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与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脱位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晓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髋关节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保髋学组组长,全国创伤学组委员,上海市关节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国际内固定学会(AO/ASIF)讲师(中国区)。上海市杨浦区医学分会骨科专业组组长。《中华手外科杂志》、《解剖与临床》等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等通讯编委。擅长髋关节畸形(髋脱位、髋臼发育不良、髋内翻、髋外翻,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等)的诊治,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肿瘤的治疗,复杂关节创伤的处理,周围神经疾病诊治。曾师从顾玉东院士,擅长周围神经疾患的诊治,应用腔镜技术治疗周围神经卡压,取得良好效果。2002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随Waddell教授专门进修人工关节置换技术。2005年赴瑞士伯尔尼大学师从世界著名髋关节病学专家Ganz教授学习髋关节疾病的诊治。引进髋臼周围截骨术(Ganz截骨)治疗青少年以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实施该手术的单位之一。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委、安徽省教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领先专业的分支课题以及新华医院院基金等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论文15篇)。目前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市教委以及院基金等5项。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曾多次获得二医大与新华医院“优秀青年教师”、“新华医院先进工作者”以及新华医院“十佳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入选新华医院“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后”。展开
个人擅长
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与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脱位等。展开
  • 髋关节炎的症状有哪些

    髋关节炎会引发疼痛(部位多样、性质有别)、关节僵硬(晨起出现、程度不同)、关节活动受限(范围减小、活动伴异常表现)、肿胀(周围可见、皮肤温度微升)、肌肉萎缩(因废用致关节更不稳定)等表现,不同人群在各表现上有差异。 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时疼痛可有所缓解,但夜间可能也会出现疼痛,影响睡眠。 关节僵硬 发生时间:晨起时或长时间休息后,患者常感到髋关节僵硬,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活动后僵硬感逐渐缓解。儿童患者晨起关节僵硬可能因夜间睡眠姿势等因素影响,但相对成人可能程度较轻。成年女性在孕期或产后,由于身体激素变化及体重增加等因素,髋关节负担加重,可能更容易出现晨起关节僵硬。 程度:病情较轻时,关节僵硬程度较轻,稍活动即可缓解;病情较重时,关节僵硬程度较重,活动受限明显,可能影响日常的穿衣、下蹲等动作。 关节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减小:患者髋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范围逐渐减小。例如,正常情况下能弯腰触摸脚趾,而髋关节炎患者可能无法达到正常的弯腰程度,因为髋关节活动受限限制了身体的整体活动。儿童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肢体运动发育,如爬行、行走姿势等。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上下楼梯、坐立等动作变得困难。 活动时的表现:在活动髋关节时,可能会听到摩擦音或摩擦感,这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面不平整导致的。同时,活动时可能会伴有疼痛加剧,进一步限制了关节的活动。 肿胀 表现:髋关节周围可能出现肿胀,皮肤温度可能会略有升高。儿童患者髋关节肿胀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需要仔细观察其肢体的对称性等情况。成年男性如果长期大量饮酒或有某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增加髋关节炎肿胀的发生风险。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关节的炎症反应,从而影响肿胀的表现。 肌肉萎缩 发生原因:由于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患者相应的髋关节周围肌肉会出现废用性萎缩。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加重关节的不稳定,影响关节的功能。儿童患者肌肉萎缩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肢体力量不均衡等问题。老年患者肌肉萎缩后,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会受到更大影响,增加了跌倒等风险。

