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牧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胸外科以及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擅长胸腔镜微创手术及射频消融微创手段治疗中晚期肺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200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部,取得外科学硕士学位。 2008年进入北京市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赴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肺癌中心研修,参与实施多个国际肺癌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国内较早的靶向治疗临床试验研究,在肺癌内外科结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2011年获中国医学奖学金赴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从事肺癌特殊驱动基因研究。两次获得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外科学分会全国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展开
个人擅长
胸外科以及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擅长胸腔镜微创手术及射频消融微创手段治疗中晚期肺癌。展开
  • 食管鳞状细胞癌该怎么治疗

    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适用于早期患者及部分中晚期可切除者;放疗可术前缩小瘤体、术后辅助或晚期姑息;化疗可作术前后辅助或晚期姑息;靶向治疗针对特定靶点需基因检测筛选患者;免疫治疗对特定晚期患者有作用。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及合并基础疾病者治疗需特殊考量,老年要评估一般状况谨慎操作,儿童罕见需谨慎权衡放疗化疗影响,合并基础疾病者要同时控基础病。 手术方式:常用的有食管切除术,包括开胸食管切除术、胸腔镜或腹腔镜辅助的食管切除术等。开胸食管切除术创伤相对较大,但能较为彻底地切除肿瘤;胸腔镜或腹腔镜辅助的食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适用于肿瘤较早期、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 放射治疗 适用情况: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使原本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可缓解症状,如吞咽困难等。 放疗方式:包括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等。根治性放疗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好、肿瘤局限但不宜手术的患者;姑息性放疗主要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化学治疗 适用情况:可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晚期食管癌的姑息治疗。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辅助化疗可杀灭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风险;对于晚期患者,化疗可缓解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时间。 化疗方案:常用的化疗方案有氟尿嘧啶联合顺铂(FP方案)等,也有一些新的联合化疗方案在不断探索中。 靶向治疗 适用情况:针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某些特定靶点进行治疗,如针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靶点。但目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相对有限,需要进行相关基因检测来筛选适合的患者。 免疫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尤其是PD-L1表达阳性等特定人群,免疫治疗可以发挥一定作用,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放疗、化疗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一般状况。手术时需更加谨慎操作,减少创伤;放疗和化疗时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适当调整治疗方案的剂量和强度。 儿童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在儿童中非常罕见,若发生,治疗需更加谨慎。手术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术式;放疗和化疗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免疫系统等产生较大影响,需要严格权衡利弊,在专业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 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对于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时,需要同时控制基础疾病。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控制,确保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手术切口愈合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放疗或化疗时要注意呼吸功能的监测,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025-10-17 13:29:03
  • 胸肌痛怎么回事

    胸肌痛的常见原因包括运动相关因素(过度运动致劳损、运动损伤)、疾病因素(胸壁疾病如肋软骨炎、胸膜炎,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癌)、其他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心理因素)。 1.运动相关因素 过度运动:如果进行了高强度、长时间的胸肌相关运动,如俯卧撑、引体向上等,可能导致胸肌劳损。运动时胸肌频繁收缩,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引发疼痛。例如,新手突然增加俯卧撑的次数和强度,很容易出现胸肌酸痛。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运动时更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使用胸肌;成年人如果运动计划安排不合理,也容易出现胸肌过度使用的情况。 运动损伤:在运动过程中,胸肌可能会发生拉伤、挫伤等损伤。比如在篮球运动中,胸部受到外力碰撞,或者在做一些快速扭转胸部的动作时,都可能导致胸肌拉伤。不同性别在运动中发生胸肌损伤的概率可能因运动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异,男性参与一些对抗性较强运动时相对更易出现胸肌损伤风险。 2.疾病因素 胸壁疾病: 肋软骨炎:非特异性肋软骨炎较为常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慢性劳损等有关。主要表现为胸前部位疼痛,疼痛可累及胸肌,局部可有肿胀、压痛。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更易患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胸膜炎:胸膜炎可引起胸壁牵涉痛,炎症刺激胸膜时,可导致胸肌区域出现疼痛,同时还常伴有咳嗽、胸闷等症状。各种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胸膜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心血管疾病: 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胸部,包括胸肌区域,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等,一般持续3-5分钟,可因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人发病也有增多趋势,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也可能表现为胸肌区域疼痛,疼痛程度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是非常危急的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中老年人群多见,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需警惕。 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肺炎累及胸膜时可引起胸痛,包括胸肌相关区域的疼痛,同时伴有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各年龄段都可能患肺炎,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容易感染肺炎并出现相关疼痛症状。 肺癌:肺癌患者可能出现胸肌区域疼痛,随着病情进展还会有咳嗽、咯血、消瘦等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等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3.其他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当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时,可能导致胸肌区域出现放射性疼痛。各年龄段都可能患颈椎病,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人群发病风险较高,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颈椎退变更容易患病。 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导致躯体化症状,表现为胸肌疼痛,但这种疼痛往往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症状,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生活环境中的人群更易发生。

