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谦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面瘫、中风偏瘫。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子谦,副主任医师,中医学硕士,医学讲师。专注于以非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产后腰痛、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炎等关节痛症。展开
个人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面瘫、中风偏瘫。展开
  • 腰酸背痛跟湿气有关吗

    中医理论认为湿气可能与腰酸背痛有关,其湿邪重浊黏滞易阻滞腰部经络气血致痛,现代医学从多方面分析,如肌肉骨骼系统、免疫系统炎症等虽无湿气直接致痛证据但有间接关联,不同人群及生活方式与腰酸背痛和湿气相关,面对腰酸背痛需综合因素,持续不缓解应就医评估治疗。 从中医角度看湿气与腰酸背痛的关联 中医认为湿邪具有重浊、黏滞的特性。当人体感受湿邪后,湿邪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若湿邪留着于腰部等部位,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经络阻滞,进而引发腰酸背痛。例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人群,中医理论上认为更易感受湿邪,从而增加腰酸背痛发生的风险。不过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其科学性需要结合现代医学进一步探究。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可能相关的情况 肌肉骨骼系统方面:虽然现代医学没有将湿气直接列为腰酸背痛的明确病因,但一些疾病状态可能与类似中医“湿气”影响的机制有联系。比如肥胖人群,过多的体重会增加腰部肌肉、关节等的负担,可能导致腰酸背痛,而肥胖可能与身体代谢失调等因素相关,从广义角度看与中医所讲的体内代谢紊乱等有一定间接关联。 免疫系统与炎症方面: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整体状态,间接导致腰酸背痛。然而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湿气直接通过影响免疫系统或炎症反应来导致腰酸背痛,但从中医角度认为湿邪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和代谢内环境,不过这还需要更多现代医学研究去证实其具体的关联机制。 对于不同人群来说,例如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若感受湿邪(从中医角度)或存在一些慢性肌肉骨骼退变等情况,更容易出现腰酸背痛;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状态有所不同,也可能在中医所说的湿气影响下更易出现腰酸背痛情况,比如孕期女性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加上可能存在的湿气影响,腰酸背痛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居住环境潮湿等人群,无论是从中医还是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都面临着更高的腰酸背痛风险,其中从中医角度看与湿气相关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相关。 总之,腰酸背痛与湿气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关联,但现代医学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和具体联系,在面对腰酸背痛问题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如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于有腰酸背痛症状持续不缓解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3 11:23:52
  • 儿童自汗应该艾灸哪里

    儿童自汗艾灸选穴依据中医经络理论,选肺俞穴(补肺气固表止汗)、足三里穴(健脾益胃增强体质)、气海穴(补益元气固表敛汗)、关元穴(补肾培元温阳固脱),操作时要注意儿童个体、皮肤、环境、年龄等因素,调整艾灸时间强度,保持安全舒适。 一、儿童自汗艾灸选穴原则 儿童自汗多与肺卫不固、营卫失调等因素相关,艾灸选穴主要依据中医经络理论,选取与调节卫气、补益正气相关的穴位,以达到调和营卫、固表止汗的目的。 二、具体艾灸穴位及操作要点 (一)肺俞穴 1.位置: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作用:肺俞穴是肺之背俞穴,艾灸此穴可补益肺气,固表止汗。对于肺卫不固导致的儿童自汗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3.操作:儿童取俯卧位,家长用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约2-3厘米,每穴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但无烫伤为度。 (二)足三里穴 1.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2.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要穴,艾灸此穴可健脾益胃,促进气血生化,增强儿童体质,有助于改善自汗状况。 3.操作:儿童可取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15分钟,注意艾条距离皮肤的距离及温度控制,避免烫伤儿童娇嫩的皮肤。 (三)气海穴 1.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 2.作用:气海穴是元气所存之处,艾灸气海穴可补益元气,固表敛汗。对于因正气不足引起的儿童自汗有调理作用。 3.操作:儿童仰卧位,家长用艾条温和灸,灸10-15分钟,注意艾灸时的温度,防止烫伤。 (四)关元穴 1.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 2.作用:关元穴是小肠之募穴,为养生保健要穴,艾灸关元穴可补肾培元,温阳固脱,对儿童自汗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操作:儿童仰卧位,家长用艾条温和灸,灸10-15分钟,操作时密切观察儿童皮肤反应。 三、注意事项 (一)儿童个体差异 不同儿童的体质有所不同,在艾灸时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艾灸的时间和强度。比如体质较弱的儿童,艾灸时间宜短,温度不宜过高。 (二)皮肤状况 要注意儿童艾灸部位的皮肤状况,若皮肤有破损、湿疹等情况,不宜进行艾灸。艾灸后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三)环境因素 艾灸时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儿童受凉。艾灸后不要立即洗澡,防止寒邪入侵。 (四)年龄因素 低龄儿童皮肤娇嫩,在艾灸操作时更要小心谨慎,严格控制艾灸的距离和时间,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舒适。

