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牧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胸外科以及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擅长胸腔镜微创手术及射频消融微创手段治疗中晚期肺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200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部,取得外科学硕士学位。 2008年进入北京市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赴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肺癌中心研修,参与实施多个国际肺癌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国内较早的靶向治疗临床试验研究,在肺癌内外科结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2011年获中国医学奖学金赴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从事肺癌特殊驱动基因研究。两次获得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外科学分会全国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展开
个人擅长
胸外科以及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擅长胸腔镜微创手术及射频消融微创手段治疗中晚期肺癌。展开
  • 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食管癌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吞咽哽咽感、胸骨后不适、食管异物感、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等,少数有上腹部不适、呃逆、嗳气等,有高危因素人群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胃镜检查。 吞咽哽咽感:这是早期食管癌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在进食固体食物时,尤其是较硬、较粗糙的食物时,可能会偶尔感到胸骨后或剑突下有哽咽停滞感,这种症状通常是间歇性出现的,进食顺利后哽咽感可消失,容易被忽视,尤其在情绪波动、进食过快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时可能诱发或加重,但休息后可能又缓解。对于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过快、喜食烫食等)的人群,出现此类症状需提高警惕。 胸骨后不适:患者可感觉胸骨后有隐痛、胀痛或烧灼感等不适,疼痛程度一般较轻,部位也不确切,可间断出现,时轻时重,有时可放射至背部、肩部等部位。比如疼痛性质可能表现为烧灼样痛,类似进食过热食物后胸骨后的不适感,这种不适症状可能与食管黏膜受刺激、局部痉挛等因素有关。对于中老年人群,若长期存在不明原因的胸骨后不适,且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有食管癌家族史等),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食管癌。 食管异物感:患者感觉食管内有异物存在,好像有食物残渣粘附在食管壁上,吞咽不下又吐不出来,但进食固体或流质食物时这种异物感可能无明显加重或减轻,症状时有时无。这是因为癌肿的刺激导致食管黏膜局部感觉异常,该症状也容易被患者误以为是咽部或食管炎症等原因引起而被忽略。 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部分患者在进食干燥粗糙食物时,会感觉咽喉部干燥、紧绷,咽下食物不顺畅,有紧缩感,尤其是在吞咽干燥食物时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癌肿导致食管黏膜病变,影响了食管的正常蠕动和感觉功能,进而引起咽喉部相关的感觉异常。 其他少见表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呃逆、嗳气等症状,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胃部疾病等。例如上腹部不适可能被当作消化不良来对待,而呃逆、嗳气也常被认为是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食管癌的这些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因此对于有食管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长期进食过热、过硬、过快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一旦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应及时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食管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2025-10-17 11:52:01
  • 一侧胸廓塌陷

    一侧胸廓塌陷的原因包括先天性胸廓畸形、胸部外伤、肺部疾病、胸廓肌肉疾病等,可出现外观异常、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疼痛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1.病因 先天性胸廓畸形:如漏斗胸、鸡胸等。 胸部外伤:如骨折、脱位等。 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等。 胸廓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其他:如肿瘤、胸廓手术等。 2.症状 外观异常:一侧胸廓塌陷会导致胸部外形不对称,可能出现鸡胸或漏斗胸等畸形。 呼吸问题:塌陷侧的肺部可能受到限制,导致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疼痛:如果胸廓塌陷是由骨折或其他损伤引起的,可能会出现疼痛。 其他: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3.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胸部的外观、呼吸运动、触觉等,以初步判断胸廓塌陷的原因。 影像学检查:X线、CT等检查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胸廓的结构和肺部情况,帮助诊断病因。 其他检查:如血液检查、肺功能检查等,可进一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4.治疗 病因治疗:根据胸廓塌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骨折需要复位和固定,肺部疾病需要抗感染、抗结核等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胸廓畸形或胸廓塌陷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胸廓成形术、肋骨切除术等。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物理治疗等,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和胸廓的形态。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疼痛缓解、呼吸困难的处理等。 5.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胸廓塌陷需要特别关注,因为胸廓的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定期复查和随访非常重要,以确保胸廓的正常发育。 孕妇:孕妇的胸廓塌陷治疗需要谨慎考虑。在某些情况下,保守治疗可能是安全的,但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胸廓塌陷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治疗重点可能包括预防骨折、改善呼吸功能和缓解疼痛。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总之,一侧胸廓塌陷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症状和患者的整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025-10-17 11:45:18
  • 食管和气管的位置

    食管位于脊柱前方、气管后方,其上端与咽相连,下端与胃相连;气管在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向下分左右主支气管。年龄方面儿童食管气管位置随生长发育变化,老年人可能有细微改变;性别对其位置无显著差异;长期吸烟不直接改位置但可致呼吸系统疾病间接影响,剧烈运动不改变其位置;有食管或气管疾病患者位置可能改变,气管插管等操作需精准把握位置关系,尤儿童、老年人更要注意。 年龄因素的影响 儿童:儿童的食管和气管位置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的纵隔相对较宽,食管在胸腔内的位置相对更靠近气管一些,但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接近成人的解剖位置关系。例如新生儿的食管较短,气管相对较粗短,随着年龄增长,食管长度增加,气管位置逐渐下降并与食管形成相对稳定的前后位置关系。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因组织退变等原因,食管和气管周围的结构可能会有一定变化,食管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垂,气管的位置相对也可能会有细微改变,但一般不影响基本的解剖位置关系大的格局。 性别因素的关联 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食管和气管的位置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要的解剖位置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不受性别影响,都是食管在气管后方这一基本关系。 生活方式的影响 长期吸烟人群:长期吸烟可能会引起呼吸道黏膜的一系列变化,但对于食管和气管的基本解剖位置一般没有直接的位置改变影响。不过长期吸烟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可能会间接影响食管和气管周围的组织结构,例如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可能会导致气管周围组织的炎性改变,但这不是改变食管和气管的原始位置。 经常剧烈运动人群:经常剧烈运动一般也不会直接改变食管和气管的位置,运动主要影响的是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等,而不是解剖位置。 特殊人群风险及注意事项 有食管或气管相关疾病的患者:例如食管癌患者,肿瘤可能会侵犯周围组织,包括气管等,此时食管和气管的位置关系可能会因为肿瘤的生长而发生改变,需要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来明确具体情况。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需要准确把握气管和食管的位置关系,以避免误插等情况,尤其是儿童患者,由于其解剖特点相对更难准确判断,需要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操作。对于老年人伴有食管或气管疾病时,在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操作时,更要精准把握位置关系,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解剖结构的一些退变等情况增加操作难度和风险。

