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擅长: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不孕症的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专注于针对年轻女性的单孔腹腔镜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邓新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大学访问学者。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不孕症的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专注于针对年轻女性的单孔腹腔镜手术。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连续2次受国家卫健委委派到陕西榆林地区对口支援,指导当地开展妇科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治疗。2018年获得全国医德建设年度人物。承担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7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2013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兼任美国妇科腔镜学会(AAGL)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专科会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宫腔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科腹腔镜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妇科微创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毒理学会医疗器械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药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妇女保健专委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委员、山东省医院品质管理联盟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不孕症的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专注于针对年轻女性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展开
  • 侵蚀性葡萄胎的治疗原则

    侵蚀性葡萄胎治疗以化疗为主,低危用单一药物化疗,高危用联合化疗,化疗需监测指标;手术治疗为辅,包括子宫切除(用于无生育要求等情况)和病灶清除(局限转移病灶时);随访监测包括监测HCG、妇科及影像学检查、生育指导,治疗后避孕1-2年,准备妊娠时密切监测。 一、化疗为主 侵蚀性葡萄胎是一种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等。化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FIGO(国际妇产科联盟)预后评分等因素来确定。低危患者一般采用单一药物化疗,高危患者多采用联合化疗方案。例如,对于低危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可选用甲氨蝶呤单药化疗;而高危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氟尿嘧啶与放线菌素-D联合的化疗方案。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手术治疗为辅 1.子宫切除: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的患者,可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但手术治疗一般不作为首选,多在化疗无效或出现大出血等紧急情况时采用。例如,当患者经多次化疗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且子宫病灶持续存在并伴有严重出血风险时,可考虑子宫切除。 2.病灶清除:对于单个的转移病灶,如肺部孤立的转移结节,在化疗的基础上,可考虑行局部病灶清除术。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以尽量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减少手术创伤。例如,肺部转移病灶通过胸部CT等检查明确为单个且局限的病变,在化疗使病灶缩小后,可考虑手术切除。 三、随访监测 1.HCG监测:患者在治疗后应定期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一般在化疗结束后,每周监测一次HCG,直至连续3次正常,然后每月监测一次共6个月,此后每2个月监测一次共6个月,第2年开始每半年监测一次,共随访2年。因为HCG水平的变化是监测侵蚀性葡萄胎病情变化及复发的重要指标。例如,若患者化疗后HCG下降缓慢或再次升高,提示可能出现复发或化疗效果不佳。 2.妇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及有无盆腔转移病灶。同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胸部X线或CT、盆腔B超、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如胸部X线或CT可用于监测肺部转移病灶的情况,盆腔B超可观察子宫及附件的情况。 3.生育指导: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治疗后需要严格避孕一段时间,一般建议避孕1-2年。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对疾病复发的监测,且妊娠早期发生滋养细胞肿瘤相关妊娠的风险较高。在避孕期间,可采用避孕套等避孕方法。当患者准备妊娠时,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一旦发现妊娠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滋养细胞肿瘤复发等情况。例如,患者在治疗后1年,经过医生评估后考虑妊娠,此时应进行HCG检测等相关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可开始妊娠,并在妊娠早期密切监测HCG及超声等情况。

