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锴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采用脑起搏器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异常性疾病;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颅脑外伤的治疗,特别在植物人苏醒方面深有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要从事帕金森病及其他功能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对颅内肿瘤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采用脑起搏器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异常性疾病;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颅脑外伤的治疗,特别在植物人苏醒方面深有研究。展开
  • 儿童头痛是脑肿瘤吗

    儿童头痛不一定是脑肿瘤引起,其常见非肿瘤性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睡眠不足、情绪因素、饮食因素)和常见疾病因素(感冒发热、鼻窦炎、偏头痛),脑肿瘤引起的头痛有程度逐渐加重且伴其他症状的特点,脑肿瘤在儿童头痛病因中占比相对低,儿童头痛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异常需及时就医并关注儿童生活等情况。 一、儿童头痛的常见非肿瘤性原因 1.生理性因素 睡眠不足:儿童若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足,容易出现头痛。例如,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1-13小时睡眠,学龄儿童需要9-11小时睡眠,长期睡眠不足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引发头痛。 情绪因素:儿童若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如学习压力过大、家庭关系不和谐等,也可能导致头痛。情绪波动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引起头部血管和肌肉的收缩舒张功能紊乱,出现头痛症状。 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可能诱发儿童头痛,比如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含有酪胺的奶酪等。另外,空腹也可能引发头痛,儿童新陈代谢快,若未及时进食,血糖降低,会影响大脑能量供应,从而导致头痛。 2.常见疾病因素 感冒发热: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患感冒。感冒时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发热,发热会使头部血管扩张,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头痛,同时还常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鼻窦炎:儿童鼻窦解剖结构特点使其易患鼻窦炎。鼻窦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可引起头痛,多为额部或面部疼痛,且在晨起时可能加重,同时伴有鼻塞、流脓涕等表现。 偏头痛: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有一定遗传倾向。偏头痛发作时多为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发作前可能有视觉先兆,如闪光、暗点等。 二、脑肿瘤引起儿童头痛的特点及相关情况 1.脑肿瘤引起儿童头痛的特点 头痛程度逐渐加重:脑肿瘤会不断生长,压迫周围脑组织和神经,导致头痛逐渐加剧,一般不会自行缓解,且可能在清晨时加重,这与颅内压增高有关,睡眠时脑脊液循环相对缓慢,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刺激痛觉敏感结构引起头痛。 伴随其他症状:除头痛外,还可能伴有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肢体运动障碍、发育迟缓等症状。例如,肿瘤压迫视神经会导致视力下降;压迫运动神经可引起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 2.脑肿瘤的发病率与儿童头痛的关系 脑肿瘤在儿童头痛病因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一旦怀疑脑肿瘤,需要通过相关检查进行排查。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头颅CT、头颅MRI等,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脑肿瘤。 儿童出现头痛症状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头痛的特点、伴随症状以及儿童的一般状况等。如果头痛持续不缓解、逐渐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作息、情绪状态和饮食情况,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025-09-29 12:35:56
  • 右脑勺一阵一阵痛是什么原因

    后脑勺一阵一阵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紧张性头痛、颈椎病、高血压、颅内病变、药物副作用、感染等。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 1.紧张性头痛:这是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通常与压力、焦虑或肌肉紧张有关。可能表现为后脑勺或头部两侧的钝痛或重压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放松技巧:尝试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以减轻紧张和压力。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 热敷或冷敷:用热毛巾或冰袋敷在后脑勺上,可能会有所缓解。 2.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或神经根,导致后脑勺疼痛。此外,颈部肌肉紧张也可能引起疼痛。建议: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颈部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 进行颈部伸展和放松运动。 如果疼痛严重,可以考虑物理治疗、按摩或佩戴颈部支撑器。 3.高血压:高血压有时会导致头痛,包括后脑勺疼痛。如果您有高血压病史,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4.颅内病变:虽然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仍需排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潜在的严重问题。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视力问题或意识改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头部检查。 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或止痛药,可能会引起头痛。如果怀疑是药物导致的疼痛,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6.感染:头部或颈部的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或颈部淋巴结炎,可能导致后脑勺疼痛。此外,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脑膜炎等也可能出现头痛症状。 7.其他原因:眼部问题、颞下颌关节紊乱、贫血、低血糖等也可能引起后脑勺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原因,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同。如果后脑勺疼痛频繁、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儿童,如果出现后脑勺疼痛,家长应特别关注。以下是一些建议: 1.观察症状:注意观察疼痛的程度、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抽搐等。 2.避免剧烈运动:如果疼痛严重,应让孩子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保持水分摄入:确保孩子喝足够的水,以防止脱水。 4.记录疼痛情况:记录疼痛发生的时间、频率和其他相关信息,以便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 5.及时就医: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总之,后脑勺一阵一阵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治疗。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合理的饮食等,有助于预防头痛的发生。

