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与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脱位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晓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髋关节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保髋学组组长,全国创伤学组委员,上海市关节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国际内固定学会(AO/ASIF)讲师(中国区)。上海市杨浦区医学分会骨科专业组组长。《中华手外科杂志》、《解剖与临床》等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等通讯编委。擅长髋关节畸形(髋脱位、髋臼发育不良、髋内翻、髋外翻,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等)的诊治,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肿瘤的治疗,复杂关节创伤的处理,周围神经疾病诊治。曾师从顾玉东院士,擅长周围神经疾患的诊治,应用腔镜技术治疗周围神经卡压,取得良好效果。2002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随Waddell教授专门进修人工关节置换技术。2005年赴瑞士伯尔尼大学师从世界著名髋关节病学专家Ganz教授学习髋关节疾病的诊治。引进髋臼周围截骨术(Ganz截骨)治疗青少年以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实施该手术的单位之一。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委、安徽省教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领先专业的分支课题以及新华医院院基金等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论文15篇)。目前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市教委以及院基金等5项。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曾多次获得二医大与新华医院“优秀青年教师”、“新华医院先进工作者”以及新华医院“十佳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入选新华医院“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后”。展开
个人擅长
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与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脱位等。展开
  • 腿抽筋是是怎么回事

    腿抽筋可由多种因素引发,长时间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致肌肉疲劳使代谢产物堆积会引发;体内钠钾钙等电解质失衡,如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或营养不良会导致;腿部受寒冷空气或冷水刺激会致肌肉突然强烈收缩;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压迫神经可引发;部分药物如利尿剂会增加风险;糖尿病的周围神经或血管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老年人因肌肉功能减退且钙流失多易出现,孕妇因体重增加及激素变化易发生,儿童因缺乏维生素D或生长发育过快可能引发。 一、肌肉疲劳因素 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后,腿部肌肉在短时间内持续收缩,代谢产生的乳酸等物质堆积,会引发腿抽筋。例如进行长跑、登山等运动后,腿部肌肉易出现抽筋现象,这是因为肌肉疲劳导致局部代谢环境改变,肌肉正常的收缩舒张功能受影响。 二、电解质紊乱因素 体内钠、钾、钙等电解质失衡可引起腿抽筋。大量出汗时会丢失过多电解质,当血钙浓度降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容易导致肌肉痉挛性收缩。比如夏季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的人群,若未及时补充电解质,就较易出现腿抽筋;此外,长期节食、营养不良者也可能因电解质缺乏引发腿抽筋。 三、寒冷刺激因素 腿部肌肉受到寒冷空气或冷水刺激时,会突然强烈收缩从而引发抽筋。例如冬季在寒冷环境中未做好腿部保暖,或游泳时水温过低且未充分热身,都可能导致腿部肌肉因寒冷刺激而发生抽筋。 四、神经压迫因素 某些疾病可压迫神经导致腿抽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使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出现异常收缩,进而引发腿部抽筋,这种情况在久坐久站后或腰部受力不当后更易发生。 五、药物影响因素 部分药物可能诱发腿抽筋,例如利尿剂,其会影响体内电解质平衡,从而增加腿抽筋的发生风险。 六、疾病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存在周围神经病变或血管病变,会影响神经传导及肌肉的血液供应,易出现腿抽筋现象。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肌肉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肌肉兴奋性改变,引发肌肉痉挛,包括腿部抽筋。 七、特殊人群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功能减退且钙流失增多,腿部肌肉更容易发生抽筋,需注意补充钙及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同时避免腿部受寒。 孕妇:孕期体重增加使腿部负担加重,且激素变化等因素可影响电解质及肌肉功能,易出现腿抽筋,日常可适当进行腿部按摩、保持正确睡姿等。 儿童:儿童若缺乏维生素D或存在生长发育过快等情况,可能引发腿抽筋,需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及适当户外活动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

