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锴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采用脑起搏器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异常性疾病;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颅脑外伤的治疗,特别在植物人苏醒方面深有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要从事帕金森病及其他功能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对颅内肿瘤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采用脑起搏器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异常性疾病;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颅脑外伤的治疗,特别在植物人苏醒方面深有研究。展开
  • 颅内真菌

    颅内真菌是真菌经血行播散等途径累及颅内的感染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易发病,有持续性加重头痛等一般症状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神经系统症状,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及头颅MRI等诊断,采用抗真菌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儿童需细致排查等,艾滋病患者要控病毒复制等,老年人需评估肝肾功能等。 一、定义与病因 颅内真菌是真菌通过血行播散、直接侵入等途径累及颅内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真菌侵袭致病;生活方式中长期暴露于真菌污染环境(如土壤、发霉物品接触)可能增加风险,但主要与个体免疫状态相关,病史中有免疫缺陷相关疾病者更易发病。 二、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患者可出现持续性加重的头痛、不同程度发热,部分患者有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儿童患者常表现为烦躁、精神萎靡等非典型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症状易被原发病掩盖,表现不典型。 三、诊断方法 1.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通过墨汁染色等检查发现真菌成分,检测真菌相关抗原、抗体等指标辅助诊断。 2.影像学检查:头颅MRI对颅内真菌病变检出敏感,可发现异常信号影定位病变,儿童行MRI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做好镇静等安全措施。 四、治疗原则 1.抗真菌药物治疗:选用合适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根据病原体种类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考虑不同人群肝肾功能差异,老年人、儿童用药需评估。 2.对症支持治疗:针对头痛等症状对症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积极处理基础免疫缺陷相关疾病,儿童注重营养支持及神经系统功能监测与康复干预。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免疫功能未完善,病情进展可能较快,诊断需细致排查,治疗选药考虑儿童药代动力学特点,避免不适宜药物,密切观察神经系统发育及做好康复护理。 2.艾滋病患者:病情复杂,需抗真菌治疗基础上控制艾滋病病毒复制,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注意抗真菌药物与抗艾滋病药物相互作用,加强感染并发症监测。 3.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减退,用药前评估肝肾功能,选肾毒性小药物,治疗中监测肝肾功能及感染控制,关注营养与心理状态,保证治疗依从性。

    2025-09-29 11:22:06
  • 颅内脂肪瘤怎么手术

    颅内脂肪瘤手术术前需行影像学评估确定位置关系及全身状况评估控制基础病,手术采用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按部位选入路并精细操作,术后要监测病情、预防感染及定期复查影像学,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并关注神经发育,老年患者要严评估耐受性及加强监护和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 一、手术前准备 1.影像学评估:通过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精准确定颅内脂肪瘤的具体位置、大小、与周围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这是制定手术方案的关键依据。例如,MRI能清晰显示脂肪瘤与脑组织、血管的细微解剖关系。 2.全身状况评估:全面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态,对于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需在术前对相关疾病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手术风险。 二、手术方式 1.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 入路选择:根据脂肪瘤所在部位选取合适入路。若为额叶脂肪瘤,可采用额叶皮质间入路;颅后窝脂肪瘤则多选择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等。以额叶皮质间入路为例,需在额叶皮质无重要功能区部位做适当切口,进入脑组织后逐步分离脂肪瘤与周围组织。 操作要点: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仔细辨别脂肪瘤与神经血管结构,轻柔分离肿瘤,避免对周围重要结构造成损伤。由于脂肪瘤常与血管、神经粘连紧密,操作时需极度谨慎,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切除肿瘤。 三、术后注意事项 1.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如意识障碍加重、肢体偏瘫等)需及时处理。 2.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影像学复查:术后定期进行头颅MRI等检查,评估肿瘤切除情况及有无复发等,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需分别进行复查。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颅内脂肪瘤手术需格外谨慎,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可能对其神经功能发育产生影响。术前需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认知、运动等功能的潜在影响,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积极进行康复监测,关注其神经系统发育恢复情况。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减退等,术前需更严格评估其手术耐受性。术后要加强心肺功能监护,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康复过程中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2025-09-29 11:18:13
  • 颈脊髓损伤可以恢复吗

