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脑梗塞)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及脑肿瘤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章剑剑,博士,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引用3篇,获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1项。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基础研究及外科治疗,擅长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脑梗塞)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及脑肿瘤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展开
  • 半个脑袋痛是什么原因

    半个脑袋痛可能由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或颅内病变、头颈部血管病变、感染、眼部疾病等引起。需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 1.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常表现为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偏头痛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血管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2.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头痛,常表现为双侧头部紧束感或压迫感,可伴有头部沉重感、颈部疼痛等症状。紧张型头痛的病因可能与头颈部肌肉紧张、精神压力、不良姿势等因素有关。 3.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少见的头痛,常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剧烈疼痛,可伴有流泪、流涕、鼻塞等症状。丛集性头痛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神经源性炎症有关。 4.其他原因 颅内病变:如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等。 头颈部血管病变:如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等。 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 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等。 其他:如颈椎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等。 如果出现半个脑袋痛,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1.就医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能会建议进行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排除颅内病变。 2.治疗方法 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等。 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冷敷、热敷等。 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紧张和压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3.注意事项 避免诱因:如避免饮酒、咖啡、巧克力等食物,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定期随访:如果头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 总之,半个脑袋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诱因,定期随访。

    2025-09-29 10:39:58
  • 脑出血二次复发前兆

    脑出血二次复发前兆因人而异,常见症状有头痛、呕吐、面部或肢体麻木、口角流涎、眼前发黑、头晕、恶心、意识障碍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有家族史、长期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生活方式不健康等人群复发风险较高。预防脑出血复发应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遵医嘱服药。 1.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2.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 3.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 4.口角流涎。 5.眼前发黑、头晕、恶心。 6.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迷。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脑出血复发。此外,以下人群脑出血复发的风险较高: 1.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导致血管病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3.高血脂患者:高血脂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4.吸烟、饮酒者:吸烟和饮酒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5.有脑出血家族史者:家族中有脑出血患者,本人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6.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者:这些药物可增加出血的风险。 7.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 对于脑出血二次复发的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控制血糖、血脂: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血糖、血脂水平。 3.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饮酒。 4.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 5.定期体检: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6.遵医嘱服药:如需口服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应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总之,脑出血二次复发前兆的症状多种多样,高危人群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025-09-29 10:37:46
  • 脂肪瘤长在脑子上

    脑内脂肪瘤是起源于异位原始胚细胞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良性肿瘤可分蛛网膜下腔型等多数患者无症状大或压迫时出现癫痫头痛神经功能缺损等表现头颅CT可初步筛查MRI为重要诊断方法无症状者定期复查有症状对症治疗或评估手术儿童优先非手术老年需全面评估基础病女性孕期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一、定义与分类 脑内脂肪瘤是起源于异位原始胚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可分为蛛网膜下腔型、脑实质型等,其发生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肪组织异位沉积有关。 二、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若肿瘤较大或压迫周围脑组织,可出现癫痫发作、头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无力、视力障碍等),不同部位的脂肪瘤表现各异,例如位于第三脑室等部位的脂肪瘤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激素水平异常。 三、诊断方法 1.头颅CT:可显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CT值接近脂肪密度,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手段。 2.头颅MRI:为诊断脑内脂肪瘤的重要方法,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能清晰呈现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精准评估肿瘤位置及与邻近组织的毗邻情况。 四、治疗原则 1.观察随访:对于无症状的脑内脂肪瘤,通常采取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的方式,动态监测肿瘤变化。 2.对症治疗:若出现癫痫发作,需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若肿瘤有明显占位效应压迫脑组织等情况,需评估手术治疗可行性,手术需依据肿瘤位置与周围结构关系综合判断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脑组织处于发育阶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优先考虑非手术干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肿瘤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 老年患者:需全面评估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等),手术前充分考量手术对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的影响,谨慎决策手术方案。 女性患者:孕期发现脑内脂肪瘤时,需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孕期不同阶段风险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避免盲目干预,兼顾母婴安全。

    2025-09-29 10:33:30
  • 脑ct检查出走脂肪瘤

    脑内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多位于中线部位脑CT见边界清晰与皮下脂肪相近低密度影无症状者定期随访有症状者评估后考虑手术等干预儿童患者随访需尤关注对脑发育影响成年患者结合自身整体健康状况等制定方案。 一、脑内脂肪瘤的定义及CT特征 脑内脂肪瘤是一种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多位于中线部位(如胼胝体区等)。在脑CT检查中,其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密度与皮下脂肪相近,CT值通常介于-20~-120HU,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二、临床意义 1.无症状情况:多数脑内脂肪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其他原因行脑CT检查时偶然发现,此类患者需定期随访脑CT,观察脂肪瘤大小、位置变化等情况。 2.有症状情况:若脂肪瘤较大压迫周围脑组织,可能出现癫痫、头痛、认知障碍等症状。此时需进一步评估脂肪瘤与症状的相关性,以制定后续诊疗方案。 三、处理原则 1.无症状者:定期进行脑CT随访,动态监测脂肪瘤的变化,一般建议间隔一定时间(如6~12个月)复查,关注其对脑组织结构的影响。 2.有症状者:需综合评估病情,若因脂肪瘤压迫等导致相关症状,可能需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但手术需谨慎权衡风险与收益。对于儿童患者,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密切关注脂肪瘤对脑发育的潜在影响;成年患者则依据具体症状及脂肪瘤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若患者合并癫痫病史,需评估脂肪瘤与癫痫发作的关联,谨慎考虑抗癫痫药物等辅助措施,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脑内脂肪瘤随访时需尤为关注对脑发育的影响,定期复查时除观察脂肪瘤本身外,还应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检查或干预。 2.成年患者:需结合自身整体健康状况、症状严重程度等制定方案,若存在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在控制基础病的前提下综合考量脑内脂肪瘤的处理。

    2025-09-29 10:30:37
  • 脑外伤后综合征症状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脑外伤恢复期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常见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且不同人群在症状表现上有差异,如儿童、女性、老年、有既往病史者等各有特点。 头痛:最为常见,疼痛程度不一,性质多样,可为胀痛、跳痛、刺痛等,可因情绪紧张、疲劳、气候变化等因素而加重,部分患者头痛症状会持续较长时间,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头痛,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等异常表现,而成年女性可能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头痛症状有所变化。 头晕:患者常感头晕目眩,视物昏花,有时伴有平衡感失调,在改变体位时如从卧位突然坐起时头晕可能加重,生活方式上如果长期睡眠不足、过度劳累会使头晕症状更明显,对于有既往贫血病史的患者,脑外伤后可能会加重头晕症状。 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等。儿童脑外伤后可能出现睡眠节律紊乱,如白天嗜睡、夜间哭闹难以入睡等情况,这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等特殊阶段可能因激素变化而使睡眠障碍更为突出。 精神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抑郁、焦虑等。成年男性和女性在情绪表现上可能有差异,男性可能更倾向于暴躁易怒,女性可能更易陷入抑郁、焦虑情绪中,有既往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脑外伤后精神症状可能会复发或加重。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心悸、血压波动、多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老年患者由于本身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较差,脑外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糖尿病患者脑外伤后可能会影响血糖波动,进而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症状。 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模糊,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新的信息。儿童脑外伤后记忆力减退可能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本身记忆力有自然衰退趋势,脑外伤后记忆力减退可能更为严重,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记忆力有一定影响。

    2025-09-29 10:27: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