    2025-10-15 14:26:17
  • 尺桡骨干双骨折怎么诊断

    尺桡骨干双骨折的诊断包括病史与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病史与症状询问需详细了解受伤史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包括局部触诊和关节活动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常规摄片、特殊体位摄片)、CT(复杂骨折时)、MRI(怀疑合并周围软组织损伤时)。 关注症状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受伤部位的疼痛、肿胀、畸形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骨折处可见明显的肿胀,皮肤可能有瘀斑,前臂出现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患侧前臂活动明显受限,无法正常旋转或屈伸。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骨骼弹性较大,可能表现为不完全骨折或青枝骨折,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如局部疼痛、轻微肿胀,活动时哭闹等。 体格检查 局部触诊:触摸骨折部位,可感觉到骨擦感或骨擦音,这是骨折的特异性体征之一。同时,可判断骨折处的压痛程度、是否有异常活动等。但在检查儿童患者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患儿的疼痛和损伤。 关节活动检查:检查前臂的旋转功能和屈伸功能,了解骨折是否影响了关节的正常活动。例如,正常情况下前臂可进行近180°的旋转,尺桡骨干双骨折时旋转功能会明显受限。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常规摄片:是诊断尺桡骨干双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一般需要拍摄前臂的正、侧位X线片,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以及骨折端的情况。通过X线片可以明确骨折是横形、斜形、螺旋形还是粉碎性等,还能观察骨折端是否有分离、重叠、成角及旋转畸形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的骨化中心出现时间不同,需要注意与正常的骨结构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特殊体位摄片:有时为了更清楚地显示某些隐匿性骨折或复杂的骨折情况,可能需要拍摄斜位片等特殊体位的X线片。例如,斜位片有助于观察尺骨近端或桡骨远端的骨折情况。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尤其是涉及关节内骨折或骨折端重叠、粉碎严重的情况,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三维结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骨折的移位情况和骨折块的分布,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精确的依据。但CT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通常在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更精准评估时才考虑使用。对于儿童患者,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严格掌握CT检查的适应证。 MRI检查:一般不用于尺桡骨干双骨折的常规诊断,但在怀疑合并有周围软组织损伤(如肌腱、韧带损伤等)时,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例如,当患者受伤后除了骨折外,还伴有前臂软组织的肿胀、疼痛,怀疑有肌腱或韧带损伤时,MRI可以帮助明确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2025-10-15 14:24:52
  • 手腕筋痛的原因

    手腕筋痛的原因多样,包括过度使用手腕致劳损、外伤因素(急性外伤和慢性积累性外伤)、关节炎相关(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感染因素以及其他疾病影响(如痛风),不同原因对应的人群、症状等有别。 一、过度使用手腕导致的劳损 长期进行重复性的手腕动作,如长时间打字、织毛衣、使用鼠标等,会使手腕部位的肌肉、肌腱等组织过度劳累,引发筋痛。例如,长时间高强度的键盘输入工作者,手腕部的肌腱反复摩擦,容易出现炎症,进而导致筋痛。这种情况在经常进行手部精细活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年龄上无特定限制,但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的人群风险更高。 二、外伤因素 1.急性外伤:手腕受到直接的撞击、扭伤等,可能导致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从而引起筋痛。比如运动时手腕突然扭转,或者意外摔倒时手部撑地,都可能造成手腕筋的损伤,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在运动中更易出现此类急性外伤情况。 2.慢性积累性外伤:长期的轻微外伤积累,也会使手腕筋逐渐受损,引发疼痛。例如经常提拿重物,手腕长时间处于不正常的受力状态,久而久之会导致筋的慢性损伤,出现筋痛症状,中老年人可能因日常家务劳动等原因更容易积累这种慢性外伤。 三、关节炎相关 1.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手腕关节,导致手腕部的滑膜炎症,进而影响到周围的肌腱、韧带等组织,引起筋痛。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病,病情会逐渐进展,除了筋痛外,还可能伴有手腕关节的肿胀、僵硬等症状,早晨起床时僵硬感通常较为明显。 2.骨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长,手腕关节的软骨逐渐磨损,骨质增生等变化可能出现,累及周围的筋组织,导致筋痛。中老年人是骨关节炎的高发人群,长期的手腕过度使用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表现为手腕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等,筋痛可能在活动时加重。 四、感染因素 手腕部位的软组织感染,如细菌感染等,可能引发筋的炎症,导致筋痛。感染可能是由于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或者邻近组织的感染蔓延所致。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若出现感染相关的筋痛,通常还会伴有局部的红、肿、热等表现,严重时可能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五、其他疾病影响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波及手腕筋导致疼痛,如痛风,血尿酸升高时,尿酸盐结晶可能沉积在手腕关节周围的肌腱等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出现筋痛。痛风可发生于成年男性等人群,饮食中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等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筋痛往往较为突然,疼痛程度较为剧烈。

