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谦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面瘫、中风偏瘫。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子谦,副主任医师,中医学硕士,医学讲师。专注于以非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产后腰痛、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炎等关节痛症。展开
个人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面瘫、中风偏瘫。展开
  • 接种疫苗后发热能否接受中医治疗

    接种疫苗后发热归中医外感发热范畴需据临床表现辨证,非药物干预有穴位推拿(针对儿童低热选合谷等穴轻柔推拿调气血阴阳退热)及中药外治(退热贴贴敷特定部位辅助退热需注意皮肤),儿童发热需专业人员施行推拿并密切观察,孕妇发热需专业中医师指导且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发热需综合基础病用温和调理方法并关注体温及健康状态必要时就医。 一、中医对疫苗接种后发热的辨证认知 接种疫苗后发热归属于中医“外感发热”范畴,需依据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若为风热犯表型,常见发热、微恶风、咽干等表现,可从疏风清热方向考量中医调治;若属邪郁肌腠型,以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等为特征,可采用辛温解表等思路,但均需由专业中医师精准辨证后实施相应干预。 二、中医非药物干预方式 1.穴位推拿:针对儿童接种后低热状况,可选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轻柔推拿。合谷穴具疏风解表之功,曲池能清热,大椎可退热,操作时需把控力度契合儿科推拿规范,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助力退热。 2.中药外治:部分中药成分的退热贴可通过贴敷特定部位,利用药物透皮吸收发挥清热效用,对接种后低热能起到辅助退热作用,使用时需留意皮肤状况,防止过敏等情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接种后发热需谨慎处理,中医非药物干预优势凸显,推拿等操作须由专业人员施行,避免因手法不当对儿童造成损伤,同时密切观察儿童体温及一般状况,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伴其他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接种后发热需审慎对待,中医调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开展,规避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中药或方法,优先采用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如适度饮水、轻柔按摩等缓解发热不适。 3.老年人:老年人接种后发热可能与机体功能减退相关,中医干预时需综合其基础疾病等情况,选取温和调理方法,如穴位按摩等,同时关注体温变化及整体健康状态,必要时及时就医评估。

    2025-10-16 11:31:52
  • 灵芝泡水可以天天喝吗

    灵芝泡水是否可天天喝需分情况,一般人群短期喝通常无大问题但长期无节制不建议,孕妇、过敏体质者、正服其他药者需谨慎,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饮用以确保安全合理。 灵芝是一种中药材,从一般情况来说,对于大多数体质正常且没有特殊病症的人群,短期天天喝灵芝泡水一般不会有严重问题,但也不建议长期无节制地天天饮用。有研究表明,灵芝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多糖、三萜类等,适量饮用可能有一定保健作用,但长期大量饮用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影响。例如,可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一定负担,个别人群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且个体差异较大。 特殊人群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目前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天天喝灵芝泡水对孕妇和胎儿是绝对安全的。从谨慎角度考虑,孕妇不建议天天喝灵芝泡水,因为其对孕妇身体及胎儿的影响尚不明确,为避免可能存在的未知风险,应谨慎对待。 过敏体质人群:如果本身是过敏体质,天天喝灵芝泡水可能增加过敏的风险。灵芝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这类人群在考虑饮用灵芝泡水前,最好先进行小剂量试用,观察是否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情况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及时就医。 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群: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群天天喝灵芝泡水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灵芝中的成分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或作用,例如可能会增强某些药物的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这类人群在饮用灵芝泡水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是否会与正在服用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灵芝可能会影响anticoagulant(抗凝剂)的作用,增加出血风险等。 总体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灵芝泡水可以天天喝,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有饮用灵芝泡水的需求,最好在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合理使用。

