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岐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擅长:在广安门医院从事肿瘤临床40余年,主攻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及甲状腺癌,子宫肌瘤等常见良,恶性肿瘤。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宗岐,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从事中医肿瘤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国中医学会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对肺癌、乳腺癌、胃肠癌、肝癌、恶性淋巴瘤、恶性胸腹水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健脾益肾冲剂”、“扶正防癌口服汤”、“肺癌平膏”等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研课题的临床研究,并担任“八五”“肺癌平二号”课题副组长。担任中医科学院“肺癌中医时间节律”课题组长及“益血灵”课题组副组长。荣获上述课题科研进步奖及中医科学院科研荣誉奖章。担任主编出版《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大全》,担任副主编出版《现代中医肿瘤学》,并与其他医生合作出版《历代中医肿瘤案论选粹》及《恶性肿瘤康复指南》等医学专著。在省级以上中医医学杂志发表科学论文十余篇,在“健康报”、“家庭中医药杂志、“香港大公报医学版”等报纸杂志发表医学科普文章20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在广安门医院从事肿瘤临床40余年,主攻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及甲状腺癌,子宫肌瘤等常见良,恶性肿瘤。展开
  • 肾透明细胞癌术后会复发吗

    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存在复发可能性,受肿瘤分期、病理特征、患者个体差异及术后辅助治疗等因素影响,术后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并配合治疗随访计划,肿瘤分期、病理特征、患者年龄、生活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等均与复发相关,早期低分期等复发风险低,分化差、有脉管癌栓等复发风险高,年轻、老年患者及生活方式不同者复发情况有别,规范辅助治疗可降复发风险。 肿瘤分期:肿瘤分期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早期肾透明细胞癌(如T1期等)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低,而中晚期(如T3、T4期等)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明显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T1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相对较低,而T3期患者术后复发率可高达30%-50%左右。 病理特征:肿瘤的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等病理特征也与复发相关。分化程度低的肾透明细胞癌,其细胞异型性大,增殖活性高,术后更容易复发。存在脉管癌栓的患者,肿瘤细胞更容易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转移,从而增加复发几率。 患者个体差异 年龄: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在术后复发上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轻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但部分年轻患者可能具有更具侵袭性的肿瘤生物学行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等情况,影响身体对肿瘤复发的抵御能力。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在肿瘤复发后的综合治疗上会受到一定限制。 生活方式:术后的生活方式对复发有影响。长期吸烟、酗酒的患者,其身体的内环境不利于肿瘤的控制,会增加复发风险。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的患者,可能更有利于降低复发几率。 术后辅助治疗:是否接受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也与复发相关。例如,对于一些中高危复发风险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接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如果未接受规范的辅助治疗,复发的可能性会相应增加。 对于肾透明细胞癌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MRI等)以及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迹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随访计划。

    2025-10-17 11:12:38
  • 食管癌要做哪些检查

    食管癌的检查方法包括内镜检查(食管镜、胃镜)、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CT、MRI)、超声检查(超声内镜)和脱落细胞学检查(食管拉网法),各检查方法分别有其观察食管等部位病变、判断肿瘤情况等作用,可用于确诊、评估分期、普查等。 一、内镜检查 1.食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病变的形态、部位等,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这是确诊食管癌的重要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通过食管镜能清晰查看食管内情况,若发现可疑病变,可精准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以明确是否为食管癌及病理类型等。 2.胃镜检查:胃镜可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情况,因为食管癌可能与食管胃连接部病变相关,胃镜能全面了解上消化道情况,对于有吞咽不适等症状的患者,能排查食管癌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患者口服钡剂后进行X线检查,可观察食管的蠕动情况、黏膜形态、充盈缺损和狭窄等改变,有助于发现食管癌的病灶。不同年龄患者吞咽钡剂的情况可能因食管功能等略有差异,但总体能辅助判断食管病变。 2.CT检查:能显示食管癌病灶的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等,对于评估肿瘤分期等有重要意义。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CT能更清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等情况,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3.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判断食管癌肿瘤侵犯深度、与周围结构关系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于一些特殊部位或需更精准评估的患者,MRI可能提供更详细信息。 三、超声检查 1.超声内镜检查(EUS):能判断食管癌浸润深度、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可在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超声探查,对于明确肿瘤分期、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很有帮助。不同年龄患者进行EUS时需注意操作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等,对于有心脏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综合评估风险。 四、脱落细胞学检查 常用食管拉网法,收集食管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适用于食管癌的普查等情况。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但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通过脱落细胞学检查早期发现食管癌线索。

