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人工受精及试管婴儿等人工辅助受孕治疗,不孕不育与生殖内分泌临床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左文莉,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妇产科,擅长人工受精及试管婴儿等人工辅助受孕治疗,不孕不育与生殖内分泌临床医疗。展开
个人擅长
人工受精及试管婴儿等人工辅助受孕治疗,不孕不育与生殖内分泌临床医疗。展开
  • 导致孕妇孕酮低的原因

    孕妇孕酮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内分泌因素包括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胚胎因素有胚胎染色体异常、胚胎发育不良;其他因素涉及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吸烟饮酒,疾病如肾上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孕妇孕酮低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处理,有特殊情况者要加强孕期监测管理。 一、内分泌因素 (一)黄体功能不全 女性卵巢中的黄体是分泌孕酮的重要结构,若黄体功能不全,其分泌孕酮的量就会减少。正常情况下,黄体形成并分泌孕酮来支持早期妊娠,若黄体功能先天不足,就容易导致孕妇孕酮低。这种情况在有内分泌疾病史的女性中相对更易发生,比如本身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影响卵巢功能的疾病,会增加黄体功能不全的风险。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与生殖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进而影响孕酮的分泌。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孕妇,发生孕酮低的概率可能会升高。例如,既往确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女性,在孕期由于身体内分泌环境的变化,更易出现孕酮水平异常。 二、胚胎因素 (一)胚胎染色体异常 如果胚胎本身存在染色体异常情况,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孕酮的分泌。这种情况在自然受孕的过程中,由于精子或卵子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较为常见。据相关研究,在早期自然流产的胚胎中,很大一部分存在染色体异常,而胚胎染色体异常往往伴随孕酮水平偏低。 (二)胚胎发育不良 胚胎发育不良时,其自身的内分泌调节功能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刺激母体产生足够的孕酮来维持妊娠。这可能与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有关,如孕期接触有害物质、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胚胎发育不良,进而引起孕酮低。 三、其他因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过度劳累:孕妇长期过度劳累,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平衡和整体机能状态,可能干扰孕酮的分泌。例如,一些从事高强度工作且缺乏休息的孕妇,更容易出现孕酮低的情况。 2.吸烟饮酒:孕妇吸烟或大量饮酒会对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以及酒精都会干扰孕酮的正常代谢和分泌,增加孕酮低的发生风险。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孕妇,需要特别关注孕酮水平。 (二)疾病因素 1.肾上腺疾病:肾上腺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器官,若肾上腺发生病变,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可能间接导致孕酮分泌异常。有肾上腺疾病病史的孕妇,要警惕孕酮低的发生。 2.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会攻击自身的内分泌相关组织或细胞,影响孕酮的分泌。例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孕妇,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的影响,更易出现孕酮低的情况。 对于孕妇来说,若发现孕酮低,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因素影响,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密切关注孕酮水平和胎儿的发育情况。特别是有内分泌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特殊情况的孕妇,更要加强孕期的监测和管理。

    2025-09-28 12:57:13
  • 孕妇唐氏筛查的检查项目

    孕妇唐氏筛查是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的重要手段,包括血清学筛查和超声筛查(NT检查),前者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特定生化标志物水平结合其他信息计算风险概率,后者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带厚度以判断风险,两种方法简便经济无创,有助于早期发现胎儿异常。高龄孕妇、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及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孕妇更应重视唐氏筛查,若筛查结果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制定应对措施,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孕妇唐氏筛查的检查项目 孕妇唐氏筛查是产前检查中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旨在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唐氏筛查主要包括以下检查项目: 1.血清学筛查 原理: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生化标志物水平,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等信息,利用统计学模型计算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概率。 检测指标:通常包括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游离雌三醇(uE)等。甲胎蛋白水平降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以及游离雌三醇水平降低等异常情况,可能提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增加。 意义:血清学筛查是一种简便、经济、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初步筛选出高风险孕妇,为进一步的确诊检查提供依据。 2.超声筛查(NT检查) 原理:利用超声技术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带(NuchalTranslucency,简称NT)的厚度。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尤其是唐氏综合征密切相关。 检测指标:主要测量胎儿颈部皮肤与软组织之间的透明带厚度。正常情况下,NT厚度随孕周增加而略有增厚,但一般不超过一定范围(如孕11~13+6周时,NT厚度通常小于2.5mm或3mm,不同标准略有差异)。若NT厚度超过正常范围,提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增加。 意义:超声筛查(NT检查)可在孕早期进行,是唐氏筛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早期发现胎儿异常,为后续的产前诊断和干预提供时间窗口。 二、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1.高龄孕妇(年龄≥35岁):高龄孕妇本身患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就相对较高,因此更应重视唐氏筛查。若血清学筛查或超声筛查(NT检查)提示高风险,建议及时进行产前诊断,如羊水穿刺或绒毛取样等,以明确胎儿染色体情况。 2.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如既往生育过染色体异常胎儿、反复自然流产、死胎等情况的孕妇,再次怀孕时患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可能增加。这类孕妇应在孕期加强产前检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唐氏筛查及相关产前诊断。 3.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孕期接触过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某些药物,或有家族遗传病史等情况的孕妇,也应密切关注胎儿健康,积极进行唐氏筛查。若筛查结果异常,不要过于焦虑和恐慌,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进一步的检查方案和可能的风险,共同制定合适的应对措施。 总之,孕妇唐氏筛查对于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孕妇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在合适的孕周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2025-09-28 12:55:54
  • 孕中期流产是什么原因

