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有较深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周中银,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2年10月生,医学博士,留美学者,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8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4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展开
个人擅长
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有较深研究。展开
  • 查幽门前喝水有影响吗

    查幽门前喝水对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结果均有影响,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时少量喝水一般影响不大,大量喝水可能致假阴性,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受影响更需注意;胃镜检查前喝水会因胃内残留液体影响观察视野,儿童、胃动力不足等特殊人群受影响更甚,均需严格遵医嘱禁水。 一、对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的影响 1.一般情况 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用方法。检查前需要空腹或禁食一段时间后服用标记物,然后吹气检测。如果在查幽门前少量喝水,一般影响不大,但如果喝水量较多,可能会稀释胃内标记物的浓度,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有研究表明,若在检查前大量饮水(超过100ml),可能使呼气中标记物的浓度降低,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概率增加。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胃容量相对较小,更需注意检查前喝水的量。儿童在查幽门前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一般建议少量抿水不超过5-10ml,过多饮水可能对呼气试验结果产生更明显的干扰。 2.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如果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查幽门前喝水更需谨慎。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少量饮水,因为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对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更高,过多饮水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偏差,影响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二、对胃镜检查的影响 1.一般情况 胃镜检查前通常需要禁食6-8小时,并且需要服用局部麻醉剂等准备。如果在查幽门前喝水,尤其是大量喝水,可能会导致胃内残留较多液体,影响胃镜观察视野。例如,胃内有较多液体时,会遮挡医生对胃黏膜的观察,不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如早期胃癌等。一般要求查胃镜前禁水至少2小时,若喝水会使胃内液体残留,干扰胃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前喝水的影响更为突出。儿童胃排空相对较慢,查幽门前喝水可能长时间滞留在胃内,影响胃镜操作。儿童在检查前应严格遵守禁水规定,以保证胃镜检查能够清晰观察胃内情况。 2.特殊人群 患有胃部疾病且胃动力明显不足的患者,如胃瘫患者,查幽门前喝水后胃内液体更难排空,会严重影响胃镜检查。这类患者在检查前更要严格遵循医生的禁水要求,医护人员需要特别关注这类患者的准备情况,确保胃镜检查能够顺利进行,准确评估胃部病变情况。

    2025-10-17 11:45:52
  • 孕妇孕晚期便秘怎么办

    孕妇孕晚期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散步、孕妇瑜伽)、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排便时干扰)、心理调节(缓解压力)来缓解,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医疗干预。 一、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孕妇孕晚期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芹菜等)和水果(苹果、香蕉、梨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100克芹菜中约含1.4克膳食纤维,适量食用有助于改善便秘。 保证充足水分:每日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水可以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二、适度运动 散步:孕晚期孕妇可进行适度的散步,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散步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肠道蠕动功能。孕妇可选择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散步,如公园等,每次散步速度适中,以自身不感到疲劳为宜。 孕妇瑜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孕妇瑜伽,一些温和的瑜伽体式有助于缓解便秘。例如猫牛式等体式,可以轻柔地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但要注意避免过于剧烈的动作。 三、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每天尽量固定一个时间去排便,比如早餐后半小时,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形成排便反射。长期坚持定时排便,有助于调节肠道的生物钟,改善便秘情况。 排便时避免干扰: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玩手机、看书等,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正常的排便过程。 四、心理调节 缓解压力:孕晚期孕妇可能会因为对分娩的担忧等因素产生压力,而压力过大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孕妇可通过听舒缓的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的蠕动功能。 五、医疗干预(必要时) 咨询医生: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便秘仍未得到改善,应及时咨询医生。医生可能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比如使用一些安全的缓泻剂等,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滥用药物。 对于孕妇孕晚期便秘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排便习惯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同时,要充分考虑孕妇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2025-10-17 11:39:07
  • 饭后上腹部饱胀是什么原因

    饭后上腹部饱胀可能由饮食习惯、消化系统问题、精神因素、药物副作用、怀孕、其他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 1.饮食习惯: 吃得过快或过多: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会导致胃部过度扩张,引起饱胀感。 食用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大蒜、薯类等,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导致腹胀。 饮食过油或过腻:高脂肪、高油腻的食物难以消化,容易引起饱胀感。 2.消化系统问题: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和胃,引起烧心、上腹部饱胀等症状。 胃炎、胃溃疡:胃黏膜炎症或溃疡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饱胀、胃痛等不适。 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食物在胃内消化不完全,引起饱胀感。 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也可能导致腹部不适和饱胀。 3.其他因素: 精神因素: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饱胀感。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 怀孕:怀孕期间,孕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引起饱胀、恶心等症状。 其他疾病:如胆囊疾病、胰腺疾病等,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如果饭后上腹部饱胀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如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肠镜、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以下方法有助于缓解饭后上腹部饱胀: 1.调整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吃得过快或过多;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入;饮食清淡,避免过油过腻。 2.注意饮食时间和规律:避免在睡前过饱,尽量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 3.缓解压力:通过适当的运动、放松技巧等方式缓解压力。 4.避免久坐:适量运动,促进胃肠蠕动。 5.调整药物:如果是药物引起的饱胀感,可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出现饭后上腹部饱胀症状时,应更加注意。孕妇应避免自行用药,及时就医;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健康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方案;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总之,饭后上腹部饱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5-10-17 11:37:35
  • 腹泻吃什么饭好