    2025-10-17 13:28:28
  • 肺癌小细胞癌怎么产生的

    肺癌小细胞癌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遗传方面涉及TP53、RB等基因变异,环境因素包括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受影响情况不同,如儿童对空气污染更敏感,老年人抵御能力弱,女性易因二手烟等患病。 一、遗传因素 1.相关基因变异 一些特定基因的突变与小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T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其突变在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较为常见。正常情况下,TP53基因可以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增殖。当TP53基因发生突变时,其功能丧失,无法有效调控细胞,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增加了患小细胞癌的风险。 RB基因也是与小细胞癌发生相关的基因之一。RB基因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可以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如果RB基因发生异常,会影响细胞周期的正常进程,使得细胞无序增殖,进而可能引发小细胞癌。不同个体的遗传背景不同,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概率存在差异,遗传因素在小细胞癌的发生中起到了一定的基础作用,具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来说患小细胞癌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 二、环境因素 1.吸烟 吸烟是小细胞肺癌最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这些致癌物质被人体吸入后,会进入肺部,损伤肺部细胞的DNA。长期吸烟的人群,肺部细胞不断受到烟草中致癌物质的攻击,DNA损伤修复机制可能无法完全修复这些损伤,从而导致细胞发生基因突变,逐渐发展为小细胞癌。研究表明,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小细胞癌的风险越高。例如,每天吸烟20支以上且吸烟超过20年的人群,患小细胞癌的概率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 2.职业暴露 某些职业环境中的暴露因素也与小细胞癌的发生有关。比如长期接触石棉的工人,石棉纤维可以进入肺部,对肺部组织造成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在炎症修复的过程中,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增殖和基因突变,增加了患小细胞癌的可能性。另外,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者,如放射科医生等,电离辐射会导致肺部细胞的DNA双链断裂等损伤,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进而增加小细胞癌的发病风险。 3.空气污染 室外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等也可能与小细胞癌的发生相关。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可以进入肺部,沉积在肺泡等部位,对肺部细胞产生刺激和损伤,导致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室内空气污染,如厨房油烟(尤其是长期高温爆炒产生的油烟),其中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在这样的室内空气污染环境中,也会增加患小细胞癌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由于肺部还处于发育阶段,对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更为敏感;而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环境因素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小细胞癌。女性在吸烟以外,可能还会因为接触二手烟等环境因素增加患病风险,同时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2025-10-17 13:24:46
  • 胸里面有囊肿怎么办