    2025-10-27 12:59:04
  • 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多厚

    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一般约5-7毫米,受个体差异(年龄、内分泌、既往病史)和生活方式(饮食、作息、运动)影响,备孕女性若异常需关注并积极调整基础疾病与生活方式以创造良好生殖内环境。 个体差异因素 年龄:年轻女性和年龄较大的女性在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女性生殖系统功能相对更活跃,激素水平波动相对稳定,内膜厚度可能更接近上述一般范围的中值附近。而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进入围绝经期后,女性的激素水平逐渐发生变化,子宫内膜对激素的反应性可能降低,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可能会出现偏离正常范围的情况,可能偏薄或偏厚,但一般也会在一定的合理波动范围内。 内分泌因素: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对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变化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女性本身存在内分泌失调,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相对失衡,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往往会偏薄,因为雌激素水平不能很好地促使子宫内膜达到正常的增生厚度。而对于一些患有高泌乳素血症的女性,泌乳素水平升高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也可能影响排卵后子宫内膜的正常增厚过程。 既往病史:如果女性有子宫内膜炎病史,炎症可能会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异常,可能偏薄且不均匀。有过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子宫内膜基底层可能受到损伤,这会影响内膜的再生和增厚能力,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也可能较正常情况薄,并且可能存在内膜粘连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内膜的正常厚度和形态。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能影响内膜厚度。长期过度节食的女性,由于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缺乏蛋白质、雌激素前体物质等营养成分,会影响激素的合成和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可能偏薄。而长期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的女性,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间接影响内膜厚度。 作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节律,进而影响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导致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异常。例如,熬夜可能使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节律紊乱,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以及子宫内膜的增生情况。 运动:过度剧烈运动或长期缺乏运动都可能对内膜厚度产生影响。过度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激素水平波动,影响内膜生长;而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体重异常,进而影响内分泌功能,间接影响排卵后子宫内膜的厚度。 特殊人群方面,例如备孕的女性,若排卵后第二天内膜厚度异常,需要特别关注。对于有内分泌疾病的备孕女性,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调整内分泌水平,以利于内膜在排卵后正常增厚,提高受孕几率。而对于有过宫腔操作史的备孕女性,要密切监测内膜厚度,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如通过补充雌激素等促进内膜修复和增厚,同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等,以创造良好的生殖内环境。

    2025-10-27 12:58:26
  • 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要做B超吗

    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是否要做B超需综合多因素判断,要考虑排卵期出血、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宫颈病变)、内分泌失调等可能原因,还需结合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不同情况及特殊病史人群情况,综合出血持续时间、量、伴随症状、年龄、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是否做B超及后续方案。 排卵期出血:正常月经周期中,排卵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月经第九天接近排卵期,部分女性可能出现排卵期出血,表现为白带有血丝。若只是偶尔发生,量少且无其他不适,可先观察,不一定立即做B超。但如果出血持续时间长、量较多或伴有其他异常,可能需要做B超了解子宫、附件等情况,排查是否有其他病变干扰排卵相关的激素水平等导致出血异常。比如通过B超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卵巢有无异常等。 妇科疾病影响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导致月经间期出血,出现白带有血丝情况。此时建议做B超检查,B超可初步发现宫腔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等。通过B超可看到宫腔内是否有高回声团等异常结构,有助于明确诊断。 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可能引起月经间期出血,做B超可以清晰显示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等情况,帮助判断是否由子宫肌瘤导致白带有血丝。 宫颈病变:宫颈息肉、宫颈炎等宫颈病变也可能导致白带有血丝,一般先进行妇科检查初步判断,必要时也需要结合B超等检查了解子宫及附件情况,排查是否有其他病变同时存在。比如B超可以辅助观察宫颈周围组织及子宫情况,排除子宫方面的病变干扰宫颈出血的判断。 内分泌失调:长期的内分泌失调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及经间期出血情况,若怀疑内分泌因素导致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有时也需要结合B超了解子宫附件基础情况,同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激素水平等。比如通过B超观察子宫内膜厚度是否符合内分泌变化规律等,若子宫内膜过厚或过薄等异常,结合白带有血丝情况可能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有怀孕可能时,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需警惕先兆流产或宫外孕等情况,此时更应及时做B超检查,同时结合血HCG等检查综合判断。对于未怀孕的育龄期女性,如上述各种妇科疾病相关情况需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做B超。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内分泌紊乱明显,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更要重视,需通过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等情况,排查子宫内膜病变等严重问题,因为围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癌等发病风险相对增加。 有特殊病史人群:如有子宫肌瘤病史的女性,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需关注肌瘤有无变化,通过B超可对比肌瘤前后情况;有子宫内膜息肉病史的女性,也需通过B超了解息肉有无复发等情况。 总之,月经第九天白带有血丝是否要做B超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具体情况,如出血持续时间、量、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患者年龄、病史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后决定是否进行B超检查以及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2025-10-27 12:57:47
  • 绿色白带怎么治疗

