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有较深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周中银,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2年10月生,医学博士,留美学者,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8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4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展开
个人擅长
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有较深研究。展开
  • 止泻的过程是如何的

    正常肠道通过上皮细胞等维持水盐平衡,腹泻因受病原体等影响致分泌增加、吸收障碍或蠕动加快引发,止泻可通过神经体液抑制分泌、调节转运增强吸收、神经调节恢复蠕动正常节律,儿童止泻依赖非药物干预且避影响发育药物需观脱水体征,老年人止泻要考虑基础病对药物代谢等影响,特殊病史人群止泻需兼顾原发病控制。 一、肠道正常水盐代谢基础 正常肠道通过上皮细胞的吸收和分泌维持水盐平衡,上皮细胞的钠-葡萄糖共转运体等参与水分吸收,杯状细胞分泌黏液保护肠黏膜同时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肠道蠕动呈规律性推动内容物有序通过。 二、腹泻发生时的异常机制 当肠道受病原体感染、食物刺激等因素影响,可出现肠道分泌增加(如病原体产生毒素刺激肠黏膜分泌过多液体)、吸收功能障碍(如上皮细胞转运蛋白功能受损)或蠕动加快(如炎症刺激导致肠道痉挛性蠕动),从而引发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等。 三、止泻的生理过程 (一)抑制肠道过度分泌 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途径抑制促分泌物质释放,例如某些信号通路可阻断病原体毒素等对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减少环磷酸腺苷(cAMP)等促分泌介质生成,进而降低肠道分泌量。 (二)增强肠道吸收功能 肠道上皮细胞通过调节钠-钾-ATP酶活性等方式,促进对水分和电解质的重吸收。例如,在正常机制下,钠的主动吸收可带动水分被动吸收,当止泻过程中相关转运机制被激活,能加速水分和电解质回吸收至血液循环。 (三)调节肠道蠕动恢复正常节律 通过神经调节使肠道蠕动恢复正常速率,避免过快蠕动导致肠内容物未充分吸收水分就排出。例如,肠道神经系统可感知内环境变化,调整肠肌层的收缩舒张节律,让内容物缓慢通过肠道,充分进行水分吸收。 四、不同人群止泻过程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肠道功能发育未完善,止泻时更依赖非药物干预,如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儿童肝肾功能尚不成熟,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发育的止泻药物,优先选择温和的物理调节方式,如腹部保暖等,且需密切观察其脱水体征变化,如皮肤弹性、前囟饱满度等,以保障止泻过程安全。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止泻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肠道功能及药物代谢的影响。例如,使用可能影响血液循环或血糖的止泻相关药物时需谨慎,同时要注意老年人肠道蠕动调节能力下降,止泻过程中更强调维持水盐平衡的重要性,避免因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诱发基础疾病加重。 (三)特殊病史人群 有肠道器质性病变(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的患者,止泻过程需兼顾原发病控制。例如炎症性肠病患者,止泻同时要关注炎症指标变化,可能需要在止泻的同时联合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措施,且用药需避免加重肠道炎症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原发病影响较小的止泻相关调节方式。

