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岐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擅长:在广安门医院从事肿瘤临床40余年,主攻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及甲状腺癌,子宫肌瘤等常见良,恶性肿瘤。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宗岐,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从事中医肿瘤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国中医学会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对肺癌、乳腺癌、胃肠癌、肝癌、恶性淋巴瘤、恶性胸腹水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健脾益肾冲剂”、“扶正防癌口服汤”、“肺癌平膏”等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研课题的临床研究,并担任“八五”“肺癌平二号”课题副组长。担任中医科学院“肺癌中医时间节律”课题组长及“益血灵”课题组副组长。荣获上述课题科研进步奖及中医科学院科研荣誉奖章。担任主编出版《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大全》,担任副主编出版《现代中医肿瘤学》,并与其他医生合作出版《历代中医肿瘤案论选粹》及《恶性肿瘤康复指南》等医学专著。在省级以上中医医学杂志发表科学论文十余篇,在“健康报”、“家庭中医药杂志、“香港大公报医学版”等报纸杂志发表医学科普文章20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在广安门医院从事肿瘤临床40余年,主攻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及甲状腺癌,子宫肌瘤等常见良,恶性肿瘤。展开
  • 一般多大的淋巴结会癌变

    淋巴结癌变判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淋巴结大小(一般直径大于1厘米需重视)、人群差异(儿童超1.5厘米伴长期不消退等需警惕,成年人特定部位淋巴结异常要考虑,老年人伴消瘦乏力等要高度警惕)以及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等增风险)、病史(有恶性肿瘤或慢性淋巴结炎规范治疗后淋巴结异常需排查癌变)。 淋巴结癌变判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淋巴结大小(一般直径大于1厘米需重视)、人群差异(儿童超1.5厘米伴长期不消退等需警惕,成年人特定部位淋巴结异常要考虑,老年人伴消瘦乏力等要高度警惕)以及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等增风险)、病史(有恶性肿瘤或慢性淋巴结炎规范治疗后淋巴结异常需排查癌变) 一般来说,单纯通过淋巴结大小来判断是否癌变并不绝对,但通常当淋巴结直径大于1厘米时,需要引起重视。不过,淋巴结的大小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还需要结合淋巴结的形态、质地、活动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例如,炎性增生的淋巴结也可能会增大,但形态多规则、质地相对柔软、活动度较好;而恶性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往往形态不规则、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等。 不同人群的差异情况 儿童:儿童的淋巴结相对较为敏感,感染等情况容易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儿童淋巴结直径超过1.5厘米且伴有长期不消退、质地进行性变硬等情况时,需警惕癌变可能。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因素引发淋巴结肿大的概率较高,但也不能忽视肿瘤性病变的可能。 成年人:成年人若发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直径大于1厘米,且在观察期间淋巴结进行性增大、质地变硬、与周围组织粘连等,要考虑癌变风险。不同部位的淋巴结癌变风险可能略有不同,比如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鼻咽癌、甲状腺癌等容易转移至此;腋窝淋巴结转移癌常见于乳腺癌等。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淋巴结癌变的概率相对有所增加。当发现淋巴结直径大于1厘米,且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时,更要高度警惕癌变。因为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肿瘤细胞更容易发生转移等情况。 其他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淋巴结癌变的风险。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肺癌时,更容易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病史: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时癌变的可能性相对更高。比如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要首先考虑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如果本身有慢性淋巴结炎病史,经过规范治疗后淋巴结仍未缩小或反而增大,也需要进一步排查癌变。

    2025-10-17 12:24:45
  • 肝癌一直拉肚子是不是扩散了

    肝癌患者一直拉肚子不一定是扩散所致,还有治疗相关、肝功能受损、肠道感染等原因,需通过影像学、肠道相关检查明确原因,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一直拉肚子需分别注意不同事项。 治疗相关因素:肝癌的治疗手段如化疗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腹泻。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引发腹泻。 肝功能受损:肝癌患者本身肝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肝功能受损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代谢等,进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导致腹泻。例如,肝脏合成胆汁酸的能力下降,会使脂肪的消化过程受到影响,出现脂肪泻等情况。 肠道感染:肝癌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肠道感染,如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腹泻。比如常见的大肠杆菌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若肝癌患者出现一直拉肚子需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 影像学检查:通过腹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肝脏肿瘤的情况以及是否有肝外转移病灶,如肠道等部位是否有转移瘤等情况。例如,腹部CT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及周围组织器官的结构,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转移病灶。 肠道相关检查:可以考虑进行肠镜检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看是否有肠道本身的病变,如肠炎、肠道肿瘤等。肠镜检查能够直观地看到肠道内的具体病变,对于明确腹泻是否由肠道本身疾病引起有重要意义。 对于肝癌患者一直拉肚子的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肝癌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一直拉肚子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要更加谨慎,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其他基础疾病等因素。 儿童肝癌患者(极为罕见情况):儿童肝癌患者出现一直拉肚子时,需要特别谨慎处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腹泻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等情况耐受能力更差。要尽快明确腹泻原因,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器官功能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等。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肝癌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一直拉肚子可能会对血糖等指标产生较大影响。例如,腹泻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较大,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并调整相关治疗方案。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拉肚子引起的脱水等情况可能会加重心血管负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

