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锴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采用脑起搏器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异常性疾病;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颅脑外伤的治疗,特别在植物人苏醒方面深有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要从事帕金森病及其他功能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对颅内肿瘤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采用脑起搏器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异常性疾病;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颅脑外伤的治疗,特别在植物人苏醒方面深有研究。展开
  • 后脑勺脂肪瘤慢慢变大

    后脑勺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聚集形成与局部脂肪代谢紊乱等相关的良性肿瘤正常生长缓慢变大需关注,诊断通过体格检查触诊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持续增大有影响时手术切除及体积小无症状缓慢生长者定期观察,儿童慢慢变大需多学科谨慎评估,成年变大要留意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监测变化。 一、后脑勺脂肪瘤的基本认识 后脑勺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聚集形成的良性肿瘤,其发病与局部脂肪代谢紊乱等因素相关。正常情况下脂肪瘤生长缓慢,若出现慢慢变大情况,需关注其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 二、诊断评估要点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察觉后脑勺部位异常隆起的肿物,了解其质地、活动度等基本特征。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手段,能清晰显示脂肪瘤的位置、大小、内部结构等,帮助明确病变情况,必要时可结合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精准评估。 三、治疗相关考量 1.手术切除:若后脑勺脂肪瘤持续增大并产生外观影响或引发局部不适等情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手术可完整去除脂肪瘤,但需根据肿瘤具体状况由专业医生评估手术时机与方案。2.非手术观察:对于体积小且无明显症状、生长极为缓慢的后脑勺脂肪瘤,可定期通过超声等检查密切观察其变化,若长时间无显著异常且无不适,可暂不急于手术,但需保持关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后脑勺脂肪瘤慢慢变大时,因身体处于发育阶段,需更谨慎对待。应尽早由儿科及外科等多学科评估,充分考虑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优先考虑对儿童机体影响较小的处理方式。2.成年人群:成年患者若存在后脑勺脂肪瘤慢慢变大情况,需留意自身生活方式影响,比如过度摄入高脂食物可能影响脂肪代谢,进而影响脂肪瘤状况,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以辅助控制脂肪瘤发展,同时定期复查监测肿瘤变化。

    2025-09-29 10:15:31
  • 脑震荡有些什么症状

    脑震荡即刻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及逆行性遗忘,后续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情绪改变、视物模糊等表现,儿童易嗜睡、呕吐频繁需细察行为,老年人恢复慢且要警惕二次损伤需密切关注症状变化。 一、即刻出现的症状 1.意识障碍:受伤后可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意识恢复后可能对受伤前后一段时间的事件不能回忆,即逆行性遗忘。 二、后续出现的症状 1.头痛:较为常见,多为胀痛、搏动性痛等,可因活动、精神紧张等因素加重,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 2.头晕:常伴有平衡感失调,患者可能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晃动感,活动时症状可能加重。 3.恶心与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引发呕吐,可能与脑震荡后颅内压轻度改变等因素相关。 4.认知功能异常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或任务。 记忆力减退:对新近发生的事情记忆困难,如忘记刚说过的话、刚做过的事等。 5.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可能与脑震荡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6.情绪改变:可出现焦虑、抑郁、易激惹等情绪波动,这与脑震荡对大脑神经递质等方面的影响相关。 7.视力问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复视等情况,可能是脑震荡影响了视觉相关的神经传导或中枢处理。 三、特殊人群表现特点 1.儿童:儿童脑震荡后可能更易出现嗜睡表现,且呕吐症状可能较频繁,还需警惕是否存在精神状态持续不佳、过度哭闹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更细致观察其行为变化,以早期发现可能的异常。 2.老年人:老年人脑震荡后恢复相对缓慢,且需高度警惕二次损伤的可能,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颅内缓冲空间相对较小等因素,在受伤后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如头痛是否进行性加重、意识状态有无进一步改变等,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2025-09-29 10:13:39
  • 颅内脂肪瘤应找啥科室

