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脑梗塞)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及脑肿瘤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章剑剑,博士,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引用3篇,获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1项。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基础研究及外科治疗,擅长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脑梗塞)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及脑肿瘤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展开
  • 面肌痉挛手术后还会复发吗

    面肌痉挛手术后复发概率约5%,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复发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可通过临床症状结合肌电图判断,复发后儿童需谨慎选择治疗方式,老年特殊人群要综合基础疾病权衡利弊。 面肌痉挛手术主要是显微血管减压术,其总体复发率相对较低,一般在5%左右,但具体复发概率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患者的年龄,年轻患者相对可能复发概率稍低,而年龄较大且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复发风险可能会有所升高;从生活方式来看,长期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过大的患者,术后复发几率可能较生活方式相对轻松的患者要高;病史方面,病史较长、面肌痉挛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术后复发可能性也可能相对高一些。 复发的表现及判断 复发时患者会再次出现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表现,最初可能是眼周肌肉轻微抽搐,逐渐可发展到面部其他肌肉群。通过临床症状结合相关检查,如肌电图等可以判断是否复发。肌电图检查能发现面部肌肉异常的电活动情况,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面肌痉挛复发的电生理基础。 复发后的应对及特殊人群考虑 如果复发,可能需要再次评估手术指征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复发后面肌痉挛的治疗需要格外谨慎,首先考虑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式,如通过放松训练等改善紧张状态,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成人有所不同;对于老年特殊人群,本身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复发后面肌痉挛的处理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尽量选择对身体整体状况影响较小的方式,在评估手术等治疗方案时要充分权衡利弊,以保障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2025-09-29 09:51:06
  • 侧脑室旁小脂肪瘤

    侧脑室旁小脂肪瘤为中枢神经系统良性病变头颅MRI具典型高信号等特征多数无症状常因他病检查偶然发现少数增大可致症状少见无症状无占位者定期影像学随访出现进行性增大伴症状或有占位效应者需评估考虑手术儿童需关注对神经系统发育影响妊娠期选影响小MRI随访老年综合评估健康状况稳定无症状保守随访有基础病影响手术耐受性需谨慎。 一、定义与影像学特征 侧脑室旁小脂肪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病变,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具有典型表现,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具备脂肪信号特征,边界通常清晰,体积一般较小,多无明显占位效应。 二、临床意义 多数侧脑室旁小脂肪瘤患者无显著临床症状,常因其他疾病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情况下,若肿瘤逐渐增大压迫周围脑组织,可能引发头痛、癫痫发作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此类情况相对少见。 三、处理原则 无症状且无占位效应者:采取定期影像学随访策略,建议间隔6~12个月复查头颅MRI,动态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及周围脑组织变化。 出现进行性增大、伴明显症状或有占位效应者:需进一步评估,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四、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关注肿瘤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潜在影响,随访时重点留意肿瘤对脑实质的长期作用。 妊娠期女性: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MRI检查随访,权衡影像学检查辐射风险与肿瘤观察必要性。 老年患者:综合评估整体健康状况,若肿瘤稳定且无症状,以保守随访为主;若存在基础疾病影响手术耐受性等情况,需谨慎决策。

    2025-09-29 09:49:43
  • 后脑勺外长脂肪瘤的危害

    后脑勺脂肪瘤体积渐增会压迫周围皮下组织及神经致局部疼痛麻木等影响日常活动与舒适度进而降低生活质量,其存在改变后脑勺显眼部位外观使注重外貌者自信心受挫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影响心理健康与社交生活,儿童期脂肪瘤生长可干扰头部正常发育进程且易对其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需家长留意生长态势及时就医评估,老年人群因身体机能衰退对脂肪瘤异常变化察觉及应对能力下降需警惕恶变等潜在风险应及时医学检查明确状况。 一、局部压迫相关影响:后脑勺部位的脂肪瘤若体积逐渐增大,会对周围皮下组织及神经等产生压迫作用。例如,当脂肪瘤压迫皮下神经时,可能引发局部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头部活动及舒适度,长期受此困扰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二、外观与心理层面冲击:后脑勺是人体较为显眼的部位,脂肪瘤的存在会改变局部外观形态,对于注重外貌的人群(如青少年、成年人)而言,可能导致自信心受挫,进而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长期的心理负担可能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与社交生活。 三、特殊人群的特定风险:儿童时期后脑勺的脂肪瘤,因头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脂肪瘤的生长可能干扰头部外观的正常发育进程,且儿童对自身外观关注度逐渐提升,脂肪瘤带来的外观变化易对其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需家长密切留意脂肪瘤生长态势并及时就医评估;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脂肪瘤异常变化的察觉及应对能力下降,若脂肪瘤出现快速增大、质地改变等情况,需警惕是否存在恶变等潜在风险,应及时进行医学检查以明确状况。