    腹泻患者可食清淡易消化的主食如米粥软面条、富含益生菌的原味酸奶、低纤维的南瓜胡萝卜,儿童腹泻需保证营养均衡少量多次喂养且避辛辣油腻生冷,老年腹泻要食温热食物适度补充营养并调整食物种类摄入量且做得更细碎。 一、清淡易消化的主食类 1.1米粥:大米熬制的米粥易于消化,能为腹泻患者补充碳水化合物以提供能量,且其水分含量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研究显示,腹泻时摄入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维持肠道基本功能稳定,如成年人每日可适量食用200-300克左右的米粥。 1.2软面条:清汤煮的细软面条同样易消化,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制作时应避免添加过多油腻调料,成年人每餐可食用约100-150克的软面条。 二、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2.1原味酸奶:不含添加剂的原味酸奶含有的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腹泻发生相关,补充益生菌能改善肠道功能缓解腹泻。但需注意,儿童腹泻时应选择低糖的儿童专用酸奶,且1岁以下婴儿不建议过早摄入酸奶;成年人饮用酸奶时需避免过凉,每日可饮用100-150毫升。 三、低纤维蔬菜类 3.1南瓜:南瓜质地软糯,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且纤维含量低。其含有的果胶有吸附毒素作用,对肠道有保护作用。可将南瓜蒸煮后制成南瓜泥,儿童腹泻时每餐可食用约50-100克南瓜泥,成年人可食用100-150克。 3.2胡萝卜:煮熟的胡萝卜软嫩,含丰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可做成胡萝卜泥或胡萝卜汤,儿童腹泻时每餐胡萝卜泥摄入量约30-50克,成年人可食用50-100克胡萝卜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4.1儿童腹泻:儿童肠道功能较弱,除遵循上述易消化食物原则外,需保证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米汤摄入,遵循少量多次喂养,避免给儿童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例如1-3岁幼儿腹泻时,以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食物为主,每餐食物量控制在适中范围,保证水分补充防止脱水。 4.2老年腹泻患者: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饮食需注意食物温度,应食用温热食物,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肠道。要适度补充营养,根据身体状况调整食物种类与摄入量,可将食物做得更细碎便于消化吸收,如老年人每餐米粥量可控制在150-200克,软面条量约80-120克。

    2025-10-17 11:36:20
  • 大便干结导致内痔出血怎么办

    要解决大便干结致内痔出血问题,可从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局部护理及医疗干预等方面着手。调整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改善生活习惯要养成良好排便习惯、适度运动;局部护理包括清洁保湿、避免刺激;医疗干预则根据情况药物治疗或就医评估,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儿童需各有侧重。 保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晨起空腹喝一杯温水,可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避免饮用过多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它们可能会加重大便干结。 改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每天尽量定时排便,最好选择在早餐后,因为此时肠道蠕动较为活跃。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10分钟内,避免久蹲。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也有助于肠道蠕动。对于久坐的人群,每坐1小时左右可起身活动5~10分钟。 局部护理 清洁与保湿:内痔出血时要注意肛门局部清洁,可使用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能保持肛门清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内痔症状。坐浴后可适当涂抹一些具有保湿、保护作用的药膏,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湿润。 避免刺激:避免使用粗糙、刺激性的卫生纸擦拭肛门,可选择柔软、温和的湿巾。同时要避免久坐、久站,减少对肛门局部的压迫。 医疗干预(需遵医嘱)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如乳果糖口服溶液等,帮助软化大便,缓解大便干结。但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儿童应避免随意使用成人通便药物,孕妇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就医评估:如果内痔出血情况较为严重,如出血量多、频繁出血或通过上述一般处理后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局部使用止血药物、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肠道蠕动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孕妇出现大便干结导致内痔出血时,要特别谨慎用药,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处理;儿童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排便和饮食等习惯,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成人通便药物。

    2025-10-17 11:34: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