    2025-10-16 13:39:25
  • 返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返流性食管炎有典型症状如烧心(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与抗反流屏障等因素相关,平卧等时加重)、反流(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或口腔,空腹易出现,肥胖、老年人群表现有差异);非典型症状包括胸痛(部位在胸骨后,性质多样,易误诊为心绞痛,需与心血管疾病鉴别)、吞咽困难(初期间歇性,后期因瘢痕形成持续性,老年等需警惕其他疾病);并发症相关症状有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等,老人病情易加重,儿童少见但变化快)、食管狭窄(长期炎症致纤维组织增生,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加重,长期患病未规范治疗者需警惕)。 一、典型症状 (一)烧心 是返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症状,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与抗反流屏障功能减弱、食管清除作用降低等因素相关。例如,当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时,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烧心感,这种烧心感可向颈部、胸骨后及背部放射,尤其在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可能表述不清,需家长仔细观察其是否有不适表现。 (二)反流 患者可感觉到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或口腔,部分患者在空腹时更容易出现反流情况,这与食管蠕动功能异常等有关。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肥胖者,由于腹内压增高,更易加重反流症状;老年人群可能因食管蠕动能力下降,反流症状相对更顽固。 二、非典型症状 (一)胸痛 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灼痛等,有时易被误诊为心绞痛。这是因为反流物刺激食管神经末梢,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前区疼痛。在不同性别中,胸痛表现可能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要仔细鉴别,避免延误病情。例如,本身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胸痛时,需结合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胸痛。 (二)吞咽困难 初期多因食管炎引起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后期可能因食管瘢痕形成狭窄,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对于老年人群,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除考虑返流性食管炎外,还需警惕食管癌等其他疾病。儿童出现吞咽困难时,要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食管发育异常等情况。 三、并发症相关症状 (一)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这是由于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导致黏膜糜烂、溃疡出血。慢性出血可能导致患者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在老年人中,本身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减退等情况,上消化道出血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需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儿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往往较快,需及时处理。 (二)食管狭窄 随着病情进展,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食管纤维组织增生,引起食管狭窄,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加重。对于长期患有返流性食管炎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要警惕食管狭窄的发生,特别是成年患者,需定期进行食管镜等检查评估食管情况。

    2025-10-16 13:38:31
  • 轮状病毒腹泻多久能好

    轮状病毒腹泻多数患儿病程具自限性通常7~10天但受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免疫状态等因素影响有差异,足月儿轻症多7~10天恢复,早产儿、新生儿恢复可能延长,重症患儿恢复时间长,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病程可能延长,婴幼儿需注意补液及臀部清洁,早产儿及有基础疾病儿童需严格综合治疗并密切监测。 一、轮状病毒腹泻的一般病程时长 轮状病毒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多数患儿病程具有自限性,其自然病程通常为7~10天。但具体恢复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二、影响恢复时间的相关因素 (一)患儿年龄因素 1.足月儿:健康足月儿感染轮状病毒腹泻后,若症状相对较轻,如腹泻次数较少、无严重脱水等情况,一般在1周左右腹泻次数逐渐减少,大便性状逐步改善,多数可在7~10天内恢复。 2.早产儿:由于早产儿免疫系统及肠道功能发育更不完善,感染轮状病毒腹泻后恢复时间可能延长,部分可能超过10天,且需更密切监测病情,以防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3.新生儿: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腹泻时,因其生理特点(如肾脏浓缩功能差、体液调节能力弱等),病情变化较快,恢复时间需结合具体病情及治疗干预情况而定,可能较足月儿更长,需及时就医进行液体管理等支持治疗。 (二)病情严重程度因素 1.轻症患儿:腹泻次数较少(每日数次)、无明显脱水表现(如精神状态良好、眼眶无明显凹陷、尿量正常等)的轻症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恢复相对较快,多在7~10天内恢复。 2.重症患儿:若患儿出现频繁腹泻、大量水样便,伴有明显脱水症状(如精神萎靡、眼眶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等),甚至合并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情况,恢复时间会延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纠正内环境紊乱及恢复肠道功能,有时可能需要2周甚至更久。 (三)免疫状态因素 1.免疫功能正常儿童:自身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感染轮状病毒腹泻后,凭借自身免疫调节及肠道修复能力,恢复相对顺利,病程多在7~10天内。 2.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感染轮状病毒腹泻后,肠道修复及对抗病毒的能力较弱,病程可能延长,恢复时间不确定,需加强支持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腹泻时,由于其胃肠道调节能力弱,需特别注意补液以防脱水。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若出现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同时,注意保持臀部清洁,预防红臀等并发症。 (二)早产儿及有基础疾病儿童 早产儿及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轮状病毒腹泻后,恢复时间更长且病情变化更易出现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进行液体管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变化。