    2025-10-16 11:30:24
  • 艾条的正确使用方法

    点燃艾条待稳定产生均匀温热烟雾后保持距皮肤适宜距离不同部位耐受不同儿童老人施灸距离时长有别施灸部位依病症选时长一般10-15分钟皮肤感觉减退者要严格把控距离时长艾条可用悬起灸或工具固定施灸时密切观察皮肤状态孕妇腹部不宜施灸婴幼儿避免直接施灸皮肤破损处禁灸体质虚弱者温度不宜高时长不宜长可从小剂量适应。 一、艾条点燃与距离把控 点燃艾条需用明火将其一端引燃,待燃烧稳定、产生均匀温热感与烟雾后,将艾条与施灸部位保持适宜距离,一般距皮肤约3~5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准。不同部位对温度耐受有别,如四肢末端可稍近,面部等敏感部位可稍远;儿童皮肤娇嫩,耐受能力差,施灸距离宜相对远些,时间控制在5~10分钟;老年人施灸时可依自身耐受情况适度调整距离与时间。 二、施灸部位及时长安排 1.施灸部位选择依病症而定,常见为穴位部位,像足三里、关元等。每次施灸时长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长期久坐办公室者可选腰腹部穴位施灸,时长约10分钟;运动爱好者若有肌肉劳损,可选相应肌肉附着点附近穴位,但时长亦不宜过长。2.对于皮肤感觉减退者(如糖尿病患者),施灸时需格外留意,因可能无法及时感知温度变化,要严格把控距离与时长,防止烫伤后难愈合。 三、艾条固定与安全防护 1.艾条可采用悬起灸方式,如温和灸,手持艾条保持固定位置;也可借助艾灸架等工具固定艾条,保证施灸过程中艾条稳定,避免掉落引发烫伤。2.施灸时密切观察皮肤状态,若出现红晕但无灼痛属正常,若出现水疱等灼痛情况需立即停灸;孕妇腹部不宜施灸,如需施灸可选择远离腹部的穴位,且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婴幼儿应避免直接用艾条施灸,可采用隔物灸等间接灸方式或经中医咨询后谨慎操作;皮肤破损处禁止施灸,防止加重损伤;体质虚弱者施灸时温度不宜过高、时长不宜过长,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适应。

    2025-10-16 11:29:45
  • 黄芪生脉饮是热性还是凉性

    黄芪生脉饮由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整体药性平和具益气滋阴等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心悸气短等症,热性体质者用需谨慎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权衡,虚寒体质者用也需辨证经中医师决定是否选用,儿童不建议低龄自行用应在儿科医师指导下评估,孕妇使用需咨询妇产科医师经专业评估权衡利弊。 一、药物组成与药性分析 黄芪生脉饮主要由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组成。其中,黄芪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等功效;党参性平,能健脾益肺;麦冬性微寒,可养阴生津;五味子性温,有收敛固涩等作用。综合各药物药性,黄芪生脉饮整体药性偏平和,不属于单纯的热性或凉性,而是兼具益气滋阴、养心补肺等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心悸气短等症。 二、不同体质人群使用考量 (一)热性体质者 热性体质人群本身多表现为怕热、易上火等特点,黄芪生脉饮中虽有麦冬等微寒之品,但因含黄芪、五味子等偏温药物,热性体质者使用时需谨慎,若盲目服用可能加重体内热象,出现口干、咽痛等不适,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权衡使用。 (二)虚寒体质者 虚寒体质人群常表现为怕冷、手足不温等,黄芪生脉饮中虽有一定温性药物,但因含麦冬等微寒之品,虚寒体质者使用时也需辨证,若体内寒象较甚,单纯使用黄芪生脉饮可能无法契合体质需求,也应经中医师辨证后决定是否选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器官功能尚未完善,黄芪生脉饮的药物组成及药性对儿童的影响尚不明确,且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自行使用黄芪生脉饮,若有相关病症,应在儿科医师指导下,严格评估后再考虑是否应用。 (二)孕妇 孕妇用药需充分考量对胎儿的潜在影响,黄芪生脉饮中药物的药性及成分对胎儿的安全性缺乏足够儿童临床试验数据支持,孕妇使用黄芪生脉饮应咨询妇产科医师,经专业评估后,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使用。

    2025-10-16 11:29:11
  • 肝火旺吃什么药效果好

    常见针对肝火旺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适用于肝胆湿热相关症状且孕妇慎用及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肾脏需遵医嘱,丹栀逍遥丸用于肝郁化火表现能疏肝健脾清热调经孕妇慎用且服药需保持心情舒畅,儿童肝火旺优先非药物干预需用时在成人监护下由医生评估选儿童专用药,孕妇肝火旺多数药慎用需咨询医生选影响小的药并监测,哺乳期女性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安全性高的药并观察婴儿反应。 一、常见针对肝火旺的中成药 (一)龙胆泻肝丸 适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肝火旺相关症状,如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等。其药理基于中医理论中清肝胆、利湿热的作用机制,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对改善肝胆湿热导致的炎症反应等有一定作用,但需注意孕妇慎用,且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有一定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丹栀逍遥丸 用于肝郁化火所致的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等肝火旺表现。该药物能疏肝健脾、清热调经,通过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及神经功能等多途径发挥作用,适用于肝郁血虚、肝火旺的人群,但孕妇慎用,且服药期间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 二、特殊人群用药提示 (一)儿童 低龄儿童肝火旺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睡眠等。若需用药,必须在成人监护下,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评估后谨慎选择儿童专用的疏肝清热类药物,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用药方案,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二)孕妇 孕妇出现肝火旺情况时,多数药物需慎用,因为部分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如需用药,应咨询妇产科医生及中医科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且能有效改善肝火旺的药物,并密切监测孕期状况。 (三)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肝火旺用药时,药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用药期间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不适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2025-10-16 11:28: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