    2025-09-29 12:34:25
  • 后脑勺有个凸起的软包不疼看得见

    后脑勺有凸起软包不疼可见,常见原因有脂肪瘤、表皮样囊肿、头皮血肿等,需进行体格检查、超声、MRI等检查,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处理上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观察随访或手术治疗。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分析 后脑勺有个凸起的软包不疼且看得见,常见原因如下: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可发生于身体有脂肪的部位。一般边界清楚、质感柔软,可推动,生长缓慢。其发病可能与遗传、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导致,但肥胖人群相对更易出现。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通常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异位的上皮细胞形成,或者外伤导致表皮植入皮下形成。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软,生长缓慢,多为单发。好发于青壮年,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对其影响不大,可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帮助明确。 头皮血肿:多因头部外伤引起,如碰撞、摔倒等。小的血肿可表现为局部凸起的软包,一般有明确外伤史,部分患者可能当时未察觉明显不适,随着时间推移可逐渐吸收。新生儿产伤也可能导致头皮血肿,与分娩过程中的机械性损伤有关。 二、需要进行的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触摸软包的质地、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初步判断软包的性质。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软包是囊性还是实性,对脂肪瘤、头皮血肿等的鉴别有一定帮助,价格相对便宜,无辐射。 MRI检查:对于表皮样囊肿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对颅内病变的评估有重要意义,但费用相对较高。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若儿童后脑勺出现凸起软包,需特别注意有无外伤史,因为儿童活泼好动,容易发生头部外伤导致头皮血肿等情况。同时要观察软包有无进行性增大等异常变化,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并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成年人:成年人出现这种情况,要回忆近期头部是否有外伤经历,若有需考虑头皮血肿可能。若无明确外伤史,要关注软包的变化情况,如大小、质地等,定期自我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后脑勺凸起软包,除考虑上述常见原因外,还需警惕是否有肿瘤性病变等情况。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要更细致地观察软包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 四、处理建议 进一步明确诊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明确软包的性质,如通过超声、MRI等检查确定是脂肪瘤、表皮样囊肿还是其他病变。 观察随访:如果软包经过检查考虑为良性且无明显变化,可在医生建议下定期观察随访,了解其变化情况。 手术治疗:若软包考虑为肿瘤性病变等需要手术干预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安排合适的手术治疗。