    孕中期流产的原因包括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致胚胎发育不良)、母体因素(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慢性疾病影响,生殖器官异常如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异常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同种免疫异常致免疫耐受失调)、环境因素(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接触影响胎儿发育)。 一、胚胎因素 染色体异常:这是孕中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胚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可导致胚胎发育不良,从而引发流产。例如,常见的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会使胚胎无法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流产发生。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的孕妇中相对更易出现,因为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发生异常的概率增加。 二、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孕妇若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败血症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和炎症反应可能影响胎盘和胎儿,导致流产。例如,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能会引起胎儿多个器官的发育异常,增加孕中期流产的风险。 其他全身性疾病: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也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和胎儿的营养供应。以糖尿病为例,若孕妇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环境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增加孕中期流产的可能性。 生殖器官异常 子宫畸形:如子宫纵隔、双角子宫等,子宫的形态异常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子宫纵隔会占据宫腔的正常空间,使胚胎的生长受限,从而增加流产风险。 宫腔粘连:既往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等)可能导致宫腔粘连,宫腔粘连会使宫腔容积减小,影响胚胎的种植和发育,进而引发孕中期流产。 内分泌异常 黄体功能不全:黄体分泌的孕酮对维持妊娠至关重要。若黄体功能不全,孕酮分泌不足,不能满足胚胎发育的需求,就容易导致流产。研究表明,约有10%-20%的孕中期流产与黄体功能不全有关。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都会影响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和生长,增加孕中期流产的风险;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也会干扰妊娠的正常进行。 三、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异常:孕妇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体内的抗磷脂抗体可与胎盘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引起血管栓塞,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缺氧、发育受限,进而引发孕中期流产。 同种免疫异常:胎儿对于母体来说是半同种异体移植,正常妊娠时母体对胎儿的免疫耐受是维持妊娠的关键。若免疫耐受机制失调,母体免疫系统攻击胎儿,就会导致流产。例如,母胎免疫识别异常等情况可能引发同种免疫异常相关的孕中期流产。 四、环境因素 化学物质接触:孕妇接触过多的有害化学物质,如苯、甲醛、农药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孕中期流产的风险。例如,长期在含有高浓度化学物质的环境中工作的孕妇,流产概率相对较高。 放射性物质接触:孕妇接触过量的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等,辐射可能会导致胚胎细胞的染色体断裂、基因突变等,从而引起孕中期流产。

