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擅长: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不孕症的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专注于针对年轻女性的单孔腹腔镜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邓新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大学访问学者。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不孕症的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专注于针对年轻女性的单孔腹腔镜手术。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连续2次受国家卫健委委派到陕西榆林地区对口支援,指导当地开展妇科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治疗。2018年获得全国医德建设年度人物。承担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7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2013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兼任美国妇科腔镜学会(AAGL)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专科会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宫腔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科腹腔镜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妇科微创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毒理学会医疗器械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药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妇女保健专委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委员、山东省医院品质管理联盟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不孕症的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专注于针对年轻女性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展开
  • 女性宫颈病变有什么症状

    女性宫颈病变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均可出现,不同时期表现有差异)、接触性出血(年轻女性有不洁性生活史等风险增加,老年女性绝经后出现需高度警惕)、月经间期出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有月经不调既往史、青春期、围绝经期女性出现需排查)、下腹疼痛(累及周围组织或引起盆腔感染时可出现,年轻女性合并盆腔炎症等更易发生,老年女性可能不典型)、泌尿系统症状(累及膀胱周围组织时可出现尿频尿急等,需与单纯泌尿系统疾病鉴别)。 表现:女性宫颈病变时,阴道分泌物可能增多,质地、颜色发生改变。例如,可变为淡黄色、脓性,甚至伴有异味。这是因为宫颈受到病变影响,局部细胞发生变化,腺体分泌功能异常,导致分泌物性状改变。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青春期女性宫颈病变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也会出现类似分泌物异常情况;育龄期女性宫颈病变较常见,分泌物异常是较为突出的症状之一;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宫颈病变也可能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且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病变可能进展相对隐匿,但分泌物异常仍可能是早期信号。 接触性出血 表现: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这是宫颈病变较典型的症状之一。其原因是病变的宫颈组织比较脆弱,受到刺激后容易出血。年轻女性若有不洁性生活史或多个性伴侣等情况,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增加,接触性出血更需引起重视;老年女性绝经后出现接触性出血,要高度警惕宫颈病变,因为绝经后女性宫颈组织相对萎缩,病变可能更易侵犯血管导致出血。 月经间期出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表现:部分宫颈病变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以外的阴道出血,如两次月经中间出血,或者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这是由于宫颈病变影响了宫颈局部的血管或正常的宫颈生理功能,导致子宫出血模式改变。对于有月经不调既往史的女性,发生宫颈病变时这种月经改变可能被掩盖或加重,需要仔细鉴别;青春期女性月经本身尚不稳定,若出现月经间期出血或经期、经量异常,需排查宫颈病变;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紊乱本身常见,但出现异常的月经改变时,也不能忽视宫颈病变的可能。 下腹疼痛 表现:宫颈病变累及周围组织或引起盆腔感染时,可出现下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当病变侵犯盆腔神经或周围组织时,疼痛可能较为明显。年轻女性若宫颈病变同时合并盆腔炎症等情况,下腹疼痛可能更易发生;老年女性宫颈病变导致下腹疼痛时,由于其对疼痛的感知和反应可能与年轻女性不同,有时疼痛可能不典型,但仍需重视。 泌尿系统症状 表现:如果宫颈病变累及膀胱周围组织,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例如,病变刺激膀胱,导致膀胱敏感性增高,出现频繁的排尿欲望。对于有泌尿系统症状的女性,尤其是同时伴有宫颈病变相关表现的,要考虑宫颈病变是否累及膀胱等周围组织。不同年龄女性,泌尿系统症状的表现可能相似,但病因需要综合分析,宫颈病变导致的泌尿系统症状需要与单纯的泌尿系统疾病相鉴别。