    2025-09-29 12:29:45
  • 脑癌晚期症状

    脑癌晚期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如视力障碍、意识障碍;局灶性症状如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其他症状如精神症状、生命体征变化,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会影响这些症状的表现及发展。 一、神经系统症状 1.头痛:脑癌晚期患者常出现剧烈且持续的头痛,这是由于肿瘤生长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等结构引起。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头痛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可能因不会准确表述而表现为哭闹不安等。有病史的患者头痛可能较以往加重,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等可能会使头痛更易发作且程度加剧。 2.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呕吐前不一定有恶心先兆。对于儿童患者,呕吐可能是脑癌晚期较突出的神经系统症状之一,需特别关注,因其可能影响营养摄入和水电解质平衡。 3.癫痫发作:部分脑癌晚期患者会出现癫痫症状,表现为抽搐、意识丧失等。不同年龄段患者癫痫发作表现有差异,儿童癫痫发作可能更具多样性,有脑部基础病史的患者癫痫发作风险更高。 二、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 1.视力障碍:随着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进而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性别对视力障碍本身无影响,但不同年龄患者视力受影响程度不同,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阶段,视力障碍可能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更大,有眼部基础病史的患者脑癌晚期出现视力障碍可能更复杂。 2.意识障碍:患者可能逐渐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老年人脑癌晚期出现意识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饮酒等可能会加速意识障碍的进展,有脑部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意识障碍发生可能更突然且严重。 三、局灶性症状 1.运动障碍:肿瘤若影响运动中枢,可导致一侧肢体无力、偏瘫等。不同性别患者运动障碍后恢复情况可能因身体机能等有所不同,儿童运动系统处于发育中,运动障碍对其未来运动功能影响较大,有肢体运动病史的患者脑癌晚期运动障碍可能加重且恢复更困难。 2.感觉障碍:表现为身体某部位感觉减退、麻木等。年龄较小的患者感觉障碍可能不易被准确察觉,需家长密切观察,性别对感觉障碍本身无特殊影响,但有周围神经病史的患者脑癌晚期感觉障碍可能更复杂。 四、其他症状 1.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精神异常,如性格改变、淡漠、躁动等。老年人脑癌晚期出现精神症状可能与脑部功能衰退等有关,生活方式孤僻等可能会加重精神症状,有精神病史的患者脑癌晚期精神症状可能复发或加重。 2.生命体征变化:晚期脑癌患者可能出现生命体征的改变,如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脉搏变慢等。不同年龄患者对生命体征变化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生命体征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生命体征出现异常需紧急处理,有心血管等基础病史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危险。

    2025-09-29 12:25:48
  • 垂体瘤是什么怎么引起的

    垂体瘤是起源于垂体相关细胞的肿瘤,可致激素分泌异常或占位效应引发症状,人群中无症状垂体瘤比例约10%-20%,其引起原因包括遗传因素(部分垂体瘤有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患者亲属风险升高)、下丘脑调控激素异常(下丘脑激素异常可影响垂体细胞增殖分化)、垂体细胞自身异常(垂体细胞基因突变或增殖调控紊乱可致瘤)、环境因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或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且不同人群发病风险和表现不同。 垂体瘤的引起原因 一、遗传因素 部分垂体瘤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例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常伴有垂体瘤、甲状旁腺腺瘤和胰腺内分泌肿瘤等多种内分泌腺瘤,其致病基因是位于11号染色体的MEN1基因,该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垂体瘤的发生风险增加。家族中有垂体瘤患者的人群,其亲属患垂体瘤的风险相对普通人群有所升高。 二、下丘脑调控激素异常 下丘脑是调节垂体功能的重要结构,下丘脑分泌的多种激素可调控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例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等。当下丘脑调控激素出现异常时,可能影响垂体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如GHRH分泌过多可刺激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引发生长激素型垂体瘤;TRH分泌异常可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瘤的发生相关。 三、垂体细胞自身异常 垂体细胞本身的基因突变或异常增殖调控机制紊乱也可导致垂体瘤的发生。例如,某些垂体瘤细胞中存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突变,如Gsα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蛋白持续活化,引起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促进垂体细胞的增殖和激素过度分泌,进而引发垂体瘤。此外,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异常,如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过表达,可使垂体细胞增殖失控,也是垂体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环境污染物可能与垂体瘤的发生有关。例如,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职业性接触放射源或接受头部放疗后,垂体细胞受到辐射损伤,可能导致细胞的基因突变和增殖异常,增加垂体瘤的发病风险。此外,某些化学物质,虽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有研究提示长期暴露于某些工业化学物质可能对垂体细胞产生不良影响,与垂体瘤的发生存在潜在关联。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垂体瘤的发生风险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垂体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因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女性垂体瘤患者可能因泌乳素分泌异常出现月经紊乱、泌乳等症状;有头部放疗病史的人群属于垂体瘤发生的高危人群,需密切关注垂体功能变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垂体瘤的发生风险。

    2025-09-29 12:23: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