    颅内脂肪瘤初期无症状或轻微神经体征可首诊神经内科经查体及MRI明确情况,当出现癫痫、颅内压增高、局部神经受压等症状、儿童患者及成年需手术干预时需转诊神经外科,神经外科会综合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一、首诊科室选择——神经内科 颅内脂肪瘤初期若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神经系统体征初步评估时,可首诊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医生通过详细神经系统查体,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颅内脂肪瘤的位置、大小等基本情况,进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诊疗提供基础判断。例如,通过MRI能清晰显示颅内脂肪瘤的形态与周围脑组织关系,神经内科医生依据此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及干预方向。 二、需转诊科室——神经外科 1.出现相关症状时:当颅内脂肪瘤导致患者出现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呈进行性加重、频繁呕吐等)、局部神经受压相关症状(像视力下降、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等)时,需转诊至神经外科。神经外科医生会综合评估病情,判断是否具备手术指征。若脂肪瘤压迫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影响神经功能,手术可能是改善症状的有效手段,神经外科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如考虑采取肿瘤切除手术等操作来解除神经压迫等问题。 2.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颅内脂肪瘤患者就诊时,除遵循上述科室选择外,因儿童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儿科医生协同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及神经系统受影响情况。医生需充分了解儿童年龄、既往病史等,比如儿童若有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病史,在判断颅内脂肪瘤对其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及诊疗决策上需更谨慎权衡。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若出现上述需手术干预的情况时,神经外科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全身状况、脂肪瘤具体位置等多因素综合评估手术风险与收益,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保障患者得到合适的治疗。

    2025-09-29 10:12:03
  • 脑干胶质瘤可以治好吗

    脑干胶质瘤能否治好受病理类型、患者年龄、肿瘤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低级别部分有治好可能但脑干手术风险高,高级别预后差难完全治好,儿童和成人患者需分别关注其特殊情况,需综合多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来改善预后。 低级别脑干胶质瘤 部分低级别脑干胶质瘤有治好的可能。比如一些局限性的低级别脑干胶质瘤,如果能够通过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结合必要的辅助治疗,有达到长期生存、临床治愈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脑干手术风险极高,很多低级别脑干胶质瘤因位置等因素难以完全切除,此时可能需要综合放疗、化疗等手段来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高级别脑干胶质瘤 高级别脑干胶质瘤预后相对较差,完全治好的比例较低。高级别胶质瘤细胞增殖活跃,侵袭性强,往往难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术后复发风险高。但通过综合治疗,包括手术(若有可行的切除机会)、放疗、化疗等,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例如,一些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通过积极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存活一定时间,但完全治愈较为困难。 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对于儿童脑干胶质瘤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不仅要考虑肿瘤的控制,还要考虑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神经功能发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神经功能状态等,采取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尽量在控制肿瘤的同时减少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而成人脑干胶质瘤患者则需要根据其全身状况、基础疾病等综合评估治疗方案,比如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成人患者,在选择放疗等治疗时需要考虑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等。 总之,脑干胶质瘤能否治好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病理类型、位置、患者年龄及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多学科团队的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预后。

    2025-09-29 10:10:20
  • 大脑大静脉池上方脂肪瘤

    大脑大静脉池上方脂肪瘤是颅内脂肪组织异常聚集的良性病变位于该池上方,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呈T1和T2加权像高信号可显示与周围脑组织、血管等解剖关系,多数患者无症状,体积大的有占位效应可致头痛等症状,主要靠头颅MRI诊断需鉴别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治疗分无症状无明显占位效应者定期随访及有明显症状或占位效应时手术,手术前要评估风险收益等特殊人群需综合考虑。 一、定义 大脑大静脉池上方脂肪瘤是颅内一种由脂肪组织异常聚集形成的良性病变,位于大脑大静脉池的上方区域,属于颅内先天性脂肪沉积性病变。 二、影像学表现 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明确其特征。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均呈现高信号,具有脂肪组织的典型影像学特征,能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脑组织、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 三、临床意义 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病变处于稳定状态。然而,若脂肪瘤体积较大产生占位效应,可能压迫周围脑组织,进而引发头痛、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需结合患者具体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其对机体的影响。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头颅MRI检查进行诊断。凭借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直接明确病变存在,同时需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膜瘤、胶质瘤等)进行鉴别,通过详细分析影像学特征及患者临床表现来区分。 五、治疗原则 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且无明显占位效应的大脑大静脉池上方脂肪瘤,可定期进行头颅MRI随访,监测病变变化情况。 手术干预:当脂肪瘤出现明显症状(如持续头痛、癫痫频繁发作等)或存在显著占位效应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前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及收益,尤其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发育状况、手术耐受性等因素,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恢复情况,儿童患者更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谨慎对待手术相关事宜。

    2025-09-29 10:08: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