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擅长: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不孕症的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专注于针对年轻女性的单孔腹腔镜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邓新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大学访问学者。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不孕症的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专注于针对年轻女性的单孔腹腔镜手术。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连续2次受国家卫健委委派到陕西榆林地区对口支援,指导当地开展妇科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治疗。2018年获得全国医德建设年度人物。承担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7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2013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兼任美国妇科腔镜学会(AAGL)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专科会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宫腔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科腹腔镜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妇科微创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毒理学会医疗器械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药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妇女保健专委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委员、山东省医院品质管理联盟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不孕症的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专注于针对年轻女性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展开
  • 如何理解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因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致雌激素水平波动下降引发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失衡出现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激素水平检测诊断需排除其他病非药物干预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运动饮食作息和心理调适特殊人群要关注骨质疏松心血管妇科健康等方面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围绝经期(一般指45~55岁左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引发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失衡,进而出现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的综合征。其发病主要源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 二、临床表现 (一)躯体症状 1.血管舒缩症状:常见潮热、盗汗,表现为反复短暂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夜间或应激状态易诱发。 2.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阴道干燥、性交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萎缩症状。 3.骨骼肌肉症状:骨量丢失加速,易出现骨质疏松,表现为腰背疼痛,严重时可致骨折;还可能有关节疼痛等肌肉骨骼不适。 4.心血管症状:部分女性可出现心悸、胸闷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但心电图等检查多无特异性缺血改变。 (二)精神心理症状 情绪波动明显,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情绪;还可能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改变。 三、诊断依据 主要结合病史(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及年龄)、临床表现,同时检测激素水平,如雌二醇水平降低、促卵泡生成素(FSH)升高(FSH>10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开始下降,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但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方可诊断。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运动: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缓解潮热、改善情绪,同时对骨骼健康有益。 2.饮食: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奶制品、豆制品等,每日钙摄入量建议1000~1200mg;适量摄入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大豆及其制品,但需注意个体化差异。 3.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一般建议成人每晚7~8小时睡眠,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 (二)心理调适 家人应给予更年期女性理解与支持,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转移注意力;若出现明显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或辅助心理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骨质疏松风险人群 更年期女性骨量流失加速,需定期监测骨密度,避免跌倒,可通过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运动等方式预防骨质疏松,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考虑药物干预(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二)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 关注血脂、血压等指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等,若有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三)妇科健康监测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乳腺、宫颈等筛查,及时发现妇科相关病变,早诊早治。 总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特定生理阶段的常见健康问题,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采取科学的非药物干预及针对性的特殊人群管理,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5-10-27 13:25:04
  • 恶性子宫瘤的征兆

    女性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异常白带、下腹疼痛、腹部包块、压迫症状等可能与子宫瘤相关,不同表现受年龄因素、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如育龄期和绝经后女性阴道不规则出血情况不同,不同年龄段女性腹部包块意义有别,有妇科疾病病史等情况需更警惕子宫瘤相关病变。 年龄因素:育龄期女性若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等情况需警惕,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更应重视,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生殖系统功能衰退,恶性病变风险相对增加。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干扰月经周期,增加子宫瘤发生风险,若本身有不良生活方式又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需格外关注。 病史:有妇科疾病病史,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女性,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时更要排查是否有恶性子宫瘤的可能。 异常白带 表现:白带量增多,且性状发生改变,比如原本白带清晰、量少,突然变得像米汤样、脓血样等,伴有异味。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女性白带异常原因有所不同,年轻女性可能因炎症等良性疾病多见,但若反复出现异常白带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排查恶性病变;老年女性白带异常更要警惕恶性子宫瘤。 生活方式: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勤换内裤、不注意外阴清洁等,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妇科炎症,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增加恶性子宫瘤风险,出现异常白带时要考虑生活方式的影响。 病史:有阴道炎等妇科炎症反复发作病史的女性,出现异常白带时要评估是否病情加重或有恶性转化可能。 下腹疼痛 表现:下腹部出现隐痛、胀痛或坠痛等不适,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加剧且持续时间延长。 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若出现下腹疼痛,可能与痛经等生理情况有关,但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需排查疾病;育龄期女性下腹疼痛可能与妊娠相关疾病或妇科炎症、肿瘤等有关;老年女性下腹疼痛更要警惕恶性子宫瘤等病变。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可能导致盆腔血液循环不畅,增加子宫相关疾病风险,若本身有不良运动习惯又出现下腹疼痛需留意。 病史:有盆腔炎等盆腔疾病病史的女性,下腹疼痛时要考虑是否病情复发或有恶性病变。 腹部包块 表现:自己可摸到下腹部有肿块,尤其是在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摸到,肿块可能逐渐增大。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女性腹部包块意义不同,年轻女性摸到腹部包块可能因良性病变多见,但也要排查恶性可能;中老年女性摸到腹部包块恶性子宫瘤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生活方式: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腹部情况观察,若本身肥胖且摸到腹部包块,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 病史:有腹部肿瘤家族史的女性,摸到腹部包块时要高度警惕恶性子宫瘤的可能。 压迫症状 表现:若子宫瘤较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症状,如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导致排便困难等。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女性压迫症状表现类似,但年龄较大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对压迫症状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与年轻女性不同。 生活方式:长期便秘等情况可能加重直肠压迫相关症状,若有不良排便习惯且出现压迫症状要综合考虑。 病史:有泌尿系统或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病史的女性,出现压迫症状时要鉴别是原发病还是子宫瘤导致的压迫。

