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时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神经外科各种常见疾病、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于脑肿瘤、急危重颅脑外伤、脑积水等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时雨,男,副主任医师,现任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武汉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经主持并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专业特长: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6余年,擅长于急危重颅脑外伤的手术救治,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各类颅脑肿瘤的显微手术,椎管内肿瘤的手术切除,脑积水腹腔分流手术,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等。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外科各种常见疾病、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于脑肿瘤、急危重颅脑外伤、脑积水等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展开
  • 宝宝硬膜下脑积水手术能治好吗

    宝宝硬膜下脑积水手术有较大可行性及效果,多数患儿经规范手术可不同程度缓解病情,但病情严重程度、患儿个体差异会影响效果,术后需密切康复监测与后续治疗,综合多种因素宝宝硬膜下脑积水手术很多能获较好预后,家长要配合治疗与护理。 宝宝硬膜下脑积水通过手术有较大可能改善病情。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硬膜下-腹腔分流术等。研究表明,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多数宝宝的脑积水情况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例如,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约70%-80%的患儿在接受合适的硬膜下脑积水手术后,脑积水导致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可明显减轻,头颅增大等表现也会逐渐改善,脑实质受压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神经功能也有望逐步恢复。 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如果宝宝硬膜下脑积水发现较早,脑实质受压相对较轻,手术效果往往较好;但如果发现较晚,脑实质已经长期受到严重压迫,即使进行手术,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一些就诊时已经出现严重智力发育迟缓、肢体运动严重障碍的患儿,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不太理想。 患儿个体差异:不同宝宝的身体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以及自身的神经修复能力等存在差异。一般来说,身体状况较好、神经修复能力较强的宝宝,手术效果相对更优。例如,早产儿由于自身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在手术后恢复相对较慢,效果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术后的康复及后续监测 手术后需要进行密切的康复监测和后续治疗。术后要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以观察脑积水的缓解情况以及颅内结构的变化。同时,要关注宝宝的神经发育情况,如运动、智力、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对于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宝宝,需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开始时间和强度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制定,一般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如在术后1-2周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逐步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功能训练、智力促进训练等,以最大程度促进宝宝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宝宝硬膜下脑积水手术能否治好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但通过合理的手术治疗以及术后的综合管理,很多宝宝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在整个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密切关注宝宝的各项指标变化,给予宝宝精心的护理和康复支持。

    2025-09-29 11:07:50
  • 脑颅压高的含义是什么

    颅内压是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成人正常范围70-200mmHO儿童50-100mmHO其增高常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实质炎症水肿临床表现有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儿童有头颅增大等特点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加强监测长期高血压等人群要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诱因。 一、颅内压的定义及正常范围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成人正常颅内压范围一般为70~200mmHO,儿童正常颅内压范围为50~100mmHO。当各种原因导致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时,颅内压会超出正常范围,即出现颅内压增高。 二、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 1.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病变占据颅腔空间,使颅内压力失衡。 2.脑脊液循环障碍:如脑积水,因脑脊液产生、吸收或循环通路受阻,导致脑脊液在颅内蓄积,引起颅内压升高。 3.脑实质炎症水肿:脑部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可致脑实质水肿,增加颅腔内容物体积,引发颅内压增高。 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1.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晨起及晚间较重,咳嗽、用力等可使头痛加剧。 2.呕吐:常呈喷射性,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是因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 3.视神经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等,若未及时处理可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4.意识障碍:严重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 5.生命体征变化:可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等,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引发脑疝,危及生命。 四、不同人群颅内压增高的特点及应对考量 儿童:儿童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头颅增大、囟门隆起等表现,需密切关注头颅形态变化,及时排查病因。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本身已有脑部病变者,颅内压更易进一步升高,需加强病情监测,积极处理原发病以控制颅内压。例如脑部肿瘤患者,除针对肿瘤治疗外,需警惕肿瘤进展或术后并发症导致的颅内压增高。 生活方式相关:长期高血压、头部外伤等因素可能增加颅内压增高风险,需提醒此类人群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头部外伤等诱因。