    绿色白带多为妇科炎症表现,需通过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明确病因,如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等。针对滴虫性阴道炎可全身用甲硝唑或局部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等;细菌性阴道病可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全身或局部用药。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注意生活方式,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有特殊注意事项,发现绿色白带应及时就医规范诊治。 一、明确病因诊断 绿色白带通常是妇科炎症的表现,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等。需要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检查来明确具体病因。例如,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白带可呈灰白色、均匀一致、有鱼腥臭味,显微镜下可见线索细胞;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白带呈黄绿色、泡沫状,显微镜下可找到阴道毛滴虫。不同病因的致病因素有所不同,细菌性阴道病多与阴道内菌群失调有关,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 二、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 (一)滴虫性阴道炎 1.全身用药:可选用甲硝唑,甲硝唑对滴虫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但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用药需谨慎,孕妇在妊娠早期(前3个月)一般不建议使用,哺乳期女性使用后需暂停哺乳一段时间,因为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2.局部用药:可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等局部制剂,局部用药能直接作用于阴道病变部位,但局部用药时要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用药前应清洗外阴,避免细菌带入阴道加重感染。 (二)细菌性阴道病 1.全身用药:常用药物有甲硝唑、克林霉素等。对于有症状的孕妇,也需要进行治疗,以降低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2.局部用药:如克林霉素软膏局部涂抹,局部用药同样要注意外阴的清洁,用药过程中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 三、一般护理措施 1.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内裤最好选择棉质、宽松的,以减少对外阴的刺激。 2.避免性生活: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或加重病情。如果性伴侣有症状也需要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3.注意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青春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等,在生活方式上可能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调整,例如青春期女性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育龄期女性要注意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出现绿色白带时,治疗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使用药物治疗绿色白带时,要考虑药物通过乳汁对婴儿的影响。选择药物时应咨询医生,尽量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婴儿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总之,绿色白带需要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配合一般护理措施,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一旦发现绿色白带,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检查和治疗。

    2025-10-27 12:56:41
  • 妇科疾病有哪些

    妇科疾病常见类型多样,包括外阴疾病(外阴炎、外阴白色病变)、阴道疾病(阴道炎等)、宫颈疾病(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癌)、子宫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卵巢疾病(卵巢囊肿、卵巢癌),不同疾病有不同病因、症状及好发人群等特点。 外阴炎:多因病原体感染、物理化学刺激等引起,常见症状有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等,任何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日常不注意外阴清洁、有多个性伴侣等生活方式易增加患病风险。 外阴白色病变:病因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变白、增厚或萎缩等,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阴道疾病: 阴道炎:包括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细菌性阴道炎多与阴道内菌群失调有关,症状主要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常因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孕期女性、糖尿病患者等是高危人群,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痛等。 宫颈疾病: 宫颈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宫颈炎多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引起,常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等表现;慢性宫颈炎可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无明显急性炎症过程,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腰骶部疼痛等,性生活不洁、流产等因素易诱发。 宫颈息肉:是宫颈组织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多为良性,可能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关,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接触性出血等,育龄女性多见。 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症状,好发于30-55岁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子宫疾病: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雌激素有关,常见症状有月经改变(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腹部包块、白带增多等,30-50岁女性好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症状与病变部位有关,常见有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生育年龄女性多见,月经初潮早、经期长、有痛经等情况的女性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发病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 卵巢疾病: 卵巢囊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囊肿与月经周期有关,可自行消失;病理性囊肿包括上皮性囊肿、生殖细胞肿瘤等,较小的囊肿多无明显症状,较大囊肿可能出现下腹坠胀、疼痛等,任何年龄女性均可发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不明,早期症状不典型,晚期可出现腹胀、腹部肿块、腹水等表现,好发于绝经后女性,有家族遗传史等情况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2025-10-27 12:55: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