    2025-10-27 13:24:10
  • 妇科手术举宫姿势

    妇科手术举宫姿势包括膀胱截石位(适用于大多数经阴道妇科手术,患者仰卧双腿放腿架上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约90°,老年女性髋关节受限需调整,长时间可能影响腿部神经和血液循环)和截石位改良姿势(适用于腿部关节有病变影响标准姿势时,据腿部情况调整腿架使关节屈曲角度适当平衡暴露和舒适),举宫姿势选择受手术类型(经阴道手术首选膀胱截石位,经腹手术可辅助该姿势)、患者身体状况(关节情况影响姿势选择,肥胖患者需特殊调整腿架优化视野)、手术医生习惯(医生依经验偏好但以手术安全等为原则选择)影响。 一、常用妇科手术举宫姿势 (一)膀胱截石位 1.适用情况:是妇科手术最常用的举宫姿势,适用于大多数经阴道的妇科手术,如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道部分)、宫颈病变手术等。 2.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于手术床,双腿放置于腿架上,髋关节和膝关节均屈曲约90°,臀部接近手术床边缘,这种姿势能充分暴露外阴、阴道和宫颈,便于手术操作。对于年轻女性和无特殊髋关节疾病的患者较为适用,能较好地暴露手术视野,但长时间处于该姿势可能会对腿部神经和血液循环有一定影响,需定期检查腿部情况。对于老年女性,若存在髋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可能需要调整腿架高度和角度以保证患者舒适和手术暴露。 (二)截石位改良姿势 1.适用情况: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妇科手术,比如患者腿部关节存在一定病变,影响标准膀胱截石位摆放时。 2.具体操作:根据患者腿部关节的具体情况调整腿架高度和角度,使患者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屈曲角度适当调整,保证既能暴露手术视野,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腿部关节的不良影响。对于有腿部关节疾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膝关节术后康复期等情况,这种改良姿势能更好地平衡手术暴露和患者舒适度,需要手术团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精准调整,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 二、举宫姿势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手术类型 1.经阴道手术:通常首选膀胱截石位,因为该姿势能最佳暴露阴道和宫颈区域,如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需要充分暴露阴道壁进行操作,膀胱截石位可提供良好的视野。 2.经腹手术:有时可能会辅助使用膀胱截石位来进一步暴露盆腔底部结构,帮助手术操作,例如某些复杂的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手术时通过患者膀胱截石位可更好地处理子宫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二)患者身体状况 1.关节情况:如患者存在髋关节病变,活动受限,在选择举宫姿势时就要避免过度屈曲髋关节,而采用截石位改良姿势,以防止加重关节损伤。对于年轻且关节活动正常的患者,膀胱截石位是较优选择。 2.肥胖程度:肥胖患者在摆放膀胱截石位时可能需要特殊的腿架调整,以保证腿部能够舒适放置且手术视野暴露良好。因为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厚,可能会影响对盆腔深部结构的暴露,需要通过调整举宫姿势相关部件来优化视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三)手术医生习惯 不同的手术医生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擅长的手术类型,对举宫姿势有一定偏好,但最终还是要以保证手术安全、暴露良好和患者舒适为原则进行选择。例如有的医生对于宫颈病变手术更习惯采用标准膀胱截石位,而有的医生可能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更倾向于改良姿势。