    2025-10-27 13:00:28
  • 盆腔炎按压哪里痛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发的一组疾病,包括多种炎症,按压时常见下腹部疼痛,具体有附件区(下腹部两侧输卵管和卵巢所在区域)压痛,这与女性生理结构、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还有盆腔中部压痛,这与炎症扩散、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盆腔炎诊断不能仅靠按压疼痛部位,需结合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怀疑应及时就医规范诊治。 附件区压痛 女性生理结构因素:女性的输卵管和卵巢位于下腹部两侧,当发生盆腔炎时,炎症累及输卵管、卵巢,按压下腹部两侧附件区时,由于炎症刺激周围组织,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例如,在进行妇科检查时,医生按压下腹部两侧常能发现患者有明显的压痛反应,这是因为炎症导致附件区组织充血、水肿,敏感性增加。 年龄影响:不同年龄段女性盆腔炎的发生原因可能不同,但在按压疼痛部位上并无本质差异。年轻女性性生活活跃,盆腔炎的发生与性传播感染等因素相关,炎症累及附件区时,按压两侧附件区疼痛表现相似;而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盆腔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炎症累及附件区同样会出现该部位的压痛。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盆腔炎发生风险,在发生盆腔炎时,附件区压痛表现与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无明显不同,但生活方式不健康可能导致病情恢复相对较慢。 病史影响:有盆腔手术史、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术、刮宫术等)的女性,发生盆腔炎的概率增加,且炎症可能更易累及附件区,按压附件区时疼痛可能更明显,因为手术等操作破坏了生殖道的屏障,细菌更容易侵入并累及附件区域。 盆腔中部压痛 炎症扩散因素:盆腔炎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炎症可能蔓延至盆腔中部,累及子宫周围组织等,此时按压盆腔中部也会出现疼痛。盆腔中部包含子宫等结构,炎症导致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等受到刺激,按压时会有压痛感。 年龄影响:对于不同年龄女性,盆腔中部的压痛表现类似,但年龄较大女性可能由于机体代偿能力等因素,对疼痛的感知和年轻女性有一定差异,但在盆腔炎按压疼痛部位上主要是盆腔中部出现压痛这一表现。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方式对盆腔中部压痛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盆腔炎的发生几率间接起作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盆腔炎发生风险,从而减少盆腔中部因炎症刺激导致的压痛情况;而不良生活方式增加盆腔炎发生可能,进而使盆腔中部压痛更明显。 病史影响:有多次宫腔操作病史的女性,盆腔中部压痛可能更显著,因为多次宫腔操作破坏生殖道环境更严重,炎症更容易扩散至盆腔中部,导致该部位出现压痛。 需要注意的是,盆腔炎的诊断不能仅依靠按压疼痛部位来确定,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如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B超等可见盆腔内有炎性渗出等表现)等综合判断。一旦怀疑有盆腔炎,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而不是自行按压判断,以免延误病情。

    2025-10-27 12:59:35
  • 侵蚀性葡萄胎的治疗原则

    侵蚀性葡萄胎治疗以化疗为主,低危用单一药物化疗,高危用联合化疗,化疗需监测指标;手术治疗为辅,包括子宫切除(用于无生育要求等情况)和病灶清除(局限转移病灶时);随访监测包括监测HCG、妇科及影像学检查、生育指导,治疗后避孕1-2年,准备妊娠时密切监测。 一、化疗为主 侵蚀性葡萄胎是一种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等。化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FIGO(国际妇产科联盟)预后评分等因素来确定。低危患者一般采用单一药物化疗,高危患者多采用联合化疗方案。例如,对于低危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可选用甲氨蝶呤单药化疗;而高危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氟尿嘧啶与放线菌素-D联合的化疗方案。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手术治疗为辅 1.子宫切除: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的患者,可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但手术治疗一般不作为首选,多在化疗无效或出现大出血等紧急情况时采用。例如,当患者经多次化疗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且子宫病灶持续存在并伴有严重出血风险时,可考虑子宫切除。 2.病灶清除:对于单个的转移病灶,如肺部孤立的转移结节,在化疗的基础上,可考虑行局部病灶清除术。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以尽量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减少手术创伤。例如,肺部转移病灶通过胸部CT等检查明确为单个且局限的病变,在化疗使病灶缩小后,可考虑手术切除。 三、随访监测 1.HCG监测:患者在治疗后应定期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一般在化疗结束后,每周监测一次HCG,直至连续3次正常,然后每月监测一次共6个月,此后每2个月监测一次共6个月,第2年开始每半年监测一次,共随访2年。因为HCG水平的变化是监测侵蚀性葡萄胎病情变化及复发的重要指标。例如,若患者化疗后HCG下降缓慢或再次升高,提示可能出现复发或化疗效果不佳。 2.妇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及有无盆腔转移病灶。同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胸部X线或CT、盆腔B超、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如胸部X线或CT可用于监测肺部转移病灶的情况,盆腔B超可观察子宫及附件的情况。 3.生育指导: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治疗后需要严格避孕一段时间,一般建议避孕1-2年。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对疾病复发的监测,且妊娠早期发生滋养细胞肿瘤相关妊娠的风险较高。在避孕期间,可采用避孕套等避孕方法。当患者准备妊娠时,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一旦发现妊娠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滋养细胞肿瘤复发等情况。例如,患者在治疗后1年,经过医生评估后考虑妊娠,此时应进行HCG检测等相关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可开始妊娠,并在妊娠早期密切监测HCG及超声等情况。