    2025-09-28 12:55:00
  • 做人流会导致不孕吗

    做人流可能导致不孕,其机制包括手术损伤子宫内膜致宫腔粘连、引发感染致输卵管病变等;影响因素有人流次数(次数越多风险越高)、个体身体状况(年龄、既往病史等)、手术操作因素(医生操作水平影响);可通过避免非意愿妊娠和人流、选择正规机构和经验丰富医生、人流后注意身体调养等来降低人流后不孕风险,并非所有做人流女性都会不孕,采取合理措施可降低风险。 一、做人流导致不孕的机制 人工流产手术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女性生育能力进而导致不孕。首先,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的重要场所,严重的子宫内膜损伤会导致宫腔粘连。例如,有研究表明,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发生宫腔粘连的概率明显高于单次人流者,宫腔粘连会使宫腔有效容积减少,阻碍胚胎着床,从而增加不孕的风险。其次,人工流产可能引发感染,如盆腔炎等。盆腔炎会影响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输卵管是输送卵子和受精的重要通道,输卵管粘连、堵塞等病变会阻碍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导致不孕。 二、影响人流后不孕发生的相关因素 1.人流次数:人流次数越多,发生不孕的风险越高。有数据显示,进行1次人流后不孕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随着人流次数增加,不孕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多次人流对子宫内膜和生殖系统的损伤累积效应明显,第一次人流后子宫内膜可能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多次损伤后修复困难。 2.个体身体状况 年龄:年轻女性身体相对较“敏感”,如果过早进行人流手术,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受到的损伤可能更严重,且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发生不孕的风险可能更高。而年龄较大的女性本身生殖储备功能开始下降,人流对其生殖系统的打击也更易导致不孕。 既往病史:如果女性在人流前就患有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再进行人流手术可能会加重病情,进而增加不孕的发生几率。 3.手术操作因素: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对人流后是否不孕有重要影响。规范、轻柔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对生殖系统的损伤,反之,操作粗暴等不规范行为则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增加不孕风险。例如,手术中过度搔刮宫腔等操作会严重损伤子宫内膜。 三、降低人流后不孕风险的建议 1.尽量避免非意愿妊娠和人流:性生活中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如正确使用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等。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要做好孕前准备,避免不必要的人流手术。 2.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正规医疗机构的手术设备、消毒条件等更有保障,有经验的医生能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3.人流后注意身体调养:人流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腹痛、阴道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感染等并发症并进行相应治疗,以降低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总之,做人流有导致不孕的可能性,但并不是所有做人流的女性都会不孕,通过采取合理的避孕措施、选择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正确调养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流后不孕的发生风险。

    2025-09-28 12:53:00
  • 孕期子宫肌瘤会长大吗

    孕期子宫肌瘤可能因激素变化而增大,受肌瘤自身特点和孕期个体差异影响,增大后会对妊娠不同阶段产生影响,需通过超声监测,无明显症状则密切观察,有严重症状则综合考虑个体化决策处理。 一、孕期子宫肌瘤可能增大的情况及原因 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这可能会刺激子宫肌瘤生长。有研究表明,在孕期约有20%-30%的子宫肌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这种增大可能与激素刺激肌瘤细胞的增殖有关。例如,雌激素可以促进肌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导致肌瘤体积增加。 二、孕期子宫肌瘤增大的影响因素 1.肌瘤自身特点: 肌瘤大小:孕前肌瘤较大的孕妇,孕期肌瘤增大的可能性相对更高。比如孕前肌瘤直径大于5cm的孕妇,相比孕前较小肌瘤的孕妇,孕期肌瘤增大的概率会增加。 肌瘤位置:黏膜下肌瘤在孕期受到激素影响可能更容易增大,并且可能对妊娠产生更明显的不良影响,如导致流产、早产等风险增加。而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在孕期也可能增大,但相对黏膜下肌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2.孕期个体差异: 激素水平波动:不同孕妇在孕期的激素水平波动情况存在差异,某些孕妇孕期激素水平升高更为显著,这会进一步促进子宫肌瘤的生长。例如,多胎妊娠的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升高更明显,其子宫肌瘤增大的概率可能高于单胎妊娠孕妇。 孕妇年龄: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孕妇在孕期子宫肌瘤增大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年龄相关的激素调节功能变化以及机体整体代谢等因素有关。 三、孕期子宫肌瘤增大对妊娠的影响 1.对妊娠早期的影响:较大的肌瘤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增加早期流产的风险。研究发现,合并有较大子宫肌瘤的孕妇早期流产率比无肌瘤孕妇高约2-3倍。 2.对妊娠中期的影响:随着肌瘤增大,可能会影响子宫的正常形态和张力,增加晚期流产、早产的风险。同时,肌瘤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膀胱导致尿频等症状加重,或者压迫肠道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3.对妊娠晚期及分娩的影响:孕期肌瘤增大可能会影响胎位,增加剖宫产的概率。另外,在分娩过程中,较大的肌瘤可能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程延长等情况。 四、孕期发现子宫肌瘤增大的监测与处理 1.监测方法:孕期需要通过超声检查来密切监测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等变化情况。一般建议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进行超声检查,以便及时了解肌瘤的动态变化。 2.处理原则:如果孕期子宫肌瘤增大没有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对妊娠结局影响较小,通常采取密切观察的策略。但如果肌瘤增大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剧烈腹痛(可能提示肌瘤红色变性等情况)、严重影响妊娠结局等,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如在必要时可能需要终止妊娠等,但这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由医生进行个体化决策。 对于孕期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需要密切关注自身情况,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产检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保障孕期母婴的健康。

    2025-09-28 12:51: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