    2025-10-15 13:56:40
  • 膝盖韧带撕裂

    膝盖韧带撕裂是膝关节周围韧带因外伤等致部分或完全断裂,病因有剧烈运动中突然扭转等、老年人跌倒及儿童青少年姿势不当过度用力,症状为受伤有撕裂感、局部疼痛肿胀淤血、关节不稳定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结合MRI,治疗分保守(轻度用休息冰敷等)和手术(严重或保守无效时),康复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等训练后期逐步增加负重等,预防要运动前热身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需正确用装备等,老年人要加强平衡训练等。 一、定义 膝盖韧带撕裂是指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因外伤等因素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常见韧带包括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等。 二、病因 多由剧烈运动中突然扭转、减速、撞击等致伤,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此外,老年人因平衡能力下降易因跌倒引发韧带撕裂,儿童青少年运动时姿势不当或过度用力也可导致。 三、症状 受伤时多有撕裂感,局部出现疼痛、肿胀、淤血,关节不稳定,活动时受限,严重者膝关节无法正常屈伸。 四、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韧带损伤情况,结合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韧带损伤的部位、程度及范围。 五、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撕裂,采取休息、冰敷(急性期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肿胀疼痛)、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措施,配合康复训练增强膝关节稳定性。 2.手术治疗:严重撕裂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修复或重建韧带,术后需进行系统康复干预。 六、康复 术后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后期逐步增加负重及功能性训练,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儿童青少年康复需注重生长发育特点,避免过度训练;老年人则需结合平衡能力恢复训练。 七、预防 运动前充分热身,选择合适运动装备,掌握正确运动姿势;保持规律运动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老年人注意提高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有既往韧带损伤史者需更严格遵循运动防护措施。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青少年:运动时需正确使用防护装备,避免过度用力,家长及教练应关注运动姿势正确性,降低韧带撕裂风险。 老年人:应加强平衡训练,如太极拳等,减少因跌倒导致韧带撕裂的可能,同时注意定期评估膝关节健康状况。 有既往韧带损伤史者:再次运动时需严格遵循康复后评估结果,逐步恢复运动强度,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运动引发再次损伤。

    2025-10-15 13:54:48
  • 肋筋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肋筋膜炎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局部隐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症状,受累部位肌肉紧张、痉挛且活动受限,患病部位有明显固定压痛点,部分患者伴局部皮肤感觉异常,病情发作还会影响精神、睡眠等,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特定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人群患病风险等不同。 肌肉紧张与痉挛 患者受累部位的肌肉可能会出现紧张、痉挛的情况。触摸时能感觉到肌肉较硬,用手按压时可能会有酸痛感,并且肌肉的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比如患者在活动胸部、背部相关区域时,会因为肌肉紧张和痉挛而感到活动不灵活,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呼吸运动,因为胸部肌肉的活动与呼吸相关,肌肉痉挛可能会导致呼吸不畅等表现。 局部压痛 在患病部位通常可以找到明显的压痛点,用手指按压该部位时,患者会有较为明显的疼痛反应。压痛点的位置相对固定,一般与筋膜炎发生的部位一致。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这些压痛点,这对于肋筋膜炎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等因素,患者相应部位的活动会受到限制。例如肩部周围的肋筋膜炎可能会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者无法自如地进行上举、外展等动作;腰部附近的肋筋膜炎可能会影响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弯等活动。不同部位的肋筋膜炎会导致对应部位特定的活动受限情况,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活动受限可能会逐渐加重。 其他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局部的皮肤感觉异常,如麻木感等,但相对较少见。另外,在病情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而出现精神紧张、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长期的疼痛还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肋筋膜炎的症状表现基本类似,但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需要通过观察其活动情况、是否有异常哭闹等表现来辅助判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恢复相对较慢,症状可能会持续时间较长且可能更容易反复发作。女性患者在孕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等变化,可能会影响筋膜的状态,从而使肋筋膜炎的症状有所不同;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伏案工作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群,患肋筋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相应的症状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曾经有过胸部、腰部等部位的外伤史等,患上肋筋膜炎后症状可能会更明显或更容易复发。