    2025-10-17 12:23:21
  • 如何治疗卵巢卵黄囊瘤

    卵巢卵黄囊瘤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早期行全面分期手术,晚期尽可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常用BEP等铂类为基础的联合方案,需多周期且监测指标;治疗结束后长期随访,含妇科检查、AFP检测等,复发后个体化处理;年轻未生育者权衡治疗与生育,老年患者注重身体耐受性调整治疗。 化疗 常用化疗方案:多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如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BEP)方案等。BEP方案在卵巢卵黄囊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大量临床研究表明,BEP方案对卵巢卵黄囊瘤的有效率较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化疗周期与疗程:化疗周期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而定,通常为每3-4周为一个周期,需要进行多个周期的化疗,具体疗程数根据患者的缓解情况等决定。在化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处理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随访与监测 随访频率: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需要长期随访。一般治疗结束后的前2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3-5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5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等。AFP是卵巢卵黄囊瘤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其水平的变化对监测病情复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复发后的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复发,需要根据复发的具体情况重新评估治疗方案。可能需要再次手术结合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对于复发患者的治疗,需要更加个体化的方案制定,以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特殊人群考虑 年轻未生育患者: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在治疗时需要充分权衡治疗与生育的关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对于早期、单侧病变且对侧卵巢正常的患者,可考虑行患侧附件切除等相对保守的手术,术后密切监测,在病情稳定且有生育计划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育相关的评估和准备。但需要注意的是,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需要在多学科团队(包括妇科肿瘤医生、生殖医学专家等)的共同评估下进行,因为化疗等可能会对卵巢功能产生影响,增加不孕等风险。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在治疗时需要更加注重身体的耐受性。手术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化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适当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方案,同时加强支持对症治疗,以减少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2025-10-17 12:22:33
  • 阴道腺癌

    阴道腺癌分胚胎型与成人型,胚胎型与母亲妊娠期服己烯雌酚相关,多青春期前发病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等表现,成人型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等有关常见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且晚期有转移症状,诊断靠妇科检查、阴道镜活检等,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预后与分期等相关需定期随访,孕期暴露DES女性要长期监测阴道,成人型患者要关注HPV感染等,不同年龄段患者治疗需考虑生长发育等特点。 一、定义 阴道腺癌是起源于阴道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分为胚胎型(与母亲妊娠期暴露己烯雌酚相关)和成人型(多与HPV感染、长期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二、病因 1.胚胎型:母亲在妊娠期服用己烯雌酚(DES),该药物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阴道发育,增加胚胎型阴道腺癌发病风险。2.成人型:可能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阴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相关。 三、临床表现 1.胚胎型:多在青春期前发病,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排液,偶可触及阴道肿块。2.成人型:常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异常排液,部分患者可伴有阴道疼痛、性交困难等,晚期可出现转移相关症状(如盆腔疼痛、远处转移部位相应症状)。 四、诊断 1.妇科检查:观察阴道局部有无异常病灶、肿块等。2.阴道镜活检: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3.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等了解肿瘤大小、浸润范围及有无转移。4.病理活检:明确肿瘤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期。 五、治疗 1.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分期选择合适术式,如早期患者可行根治性阴道切除术等。2.放疗:包括外照射及内照射,适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不能手术的患者。3.化疗: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常采用联合化疗方案。 六、预后及随访 1.预后:预后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效果等相关,早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晚期患者预后较差。2.随访: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一般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期暴露DES的女性:需长期密切监测阴道情况,因胚胎型阴道腺癌多在青春期前发病,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2.成人型患者:需关注HPV感染状态,积极处理高危型HPV感染,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力,定期复查以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3.不同年龄段患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成年患者则需根据身体一般状况及耐受能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025-10-17 12:21:20
  • 癌胚抗原多少正常

    癌胚抗原正常参考值一般≤5.0ng/mL,不同检测等可能有差异。其升高在恶性肿瘤方面可见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肿瘤,非恶性疾病中良性疾病、妊娠哺乳期女性可致升高。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肿瘤家族史人群需注意相应情况,老年人癌胚抗原异常需全面评估,妊娠期女性生理性升高要密切关注,有肿瘤家族史人群要定期体检监测。 癌胚抗原升高的意义及相关情况 恶性肿瘤方面 消化系统肿瘤:如结肠癌、胰腺癌、胃癌等,癌胚抗原往往会升高。例如,结肠癌患者中,约70%-90%的患者癌胚抗原会升高,并且其水平与肿瘤的分期、预后等相关。分期越晚,癌胚抗原升高的比例可能越高,同时监测癌胚抗原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也有一定价值。 呼吸系统肿瘤:肺癌患者中也可见癌胚抗原升高,尤其是腺癌患者相对更易出现癌胚抗原升高的情况,可作为肺癌诊断、病情监测的辅助指标之一。 其他肿瘤: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也可能伴有癌胚抗原的升高。 非恶性疾病方面 良性疾病:一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癌胚抗原轻度升高,如肝炎、胰腺炎、结肠炎等。例如,肝炎患者在病情活动期,可能会出现癌胚抗原短暂性轻度升高,一般通常升高幅度较小,在疾病好转后多可恢复正常。 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妊娠中晚期的女性癌胚抗原水平也可能会升高,一般分娩后可逐渐恢复正常范围。这是因为妊娠期间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激素水平等变化可能会影响癌胚抗原的代谢等,属于生理性的波动情况。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肿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一些良性疾病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所以在监测癌胚抗原时,老年人如果出现癌胚抗原异常,需要更加全面地进行检查评估,排查肿瘤性疾病以及良性疾病等情况。比如一位65岁的老年人癌胚抗原升高,除了进行常见的肿瘤相关检查外,还需要详细询问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等。 妊娠期女性:妊娠中晚期出现癌胚抗原升高一般是生理性的,但也需要密切关注,定期进行产检,同时结合临床其他表现来综合判断。如果没有其他异常表现,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要动态观察癌胚抗原的变化情况,分娩后再复查以明确是否恢复正常范围。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这类人群属于肿瘤高危人群,即使癌胚抗原在正常范围内,也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包括癌胚抗原的监测以及相关肿瘤的筛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肿瘤病变。例如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群,除了监测癌胚抗原外,还可以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等。

    2025-10-17 12:19: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