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联合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思宇,女,主任医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一附院。2002-2004年在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至新华医院工作。曾赴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韩国首尔大学医院肿瘤医院访问。现为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AACR (美国癌症研究会)、ASCO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ESMO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CSCO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评审专家;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专家;Advances in Modern Oncology Research编委;《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Tumor Biology等八种SCI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从事肿瘤的综合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包括化疗、热疗、生物免疫治疗及放化疗结合治疗等,注重肿瘤的个体化、一体化综合治疗。 主要科研方向为:1)抗肿瘤药理;2)肿瘤生物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2项、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1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美国癌症研究会年会、世界胃癌大会等多个国际会议有会议报告和poster交流。展开
个人擅长
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联合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等。展开
  • 胃癌是饿死的吗

    胃癌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胃癌细胞有自身代谢特点,依赖独特代谢途径维持生长增殖,不能靠单纯限制营养让其“饿死”;机体营养状态对胃癌患者预后有影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营养支持有不同情况,营养支持是胃癌综合治疗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一、胃癌细胞的代谢特点 胃癌细胞具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代谢特征,它们依赖自身的代谢途径来维持生长和增殖。癌细胞主要通过糖酵解获取能量,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也主要进行糖酵解,这种代谢方式虽然效率相对较低,但能满足癌细胞快速增殖的能量需求,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限制营养摄入就能让胃癌细胞“饿死”,因为癌细胞有其自身独特的代谢适应机制。 二、机体营养状态与胃癌的关系 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胃癌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状况下降,如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而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手术耐受能力以及对放化疗的耐受性等。例如,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且整体预后可能较差。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有所减退,若患有胃癌,营养状况的维持更为重要;儿童患胃癌相对罕见,但一旦患病,营养状况对其生长发育以及疾病的应对能力都有重要影响,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营养来支持身体对抗疾病和恢复。 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和女性胃癌患者在营养支持方面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但总体来说,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维持患者的体力、改善身体状况以应对胃癌相关治疗是关键。 2.营养支持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 在胃癌的综合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营养干预,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支持或肠外营养支持等,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耐受性。例如,对于能经口进食但营养摄入不足的胃癌患者,可以建议其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途径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 总之,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是被“饿死”的情况,在胃癌的防治过程中,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2025-09-25 10:46:41
  • 肝癌晚期嗜睡是否是肝性脑病

    肝癌晚期嗜睡可能是肝性脑病,肝性脑病还有性格行为改变、言语不清等其他表现,需与肿瘤进展相关因素、电解质紊乱、感染导致嗜睡鉴别,相关检查有血氨检测、肝功能检查、脑电图检查,肝癌晚期出现嗜睡要及时检查,老年患者更需密切观察,怀疑肝性脑病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善预后。 肝性脑病的其他表现 除了嗜睡外,肝性脑病还可能有其他表现,如性格行为改变,患者可能原本性格温和,突然变得易激动或淡漠少言;言语不清,说话逻辑混乱;定向力和计算力障碍,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出现错误,计算简单数字也困难;扑翼样震颤,让患者伸舌时可观察到双手有类似鸟扑翼的震颤动作等。这些表现可单独或多种同时出现。 与其他导致嗜睡原因的鉴别 肿瘤进展相关因素:肝癌晚期肿瘤广泛转移或进展可能导致患者全身状况极差,也会出现嗜睡,但一般还伴有消瘦、疼痛剧烈等表现,通过影像学等检查可发现肿瘤进展的证据。 电解质紊乱:肝癌晚期患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等,也会引起嗜睡,同时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等表现,通过血电解质检测可明确,血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可支持该诊断。 感染:肝癌晚期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如肺部感染等,感染发热时患者可能先有烦躁不安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也可能出现嗜睡,通过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迹象,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感染病灶。 肝性脑病的相关检查 血氨检测: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往往升高,因为肝脏对氨的代谢障碍,导致血氨蓄积,通过血气分析等检测血氨水平可辅助诊断。 肝功能检查:肝癌晚期患者本身肝功能就差,肝性脑病时肝功能相关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可能进一步异常,反映肝脏的合成、代谢等功能严重受损。 脑电图检查: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会有特征性改变,早期可表现为节律变慢,后期出现弥漫性慢波等,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对于肝癌晚期出现嗜睡的患者,要及时进行上述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肝性脑病等情况。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肝癌晚期患者,其各器官功能衰退,对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耐受更差,需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怀疑肝性脑病要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如减少蛋白质摄入等(在专业医护指导下),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2025-09-25 10:45:39
  • 胃癌中期活了20年可能吗

