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牧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胸外科以及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擅长胸腔镜微创手术及射频消融微创手段治疗中晚期肺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200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部,取得外科学硕士学位。 2008年进入北京市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赴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肺癌中心研修,参与实施多个国际肺癌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国内较早的靶向治疗临床试验研究,在肺癌内外科结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2011年获中国医学奖学金赴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从事肺癌特殊驱动基因研究。两次获得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外科学分会全国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展开
个人擅长
胸外科以及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擅长胸腔镜微创手术及射频消融微创手段治疗中晚期肺癌。展开
  • 扁平胸

    扁平胸是一种胸廓畸形,表现为胸骨和肋骨向内凹陷,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营养不良、疾病、长期姿势不良等因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外观异常、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症状,可通过X光检查等进行诊断,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均衡饮食、多晒太阳、保持正确姿势、积极治疗疾病等。 1.扁平胸的原因: 先天性发育异常:胸廓的骨骼发育不良或畸形。 后天性因素: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和钙等营养物质,影响骨骼发育。 疾病:某些疾病,如结核病、胸廓肌肉疾病等,可能导致胸廓变形。 长期姿势不良: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姿或站姿,也可能影响胸廓的形态。 2.扁平胸的症状: 外观异常:胸部扁平,可能影响外观。 呼吸问题:扁平胸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其他: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乏力等症状。 3.扁平胸的诊断: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观察胸廓的形状、测量胸围等。 X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胸廓的骨骼结构和肺部情况。 其他检查: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 4.扁平胸的治疗: 轻度扁平胸:如果没有明显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保持良好的姿势、进行呼吸训练等。 中度或重度扁平胸:可能需要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 物理治疗:如胸廓运动训练、呼吸训练等,以增强呼吸功能。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矫正胸廓畸形。 5.扁平胸的预防: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D和钙。 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保持正确的姿势:尤其是儿童,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 积极治疗疾病: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胸廓畸形的疾病。 6.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扁平胸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如果发现孩子有胸廓畸形,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孕妇:孕期应注意补充营养,保持良好的姿势,预防扁平胸的发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廓可能会出现变形,但如果没有明显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总之,扁平胸是一种胸廓畸形,可能会影响外观和呼吸功能。如果发现有扁平胸,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姿势,有助于预防扁平胸的发生。

    2025-10-17 11:34:56
  • 肺癌化疗注意事项

    肺癌化疗需先全面评估病情,化疗期间要监测血象、肝肾功能,应对胃肠道反应,化疗后要注意休息营养并定期随访,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需关注的点。 一、治疗前准备 全面评估病情:需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多方面因素。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关注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因为化疗药物可能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有吸烟史的肺癌患者,化疗前更要评估肺部基础损伤程度。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来明确肿瘤分期、患者身体一般状况,以确定是否适合化疗以及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二、化疗期间注意事项 血象监测:化疗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减少。患者需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过低,易发生感染,应注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保持个人卫生;血小板降低时,要防止碰撞等,避免出血风险。不同年龄患者对血细胞减少的耐受能力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需更加谨慎防护。 肝肾功能监测:部分化疗药物经肝肾代谢,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要定期检测肝肾功能指标,如发现异常,需根据情况调整化疗方案或采取相应的保肝护肾措施。有基础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更要密切关注指标变化,因为其肝肾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化疗药物的代谢负担更重。 胃肠道反应应对:化疗常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若适用),要保证营养摄入;对于老年患者,需考虑其消化功能相对较弱的特点,调整饮食质地。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吐药物来缓解症状,但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 三、化疗后康复与随访 休息与营养:化疗后患者身体较为虚弱,需保证充足休息。在营养方面,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不同年龄患者的营养需求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要保证足够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老年患者要注重营养均衡,维持机体正常功能。 定期随访:化疗结束后仍需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等监测肿瘤是否复发转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例如,有吸烟史且年龄较大的患者,复发风险相对较高,更要密切随访。

    2025-10-17 11:33:06
  • 食管裂孔疝的治疗

    食管裂孔疝的治疗包括内科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如肥胖者控体重、少食多餐、睡前不进食及避免特定食物,睡眠时抬高床头,还可使用抑酸剂;外科治疗中,症状严重或有疝囊并发症者需手术,手术方式有传统开放手术和创伤小、恢复快的腹腔镜手术,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一、内科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患者均需注意,肥胖患者应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减轻体重,因为肥胖是食管裂孔疝的一个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可降低腹内压,缓解症状。少食多餐,避免过饱,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以减少夜间胃酸反流。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等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反流症状,影响食管裂孔疝患者的病情。 体位调整: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可采用此方法,尤其对于有夜间反流症状影响睡眠的患者效果较好。 2.药物治疗:可使用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但需遵循相关用药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但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二、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症状严重者: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有严重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均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有长期严重烧心、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经内科规范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存在疝囊并发症:如疝囊发生嵌顿、绞窄等情况时,需紧急手术治疗,这对于任何年龄段的患者都是紧急处理的关键,因为嵌顿、绞窄可导致食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 2.手术方式 传统开放手术:通过开腹或开胸的方式进行食管裂孔修补和抗反流手术,对于一些复杂病情的患者可能采用此方式,但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时间较长,不同年龄患者恢复能力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术后护理和康复。 腹腔镜手术:为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适用于合适的患者群体,在考虑手术方式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等因素,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微创手术方式,但要注意手术禁忌证等情况。

