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有较深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周中银,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2年10月生,医学博士,留美学者,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8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4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展开
个人擅长
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有较深研究。展开
  • 吃什么可以马上拉肚子

    一些高纤维蔬菜类如番泻叶、菠菜,水果类如果龙果、香蕉,饮品类如橄榄油、咖啡等食物可能因自身成分刺激肠道蠕动引起腹泻,但通过食物马上拉肚子会对肠道健康有不良影响,非医疗目的靠食物马上拉肚子不可取,疾病等需调节排便应遵医嘱采取科学合理方法。 一、高纤维蔬菜类 (一)番泻叶 1.作用机制:番泻叶中含番泻苷等成分,能刺激肠道神经,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引起腹泻。研究表明,番泻苷可增加肠道液体分泌,加快肠道内容物的推进速度。 2.食用方式:可将适量番泻叶用开水冲泡后饮用,但需注意其刺激性较强,不建议长期或过量饮用,尤其是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儿童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饮用番泻叶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孕妇饮用可能引发宫缩等风险。 (二)菠菜 1.作用体现:菠菜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一般每100克菠菜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2.2克左右,一定量的膳食纤维摄入可促进肠道蠕动,对于肠道正常的人群有一定促进排便的作用,但效果相对较缓。 二、水果类 (一)火龙果 1.原因分析:火龙果尤其是红心火龙果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如每100克红心火龙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6克左右,这种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可吸收大量水分,使粪便变得松软,同时刺激肠道蠕动,从而可能导致腹泻。不过其作用程度因人而异。 2.特殊人群提示: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要注意火龙果的摄入量,因为其含糖量相对较高,过量食用可能不仅影响血糖,还可能因肠道刺激引起不适;儿童食用时需注意适量,避免因肠道过度蠕动出现腹痛等情况。 (二)香蕉 1.具体情况:未成熟的香蕉含有较多的鞣酸,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但成熟香蕉含有一定膳食纤维,不过过量食用香蕉有时也可能引起腹泻,尤其是对于胃肠功能敏感的人。一般成熟香蕉每100克膳食纤维含量约为2.6克左右,当一次性大量食用时,可能因膳食纤维刺激肠道加快蠕动而导致腹泻。 三、饮品 (一)橄榄油 1.作用原理:橄榄油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可促进肠道蠕动。有研究发现,空腹饮用适量橄榄油可能对肠道有刺激作用,从而引发腹泻,但这种方式不建议随意采用。 2.人群注意:对于患有胆囊疾病等特殊人群,饮用橄榄油可能会刺激胆囊收缩等,加重病情,所以这类人群不能通过饮用橄榄油来达到马上拉肚子的目的,需谨慎对待。 (二)咖啡 1.影响机制: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一般人适量饮用咖啡可能有提神等作用,但对于胃肠敏感者,大量饮用咖啡可能会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起腹泻。不过这种作用不是对所有人都能马上起效,且不同人反应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食用食物来马上拉肚子可能会对肠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电解质失衡等问题。如果是出于非医疗的不合理目的想要通过食物来马上拉肚子是不可取的行为。如果是因为疾病等需要调节肠道排便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而不是依赖这种可能损害健康的方式。