    胃癌中期活20年有可能,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情况、个体差异相关,不同人群有不同提示,需综合多良好因素及规范医疗诊疗与自身综合管理来实现。 影响因素分析 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生物学行为不同,像乳头状腺癌、高分化腺癌等相对恶性程度较低的病理类型,相比低分化腺癌等恶性程度高的类型,患者预后往往更好,更有可能实现较长生存。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高分化的胃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等相对较高,长期生存的概率也相应增加。 分期相关:虽然是中期,但具体的分期细分也有差异,比如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如果肿瘤侵犯深度较浅,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等相对较好的中期分期情况,患者预后通常更佳,存活20年的机会也就更大。 治疗情况:规范的手术是胃癌治疗的关键,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灶能为患者长期生存奠定基础。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的辅助化疗等可以进一步清除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病灶,降低复发风险。若治疗方案规范、合理且患者依从性好,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提高生存时间。 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都有影响。年轻、基础身体状况好、心态积极乐观的患者往往更能耐受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也更有利于身体恢复和对抗肿瘤,从而增加长期生存的可能性。例如年轻患者自身修复和代谢能力相对较强,在面对胃癌治疗时可能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 特殊人群提示 老年患者:老年胃癌中期患者需要更加关注身体的耐受性,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兼顾抗肿瘤效果和生活质量,避免过度治疗带来较大的身体负担。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基础指标,因为老年患者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对治疗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精细的监测和调整。 年轻患者:年轻胃癌中期患者要重视心理调节,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增强自身免疫力,配合治疗争取长期生存。同时,由于年轻患者未来生活跨度大,要与医生充分沟通治疗对未来生育、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可能影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总之,胃癌中期患者有存活20年的可能,但这需要综合多方面良好的因素共同作用,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要遵循规范的医疗诊疗和注重患者自身的综合管理。

    2025-09-25 10:42:10
  • 彩超能查出早期乳癌吗

    彩超可用于早期乳癌筛查,其原理是通过超声波观察乳腺组织形态、结构、血流等情况,有操作简便等优势但受检查者经验等有局限性,不同人群检查有注意事项,且彩超不能确诊乳癌,可疑病灶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 一、彩超检查早期乳癌的原理 彩超利用超声波对乳腺组织进行成像,通过观察乳腺组织的形态、结构、血流等情况来发现异常。正常乳腺组织与病变组织在超声图像上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病变组织可能呈现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等特征。 二、彩超在早期乳癌筛查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优势:彩超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乳腺密度的人群都可以较好地应用。例如,对于年轻女性乳腺组织相对致密的情况,彩超能够清晰地显示乳腺内部结构,有助于发现早期的乳癌病灶。在血流方面,早期乳癌病灶往往血供较为丰富,彩超可以检测到病灶内的血流情况,辅助判断病变性质。 局限性:彩超的检查结果会受到检查者经验的影响。对于一些非常微小的早期病灶,或者位置较特殊(如靠近胸壁等部位)的病灶,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诊率。而且,彩超对一些特殊类型的乳癌,如导管内癌等的早期诊断效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不同人群早期乳癌彩超检查的注意事项 年轻女性:年轻女性乳腺组织较为致密,进行彩超检查时,检查者需要更加仔细地操作,全面扫查乳腺各象限。建议定期(一般建议1-2年)进行彩超筛查,因为年轻女性乳癌发病可能有其自身特点,早期发现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组织逐渐退化,但仍需重视彩超检查。中老年女性进行彩超检查时,要关注乳腺是否有新出现的异常结节等情况。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更要加强筛查频率。 有乳腺病史人群:对于既往有乳腺良性病变(如乳腺纤维瘤等)的人群,进行彩超检查时要对比既往图像,观察病变有无变化。如果发现病变有异常增大、血流丰富等情况,要高度警惕乳癌的可能,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总之,彩超是早期乳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但不能仅凭彩超检查确诊乳癌,对于彩超发现的可疑病灶,往往还需要结合钼靶、磁共振成像(MRI)以及病理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2025-09-25 10:40:56
  • 肝转移瘤是肝癌吗

    肝转移瘤不是肝癌,是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形成的继发性肝癌,其有原发肿瘤来源多样、临床表现随原发肿瘤而异、诊断靠影像学等结合、治疗依多种因素综合选择的特点,不同人群因情况不同治疗有差异,儿童肝转移瘤罕见且治疗需谨慎。 原发肿瘤来源:肝转移瘤的原发肿瘤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肺癌等,这些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转移到肝脏并生长繁殖形成肝转移瘤;而肝癌是肝脏自身细胞恶变而来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等。 影像学及病理表现:在影像学检查上,肝转移瘤通常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界相对较清楚;而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多样,肝细胞癌常可见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升高,且肿瘤多为单发或少数几个结节,与肝内血管关系密切等。病理上肝转移瘤有原发肿瘤的病理特征,而肝癌有其自身的病理细胞特点。 肝转移瘤的相关特点 临床表现:肝转移瘤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腹水等,症状与肝癌有相似之处,但更多是继发于原发肿瘤的表现,如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可能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结直肠原发肿瘤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由于原发肿瘤不同,临床表现会有差异,比如年轻女性乳腺癌肝转移可能有乳房肿块等表现。有原发肿瘤病史的人群出现上述肝脏相关症状时需高度警惕肝转移瘤。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结合肿瘤标记物检查等。例如CT检查可发现肝脏内的转移病灶;对于原发肿瘤不明的肝转移瘤,还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明确来源。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酗酒者若有肝转移瘤,需考虑是否有相关原发肿瘤可能,因为酗酒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肝转移瘤则是其他肿瘤转移来的。 治疗原则:治疗需要根据原发肿瘤情况、肝转移瘤的数量、大小、部位等综合决定,可采用手术切除、局部消融、介入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需评估其耐受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儿童发生肝转移瘤非常罕见,多有特殊的原发肿瘤情况,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2025-09-25 10:38: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