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牧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胸外科以及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擅长胸腔镜微创手术及射频消融微创手段治疗中晚期肺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200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部,取得外科学硕士学位。 2008年进入北京市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赴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肺癌中心研修,参与实施多个国际肺癌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国内较早的靶向治疗临床试验研究,在肺癌内外科结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2011年获中国医学奖学金赴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从事肺癌特殊驱动基因研究。两次获得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外科学分会全国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展开
个人擅长
胸外科以及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擅长胸腔镜微创手术及射频消融微创手段治疗中晚期肺癌。展开
  • 胸部剑突增大是何原因

    剑突增大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发育中剑突发育异常且可能与遗传有关)、外伤因素(胸部直接创伤致剑突部位受损增大)、慢性炎症刺激(如胸骨剑突炎,长期不良姿势等致局部炎症刺激组织增生水肿)、肿瘤性因素(良性肿瘤如骨软骨瘤致剑突局部增大,恶性肿瘤如骨肉瘤破坏剑突结构致增大),还可能与代谢性疾病(如痛风尿酸盐沉积致剑突周围炎症增生)、内分泌因素(青少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异常等影响剑突发育致增大)等其他因素有关。 一、先天性因素 1.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剑突的发育可能出现异常情况,导致其增大。这种先天性的发育问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部分患儿从出生后就可能存在剑突增大的现象,但具体的遗传模式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影响了剑突的正常发育形态。在儿童群体中,如果发现剑突增大,首先需要考虑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可能性,需结合患儿的出生史等进行综合评估。 二、外伤因素 1.直接创伤:胸部受到直接的外力撞击,比如车祸中胸部被撞击、高处坠落时胸部着地等,可能导致剑突部位的组织受损,引起局部的肿胀、出血等,进而可能表现为剑突增大。外伤后一般会有明确的受伤史,受伤局部可能伴有疼痛、淤血等表现,通过询问患者的受伤经过以及进行体格检查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与外伤有关。对于有明确外伤史且出现剑突增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有剑突骨折、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等情况。 三、慢性炎症刺激 1.胸骨剑突炎:长期的不良姿势、过度劳损等可能引发胸骨剑突部位的慢性炎症。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弯腰驼背等姿势可能导致剑突周围的软组织反复受到牵拉、摩擦,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炎症刺激会导致局部组织增生、水肿,进而出现剑突增大的情况。这种情况在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有不良生活姿势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弯腰劳作的工人等。患者可能会感觉剑突部位有隐痛、压痛等不适,活动时症状可能会有所加重。 四、肿瘤性因素 1.良性肿瘤:剑突部位可能发生良性肿瘤,如骨软骨瘤等。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起源于软骨化骨的骺板软骨,可发生在剑突部位,导致剑突局部增大。良性肿瘤生长相对缓慢,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会逐渐出现局部的隆起、疼痛等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可以发现剑突部位的异常占位性病变,进一步明确诊断。 2.恶性肿瘤:虽然较为罕见,但剑突也可能发生恶性肿瘤,如骨肉瘤等。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会破坏剑突的正常结构,导致剑突增大。患者可能会伴有局部的疼痛进行性加重、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剑突部位有边界不清、侵袭性生长的病变,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明确肿瘤的性质。 五、其他因素 1.代谢性疾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可能间接影响剑突的状态。例如,痛风患者如果尿酸盐沉积在剑突周围的软组织中,可能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组织增生,从而导致剑突增大。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需要结合患者的代谢指标(如血尿酸水平等)以及其他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 2.内分泌因素: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对剑突的发育或状态产生影响。例如,青少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异常等可能影响骨骼的发育,包括剑突的发育,从而导致剑突增大,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需要进一步检查内分泌相关指标来明确是否存在内分泌紊乱的情况。