    2025-10-13 11:22:29
  • 拔罐后多久才能洗澡

    一般人群拔罐后建议6-8小时后洗澡,儿童需8-10小时,老年人8小时以上,经常高强度运动人群7-8小时,有慢性病史人群8小时后。未到洗澡时间要保持拔罐部位干燥清洁、保暖,避免搔抓和直接吹风。 一、一般人群拔罐后洗澡的时间建议 通常来说,一般人群在拔罐后建议等待6-8小时后再洗澡。这是因为拔罐会使皮肤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立即洗澡,外界的寒邪、湿邪等容易通过张开的毛孔侵入人体,导致感冒、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拔罐后皮肤毛孔开放,抵御外邪的能力暂时下降,若过早洗澡,外邪入侵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二、不同年龄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拔罐后皮肤受到的刺激相对更敏感。一般建议儿童拔罐后等待8-10小时再洗澡。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过早洗澡更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而且儿童在拔罐后可能会有身体不适的感觉,等待足够时间后洗澡能更好地保障儿童的健康,降低因过早洗澡带来的健康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衰退,皮肤的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能力都有所下降。拔罐后,老年人拔罐部位的皮肤恢复需要更长时间。所以老年人拔罐后最好等待8小时以上再洗澡。同时,老年人在洗澡时还需注意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老年人对水温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锐,过高的水温可能烫伤皮肤,过低的水温可能引起血管收缩等不适。 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的注意事项 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人群:这类人群拔罐后,由于运动后身体处于相对疲劳且毛孔张开的状态,过早洗澡可能会影响身体恢复。建议等待7-8小时后洗澡。因为高强度运动后身体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内环境稳定,拔罐后皮肤毛孔张开,此时洗澡容易导致身体受凉,进而影响运动后的身体恢复效果。 有慢性病史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拔罐后皮肤毛孔开放,洗澡时如果不注意保暖等情况,容易引发血压波动、血糖不稳定等问题。这类人群拔罐后最好等待8小时后再洗澡,并且洗澡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以避免对慢性疾病产生不良影响。 四、拔罐后未到洗澡时间的注意事项 如果在拔罐后未到建议的洗澡时间,应注意保持拔罐部位的干燥、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拔罐部位,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拔罐部位直接吹风,以免寒邪入侵。例如,可以穿上宽松的衣物来覆盖拔罐部位,起到一定的保暖和保护作用。

    2025-10-13 11:21:32
  • 清胃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清胃热的中成药有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玉女煎等。牛黄清胃丸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用于心胃火盛等;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火盛;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牙痛等;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用于胃热阴虚证。不同中成药有差异,使用需遵医嘱,特殊人群使用更要谨慎。 药物组成:人工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石膏、栀子等。 功效作用:具有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的功效,可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解热、通便等作用。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成人中因胃热导致上述症状者,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清胃黄连丸 药物组成:黄连、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参、地黄、牡丹皮、天花粉、连翘、栀子、黄柏、黄芩、赤芍等。 功效作用: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药理研究显示其有抗炎、抗菌等作用。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中胃热引发相关症状者可选用,脾胃虚寒者慎用,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清胃散 药物组成: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功效作用: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现代研究发现其可能对炎症反应等有调节作用。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胃热牙痛等情况可考虑,孕妇慎用,方中含有黄连等苦寒之品,脾胃虚弱者不宜长期服用。 玉女煎 药物组成: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 功效作用:清胃热,滋肾阴,用于胃热阴虚证,症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药理上可能涉及对机体代谢、炎症等方面的调节。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胃热兼肾阴虚者适用,脾胃虚寒者忌用,服药期间需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防加重胃热。 不同的清胃热中成药在药物组成、功效侧重及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使用时更要谨慎,儿童应避免自行使用清胃热中成药,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谨慎选择,孕妇使用需充分评估利弊,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其肝肾功能等状况。

    2025-10-13 11:20:13
  • 秋天前进补怎样养脾胃

    秋季可通过饮食调整(选健脾食物、控饮食量与频率)、生活习惯调理(适度运动、注意腹部保暖)、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来调理脾胃。 一、饮食调整 1.选择健脾食物:秋季可多吃山药,山药富含淀粉酶等多种酶类,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无论是蒸煮还是煮粥食用都较为适宜,一般人群均可适量食用,对于脾胃虚弱者尤为beneficial,山药中的多糖成分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南瓜也是不错的选择,南瓜含有丰富的果胶,能保护胃黏膜免受刺激,其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煮南瓜粥或清炒南瓜都是常见的食用方式,各类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胃肠功能较弱者,果胶可在肠道内吸附有害物质,起到排毒作用。 2.控制饮食量与频率: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脾胃负担。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每天可适当增加进餐次数,比如将三餐分为五到六餐。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要根据其食量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过度进食导致消化不良;成年人也要注意自我控制,尤其是有脾胃病史的人更应严格遵循,这样有助于脾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二、生活习惯调理 1.适度运动:秋季适合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散步时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速度和距离,老年人散步速度可稍慢,距离不宜过长;年轻人可适当加快速度或增加距离。太极拳也是很好的选择,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气息,对脾胃的调理有良好作用,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均可练习,通过太极拳的呼吸与动作配合,可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脾胃的运化功能。 2.注意腹部保暖: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群。可适当增添衣物,夜晚睡眠时盖好被子,避免腹部着凉。对于儿童,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防止因腹部受凉引起脾胃功能紊乱;对于老年人,更要重视腹部保暖,可佩戴护肚围等,以维持脾胃的正常阳气,保证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受寒邪影响。 三、情志调节 1.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对脾胃功能有一定影响,秋季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脾胃的影响。不同人群都应注重情志调节,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更要学会自我减压;老年人要保持豁达的心态,避免因琐事过度担忧,良好的情志状态有助于脾胃气机的顺畅,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2025-10-13 11:19: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