    颈脊髓损伤能否恢复及恢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完全性损伤几乎无法恢复,不完全性损伤有一定恢复可能,早期治疗至关重要,伤后早期就应开展康复治疗且方案需个体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损伤程度 完全性颈脊髓损伤:脊髓完全横断,神经功能几乎无法恢复。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完全性颈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等功能通常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因为脊髓神经纤维的结构被完全破坏,神经冲动无法有效传导。 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相对有一定恢复可能。根据损伤机制和病理改变的不同,如脊髓震荡、脊髓挫伤等,部分神经纤维未完全断裂,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促进神经功能的部分恢复。例如一些研究显示,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经过规范的康复治疗等干预措施,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功能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恢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时机 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受伤后数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时间。及时的手术减压等治疗可以减轻脊髓的压迫,为神经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若延误治疗,脊髓长时间受压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影响恢复效果。比如有研究发现,在颈脊髓损伤后6小时内进行有效减压手术的患者,相比延误超过24小时才手术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更高。 康复治疗 康复介入时间和方案:伤后早期就应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作业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多种手段。物理治疗可以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作业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长期坚持规范的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颈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康复方案应个体化制定,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例如,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可能可以承受强度稍大的康复训练;而老年患者则需要根据其基础疾病等情况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康复治疗中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对康复的影响,保证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颈脊髓损伤是否能恢复以及恢复程度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恢复较为困难,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有一定恢复可能,早期规范的治疗和康复对于促进恢复至关重要,不同个体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诊疗和康复方案。

    2025-09-29 11:16:28
  • 脑出血发烧怎么办

    脑出血发烧原因多样,包括中枢性发热、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可通过物理降温、调节环境降温,要密切监测体温及其他伴随症状,发烧时需及时就医评估,以明确原因并针对性治疗,儿童因自身免疫力弱更需及时就医。 一、脑出血发烧的原因分析 脑出血后发烧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方面,脑出血本身会导致中枢性发热,这是因为脑出血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使得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另一方面,可能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引起的发热,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发肺部感染,从而出现发烧症状;此外,泌尿系统感染等也可能导致脑出血患者发烧。 二、非药物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 适用于各年龄段:对于儿童,可使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温水温度一般控制在32-34℃,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对于成人,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温水擦拭方法,还可以使用冰袋,但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时间过长导致冻伤,可使用毛巾包裹冰袋后放置在额头等部位。 环境调节:保持病房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湿度在50%-60%,让患者处于一个凉爽舒适的环境中,有助于散热。 三、密切观察与病情监测 1.体温监测 对于不同年龄的脑出血患者,都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一般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儿童体温变化相对较快,更要频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体温的异常波动。 同时要观察体温的变化趋势,如体温是持续上升还是有所波动等,这对于判断病情很重要。 2.其他伴随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咳痰、尿频、尿急等症状,对于判断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非常关键。比如,如果患者出现咳嗽、咳黄痰,可能提示肺部感染;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四、及时就医评估 当脑出血患者出现发烧情况时,不管体温高低,都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等检查来明确发烧的原因。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更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是中枢性发热,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评估和处理;如果是感染引起的发烧,则需要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等情况进行抗感染等治疗。

    2025-09-29 11:14:22
  • 脑垂体肿瘤引发的尿崩症是什么

    脑垂体肿瘤引发尿崩症因肿瘤影响下丘脑-神经垂体轴致ADH合成等异常致肾脏水重吸收障碍,表现多尿、烦渴多饮等,实验室检查尿比重低等,禁水-加压素试验可鉴别,治疗用去氨加压素替代,儿童需严监测液体摄入等,妊娠期女性用药需谨慎评估,有基础病史者要综合考量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定义阐释 脑垂体肿瘤引发的尿崩症是因脑垂体部位的肿瘤影响下丘脑-神经垂体轴功能,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即精氨酸加压素)合成、储存或释放异常,进而引起肾脏对水重吸收障碍,出现以多尿、烦渴、多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脑垂体肿瘤(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可压迫下丘脑-神经垂体轴相关结构,致使下丘脑分泌的ADH减少或其在垂体后叶的储存、释放受阻,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功能降低,尿液浓缩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尿崩症状。 三、临床表现 1.多尿:24小时尿量通常可达5~10升,甚至更多,且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多。 2.烦渴与多饮:因尿量增多致机体失水,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口渴感,大量饮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若水分补充不及时,可出现脱水表现,如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严重时可引发高钠血症,出现烦躁、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与渗透压:尿比重低(多<1.005),尿渗透压常低于血浆渗透压。 血渗透压:血渗透压可轻度升高。 2.禁水-加压素试验:禁水试验中,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尿液渗透压不能升高;注射加压素后,尿渗透压明显升高,可与肾性尿崩症等相鉴别。 五、治疗要点 主要通过补充外源性ADH类似物进行替代治疗,常用药物为去氨加压素,以减少尿量、缓解烦渴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严格监测液体摄入量,根据年龄精准调整,避免因多尿导致脱水或因过量饮水引发水中毒,同时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因长期尿崩可能影响儿童正常生理代谢。 妊娠期女性:使用药物时需谨慎评估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合理调整液体摄入等,并在医生密切监测下进行治疗。 有基础病史患者:需综合考量原发病与尿崩症的相互影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如脑垂体肿瘤患者在治疗尿崩症的同时,需兼顾肿瘤本身的治疗策略,确保治疗的整体安全性与有效性。

    2025-09-29 11:12: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