    2025-10-17 11:32:20
  • 食管癌能治好吗

    食管癌早期及时确诊经手术等治疗有较大可能临床治愈因病变局限未转移,中期多需综合治疗且5年生存率较早期低,晚期多有远处转移治疗以改善症状等为主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包括病理分期(分期越早预后越好)、病理类型(不同类型对治疗反应不同)及患者身体状况(身体状况好耐受治疗预后相对佳)。 一、早期食管癌的治疗与预后 早期食管癌若能及时确诊,通过手术切除等治疗手段有较大可能实现临床治愈。例如,黏膜内癌患者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早期食管癌病变局限,未发生远处转移,手术等治疗可较为彻底地清除病灶。患者的年龄较小且身体状况良好时,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好,更有利于术后恢复及预后。 二、中期食管癌的治疗与预后 中期食管癌多需综合治疗,如手术结合放疗、化疗等。手术切除病灶后,根据病理情况辅助放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但中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较早期有所降低,一般在30%-60%左右。此阶段患者的年龄较大可能会影响手术及放化疗的耐受性,需要综合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同时需关注患者的基础病史,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以调整治疗策略。 三、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与预后 晚期食管癌往往已发生远处转移,治疗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常用治疗手段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晚期食管癌整体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但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部分患者可延长生存期。对于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需更谨慎选择治疗方案,注重减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舒适度;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则需特别注意治疗对基础病的影响,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制定化疗方案时需考虑血糖控制等问题。 四、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 1.病理分期:分期越早,预后越好,这是最关键的因素,如TNM分期中早期(Ⅰ期)比晚期(Ⅳ期)预后佳。 2.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食管癌对治疗的反应不同,一般鳞癌相对有一定治疗针对性,但具体预后仍需结合分期等综合判断。 3.患者身体状况:年龄较小、身体一般状况良好、无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能耐受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反之,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

    2025-10-17 11:32:00
  • 正常人的胸距应该是多少

    正常胸距相关主要涉及胸廓左右径与前后径比例约为相应关系,儿童期胸廓发育中比例渐趋近成人且尺寸小,老年人因结构变化比例仍相近有个体差异,男性胸廓相对宽阔女性相对窄小但比例类似,体育锻炼人群胸廓可更发达属健康适应,不良姿势致形态异常,有胸廓畸形病史比例偏离,健康人群无病史维持正常比例,异常需就医评估。 一、正常胸距的基本概念及比例关系 正常人胸距相关主要涉及胸廓左右径与前后径的比例关系,一般成年人胸廓左右径(横向)与前后径(纵向)的比例约为1.5:1。这一比例是基于健康人群的解剖学特征,反映胸廓的正常形态结构。 二、年龄因素对胸距的影响 儿童时期:儿童胸廓尚处于发育阶段,前后径相对较小,随着生长发育,胸廓逐渐向成年人比例趋近,左右径与前后径比例逐步接近1.5:1,但整体尺寸小于成年人。 老年人:老年人因胸廓弹性减退、骨质等结构变化,胸廓形态可能略有改变,前后径可能较成年人略有增大,但一般仍遵循大致的比例关系,左右径与前后径比例仍维持在相近范围,不过个体间差异可能因衰老程度不同而有所体现。 三、性别因素对胸距的影响 一般而言,男性胸廓相对宽阔,左右径相对较宽,前后径也可能稍大于女性,但总体左右径与前后径比例仍接近1.5:1;女性胸廓相对窄小,左右径和前后径尺寸相对男性较小,但其左右径与前后径的比例关系与男性类似,同样约为1.5:1,存在个体间因遗传、身体发育等差异的波动。 四、生活方式对胸距的影响 体育锻炼人群: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涉及胸廓呼吸功能锻炼的运动(如游泳、慢跑等),可能使胸廓更加发达,左右径与前后径的比例可能保持正常范围,但胸廓整体尺寸可能因锻炼有所增大,属于健康的形态适应性变化。 不良姿势人群:长期伏案、含胸等不良姿势可能影响胸廓正常形态发育或导致胸廓形态改变,但这属于异常情况,不属于正常胸距范畴,正常情况下良好生活姿势下胸廓维持正常比例关系。 五、病史对胸距的影响 若存在胸廓畸形等病史(如漏斗胸、鸡胸等),则胸距会偏离正常比例关系。健康人群无相关病史时,胸距维持左右径与前后径约1.5:1的正常比例,若出现胸廓形态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评估,排查是否存在病理性因素。

    2025-10-17 11:31: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