    2025-10-17 14:16:54
  • 肺癌如何分型及判断恶性程度

    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非小细胞肺癌中不同分型恶性程度与分化程度等有关,临床分期越晚恶性程度相对越高,分期是判断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依据,不同特征患者分期均是核心判断指标。 一、肺癌的分型 (一)非小细胞肺癌 1.鳞状细胞癌(鳞癌): 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通常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呈中心型生长。组织学上可见角化、细胞间桥等特征。 2.腺癌: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女性相对多见,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腺上皮,多为周围型生长。腺癌又可分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等亚型,其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结节状阴影,且部分腺癌与基因突变(如EGFR、ALK等)相关,这对于靶向治疗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3.大细胞癌: 较少见,可发生在肺的任何部位,癌肿体积较大,癌细胞大,形态多样。 (二)小细胞肺癌 约占肺癌的15%-20%,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多起源于大支气管,以中央型多见。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较早发生转移,可通过血行和淋巴转移至全身各处。 二、肺癌恶性程度的判断 (一)病理分型角度 1.小细胞肺癌: 恶性程度高,因为其生长迅速,早期易发生转移,预后相对较差。例如,小细胞肺癌确诊时约60%-80%已有胸内或远处转移,平均生存期较短。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看,小细胞肺癌具有增殖速度快、侵袭性强的特点,其细胞增殖指数高,意味着细胞分裂活跃,更容易发生扩散和转移。 2.非小细胞肺癌: (1)鳞状细胞癌:一般来说,其恶性程度相对小细胞肺癌较低,但不同的分化程度会影响恶性程度。高分化的鳞癌恶性程度相对低,低分化的鳞癌恶性程度较高。高分化鳞癌癌细胞形态与正常鳞状上皮细胞相似程度较高,增殖相对缓慢;低分化鳞癌癌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差异大,增殖迅速,更易发生转移。 (2)腺癌:腺癌的恶性程度判断也与分化程度有关,同时其基因状态也很重要。例如,有EGFR敏感突变的腺癌患者,如果接受靶向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这说明基因状态会影响其恶性程度相关的预后。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增殖快,容易发生转移;而高分化腺癌相对恶性程度稍低,但如果发生了一些不利的基因改变,也可能恶性程度升高。 (3)大细胞癌:大细胞癌的恶性程度介于小细胞肺癌和高分化非小细胞肺癌之间,其恶性程度也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分化差的大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转移早。 (二)临床分期角度 肺癌的临床分期采用TNM分期系统,T代表原发肿瘤的情况,N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分期越晚,恶性程度相对越高。例如,Ⅰ期肺癌(早期)患者通过手术等治疗有可能获得较好的预后,而Ⅳ期肺癌(晚期)患者已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恶性程度相对更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在面对晚期肺癌时身体耐受性更差,但分期本身是判断恶性程度的重要依据。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其肺癌的恶性程度可能因为长期吸烟对肺部组织的损伤,使得肿瘤发展更快,但分期仍然是核心的判断指标。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临床分期同样是判断肺癌恶性程度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因为分期不同,治疗策略和预后完全不同,而基础疾病会影响治疗的选择和患者的耐受情况。