    2025-09-29 11:06:05
  • 脑积水怎样治疗方法

    脑积水治疗分为手术与非手术,手术中脑室腹腔分流术为临床治脑积水最常用方式适多种类型但有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儿童需定期评估分流管情况,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适非交通性脑积水对术者技术要求高需保证造瘘口通畅;非手术有药物辅助作不能耐受手术或病情较轻者辅助需密切监测副作用,还有暂时不适合手术者需定期行头颅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特殊人群中儿童脑积水多因先天发育异常手术为主要手段需关注颅骨生长及分流管位置等,成人脑积水病因多样治疗需综合原发病选术式术后需监测颅内压及控基础病。 一、手术治疗 1.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临床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植入分流装置将脑室扩大产生的多余脑脊液引流至腹腔,经腹腔腹膜吸收来降低颅内压。该手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脑积水,如交通性脑积水等,但需注意术后可能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因颅骨发育等因素,需定期评估分流管情况。 2.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适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通过创建第三脑室底与蛛网膜下腔的直接通道,使脑脊液绕过梗阻部位循环吸收,避免了分流术相关的分流管并发症风险,但手术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需精准操作以保证造瘘口通畅。 二、非手术治疗 1.药物辅助:可使用减少脑脊液分泌的药物,如乙酰唑胺等,但药物治疗仅作为辅助手段,多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病情较轻的患者,且需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及病情变化,儿童患者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避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2.密切监测:对于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监测脑室扩张情况及颅内压变化,若病情出现进展则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脑积水多与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儿童颅骨尚未完全骨化,术后需关注颅骨生长及分流管位置情况,同时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密切观察患儿生长发育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2.成人患者:成人脑积水病因多样,如脑出血、颅内肿瘤等继发因素引起,治疗时需综合原发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需注意监测颅内压及身体一般状况,若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同时控制基础病以利于康复。

    2025-09-29 11:01:10
  • 后脑池纵烈脂肪瘤

    后脑池纵裂脂肪瘤是胚胎发育神经管闭合异常相关的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表现为脂肪组织异常聚集脑纵裂池部分患者体积小无症状多体检发现体积大可压迫脑组织致头痛等症状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脑纵裂内边界清晰脂肪信号影是诊断关键依据临床表现结合MRI诊断无症状且无进行性增大者随访有症状或肿瘤进行性增大需手术切除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孕期患者需多学科团队评估制定监测处理方案。 一、定义 后脑池纵裂脂肪瘤是一种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表现为脂肪组织异常聚集于脑纵裂池内,属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异常相关的病变。 二、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部分患者脂肪瘤体积较小,未压迫周围脑组织,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体检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情况:若脂肪瘤体积较大,可压迫周围脑组织或神经结构,引发头痛、癫痫发作、认知功能减退、运动或感觉障碍等,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三、影像学表现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后脑池纵裂脂肪瘤的关键检查方法,表现为脑纵裂内边界清晰的脂肪信号影,在T1加权像、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序列上均呈高信号,可明确脂肪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头颅MRI检查进行诊断,MRI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征性脂肪信号,从而明确后脑池纵裂脂肪瘤的存在。 五、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且脂肪瘤无进行性增大的患者,定期进行头颅MRI随访,监测病变变化。 2.手术治疗:若脂肪瘤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如持续头痛、癫痫频繁发作、神经功能进行性缺损等)或肿瘤呈进行性增大趋势,需考虑手术切除,手术目的是解除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后脑池纵裂脂肪瘤若引发症状,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与获益,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观察措施,手术时需充分考量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孕期患者:孕期发现胎儿后脑池纵裂脂肪瘤,需由产科、儿科及神经科多学科团队评估胎儿整体情况,包括脂肪瘤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潜在影响,制定个体化的后续监测与处理方案。

    2025-09-29 10:58:44
  • 左脑叶脑膜瘤严重吗

    左脑叶脑膜瘤的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包括肿瘤大小对周围脑组织压迫及引发的神经功能影响(如运动、语言、认知功能等方面),还涉及治疗难度和预后情况,肿瘤大小不同影响各异,手术切除因左脑叶神经结构复杂有难度,预后因切除情况和神经受损程度而异,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全面评估制定诊疗方案。 从肿瘤生长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来看 对运动功能的影响:左脑叶与运动调控相关区域临近时,脑膜瘤生长可能引起肢体运动障碍,若影响到支配一侧肢体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可能导致该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等。对于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其运动发育进程;成年患者则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对语言功能的影响:如果左脑叶是语言功能相关区域,脑膜瘤生长可能造成语言障碍,如说话表达不清、理解语言困难等。女性患者若涉及语言功能区受影响,可能在社交沟通等方面受较大影响;男性患者也会在工作交流等场景面临困扰。 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脑膜瘤长期压迫可能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对于有长期脑力劳动需求的人群,如知识分子等,认知功能下降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学习能力;老年人本身认知功能随年龄有自然衰退趋势,脑膜瘤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会加速其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退化。 从治疗难度及预后角度 治疗难度:手术切除是左脑叶脑膜瘤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左脑叶周围神经结构复杂,手术切除时要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这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于一些位置特殊、与重要血管神经粘连紧密的脑膜瘤,手术完整切除的风险较高。 预后情况:一般来说,肿瘤能完整切除且未严重影响重要神经功能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肿瘤切除不彻底或已严重损害神经功能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响生活质量。例如,术后可能长期存在肢体运动不便需长期康复训练,或者语言障碍难以完全恢复等情况。 总体而言,左脑叶脑膜瘤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肿瘤的具体特征、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一旦发现左脑叶脑膜瘤,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2025-09-29 10:55: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