 11:12:48
  • 脖子上长疙瘩是怎么回事

    颈部疙瘩可能由多种情况引发,淋巴结肿大可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反应性增生或恶性肿瘤转移导致,甲状腺结节有良性恶性且表现不同,皮脂腺囊肿是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形成的潴留性囊肿,脂肪瘤是脂肪细胞异常增生的良性肿瘤,皮肤纤维瘤是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增生的良性肿瘤,儿童需警惕感染性疾病及先天性甲状腺疾病,女性关注甲状腺结节与内分泌关系,有相关史人群出现颈部疙瘩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一、淋巴结肿大 颈部淋巴结丰富,当身体受到感染时,淋巴结可能反应性增生肿大。例如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牙龈炎等)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痛,此时淋巴结多有压痛、质地较软、可活动;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通常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此外,恶性肿瘤转移也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如鼻咽癌、甲状腺癌等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时,淋巴结多质地硬、活动度差、可逐渐增大。 二、甲状腺相关病变 (一)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较为常见,可为良性或恶性。良性结节多边界清晰、质地较软,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数无明显症状;恶性结节(如甲状腺癌)早期可能表现为颈部单发、质地硬、固定不移的结节,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通过甲状腺超声等检查可初步判断结节性质。 三、皮脂腺囊肿 由于颈部皮脂腺分泌旺盛,若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可形成潴留性囊肿,表现为颈部皮下圆形肿物,表面光滑,与皮肤粘连,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四、脂肪瘤 是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皮下,颈部脂肪瘤表现为质地柔软、可推动的肿块,一般无疼痛等不适症状,生长缓慢。 五、皮肤纤维瘤 是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增生引起的一种真皮内的良性肿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坚实结节,表面平滑或粗糙,常为单个,一般无自觉症状。 不同人群方面,儿童颈部出现疙瘩需警惕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同时要排查先天性甲状腺疾病等;女性颈部疙瘩需关注甲状腺结节与内分泌因素的关系;有颈部感染史、肿瘤家族史等人群出现颈部疙瘩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2025-10-17 11:12: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