    2025-10-17 14:15:46
  • 食管中段憩室有哪些症状

    食管中段憩室症状分无症状和有症状情况,无症状者多在体检等偶然发现需定期复查;有症状者包括吞咽不适(憩室致食管腔变窄致吞咽梗阻异物感)、反流(影响食管排空抗反流致食物胃液反流)、胸痛(憩室刺激神经或食物潴留致食管肌肉收缩引发)、呼吸道症状(大憩室压迫呼吸道致咳嗽气喘等)。 一、无症状情况 部分食管中段憩室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是在进行体检或者其他疾病检查时通过影像学等检查偶然发现的。这是因为憩室较小,没有对食管的正常功能产生明显影响,所以患者自身没有察觉到异常。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观察憩室是否有变化。比如在进行胸部X线检查或者食管造影检查时偶然发现的较小憩室,需要根据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关注憩室大小、形态等方面的改变。 二、有症状情况 1.吞咽不适 表现:患者可能会感觉吞咽时有轻度的梗阻感或者异物感。这是因为憩室占据了食管的部分空间,当食物通过食管时,受到憩室的影响,导致吞咽过程不顺畅。例如,进食较干的食物时,这种吞咽不适的感觉可能会更明显。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食管功能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有所下降,若合并食管中段憩室,吞咽不适的症状可能会更易被察觉;而年轻人群如果憩室引起吞咽不适,也需要引起重视。 机制:憩室的存在使食管腔变窄,食物通过时受到阻碍,刺激食管黏膜及周围组织,从而产生吞咽不适的感觉。 2.反流 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反流现象,即食物或者胃液从食管反流至口腔。反流物可能有食物残渣、胃酸等。如果反流物是胃酸,可能会刺激口腔、咽喉等部位,引起口腔异味、咽部不适等症状。对于有胃食管反流基础疾病的人群,合并食管中段憩室时,反流症状可能会加重。因为憩室影响了食管的正常排空和抗反流功能,导致反流更容易发生。比如一些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本身食管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再合并食管中段憩室,反流症状可能会比较明显。 机制:憩室改变了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动力,影响了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以及食管的蠕动,使得食管内容物容易反流。 3.胸痛 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疼痛,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隐痛、胀痛或者刺痛等。疼痛的部位多在胸骨后或者胸部中段。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疼痛较轻,仅在进食时或者进食后稍有感觉,有的患者疼痛较为明显,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胸痛症状时需要注意鉴别。因为食管中段憩室引起的胸痛容易与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胸痛相混淆。例如,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当出现胸痛时,需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再考虑食管中段憩室的因素。 机制:憩室的存在可能刺激食管周围的神经末梢,或者由于食物在憩室内潴留,刺激食管肌肉收缩,导致胸部疼痛。 4.呼吸道症状 表现:如果憩室较大,向胸腔内突出,可能会压迫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结构,引起呼吸道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咳嗽、气喘等。咳嗽可能是刺激性咳嗽,气喘则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呼吸道相对较狭窄,食管中段憩室压迫呼吸道可能会导致更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比如儿童患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时,除了考虑呼吸道本身的疾病外,还需要考虑是否有食管中段憩室压迫呼吸道的可能。 机制:憩室增大后占据胸腔空间,对呼吸道产生机械性压迫,影响呼吸道的正常通气功能,从而引起相应的呼吸道症状。

    2025-10-17 14:15:06
  • 肺里长瘤多少几率是癌

    肺里长瘤性质判断需综合多因素,年龄上儿童相对良性可能高,中老年尤其是40岁以上长期吸烟的恶性风险高;性别上男性在吸烟等下略高但女性暴露于不良环境也有风险;生活方式中吸烟、暴露污染环境、有职业暴露的恶性几率高;病史方面有肺部基础疾病或既往恶性肿瘤病史的恶性可能增加,准确判断需进一步行胸部CT增强扫描等检查,病理检查是明确性质金标准。 一、肺里长瘤的性质判断 肺里长瘤有多种类型,其中肺部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癌)。但仅从肺里长瘤这一表现很难直接确定具体几率,需要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判断。 (一)从年龄角度分析 儿童肺里长瘤:儿童肺肿瘤相对少见,良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高一些,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可能。一般儿童肺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等相对有一定特征,不过仍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中老年肺里长瘤:随着年龄增长,肺部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会增加。例如,在40岁以上长期吸烟的人群中,肺恶性肿瘤的发病几率相对更高。因为长期吸烟会使肺部受到烟草中有害物质的长期刺激,导致肺部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化,增加恶变的可能性。 (二)从性别角度分析 一般来说,在吸烟等相关因素影响下,男性肺里长瘤后恶性肿瘤的发病几率相对可能略高于女性,但这不是绝对的,女性如果长期暴露于二手烟、厨房油烟等环境中,也会增加肺部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 (三)从生活方式角度分析 吸烟人群:长期大量吸烟是肺恶性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大于400支/年的人群,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相比不吸烟人群,吸烟人群肺里长瘤后恶性肿瘤的几率要高很多倍。 暴露于污染环境人群: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环境下,肺部细胞容易受到损害,增加了肺里长瘤后恶变的可能性。例如在一些重工业城市,居民肺里长瘤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 有职业暴露人群:长期接触石棉、铍、铀等职业致癌物的人群,肺里长瘤后患恶性肿瘤的几率明显增高。比如石棉工人,由于长期吸入石棉纤维,会引发肺部的一系列病变,增加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 (四)从病史角度分析 有肺部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肺里长瘤后发生恶性肿瘤的几率比没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要高。因为肺部长期的慢性炎症状态会影响肺部细胞的正常代谢和修复,使得细胞更容易发生恶变。 有恶性肿瘤病史人群:如果既往有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病史,如乳腺癌、胃癌等,发生肺部转移癌的几率会增加,此时肺里长瘤需要考虑转移癌的可能,而转移癌属于恶性病变。 要准确判断肺里长瘤是癌的几率,通常需要进一步进行详细检查,如胸部CT增强扫描、痰液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活检等。胸部CT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特征,恶性肿瘤往往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内部有坏死等表现;痰液细胞学检查如果找到癌细胞则高度提示恶性;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病变情况并取组织活检;肺穿刺活检是通过穿刺获取肺部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明确肿瘤性质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就能最终确定肺里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癌)。一般来说,通过综合的检查评估,对于一些典型的恶性肿瘤表现,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经验大致推测,但最准确的还是依靠病理结果来确定。