    2025-10-16 13:37:37
  • 秋天便秘怎么调理

    秋天调理便秘需从多方面综合入手,调整饮食结构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合理安排生活方式包括适度运动、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特殊人群如儿童要避免过度依赖零食、谨慎用药,老年人运动要缓和、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且家人要给予关心协助,以此改善便秘。 一、调整饮食结构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秋天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芹菜、西兰花、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100克芹菜中约含1.4克膳食纤维,它可刺激肠道,加快粪便排出速度。不同年龄人群对膳食纤维的需求有所差异,一般成年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为25~30克,儿童可根据年龄适当调整,比如3~6岁儿童每天约19克。 2.保证充足水分: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水,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秋天空气相对干燥,人体容易失水,充足的水分能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儿童的需水量因年龄而异,一般1~3岁儿童每天约900~1300毫升,4~7岁约1200~1600毫升,要鼓励儿童定时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二、合理安排生活方式 1.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成年人每天可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儿童则应保证每天有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比如每天散步30分钟,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改善便秘。不同年龄段运动强度和方式需调整,儿童运动要以温和、趣味的方式进行,避免过度劳累。 2.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每天定时坐在马桶上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坚持几分钟,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一般建议早餐后半小时是较好的排便时间,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早餐后肠胃蠕动会增强。对于儿童,家长可帮助培养规律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让孩子坐在马桶上,逐渐形成生物钟。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便秘需格外注意,除了上述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外,要避免过度依赖零食,尤其是高糖、高脂肪的零食,这些食物易导致儿童便秘。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如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来改善便秘,避免随意使用泻药等药物,因为儿童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不当用药可能会对肠道造成不良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便秘较为常见,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要注意运动时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等。在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更加注重膳食纤维的摄入,但要注意逐渐增加摄入量,让肠道有适应过程。老年人的排便习惯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而改变,家人应给予更多关心和协助,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秋天调理便秘需要从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综合入手,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改善便秘的目的。

    2025-10-16 13:36:39
  • 急性胃扩张的病因是什么

    急性胃扩张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机械性因素包括胃肠道内阻塞(如幽门梗阻等)和胃肠道外受压(如腹腔内肿瘤等);神经因素有神经反射异常(如腹部手术、创伤等刺激)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长期精神紧张等);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包含低钾血症等;其他因素有暴饮暴食和某些药物影响等。 胃肠道外受压:腹腔内肿瘤、囊肿等可压迫胃,使其内容物排出受阻。例如胰腺假性囊肿、巨大肝囊肿等压迫胃,影响胃的正常排空功能,从而引发急性胃扩张。不同年龄人群腹腔内肿瘤的好发类型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有一些先天性肿瘤,成年人则常见消化道来源或其他脏器转移来的肿瘤等。 神经因素 神经反射异常:腹部手术、创伤等刺激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的驰缓性扩张。如腹部大手术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及麻醉等因素影响,胃的蠕动功能暂时受到抑制,胃内容物不能及时向下排空,导致胃扩张。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恢复可能更慢,发生急性胃扩张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若有腹部创伤,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神经反射的调节可能更易出现异常情况。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动功能。比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由于精神压力大,可能出现胃肠蠕动减慢,进而增加急性胃扩张的发生风险。不同性别在精神压力相关因素的影响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对精神压力的耐受及调节能力不同,儿童相对更易受外界环境中不良因素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代谢及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血钾浓度降低会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导致胃蠕动减弱甚至消失,胃内容物潴留引发胃扩张。长期禁食、频繁呕吐、大量应用利尿剂等情况易导致低钾血症。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摄入不足等原因,更容易出现低钾血症;儿童若存在腹泻、长期营养不良等情况,也可能发生低钾血症,从而增加急性胃扩张的可能性。 其他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等也可能影响胃肠道平滑肌的功能,导致胃扩张。但相对低钾血症而言,低钙血症导致急性胃扩张的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是需要关注的因素之一。不同年龄人群电解质紊乱的常见原因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预防。 其他因素 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超过胃的容纳和消化能力,容易引起急性胃扩张。尤其在一些社交活动频繁、聚餐较多的场合,人们可能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暴饮暴食的诱因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家长过度喂养等原因发生,而成人则可能因社交等因素导致。 某些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如抗胆碱能药物等。长期或不当使用这类药物可能增加急性胃扩张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可能因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儿童用药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胃肠蠕动的不适当药物。

    2025-10-16 13:35: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