    2025-09-29 09:48:23
  • 大脑纵裂脂肪瘤的原因

    大脑纵裂脂肪瘤发生主要与胚胎发育异常相关,涉及胚胎早期神经外胚层分化中脂肪前体细胞迁移紊乱受基因调控等机制影响,部分遗传基因突变可干扰胚胎发育致大脑纵裂脂肪组织异常聚集,母亲孕期接触化学致畸物质、感染风疹病毒等不良环境因素会干扰胚胎发育增加其发生风险。 大脑纵裂脂肪瘤的发生主要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相关,:一、胚胎发育异常因素1.神经外胚层分化与脂肪前体细胞迁移:在胚胎早期神经管闭合及神经组织分化过程中,脂肪前体细胞的正常迁移路径出现紊乱,本应迁移至合适部位的脂肪前体细胞异常停留在大脑纵裂区域,随着胚胎发育逐渐增殖形成脂肪瘤。此过程受基因调控等多种胚胎发育相关机制影响,若相关基因表达或调控出现异常,易导致脂肪前体细胞迁移异常。2.遗传因素影响:部分遗传基因突变可能参与大脑纵裂脂肪瘤的发生。某些与胚胎发育、组织分化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干扰正常的胚胎发育进程,使得大脑纵裂区域出现脂肪组织异常聚集形成脂肪瘤的情况,不过目前具体涉及的特定遗传基因及突变位点仍在进一步研究中,但已明确遗传因素是潜在的相关原因之一。3.孕期不良环境因素:母亲孕期若接触如某些化学致畸物质(如工业毒物等)、感染风疹病毒等特定病原体,这些不良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胚胎发育环境,干扰神经管闭合及神经组织分化等过程,进而增加大脑纵裂脂肪瘤的发生风险。例如,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影响胚胎神经外胚层的正常发育,导致脂肪前体细胞迁移等过程出现异常,最终引发大脑纵裂脂肪瘤。

    2025-09-29 09:47:05
  • 颅内脂肪瘤会吸收吗

    颅内脂肪瘤是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良性病变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无自行吸收消退特性现有研究无证据支持其自身代谢等可吸收影像学监测体积稳定儿童需关注对神经系统发育影响定期监测成年无症状者定期随访观察有症状或压迫等情况需评估干预特殊病史人群需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颅内脂肪瘤的基本特性 颅内脂肪瘤是一种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良性病变,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其组织学结构与皮下脂肪组织相似。由于颅内解剖结构相对固定,脂肪瘤一旦形成,通常不具备自行吸收消退的生物学特性。 二、医学研究依据 从现有科学研究及临床验证来看,目前并无证据支持颅内脂肪瘤能够通过自身代谢、生理调节等方式实现吸收。影像学监测(如头颅MRI)显示,颅内脂肪瘤体积通常较为稳定,不会自然缩小或消失。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考量 儿童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发现颅内脂肪瘤时需密切关注病变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潜在影响,定期通过头颅MRI等检查监测脂肪瘤大小、位置变化,以便及时评估是否需要干预。 成年人群:对于无症状的颅内脂肪瘤,主要采取定期影像学随访观察的方式,监测其动态变化;若出现头痛、癫痫等相关症状或脂肪瘤对周围神经结构产生压迫等情况,则需进一步评估并考虑相应医疗干预措施(如手术等)。 特殊病史人群:若患者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基础疾病,需综合评估颅内脂肪瘤与基础疾病的相互影响,制定个性化的监测及诊疗方案,确保在保障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处理。

    2025-09-29 09:45: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