    2025-09-29 12:49:24
  • 最近一段时间便秘排便困难怎么治疗

    缓解便秘可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规律作息与运动;也可根据情况进行医疗干预,如药物治疗、灌肠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重非药物干预,孕妇优先生活方式调整,老年人谨慎用药并选合适运动。 一、调整生活方式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100克西兰花约含膳食纤维1.6克,能为肠道提供一定的蠕动动力。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对膳食纤维的需求有所差异,一般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搭配饮食来满足需求。 保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晨起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不同生活方式下,如运动量较大的人可能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以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规律作息与运动: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对便秘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每周5天,每天30分钟的快走就属于中等强度运动。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可选择趣味性的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老年人则适合选择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等。 二、医疗干预(需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采取) 药物治疗:若生活方式调整后便秘仍无改善,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有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特别是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更要谨慎用药,因为不同人群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不同。 灌肠等方法:对于严重便秘的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灌肠等方法,但这属于较为激进的干预措施,一般在其他方法无效且病情需要时才会采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便秘要尤其注重非药物干预,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培养规律排便习惯等。避免儿童过度依赖药物,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婴幼儿便秘时,可适当增加母乳喂养量或调整奶粉冲调比例,较大儿童可引导其每天定时坐在马桶上尝试排便,培养良好的排便反射。 孕妇:孕妇便秘不能随意使用泻药等药物,应优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度活动。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以非药物干预为主,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老年人:老年人便秘可能与胃肠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同时,老年人使用药物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药物来缓解便秘,并且要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

    2025-09-29 12:48:23
  • 吃完麻辣火锅后腹泻怎么办

    吃完麻辣火锅后腹泻原因多样,儿童与成人因自身特点腹泻情况有别,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吃清淡易消化食物)、腹部保暖进行非药物干预,儿童腹泻频繁伴脓血黏液、精神萎靡等或成人腹泻超2-3天、伴高热剧烈腹痛等需及时就医。 一、明确腹泻原因 吃完麻辣火锅后腹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麻辣火锅中的辛辣成分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加快;食物不新鲜、被细菌污染等也可能引发腹泻。可通过观察腹泻次数、大便性状等初步判断原因,若腹泻伴有发热、剧烈腹痛等症状,需警惕感染性腹泻等情况。 (一)儿童群体 儿童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食用麻辣火锅后更易出现腹泻。儿童对辛辣刺激的耐受度低,且可能在进食火锅时摄入较多油腻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同时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若火锅食材不新鲜,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腹泻。 (二)成人群体 成人若本身胃肠功能不佳,如患有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食用麻辣火锅后辛辣成分刺激胃肠黏膜,会更易诱发腹泻。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作息不规律的成人,胃肠功能调节能力下降,也较易在食用麻辣火锅后出现腹泻情况。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调整饮食 1.补充水分:腹泻会导致身体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儿童需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成人每日饮水量可维持在1500-2000毫升左右,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一般每千克体重需补充50-100毫升左右的水分。 2.清淡易消化饮食:在腹泻期间,应避免继续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米粥可以熬煮得浓稠一些,容易消化吸收,为身体提供能量。儿童的饮食更要注意细软,可将米粥煮得更烂,面条煮得更软,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二)腹部保暖 1.对于儿童:可用温暖的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儿童皮肤,可在毛巾和热水袋之间隔一层衣物,热敷时间每次15-20分钟左右,有助于缓解胃肠痉挛,减轻腹泻症状。 2.对于成人:也可通过热敷腹部来缓解不适,可选择使用暖宝宝等保暖物品,将其放置在腹部,保持腹部温暖,促进胃肠蠕动恢复正常。 三、就医情况判断 (一)儿童 如果儿童吃完麻辣火锅后腹泻次数频繁,每天超过5-6次,或者大便中带有脓血、黏液,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提示可能病情较重,需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腹泻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严重时会影响生长发育。 (二)成人 成人若腹泻持续超过2-3天仍无缓解,或者腹泻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剧烈腹痛、呕吐不止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成人长期腹泻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而高热、剧烈腹痛等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等情况。 总之,吃完麻辣火锅后出现腹泻,可先通过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初步处理,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尤其是儿童和成人的不同特点,判断是否需要就医,以保障身体健康。

