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脑梗塞)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及脑肿瘤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章剑剑,博士,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引用3篇,获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1项。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基础研究及外科治疗,擅长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脑梗塞)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及脑肿瘤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展开
  • 脑门后面有个脂肪瘤

    脑门后面的脂肪瘤是体表常见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聚积而成,可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其大小质地活动度等特征,超声检查可明确为脂肪源性肿物辅助确诊,体积小无明显不适等可观察随访,较大影响外观或有不适等可手术切除,儿童需更谨慎观察定期复诊关注生长变化,成人可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处理并注意避免过度揉搓等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及健康生活方式。 一、脂肪瘤的基本界定 脑门后面的脂肪瘤属于体表常见的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聚积而成,一般呈局限性生长,质地多柔软,边界清晰,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可通过触诊初步感知其大致形态。 二、诊断方式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直接触摸脑门后面的肿物,可初步判断其大小、质地、活动度等特征,脂肪瘤通常触感柔软,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且可推动。 (二)超声检查 借助超声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物的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可明确为脂肪源性肿物,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回声病灶,内部回声均匀,以此辅助确诊脂肪瘤。 三、治疗策略 (一)观察随访 若脑门后面的脂肪瘤体积较小,无明显不适症状,且不影响外观及正常生活,对于儿童群体需密切关注其生长变化情况,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留意肿物对头部发育等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成人可定期复诊,观察脂肪瘤大小、形态等有无变化。 (二)手术切除 当脂肪瘤较大,影响脑门后面的外观,或出现压迫相关组织引起不适,如局部有胀痛感等,或短期内肿物明显增大、质地改变等可疑恶变迹象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是直接去除脂肪瘤的有效手段,术后需注意局部伤口护理等。 四、不同人群注意要点 (一)儿童群体 发现脑门后面有脂肪瘤时,要更加谨慎观察,定期带儿童就医复诊,密切关注肿物生长速度、大小变化等情况,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需充分评估肿物对其头部发育及生理功能可能带来的影响,尽量避免因不当刺激导致肿物异常变化。 (二)成人群体 成人可根据自身对外观及健康的关注度来决定是否处理脂肪瘤,若有心理负担或脂肪瘤影响正常生活,可考虑手术切除,同时日常要注意避免过度揉搓、挤压脑门后面的脂肪瘤,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卫生,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5-09-29 10:55:43
  • 脑壳上脂肪瘤

    脑壳上脂肪瘤是起源于头皮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多位于皮下呈局限性肿块状其肿块通常质地柔软可推动生长缓慢无不适不同患者有大小位置差异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超声辅助检查治疗分保守观察和手术切除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观察生长速度孕期女性先观察老年患者无不适稳定则保守观察异常及时就医。 一、定义 脑壳上脂肪瘤是起源于头皮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聚集形成,多位于头皮皮下组织,呈局限性肿块状。 二、临床表现 1.肿块特征:通常表现为头皮下质地柔软、可推动的局限性肿块,大小不等,生长速度缓慢,一般无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 2.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脂肪瘤在大小、具体位置上可能存在差异,部分人群的脂肪瘤可能因生长部位不同而对外观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发现头皮下的肿块,了解其质地、活动度等基本特征。 2.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手段,超声下可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有助于明确脂肪瘤的位置、大小等情况,辅助诊断。 四、治疗方式 1.保守观察:若脑壳上的脂肪瘤较小且无任何不适症状,不影响外观及正常生活,通常采取定期观察的方式,密切关注脂肪瘤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 2.手术切除:当脂肪瘤体积较大,影响头部外观,或出现压迫相关症状(如局部有坠胀感等)时,可考虑通过手术切除脂肪瘤,手术为有创治疗,需谨慎评估后选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发现脑壳上脂肪瘤时需密切观察其生长速度,若脂肪瘤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需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因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可能使脂肪瘤的变化具有不同临床意义。 2.孕期女性:孕期女性发现头皮脂肪瘤,一般先以观察为主,由于孕期身体激素水平及生理状态变化可能影响对脂肪瘤的判断,需谨慎选择治疗时机,避免因孕期特殊状况增加不必要风险。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若脑壳上脂肪瘤无不适症状且生长稳定,可继续保守观察,若脂肪瘤出现快速增大、质地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因老年人群体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对身体变化的耐受及应对需更谨慎处理。