    2025-10-17 14:14:13
  • 闭合性气胸引起的原因

    闭合性气胸是胸膜腔内积气,多因肺组织、支气管破裂致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常见原因有肺部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癌)、胸部外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钝器伤)、医源性因素(如胸腔穿刺、机械通气)、其他因素(如剧烈运动、航空潜水作业、特发性气胸),儿童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肺部感染有关,老年人常与慢性肺部疾病相关,需关注不同人群相关情况。 肺部病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患者气道受阻,肺泡过度膨胀破裂,气体逸入胸膜腔引发闭合性气胸。例如长期吸烟史的COPD患者,其气道炎症导致气道狭窄,肺泡弹性减退,易出现肺大疱破裂,进而引起气胸。 肺结核: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人群风险较高。结核病灶可使肺组织发生坏死、形成空洞,破坏肺组织导致气胸。比如曾患肺结核已治愈的患者,肺部可能遗留纤维病灶,在某些诱因下纤维病灶牵拉肺组织,引发肺组织破裂出现气胸。 肺癌:多见于中老年,长期吸烟、接触致癌物质等是高危因素。肿瘤组织侵犯肺组织,使肺组织结构破坏,导致气胸。例如长期大量吸烟的肺癌患者,肿瘤生长过程中破坏肺实质,容易出现气胸。 胸部外伤: 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员及乘客等人群易发生,胸部受到撞击等外力作用,导致肺组织或支气管损伤,空气进入胸膜腔。比如交通事故中胸部被方向盘等撞击,可造成肺挫伤、支气管断裂,引发闭合性气胸。 高处坠落:坠落时胸部着地或受到挤压,可引起肺部损伤导致气胸。例如建筑工人高处坠落,胸部受挤压,可能出现肺组织破裂,引发闭合性气胸。 钝器伤:胸部被棍棒等钝器击打,造成肺组织损伤出现气胸。比如斗殴中胸部被钝器击中,可能导致肺破裂引发气胸。 医源性因素: 胸腔穿刺:在进行胸腔穿刺等有创操作时,操作不当可能刺破肺组织导致气胸。例如胸腔穿刺部位不准确,误穿肺组织,就可能引发闭合性气胸。 机械通气: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尤其是潮气量过大时,可能导致肺泡过度充气破裂,引起气胸。比如重症肺炎患者需要长期机械通气,若通气参数设置不当,易出现气胸。 其他因素: 剧烈运动:部分青壮年在剧烈运动时,如剧烈咳嗽、屏气、大笑等,可能导致肺内压升高,使肺大疱破裂,引发闭合性气胸。例如爱好运动的年轻人,在剧烈运动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经检查发现闭合性气胸,多是肺大疱破裂所致。 航空、潜水作业:未做好防护的航空、潜水人员,在气压变化时,肺内气体不能及时调节,导致肺组织损伤出现气胸。比如潜水员快速上升时,未遵循正确减压步骤,肺内气体膨胀,可能引起肺组织破裂,引发闭合性气胸。 特发性气胸:多见于青少年,无明显肺部基础疾病。可能与肺组织本身的发育异常有关,如肺尖部存在微小的肺大疱,在某些诱因下破裂引发气胸。例如身材瘦高的青少年,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气胸,多考虑特发性气胸。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发生闭合性气胸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肺部感染等有关,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肺部感染后更易出现肺组织损伤,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呼吸情况,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老年人发生闭合性气胸常与慢性肺部疾病相关,老年人肺功能本身减退,慢性肺部疾病进一步加重肺组织损伤风险,老年人发生气胸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加强病情监测。

    2025-10-17 14:12: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