    2025-10-15 13:53:19
  • 腿抽筋是由什么原因引发的

    腿抽筋可因肌肉疲劳过度、电解质紊乱(钙缺乏、钠钾失衡)、寒冷刺激、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腰椎间盘突出、其他疾病)、药物副作用、姿势不当、年龄(老年人钙流失快肌肉功能减退及血液循环变差,儿童生长发育快代谢或缺钙)、性别(女性生理期激素变化、孕期身体负担重钙需求增加)等引发。 一、肌肉疲劳过度: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持续行走或站立等,会使肌肉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代谢产生的乳酸等物质堆积,干扰肌肉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引发腿抽筋。例如,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后若未充分放松,腿部肌肉易出现抽筋现象。 二、电解质紊乱: 1.钙缺乏:血液中钙离子对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起重要作用,当机体缺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容易导致肌肉痉挛,引发腿抽筋。比如老年人由于钙质流失,更易出现因缺钙导致的腿抽筋; 2.钠、钾失衡:大量出汗、腹泻等情况可导致钠、钾等电解质丢失,破坏体内电解质平衡,影响神经肌肉正常传导,从而诱发腿抽筋。 三、寒冷刺激:腿部肌肉受到寒冷环境影响时,会突然发生痉挛性收缩。如睡眠时腿部暴露在冷空气中,或夏季空调温度过低,都可能引发腿抽筋。 四、疾病因素: 1.外周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等,会影响腿部血液循环,使肌肉供血不足,代谢废物堆积,易引发抽筋; 2.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可导致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出现异常,引发腿抽筋; 3.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因代谢紊乱等原因诱发腿抽筋。 五、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使用后可能产生抽筋的副作用,例如利尿剂,其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进而引发腿抽筋。 六、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迫脚部、长时间俯卧使腿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等,会使肌肉处于异常紧张或疲劳状态,增加腿抽筋的发生风险。 七、年龄因素: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钙质流失加快,骨密度降低,同时肌肉功能减退,腿部血液循环也可能变差,这些因素都易导致腿抽筋; 2.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代谢旺盛,若运动量大或钙质需求增加时未及时补充,可能因代谢问题或缺钙出现腿抽筋。 八、性别差异:女性在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肌肉功能;孕期女性由于身体负担加重、钙需求增加等,也较易出现腿抽筋现象。

    2025-10-15 13:50:01
  • 腰椎间盘突出怀孕后果

    腰椎间盘突出对孕妇自身及胎儿有一定影响,孕期需调整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定期产检,分娩方式要综合评估,产后要注意休息和康复训练并注意抱孩子姿势等。 一、对孕妇自身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怀孕后可能会使原有症状加重。孕期女性身体重心改变,为了保持平衡会不自觉地增加腰部前突,这会进一步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导致腰痛等症状可能更加明显。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腰椎间盘突出孕妇会出现腰痛程度加剧的情况,影响孕妇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二、对胎儿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本身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的不良影响。但如果孕妇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疼痛等不适,可能会影响孕妇的饮食、睡眠等,间接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睡眠质量下降可能会使孕妇体内激素分泌等出现一定波动,不过这种影响通常是较小的。但如果在孕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相关问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处理,如药物治疗等,就需要谨慎考虑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 三、孕期管理建议 1.生活方式调整: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适当佩戴孕妇专用的腰部支撑带,以减轻腰部的压力。休息时可采取侧卧位并在双膝间夹一个枕头,这样有助于减轻腰部的负担。 2.适当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游泳,游泳是一种对腰部压力较小的运动方式,能够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有助于稳定腰椎;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孕妇瑜伽动作,但要避免腰部过度弯曲和扭转的动作。 3.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自身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变化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四、分娩方式的考虑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评估。如果孕妇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较轻,胎儿等情况正常,通常可以考虑阴道分娩,但在分娩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用力等情况;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较重,或者存在其他不利于阴道分娩的因素,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剖宫产,但剖宫产也会给孕妇带来一定的创伤,需要谨慎权衡利弊。 五、产后康复注意事项 产后孕妇身体较为虚弱,腰椎间盘突出的孕妇在产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产后康复训练,如一些简单的腰部肌肉锻炼动作等,逐步恢复腰部的功能。同时要注意正确的抱孩子姿势等,避免加重腰部的负担。

    2025-10-15 13:47: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