    2025-10-17 11:10:40
  • 吃饭时打嗝是食道癌吗

    吃饭时打嗝大多不是食道癌引起,常见原因有饮食因素(进食过快、食用易产气食物)和神经刺激(温度刺激、吞咽动作不自主改变);食道癌有其自身特殊表现,吞咽不适、进行性吞咽困难等;儿童吃饭时打嗝家长要引导养成良好习惯,老年人长期反复打嗝伴消瘦等要警惕食道癌。 一、常见导致吃饭时打嗝的原因 1.饮食因素 进食过快:如果吃饭速度过快,会吞咽较多空气,从而引起打嗝。比如一些人吃饭比较匆忙,大口进食,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吃饭时若不注意速度,很容易因吞咽过多空气而打嗝。 食用易产气食物:进食了过多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也可能导致打嗝。例如大量食用豆类后,豆类在胃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气体,引起打嗝。 2.神经刺激 温度刺激: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刺激了膈肌,可引起膈肌痉挛从而导致打嗝。比如吃了很冰的食物或者喝了很烫的汤,都可能刺激膈肌,引发打嗝,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尤其对于儿童,食用过冷或过热食物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吞咽动作不自主改变:一些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反射也可能导致打嗝,比如突然受到惊吓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到与膈肌相关的神经,导致打嗝。 二、食道癌相关表现 食道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但部分患者可能有吞咽不适,如吞咽时有异物感、哽噎感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硬食物,继而只能进半流质、流质食物,还可能伴有胸痛、消瘦等症状。吃饭时打嗝只是一个非特异性的症状,不能仅依据吃饭时打嗝就判断是食道癌。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 1.儿童:儿童吃饭时打嗝多与进食过快、食用易产气食物等有关,家长应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食用过多易产气食物。如果儿童频繁打嗝且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拒食、哭闹不止等,需及时就医检查。 2.老年人:老年人吃饭时打嗝要考虑多种因素,除了常见的饮食等原因外,还要关注其是否有胃肠道疾病等基础疾病。如果老年人长期反复出现吃饭时打嗝且伴有消瘦、吞咽不适等情况,应警惕食道癌等疾病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2025-10-17 11:09:32
  • 转移瘤是癌症吗

    转移瘤属于癌症范畴,其来源是其他部位原发恶性肿瘤通过多种途径扩散而来,有与原发肿瘤相似的病理形态和恶性生物学行为,诊断需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影像学及病理活检等,治疗要综合原发肿瘤情况、转移瘤部位数量等制定,考虑患者多方面因素及生活方式对治疗的影响 转移瘤的来源与特点 来源:转移瘤的原发肿瘤可以是身体内多种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都容易发生转移形成转移瘤。原发肿瘤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能够脱离原发部位,进入循环系统等播散到其他部位。 特点:转移瘤在病理形态上与原发肿瘤相似,其生物学行为也遵循原发肿瘤的恶性特征,会不断增殖、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不同部位的转移瘤会引起相应部位的症状,比如脑转移瘤可能导致头痛、呕吐、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骨转移瘤可能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表现。 转移瘤的诊断与治疗考量 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可以发现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异常的占位性病变,再结合原发肿瘤的病史、病理活检等综合判断是否为转移瘤。例如,若患者有乳腺癌病史,影像学发现肺部有新的占位病灶,通过病理活检证实病灶细胞形态与乳腺癌细胞一致,即可诊断为乳腺癌肺转移瘤。 治疗:治疗需要根据原发肿瘤的情况、转移瘤的部位、数量等综合制定方案。可能涉及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对于适合手术的转移瘤患者,如果转移瘤局限且身体状况允许,可能会考虑手术切除;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能会选择放疗、化疗等控制转移瘤的生长,延缓病情进展。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一般状况等因素,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对放化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强度;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可能可以承受相对积极的治疗措施。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对治疗的影响,比如戒烟对于肺癌相关转移瘤患者的重要性,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的转移瘤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考虑治疗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等。

    2025-10-17 11:08:30
  • 结肠癌术后一般还能活多长时间

    结肠癌术后生存期与病理分期相关Ⅰ期5年生存率高Ⅱ期Ⅲ期Ⅳ期依次降低,还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因素影响,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术后健康生活管理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结肠癌术后生存期与分期的关联 结肠癌术后生存期主要依据肿瘤的病理分期来评估,不同分期的5年生存率有所差异: Ⅰ期结肠癌:肿瘤局限于肠壁内,未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通常可达90%左右,此类患者经规范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Ⅱ期结肠癌:肿瘤已穿透肠壁,但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70%~80%,通过手术切除结合必要的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 Ⅲ期结肠癌: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50%~60%,除手术外常需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来降低复发风险。 Ⅳ期结肠癌:已发生远处转移(如肝、肺等器官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约为10%~20%,需通过综合治疗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二、影响结肠癌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年轻结肠癌患者相对年老患者可能对手术及后续治疗的耐受性较好,但需综合评估整体身体状况及基础健康情况。若年轻患者合并其他健康问题,也可能影响预后,需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 (二)性别因素 性别并非影响结肠癌术后生存期的主要独立因素,生存期主要与肿瘤分期、治疗效果及患者自身整体健康状态等相关。 (三)生活方式 术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如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红肉饮食)、适量运动(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四)病史因素 若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需在术后密切管理基础疾病,控制相关指标稳定,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及身体恢复情况,进而影响生存期。 综上,结肠癌术后生存期受肿瘤分期、患者年龄、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术后良好的生活管理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2025-10-17 11:07: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