    2025-10-27 12:59:04
  • 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多厚

    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一般约5-7毫米,受个体差异(年龄、内分泌、既往病史)和生活方式(饮食、作息、运动)影响,备孕女性若异常需关注并积极调整基础疾病与生活方式以创造良好生殖内环境。 个体差异因素 年龄:年轻女性和年龄较大的女性在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女性生殖系统功能相对更活跃,激素水平波动相对稳定,内膜厚度可能更接近上述一般范围的中值附近。而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进入围绝经期后,女性的激素水平逐渐发生变化,子宫内膜对激素的反应性可能降低,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可能会出现偏离正常范围的情况,可能偏薄或偏厚,但一般也会在一定的合理波动范围内。 内分泌因素: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对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变化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女性本身存在内分泌失调,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相对失衡,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往往会偏薄,因为雌激素水平不能很好地促使子宫内膜达到正常的增生厚度。而对于一些患有高泌乳素血症的女性,泌乳素水平升高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也可能影响排卵后子宫内膜的正常增厚过程。 既往病史:如果女性有子宫内膜炎病史,炎症可能会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异常,可能偏薄且不均匀。有过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子宫内膜基底层可能受到损伤,这会影响内膜的再生和增厚能力,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也可能较正常情况薄,并且可能存在内膜粘连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内膜的正常厚度和形态。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能影响内膜厚度。长期过度节食的女性,由于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缺乏蛋白质、雌激素前体物质等营养成分,会影响激素的合成和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可能偏薄。而长期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的女性,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间接影响内膜厚度。 作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节律,进而影响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导致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异常。例如,熬夜可能使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节律紊乱,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以及子宫内膜的增生情况。 运动:过度剧烈运动或长期缺乏运动都可能对内膜厚度产生影响。过度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激素水平波动,影响内膜生长;而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体重异常,进而影响内分泌功能,间接影响排卵后子宫内膜的厚度。 特殊人群方面,例如备孕的女性,若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异常,需要特别关注。对于有内分泌疾病的备孕女性,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调整内分泌水平,以利于内膜在排卵后正常增厚,提高受孕几率。而对于有过宫腔操作史的备孕女性,要密切监测内膜厚度,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如通过补充雌激素等促进内膜修复和增厚,同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等,以创造良好的生殖内环境。

    2025-10-27 12:58:26
  • 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要做B超吗

    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是否要做B超需综合多因素判断,要考虑排卵期出血、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宫颈病变)、内分泌失调等可能原因,还需结合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不同情况及特殊病史人群情况,综合出血持续时间、量、伴随症状、年龄、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是否做B超及后续方案。 排卵期出血:正常月经周期中,排卵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月经第九天接近排卵期,部分女性可能出现排卵期出血,表现为白带有血丝。若只是偶尔发生,量少且无其他不适,可先观察,不一定立即做B超。但如果出血持续时间长、量较多或伴有其他异常,可能需要做B超了解子宫、附件等情况,排查是否有其他病变干扰排卵相关的激素水平等导致出血异常。比如通过B超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卵巢有无异常等。 妇科疾病影响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导致月经间期出血,出现白带有血丝情况。此时建议做B超检查,B超可初步发现宫腔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等。通过B超可看到宫腔内是否有高回声团等异常结构,有助于明确诊断。 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可能引起月经间期出血,做B超可以清晰显示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等情况,帮助判断是否由子宫肌瘤导致白带有血丝。 宫颈病变:宫颈息肉、宫颈炎等宫颈病变也可能导致白带有血丝,一般先进行妇科检查初步判断,必要时也需要结合B超等检查了解子宫及附件情况,排查是否有其他病变同时存在。比如B超可以辅助观察宫颈周围组织及子宫情况,排除子宫方面的病变干扰宫颈出血的判断。 内分泌失调:长期的内分泌失调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及经间期出血情况,若怀疑内分泌因素导致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有时也需要结合B超了解子宫附件基础情况,同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激素水平等。比如通过B超观察子宫内膜厚度是否符合内分泌变化规律等,若子宫内膜过厚或过薄等异常,结合白带有血丝情况可能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有怀孕可能时,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需警惕先兆流产或宫外孕等情况,此时更应及时做B超检查,同时结合血HCG等检查综合判断。对于未怀孕的育龄期女性,如上述各种妇科疾病相关情况需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做B超。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内分泌紊乱明显,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更要重视,需通过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等情况,排查子宫内膜病变等严重问题,因为围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癌等发病风险相对增加。 有特殊病史人群:如有子宫肌瘤病史的女性,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需关注肌瘤有无变化,通过B超可对比肌瘤前后情况;有子宫内膜息肉病史的女性,也需通过B超了解息肉有无复发等情况。 总之,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是否要做B超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具体情况,如出血持续时间、量、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患者年龄、病史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后决定是否进行B超检查以及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2025-10-27 12:57: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