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治疗耳聋,耳鸣,听力眩晕。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秀伍,女,主任医师。从事耳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29年,工作重点在内耳病、耳聋、耳鸣、眩晕和耳鼻咽喉科有关耳科的应用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具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特别擅长耳聋、耳鸣和外周性眩晕的临床诊治。主持及参加多项耳聋、耳鸣的损伤及防治机理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先后多次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任《内耳病》专著副主编、参编医学专著6部,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治疗耳聋,耳鸣,听力眩晕。展开
  • 耳前瘘管是怎么引起的

    耳前瘘管是常见先天性外耳疾病,由胚胎发育异常致第一、二鳃弓发育融合不全引发,是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胚胎第5周相关部位细胞增殖融合异常可致其形成,无明显性别差异,无明确生活方式直接致其发生但良好生活方式间接有影响,家族有病史者后代风险相对增高因遗传因素起作用。 耳前瘘管是常见先天性外耳疾病,由胚胎发育异常致第一、二鳃弓发育融合不全引发,是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胚胎第5周相关部位细胞增殖融合异常可致其形成,无明显性别差异,无明确生活方式直接致其发生但良好生活方式间接有影响,家族有病史者后代风险相对增高因遗传因素起作用。 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其发生主要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在胚胎时期,第一、二鳃弓的发育异常导致形成耳廓的组织融合不全,从而遗留下来的先天性瘘管。一般认为,耳前瘘管的发生是多基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胚胎发育角度来看,在胚胎第5周时,第一鳃沟和第一、二鳃弓部位的细胞增殖、融合形成耳廓等结构,如果这一过程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耳前瘘管的形成。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耳前瘘管的发生机制都是基于胚胎发育时期的异常情况。在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耳前瘘管的特异性发生,男女发生耳前瘘管的概率无显著不同。从生活方式角度,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生活方式因素会直接导致耳前瘘管的发生,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发育等生理过程,间接对耳部结构发育有一定影响。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其后代发生耳前瘘管的风险相对增高,因为遗传因素在耳前瘘管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家族中有耳前瘘管患者的个体,由于携带了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胚胎发育时出现耳前瘘管相关异常的概率较无家族史人群更高。

    2025-07-24 12:24:42
  • 鼻子里边长了个包很疼怎么办

    首先要初步判断包的大小、颜色、波动感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还需询问生活方式和病史;家庭初步处理可保持鼻腔清洁、局部冷敷;若包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疼痛加剧、发热等情况要立即就医,医生会做检查,单纯疖肿用抗生素软膏,脓肿需切开引流,不同年龄患者就医表现和处理有差异。 1.初步判断与观察 首先要观察包的大小、颜色、是否有波动感等情况。如果包较小,颜色正常,可能是局部毛囊感染等情况;如果包较大,颜色发红、有明显波动感,可能存在脓肿形成。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的话要尤其注意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等,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生活方式方面,近期是否有挖鼻等不良习惯,挖鼻可能会损伤鼻黏膜导致局部感染。病史方面,要询问是否有鼻部既往疾病史等。 2.家庭初步处理(非药物干预为主) 保持鼻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等,但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进一步损伤鼻黏膜。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操作要更加谨慎。如果局部疼痛较轻,可局部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3.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包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疼痛加剧、发热、视力改变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鼻部血管丰富,感染可能向颅内等重要部位扩散,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风险更高。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鼻部检查,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来判断是否有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如果是单纯的鼻前庭疖肿等,可能会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等;如果形成脓肿,可能需要进行切开引流等操作。不同年龄患者就医时的表现和处理方式会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需要家长配合医生进行详细的病情告知等。

    2025-07-24 12:22:34
  • 喉咙一直有异物感会不会是喉癌

    喉咙一直有异物感可能是喉癌等恶性肿瘤引起,也可能由慢性咽炎、反流性咽喉炎等多种良性病变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导致,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若是恶性疾病要尽早规范治疗,良性病变引起的可通过针对性治疗缓解症状 其他可能原因及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引发喉咙异物感的常见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出现喉咙异物感,需考虑是否有异物误吸史,比如小的玩具零件等误入气道,除异物感外可能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老年人则要警惕喉癌等恶性肿瘤的可能,同时也需关注慢性疾病引起的咽喉不适。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导致喉咙异物感的主要区分因素,但在一些与激素相关的情况中可能有差异。例如女性在经期前后或更年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出现咽喉部不适等症状,类似异物感,但这多与激素波动引起的咽部黏膜敏感性变化有关。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容易引发慢性咽炎,出现喉咙异物感;长期饮酒的人,酒精对咽喉黏膜的刺激也会增加咽部炎症的发生风险;过度用嗓的人群,如教师、歌手等,咽喉部长期处于紧张劳累状态,易导致咽喉部黏膜损伤,引发异物感等不适。 病史因素:有鼻部疾病史的人,如鼻窦炎,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长期刺激咽喉黏膜,可引起喉咙异物感;有胃病史的人,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发生反流性咽喉炎的几率相对较高,从而出现喉咙异物感症状。 如果喉咙一直有异物感,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喉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是喉癌等恶性疾病,需尽早进行规范治疗;如果是良性病变引起,也可通过针对性治疗缓解症状。

    2025-07-24 12:20:00
  • 喉咙痛有痰是新冠感染吗

    喉咙痛有痰不一定是新冠感染,其还可见于普通感冒、流感等其他疾病,新冠感染需靠核酸或抗原检测诊断,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出现喉咙痛有痰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不能仅据喉咙痛有痰判定是否为新冠感染,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一、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普通感冒:由鼻病毒等引起,除喉咙痛有痰外,还常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病程多呈自限性,通常1周左右可恢复。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起病急,全身症状较明显,如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出现喉咙痛有痰,流感的病程一般比普通感冒稍长。 二、新冠感染的诊断依据 新冠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仅根据喉咙痛有痰的症状不能确诊新冠感染。如果出现喉咙痛有痰等症状,怀疑新冠感染时,应进行相关检测以明确是否感染。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喉咙痛有痰时,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儿童喉咙痛可能因吞咽不适而影响进食,要注意保证其水分和营养摄入。如果是儿童新冠感染,更要关注是否出现呼吸急促等严重表现,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喉咙痛有痰可能提示存在呼吸道感染,老年人感染后较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如发展为肺炎等,所以老年人出现此类症状时应更及时就医,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喉咙痛有痰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发作,需更加谨慎对待,及时评估病情,防止基础疾病恶化。 喉咙痛有痰只是一种症状表现,不能单纯据此判定是否为新冠感染,需要结合相关检测及综合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判断。

    2025-07-24 12:17:20
  • 慢性咽炎怎么治疗

    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1.一般治疗: 避免过度用嗓:减少长时间大声说话或唱歌,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刺激性物质(如烟雾、化学气体等)中。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喉咙湿润。 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刷牙,定期洗牙,去除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 2.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使用含有消炎、止痛、收敛作用的含漱液或含片,如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西瓜霜含片等,可缓解喉咙不适。 全身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或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3.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可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作用。 针灸治疗:可选取合谷、内庭、太溪等穴位进行针灸,以缓解喉咙疼痛。 4.物理治疗: 激光治疗:通过激光照射咽部,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症状。 射频治疗:利用射频能量凝固咽部的病变组织,减少炎症反应。 5.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怀疑有恶变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扁桃体切除术、咽后壁淋巴滤泡切除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咽炎的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此外,对于儿童患者,应特别谨慎使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7-24 12:14: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