    2025-10-27 13:23:33
  • 宫颈赘生物怎么治疗

    宫颈赘生物包括宫颈息肉、宫颈肌瘤、宫颈尖锐湿疣等常见类型,治疗需依具体类型、大小、患者症状及生育需求等综合考虑。宫颈息肉主要手术切除并注意术后事项;宫颈肌瘤较小无症状定期复查,较大或有症状多手术治疗且生育需求者需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宫颈尖锐湿疣需去除疣体(物理或药物)及抗病毒预防复发,性伴侣也需治疗,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 一、宫颈赘生物的定义与常见类型 宫颈赘生物是指生长在宫颈部位的异常增生物,常见类型包括宫颈息肉、宫颈肌瘤、宫颈尖锐湿疣等。宫颈息肉多是慢性炎症刺激引起局部黏膜增生所致;宫颈肌瘤是宫颈部位的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肌瘤样病变;宫颈尖锐湿疣则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相关的赘生物。 二、治疗方法 (一)宫颈息肉的治疗 1.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一般在妇科门诊即可进行息肉摘除术。对于较小的息肉,用血管钳直接钳夹摘除即可;较大的息肉可能需要用宫颈钳夹持后进行摘除,术后将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以明确其性质。对于有蒂的宫颈息肉,切除蒂部即可完整去除息肉。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和盆浴一段时间,防止感染。对于合并有慢性宫颈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可能需要针对炎症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减少息肉复发的风险。 (二)宫颈肌瘤的治疗 1.根据肌瘤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较小且无症状的宫颈肌瘤:如果肌瘤较小,患者没有明显的月经改变、腹痛等症状,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超声等检查,观察肌瘤的变化情况,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妇科超声,了解肌瘤的大小、位置等有无变化。 较大或有症状的宫颈肌瘤:若肌瘤较大,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尿频、便秘等症状,或影响受孕等情况时,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经阴道手术、经腹手术或宫腔镜下手术等。经阴道手术适用于部分位置合适的宫颈肌瘤;经腹手术则适用于肌瘤较大、位置较深等情况;宫腔镜下手术对于一些向宫腔内突出的宫颈肌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育功能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 (三)宫颈尖锐湿疣的治疗 1.去除疣体 物理治疗:可采用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高能量破坏疣体组织;冷冻治疗则是通过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电灼治疗也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去除疣体。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直接去除可见的疣体,但有复发的可能。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局部外用药物,如鬼臼毒素酊等,但药物治疗可能会有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抗病毒及预防复发治疗:由于HPV感染是宫颈尖锐湿疣的病因,所以在去除疣体后,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使用干扰素等药物调节局部免疫,减少复发的几率。同时,性伴侣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需要充分评估治疗对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总之,宫颈赘生物的治疗需要根据赘生物的具体类型、大小、患者的症状及生育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25-10-27 13:22:10
  • 取环以后的注意事项

    取环后需注意休息与活动,休息1-2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外阴清洁,2周内禁性生活和盆浴;观察阴道出血,少量短时间出血正常,量多、超7天未净或伴不适要就医;饮食增加营养,避免辛辣刺激;有生育计划等3个月后怀孕,无计划及时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一、休息与活动 取环后建议休息1-2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这是因为取环过程中可能会对子宫颈和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减少因活动过度导致子宫出血或不适加重的风险。例如,取环后立即进行高强度运动,可能会使子宫收缩加强,增加阴道出血量。对于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弱的女性,更应适当延长休息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修复。 二、卫生与清洁 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感染。取环后子宫颈口处于相对开放状态,细菌容易侵入,注意外阴清洁可以降低感染的几率。清洗时要注意由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 禁止性生活和盆浴:取环后2周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因为性生活和盆浴可能会将外界的细菌带入阴道,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即使2周后,恢复性生活时也应注意卫生,使用安全套等措施进一步保护。对于有阴道炎等妇科疾病的女性,取环后更要严格遵守禁止性生活和盆浴的规定,待炎症治愈后再考虑恢复性生活。 三、阴道出血情况观察 正常出血情况:取环后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持续1-2天,血量少于月经量,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取环过程中会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少量出血。此时可以观察出血的颜色和量,如果只是轻微的点滴出血,不用过于紧张,这是身体自我修复的过程。 异常出血情况:如果阴道出血量较多,多于月经量,或出血时间超过7天仍未干净,或者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这可能提示存在子宫损伤、感染等异常情况。对于年龄较大且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出现异常出血时更要引起重视,因为这类女性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出血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四、饮食注意事项 增加营养摄入:取环后应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身体恢复。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例如,多吃鸡蛋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橙子等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加重阴道出血或引起不适。如辣椒、花椒、生姜等,应尽量避免食用。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女性,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还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身体整体恢复。 五、避孕措施 取环后如果有生育计划,一般建议等待3个月后再怀孕,让子宫内膜有一个修复的过程。如果没有生育计划,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可以选择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等避孕方法。对于年龄较轻但暂时不想要孩子的女性,口服短效避孕药是比较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但要注意按照正确的方法服用,避免漏服。而对于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女性,选择避孕方法时要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避孕措施。

    2025-10-27 13:21: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