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锴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采用脑起搏器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异常性疾病;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颅脑外伤的治疗,特别在植物人苏醒方面深有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要从事帕金森病及其他功能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对颅内肿瘤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采用脑起搏器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异常性疾病;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颅脑外伤的治疗,特别在植物人苏醒方面深有研究。展开
  • 脑垂体瘤良性是什么意思

    垂体良性肿瘤是指垂体瘤为颅内的良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放射、手术等,患者需就医确诊为良性肿瘤后对症治疗。 一、在垂体良性肿瘤初期,若肿瘤较小,可采取以下方式治疗: 1.手术可矫正泌乳素水平; 2.可搭配使用药物与放射治疗,能有效治疗和控制病情。 二、若良性肿瘤较大,则可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同时搭配放射治疗,这样可以有效消灭残留的有害细胞,还能矫正患者体内内分泌紊乱。 总之,要根据不同病情、不同肿瘤大小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此期间,患者还要做好护理,注意饮食搭配,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休息与保暖。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类食物,可适当运动,这既可以促进气血代谢,又能消耗体内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总结概况提示:文章阐述了垂体良性肿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强调根据病情和肿瘤大小选择合适治疗手段,同时要注重护理、饮食、休息等方面。

    2025-06-24 16:30:09
  • 颅内压降低临床表现

    根据颅内压降低临床表现,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对于颅内压降低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液体、限制液体摄入、使用升压药物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颅内压降低的临床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特别关注。此外,一些疾病,如脑膜炎、脑积水等,也可能导致颅内压降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颅内压降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对于特殊人群,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2025-06-24 16:30:07
  • 脑胶质瘤是癌症吗

    脑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癌症,约占所有原发性颅内肿瘤的35%~60%,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和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来制定。脑胶质瘤的预后通常较差,但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025-06-24 16:30:03
  • 脑积水有哪些症状表现

    脑积水的常见症状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颅增大、落日征、眼球震颤、智力发育迟缓、运动障碍、抽搐等,不同年龄段的表现有所不同。 1.颅内压增高 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20字/1句> 2.头颅增大 婴幼儿患者的头颅会逐渐增大,前囟饱满,头皮变薄,头发稀疏。<35字/1句> 3.落日征 由于颅内压增高,婴儿会出现双眼下视,巩膜外露,形似落日。<33字/1句> 4.眼球震颤 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球震颤。<18字/1句> 5.智力发育迟缓 脑积水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智力发育迟缓。<29字/1句> 6.运动障碍 可出现共济失调、站立和行走困难等。<22字/1句> 7.抽搐 严重的脑积水可能会导致癫痫发作。<19字/1句> 8.其他 如果脑积水是由于肿瘤、感染等原因引起,还可能出现相应的症状。<33字/1句> 需要注意的是,脑积水的症状可能并不典型,而且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怀疑有脑积水,应及时就医,进行头颅CT或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106字/3句>

    2025-06-11 17:42:03
  • 新生儿颅内出血原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因素,具体如下: 产前: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吸烟、饮酒或使用药物,胎儿缺氧、胎位不正等。 产时:难产、产程过长,分娩时使用产钳、吸引器等器械。 产后:新生儿呼吸窘迫、低血糖、低血钙、感染、颅内出血等。 1.产前因素 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饮酒或使用药物,也可能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胎儿在子宫内缺氧、胎位不正等情况,也可能导致颅内出血。 2.产时因素 难产、产程过长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胎儿头部受到挤压,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分娩时使用产钳、吸引器等器械,也可能对胎儿的头部造成损伤,导致颅内出血。 3.产后因素 新生儿出生后,如果出现呼吸窘迫、低血糖、低血钙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颅内出血。 新生儿患有感染、颅内出血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总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家长在照顾新生儿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06-11 17:39: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