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张子谦副主任医师(8)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张子谦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面瘫、中风偏瘫。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子谦,副主任医师,中医学硕士,医学讲师。专注于以非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产后腰痛、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炎等关节痛症。展开
个人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面瘫、中风偏瘫。展开
  • 孕妇适合喝什么茶

    孕妇可以适量饮用绿茶、花草茶和水果茶,但要避免饮用浓茶和刺激性茶,如有疑虑最好咨询医生。 1.绿茶:绿茶富含抗氧化剂,如茶多酚和咖啡因。适量饮用绿茶可以提供一定的抗氧化保护,并且咖啡因含量相对较低。 2.花草茶:一些花草茶,如柠檬草茶、薄荷茶、菊花茶等,具有清新口气、缓解孕吐的作用。但需要注意避免饮用含有刺激性成分或可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花草茶,如马鞭草、迷迭香等。 3.水果茶:自制的水果茶可以提供维生素和水分,同时增加口感的丰富性。可以选择新鲜水果或干水果片来制作茶饮料。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在饮茶时应适量,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或刺激性茶。此外,孕妇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胎儿的健康也非常重要,建议孕妇在孕期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休息。如果对某种茶饮的安全性存在疑虑,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2025-06-24 16:49:49
  • 牛黄上清丸和黄连上清丸有什么区别

    牛黄上清丸和黄连上清丸存在以下区别: 一、成分不同: 1.牛黄上清丸主要含人工牛黄、薄荷、菊花、黄连、黄柏、黄芩等。 2.黄连上清丸主要含黄连、栀子、连翘、蔓荆子、白芷、菊花、桔梗等。 二、性状不同: 1.牛黄上清丸性状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水蜜丸或者小蜜丸。 2.黄连上清丸性状为暗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黄棕色至棕褐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大蜜丸或小蜜丸。 三、功效及适应症不同: 1.牛黄上清丸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功效,可治疗热毒内盛、风火上攻引发的头痛眩晕、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2.黄连上清丸具有散风清热、泻火止痛功效,能治疗风热上攻、肺胃热盛导致的头晕目眩、耳痛耳鸣、大便秘结等。 总之,牛黄上清丸和黄连上清丸在成分、性状、功效与适应症上都有区别,使用时均需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用药。

    2025-06-24 16:49:29
  • 吃耙耙柑会上火吗

    一般来说,适量食用粑粑柑不会导致上火,而过量食用则可能引发上火。粑粑柑既不属于热性水果,也不属于凉性水果。耙耙柑味甘且性平,是一种性质平和的柑橘,适量进食不会增加体内燥热之气或寒凉之气,也不会使人上火,无论是体寒之人还是上火体质之人都可放心食用。 然而,由于粑粑柑的果肉偏酸且果糖含量较高,要是吃太多,就会对口腔和肠胃形成刺激,致使机体新陈代谢出现异常,进而导致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痛等上火症状。所以适量吃粑粑柑不会上火,但多吃就可能出现上火症状。 关键点:适量吃粑粑柑不上火,过量吃可能上火;粑粑柑既非热性也非凉性,味甘性平;果肉酸且果糖高,多吃会刺激口腔肠胃导致上火症状。 尾段总结:综上所述,粑粑柑适量吃一般没问题,但过量则可能因果肉酸和果糖高刺激而引发上火症状,食用时需注意适量。

    2025-06-24 16:49:08
  • 肾阳虚先补脾还是肾

    肾阳虚时,脾肾双补很重要,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调理。 肾阳虚时,补脾和补肾都很重要,应该脾肾双补。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阳虚是由于肾阳不足,导致脾阳也虚。在治疗肾阳虚时,补脾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的运化能力,有助于肾阳的恢复。补肾可以直接补充肾阳,增强肾脏的功能。脾肾双补可以相辅相成,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调理。例如,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韭菜等;适量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等。 需要注意的是,肾阳虚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对于一些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肾阳虚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025-06-24 16:48:45
  • 吃了中药后会发胖吗

    吃了中药后一般不会发胖,但具体情况需根据个人体质和中药种类判断,如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可能导致发胖,可咨询医生调整药方和饮食。 吃了中药后一般不会发胖,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所使用的中药种类来判断。 有些中药可能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例如黄芪、党参、熟地等,长期或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体内湿气积聚,从而出现发胖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且发胖的程度也因人而异。 如果在服用中药后出现了发胖的情况,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中医师。他们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调整中药的配方或剂量,以避免发胖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应该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方。同时,还应该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保持适量的运动,以维持身体健康和理想的体重。

    2025-06-24 16:48: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