    2025-10-15 14:23:40
  • 大脚趾出现隐痛是何原因

    大脚趾隐痛可因外伤如受外力撞击或长时间挤压引发,也与关节炎相关,包括痛风性关节炎(嘌呤代谢紊乱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关节引发炎症)、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致关节滑膜炎症等)、假性痛风(与焦磷酸钙沉积有关),还因感染因素,如甲沟炎(指甲周围皮肤破损细菌感染)、真菌性甲沟炎(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足部结构异常如拇外翻(大脚趾向外侧偏斜致关节受力异常磨损),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史高血糖损伤神经致感觉异常),及代谢性疾病其他情况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影响钙磷代谢致大脚趾隐痛。 一、外伤因素 大脚趾受到外力撞击,如踢到硬物、被重物砸压或长时间过度挤压(如长时间穿不合脚的高跟鞋、尖头鞋等),可导致软组织挫伤、甲床损伤等,进而引发隐痛。例如,踢足球时脚趾碰撞到球或球门等硬物,可能造成局部软组织损伤,出现隐痛症状。 二、关节炎相关 (一)痛风性关节炎 因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大脚趾关节处,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隐痛。通常有进食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的诱因,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等人群,疼痛往往较为剧烈,且在夜间易发作。 (二)类风湿关节炎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大脚趾关节,导致关节滑膜炎症、肿胀,逐渐出现隐痛,病情进展可能伴有关节畸形等表现,常见于女性,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等因素。 (三)假性痛风 与焦磷酸钙沉积有关,可引起大脚趾关节的炎症反应,导致隐痛,好发于老年人,可能与关节退变等因素相关。 三、感染因素 (一)甲沟炎 多因指甲周围皮肤破损后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表现为大脚趾指甲周围红肿、疼痛,初期可出现隐痛,随着病情发展,红肿热痛会加重,严重时可形成脓肿。 (二)真菌性甲沟炎 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除了局部瘙痒外,也可能出现隐痛,常伴有指甲变形、变色等表现,多见于足部多汗、长期穿不透气鞋袜的人群。 四、足部结构异常 如拇外翻,多与遗传、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等因素有关,导致大脚趾向外侧偏斜,关节受力异常,长期磨损后可出现隐痛,尤其在行走、站立时间较长时症状更明显。 五、神经病变 例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糖状态长期损伤神经,可出现大脚趾神经感觉异常,表现为隐痛、麻木等症状,与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相关。 六、代谢性疾病其他情况 除痛风外,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影响钙磷代谢,间接导致大脚趾关节出现隐痛等不适表现。

    2025-10-15 14:21:59
  • 脚踝部位骨韧带轻微拉伤应如何治疗

    脚踝受伤后急性期需立即停活动让受伤脚踝充分休息72小时内间断冰敷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并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72小时后肿胀疼痛缓解可逐步恢复轻度活动可热敷或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避免过早负重并适度锻炼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需用药遵医嘱老年人需加强营养且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 一、急性期处理 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保证受伤脚踝充分休息,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受伤初期(通常为72小时内)需进行间断冰敷,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可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与疼痛。同时使用弹性绷带对脚踝进行适当加压包扎,能进一步减少肿胀,包扎力度以能感觉到压力但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位置,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脚踝肿胀。 二、恢复期管理 受伤72小时后,若肿胀、疼痛有所缓解,可逐步恢复轻度活动。此时可采用热敷,用温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若疼痛较明显,可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缓解症状,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如孕妇、儿童等应谨慎使用。 三、康复锻炼指导 在疼痛、肿胀基本消退后,开始进行踝关节的康复锻炼。首先进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缓慢用力勾起脚尖再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接着进行踝关节内外翻运动,缓慢将脚踝向外翻再向内翻,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还可进行踝关节绕环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各绕5~10圈,每天2~3次,通过这些锻炼逐渐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与力量,锻炼时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脚踝骨韧带轻微拉伤时,应避免过早让其负重活动,家长需密切关注康复进程,指导儿童按照适合其年龄的方式进行康复锻炼,如锻炼强度和频率需适中,防止因活动不当影响脚踝正常发育。 孕妇:孕妇出现脚踝拉伤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充分休息、抬高患肢等,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若需药物缓解症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对胎儿无危害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脚踝拉伤后恢复相对缓慢,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蛋类、奶类、豆类)、钙(如奶制品、豆制品)等营养物质,以促进组织修复。康复锻炼要更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锻炼时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锻炼强度与频率。

    2025-10-15 14:20: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