    2025-09-29 12:47:31
  • 大便稀绿色怎么回事

    大便稀绿色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饮食方面婴幼儿母乳喂养时母亲食大量绿色蔬菜或人工喂养奶粉铁未完全吸收、儿童及成人短期内大量食绿色蔬菜可致;肠道感染中婴幼儿轮状病毒、大肠埃希菌及儿童成人沙门菌、诺如病毒感染可引发;各年龄段人群腹部受凉致肠道蠕动加快消化紊乱会出现;婴幼儿喂养不当、儿童成人饮食不规律等致消化不良会有;各年龄段人群肝胆疾病也可能影响但较少见,出现大便稀绿色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婴幼儿要留意精神等,儿童成人要调整饮食生活习惯注意腹部保暖。 一、饮食因素 婴幼儿:若为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食用大量绿色蔬菜后,乳汁中可能含有较多绿色素,婴儿可能出现大便稀绿色。例如有研究表明,母亲摄入富含叶绿素的蔬菜后,约有一定比例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会呈现稀绿色。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奶粉中的铁元素不能被完全吸收时,也可能导致大便稀绿色。 儿童及成人:短期内大量食用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等,其中的绿色素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可能通过粪便排出,导致大便稀绿色。 二、肠道感染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的引起腹泻伴大便稀绿色的原因。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腹泻,大便多为稀水样或稀绿色。此外,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也可能引起肠道炎症,出现大便稀绿色、次数增多等症状。 儿童及成人:细菌感染如沙门菌感染,患者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导致大便稀绿色、腹痛、腹泻等。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感染,也可出现腹泻,大便可为稀绿色。 三、腹部受凉 各年龄段人群: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后,肠道蠕动加快,消化功能紊乱,可能出现大便稀绿色。例如,夜间睡眠时腹部暴露,或天气变凉未及时增添衣物导致腹部受凉,都可能引起这种情况。儿童由于自身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相对成人更容易因腹部受凉出现大便稀绿色的情况。 四、消化不良 婴幼儿: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若喂养不当,如喂食过多、过快,或食物种类突然改变等,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表现为大便稀绿色,可能还伴有奶瓣等。 儿童及成人:成人若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也会引起消化不良,出现大便稀绿色的现象。例如,长期高油高脂饮食的人群,胃肠负担加重,消化功能受影响,易出现大便异常。 五、肝胆疾病 各年龄段人群:某些肝胆疾病可能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大便的颜色。例如,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胆汁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大便稀绿色。但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黄疸、右上腹不适等。 如果出现大便稀绿色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热、剧烈腹痛、大量便血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婴幼儿,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大便情况及婴儿的精神状态、食欲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儿童和成人也要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注意腹部保暖等。

    2025-09-29 12:45:45
  • 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需要治疗吗

    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是否需治疗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者、计划长期服质子泵抑制剂者通常需治疗;无症状无上述情况的健康人群、老年人、儿童等情况时需谨慎或暂不治疗,最终由临床医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决定。 一、需治疗的情况 1.消化性溃疡患者:无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患者是否有症状,只要患有消化性溃疡,都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促进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例如多项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显著降低。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患者:这类患者确诊后通常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研究发现,约半数以上的胃MALT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可能使部分患者的淋巴瘤病灶消退。 3.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者:对于患有慢性胃炎且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腹胀、早饱等,同时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的患者,也建议进行治疗。一些临床观察性研究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可得到改善。 4.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者:长期服用PPI的患者,即使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但目前无明显症状,也建议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因为长期使用PPI会改变胃内环境,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转归,且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改善胃黏膜状态等。 二、无需治疗的情况 1.无症状且无上述需治疗情况的健康人群:如果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不患有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等疾病,一般可以暂时不进行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因为部分人可能在后续出现相关病变。例如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部分幽门螺杆菌携带者在较长时间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2.老年人: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特别是体质较弱、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人,需要谨慎评估是否进行治疗。因为根除幽门螺杆菌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在评估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肝肾功能等。比如一位80岁合并有心衰、糖尿病的老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时,需要权衡药物对其心、肝、肾等功能的影响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带来的获益程度。 3.儿童:对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的情况,需要谨慎对待。一般如果没有明确的消化性溃疡等需要治疗的指征,不首先进行根除治疗。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且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部分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但如果儿童患有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则需要按照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总之,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是否需要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由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是否有相关疾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

    2025-09-29 12:44: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