    2025-10-17 11:44:47
  • 小儿肺隔离症如何预防

    小儿肺隔离症暂无确切有效预防措施,可通过孕期规范产检、避免不良因素,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观察症状、定期健康体检,有家族遗传倾向人群重视孕期产检等降低风险或早期发现。 规范产检:孕妇在孕期应按时进行产检,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密切监测胎儿肺部发育情况。超声检查在孕期筛查中较为常用,能够初步观察胎儿肺部结构等情况,若能早期发现胎儿肺部可能存在的异常,有助于后续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肺隔离症等问题。例如,在孕期中晚期的超声检查可以对胎儿胸腔等部位进行详细观察,及时捕捉可能提示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 避免不良因素: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避免吸烟、饮酒,减少接触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因为这些不良因素可能会对胎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虽然不能直接确定会导致肺隔离症,但可能干扰胎儿正常的组织器官发育过程。例如,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增加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 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与监测方面 早期观察症状: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呼吸、面色等情况。肺隔离症患儿可能在出生后出现反复肺部感染等表现,如呼吸急促、咳嗽、发热等。若发现新生儿有异常呼吸表现或反复呼吸道感染且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比如,当新生儿出现持续呼吸频率增快,超过正常新生儿范围(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约30-40次/分钟),就要引起重视,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肺隔离症等肺部发育异常情况。 定期健康体检:婴幼儿时期应按照儿童保健要求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体检中除了一般的身体检查外,可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胸部X线可以初步了解肺部大体情况,而胸部CT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具体位置、形态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隔离症。例如,在1岁左右的常规健康体检中,若怀疑有肺部异常,可安排胸部CT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肺隔离症。 针对特殊情况人群 有家族遗传倾向人群:如果家族中有过肺隔离症患儿,再次生育时孕妇及其家属应更加重视孕期产检的频率和检查项目的细致程度。在孕期除了常规产检外,可能需要更早地进行胎儿影像学监测,如在孕早期就开始关注胎儿肺部结构情况。因为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情况下,胎儿发生肺隔离症等先天性肺部发育异常的概率可能相对增加,所以需要更密切地监测以尽早发现问题。

    2025-10-17 11:43:52
  • 右胸口岔气怎么办

    右胸口岔气可通过休息放松、深呼吸与慢呼吸、按压穴位、热敷、伸展运动来缓解,若长时间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疾病。 一、休息放松 原因:右胸口岔气可能是运动时姿势不当、突然剧烈运动等导致呼吸肌痉挛引起,休息能让身体放松,缓解肌肉紧张。 做法: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运动,找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放松身体,均匀呼吸,让呼吸节奏慢慢恢复平稳。比如进行慢跑等运动后出现右胸口岔气,停下休息很重要。 二、深呼吸与慢呼吸 原因:正常的呼吸节奏被打乱会引发岔气,深呼吸和慢呼吸能重新调整呼吸模式,使呼吸肌恢复协调。 做法:慢慢地吸气,让腹部膨胀,然后再慢慢地呼气,尽量延长呼气时间,重复几次。例如每次吸气时肚子鼓起,呼气时肚子收缩,持续几分钟,帮助缓解右胸口岔气带来的不适。 三、按压穴位 原因:一些穴位对缓解岔气有作用,通过按压穴位可以调节身体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痉挛。 做法:可以按压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横纹上约3横指处,两筋之间,用拇指按压内关穴,力度适中,有酸胀感即可;还可以按压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方外侧约3-4指宽处,用拇指按压,每次按压几分钟,交替进行。不同年龄人群按压时力度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比如儿童力气小,按压力度要轻柔。 四、热敷 原因: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减轻岔气带来的疼痛。 做法: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右胸口岔气的部位,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每次热敷15-20分钟左右。不同年龄人群使用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儿童皮肤娇嫩,温度要更低些。 五、伸展运动 原因:适当的伸展运动可以拉伸相关肌肉,改善肌肉痉挛状况,缓解岔气。 做法:可以做简单的伸展动作,比如向对侧伸展身体,右手尽量去够右脚,保持几秒钟后换另一侧,或者做扩胸运动,缓慢地张开双臂再收回,重复几次。但要注意伸展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因剧烈伸展加重不适,不同年龄人群伸展幅度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儿童伸展幅度不宜过大。 如果右胸口岔气经过以上处理长时间仍不缓解,或者伴有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导致类似症状,比如胸膜炎、气胸等情况,尤其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更要重视,及时就医能确保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5-10-17 11:43: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