    2025-09-29 10:52:16
  • 额部大脑纵裂内脂肪瘤

    额部大脑纵裂内脂肪瘤是胚胎发育神经管闭合异常致脂肪异位沉积的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多数患者无症状常因其他检查偶然发现,部分有占位效应出现头痛等症状,头颅CT可初步筛查见边界清晰低密度灶,头颅MRI能精准显示具脂肪信号特征,无症状者定期影像学随访,有症状者综合评估考虑手术,儿童患者需全面评估手术风险及关注术后恢复等,孕妇患者需评估手术对胎儿影响,老年患者要评估基础疾病对手术及恢复的影响并注重术后康复护理。 一、定义 额部大脑纵裂内脂肪瘤是一种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由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管闭合过程中脂肪组织异位沉积所致,位于额部大脑纵裂内。 二、病因病理 胚胎发育期间神经管闭合异常,导致脂肪组织异位至大脑纵裂内形成肿瘤,其病理基础为异位的成熟脂肪细胞聚集。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人群: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因其他原因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人群:部分患者可因肿瘤占位效应出现头痛、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等,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神经发育及智力等。 四、诊断方法 1.头颅CT:可见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病灶,CT值接近脂肪密度,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 2.头颅MRI:T1、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具有脂肪信号特征,能精准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为确诊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治疗原则 1.无症状者: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随访观察,监测肿瘤变化情况。 2.有症状者: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及患者症状等综合评估,考虑手术切除等干预措施,手术需充分评估风险,尤其儿童患者需谨慎权衡手术对其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风险需全面评估,术后需密切关注神经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神经功能及影像学复查。 2.孕妇患者:若孕期发现额部大脑纵裂内脂肪瘤,需充分评估手术对胎儿的潜在影响,综合考虑孕期不同阶段的风险与获益,必要时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 3.老年患者:需评估基础疾病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谨慎选择治疗方式,注重术后康复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2025-09-29 10:50:47
  • 如何取出分离型脑起搏器

    术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精准评估分离型脑起搏器电极位置等并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手术要在无菌手术室由经验丰富团队操作,选合适入路轻柔取出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监测神经功能并依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一、术前评估 1.影像学检查:通过头颅CT、MRI等明确分离型脑起搏器的电极位置、脉冲发生器的具体安置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此过程需充分考虑患者病史(如既往脑部手术史等)对影像解读的影响,不同病史可能导致解剖结构有变异,需精准评估。2.患者全身状况评估:综合患者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态等,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需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若有相关基础疾病需提前进行优化处理。 二、手术操作 1.手术环境与人员准备:手术需在无菌手术室进行,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团队操作,医生需熟知分离型脑起搏器的结构及解剖毗邻关系,以保障操作安全。2.手术入路选择:根据脉冲发生器及电极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例如若脉冲发生器安置于皮下,可通过相应的皮肤切口暴露,小心分离周围组织,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结构。3.电极与脉冲发生器取出:轻柔分离电极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谨慎取出电极,对于脉冲发生器同样需细致分离其周围组织,完整取出,整个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循无损伤原则,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脑组织及周围结构的影响。 三、术后护理 1.伤口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感染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护理有差异,如儿童患者需格外注意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导致并发症,老年患者则要关注伤口愈合速度相对较慢的特点,加强护理。2.神经功能监测:术后需监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运动、感觉等方面,若出现异常需及时进行相应处理,不同年龄患者神经恢复能力不同,儿童神经恢复潜力相对较大,但也需规范监测。3.康复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康复的影响,例如女性患者康复过程中可能因身体结构等因素有不同的康复需求,需针对性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

    2025-09-29 10:44:21
  • 宝宝脑震荡什么症状

    宝宝脑震荡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头痛、呕吐、嗜睡、情绪变化、头晕、记忆力问题、眼部症状等。如果宝宝头部受到重击或剧烈碰撞,出现意识不清、频繁呕吐、头痛加剧、抽搐、行为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1.头痛:宝宝可能会抱怨头痛,这是脑震荡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呕吐:恶心和呕吐也可能发生,尤其是在受伤后的几个小时内。 3.嗜睡或昏迷:宝宝可能会变得困倦或昏睡,这可能是由于大脑功能受到影响。 4.情绪变化:宝宝可能会变得易怒、哭闹或不安。 5.失去意识:在某些情况下,宝宝可能会失去短暂的意识。 6.头晕或失衡:宝宝可能会感到头晕或失去平衡感。 7.记忆力问题:宝宝可能会忘记受伤前的一些事情。 8.眼部症状:宝宝可能会出现眼睛疼痛、斜视或瞳孔大小不一。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同时出现,而且有些症状可能很轻微,容易被忽视。如果宝宝头部受到重击或剧烈碰撞,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1.意识不清或昏迷持续时间较长。 2.频繁呕吐。 3.头痛加剧或持续不缓解。 4.抽搐或肌肉痉挛。 5.行为异常或失去意识。 6.眼睛或耳部出现异常。 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以确定宝宝是否患有脑震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以排除其他潜在的脑部损伤。 对于宝宝脑震荡的治疗,主要是观察和休息。医生可能会建议宝宝在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受伤,以促进恢复。如果宝宝出现严重的症状或持续不缓解,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宝宝脑震荡: 1.确保宝宝的活动环境安全,避免高处坠落、碰撞等危险。 2.监督宝宝的活动,尤其是在玩耍时。 3.给宝宝佩戴合适的头盔,如骑自行车或玩滑板时。 4.教育宝宝注意安全,避免头部受伤。 总之,宝宝脑震荡的症状可能不太明显,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有任何疑虑,应及时就医。同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宝宝脑震荡的风险。

    2025-09-29 10:42: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