    胸内囊肿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特点,无症状小囊肿可定期复查,儿童和成年人复查有差异,囊肿较大有压迫症状或有恶变倾向等需手术,手术方式有胸腔镜和开胸,孕妇和老年人发现胸内囊肿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胸内囊肿的类型及特点 胸内囊肿有多种类型,比如支气管源性囊肿、心包囊肿等。支气管源性囊肿多位于气管旁及分叉部,通常为单房,囊壁含软骨、腺体等组织;心包囊肿则多位于心膈角区,呈圆形或椭圆形。不同类型的囊肿在影像学表现等方面有各自特点,通过胸部X线、CT等检查可初步判断。 二、观察与随访 1.无症状小囊肿:如果囊肿较小且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比如没有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对于一些先天性较小的支气管源性囊肿等,可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复查,如每隔6-12个月进行胸部CT复查,观察囊肿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因为部分小囊肿可能长期稳定,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影响。 2.不同年龄人群的随访差异 儿童:儿童时期发现胸内囊肿需密切关注,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囊肿有可能随生长发育而变化。要根据囊肿具体情况,由儿科医生综合评估随访频率,一般建议相对更频繁的检查,如每3-6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囊肿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影响以及自身变化。 成年人:成年人发现胸内囊肿,若囊肿无明显变化,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但也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胸部影像学检查。 三、手术治疗指征及方式 1.手术指征 囊肿较大有压迫症状:当囊肿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出现相应症状时,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等情况,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支气管源性囊肿较大压迫气管,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就应积极手术。 囊肿有恶变倾向或性质不明:对于一些通过检查难以明确性质,或者高度怀疑有恶变可能的胸内囊肿,需要手术切除以明确病理性质并进行相应治疗。 2.手术方式 胸腔镜手术:对于部分胸内囊肿,尤其是位置较适宜、囊肿较小或中等大小的情况,胸腔镜微创手术是常用方式。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例如心包囊肿,多数可通过胸腔镜手术完整切除。 开胸手术:如果囊肿位置特殊、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等情况,可能需要开胸手术。比如一些较大的支气管源性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开胸手术能更充分地分离粘连,完整切除囊肿。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发现胸内囊肿需谨慎处理。要综合评估囊肿情况以及孕期阶段等。如果囊肿较小且无明显变化,可在产后根据情况处理;若囊肿有增大趋势且压迫症状明显,需多学科会诊,权衡手术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后再决定是否手术,手术时机选择要尽量避开胎儿易受影响的关键时期。 2.老年人:老年人发现胸内囊肿,要考虑其身体机能状况。如果老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全面评估老人的心肺储备功能等,对于症状不明显的小囊肿,可选择密切观察;对于需要手术的情况,要充分准备,降低手术风险。

    2025-10-17 13:22:33
  • 双肺多发结节最大5mm要紧吗

    双肺多发结节最大5mm需先判断是实性还是磨玻璃结节等,不同人群后续监测建议不同,年轻人良性可能大但仍定期复查,老年人、有吸烟史、有肺部基础疾病人群需更密切关注,必要时可进一步做胸部CT增强扫描及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需密切监测结节变化并依具体情况应对。 双肺多发结节最大5mm首先需判断结节是实性结节还是磨玻璃结节等。一般来说,磨玻璃结节相对实性结节可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如果是纯磨玻璃结节,小于5mm的纯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通常较低;如果是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即使直径小,也需要密切关注。 从流行病学角度:在一般人群胸部CT筛查中,小于5mm的结节很多是良性病变,比如炎性结节等。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可能,只是概率相对较低。 后续监测建议 对于不同人群: 年轻人:如果年轻人发现双肺多发结节最大5mm,若无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良性结节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但仍需要定期复查胸部CT。一般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因为部分早期肺癌也可能以小结节形式存在,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结节的进展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肺部疾病的发生概率相对更高,即使结节小,也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复查胸部CT,比如每3个月复查一次,同时要询问老年人是否有长期吸烟史、职业粉尘接触史(如长期接触石棉、煤尘等)等情况,这些因素会影响结节的性质判断。 有吸烟史人群: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即使结节小,有长期吸烟史的人出现恶性结节的风险相对非吸烟人群要高。所以有吸烟史者发现双肺多发结节最大5mm时,除了定期复查外,最好能戒烟,并且要详细记录吸烟史的相关信息,如吸烟年限、每天吸烟量等,以便医生综合评估。 有肺部基础疾病人群:如果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现双肺多发结节最大5mm,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结节的判断,同时结节也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例如,肺结核治愈后可能会留下结节样病灶,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的结节需要与合并的肺部肿瘤等情况相鉴别,所以这类人群复查胸部CT的频率可能需要根据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和结节的具体表现来调整,可能复查间隔会相对短一些,如每2-3个月复查一次。 进一步检查可能性 一般首先通过胸部CT平扫来观察结节情况,如果想要更详细地了解结节的性质,在必要时可能会建议进行胸部CT增强扫描,通过增强扫描可以观察结节的血供情况,帮助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例如,恶性结节通常血供相对丰富,在增强扫描时会有明显强化等表现。另外,还可以结合肿瘤标志物等血液检查,但肿瘤标志物对于小结节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主要作为辅助参考。 总之,双肺多发结节最大5mm需要引起重视,但也不必过度恐慌,通过定期复查胸部CT等密切监测结节变化,并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025-10-17 13:22:1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