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春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皮肤美容,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和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佟春光,女,主任医师,博士。 2000年由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到朝阳医院皮肤科工作,从事皮肤性病学专业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对皮肤性病学专业疑难、危重症疾病的正确诊治有了丰富的经验。专业特长主定位于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性皮肤病和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探讨,开展了白癜风自体表皮吸疱移植术及紫外线光化学疗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多次在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国际美容皮肤科年会等会议发言。在皮肤科核心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负责承担科研课题2项。参与编写皮肤性病学的双语教材等多部著作。展开
个人擅长
皮肤美容,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和诊治。展开
  • 尖锐湿疣不治疗会怎么样

    尖锐湿疣不治疗会致局部病变加重,疣体增大增多且引起不适;传染性持续存在,可传播给他人及有母婴传播风险;恶变风险增加,少数可能癌变;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加重患者心理压力。 一、局部病变加重 1.疣体增大增多: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若不治疗,病毒会持续复制繁殖,导致病变部位的疣体逐渐增大、增多。例如,初始可能只是单个或少量细小疣体,随着时间推移,可发展为较大的菜花样、鸡冠样等外观的疣体,不仅影响局部皮肤外观,还可能因疣体相互融合而占据更大面积,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 2.引起局部不适症状:疣体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异物感、瘙痒、疼痛等不适。尤其是在摩擦、搔抓后,容易破溃、出血、感染。比如,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尖锐湿疣,患者在行走、性生活等活动时可能会摩擦到疣体,导致疼痛加剧,影响正常的生活和活动。 二、传染性持续存在 1.传播给他人:尖锐湿疣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患者不治疗的情况下,病毒会不断从疣体中脱落,污染周围环境或通过性接触将病毒传染给性伴侣,导致对方也感染HPV,引发尖锐湿疣。同时,也可能通过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浴盆等)传染给他人,尤其是在家庭中,如果有其他成员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就有可能被感染。 2.母婴传播风险:孕妇患有尖锐湿疣且不治疗时,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可能会感染HPV,引起新生儿喉部乳头瘤病等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恶变风险增加 虽然大多数尖锐湿疣不会发生恶变,但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癌变。例如,长期不愈的巨大型尖锐湿疣有转化为鳞状细胞癌的可能。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发生恶变的风险相对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变部位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异常增殖和突变,逐渐发展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尖锐湿疣好发于隐私部位,患病后患者往往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不治疗会导致病情持续存在,这种心理负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例如,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疾病传染给他人而避免社交活动,或者因为对疾病预后的担忧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2025-10-10 10:46:38
  • hpv幽门

    人乳头瘤病毒分高危低危型,高危可致约七成宫颈癌低危引良性病变,通过性接触等传播,性活跃等感染风险高,多数感染可一过性清除但高危持续可经数年数十年发展为病变需定期筛查;幽门螺杆菌经口口粪口传播,家庭密切接触等易致儿童感染,可引发多种胃病,根除可改善症状降风险,检测有呼气试验等儿童适合呼气试验。 一、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内容 1.HPV的分型与致病关联 HPV存在多种亚型,分为高危型与低危型。高危型如HPV16、18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70%的宫颈癌由高危型HPV16和18型持续感染引发[1];低危型HPV以HPV6、11型为例,常导致生殖器尖锐湿疣等良性病变。 2.HPV的感染途径及防控建议 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母婴传播、密切接触等方式感染。性活跃人群、有多个性伴侣或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者感染风险高。有性生活的女性需定期筛查,25~65岁女性建议每5年联合行HPV和TCT检测,或每年行TCT检测,以早期发现HPV感染及相关病变。 3.HPV感染的转归特点 多数HPV感染具一过性,机体免疫系统可清除病毒,但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逐渐发展为癌前病变、癌症,此过程为宫颈癌预防与早期干预提供时间窗。 二、幽门螺杆菌(Hp)相关内容 1.Hp的传播方式与易感因素 Hp通过口-口传播(共用餐具、亲吻等)及粪-口传播(接触被污染粪便后未规范洗手等)感染。家庭内密切接触、儿童时期家长口对口喂食等不良卫生习惯易致儿童感染Hp。 2.Hp引发的疾病及临床意义 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长期感染还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胃癌发生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根除Hp可改善慢性胃炎症状、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还能使胃癌前病变发生风险降低约50%[2]。 3.Hp的检测方法 常用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口服标记尿素试剂后检测呼出气体判断感染)、胃镜检查联合病理活检(金标准,可明确胃部病变与Hp感染情况)、血清学检测等。儿童患者更适合尿素呼气试验,因胃镜检查具侵入性需谨慎选择。 [1]参考《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等相关文献。 [2]参考相关消化系统疾病Hp感染诊治指南及大量临床研究数据。

    2025-10-10 10:46:20
  • 幼儿hpv治疗

    幼儿HPV感染多为低危型常引发良性病变因免疫系统未完全成熟先采取观察随访为主策略,病变明显影响呼吸等重要功能时可考虑手术且术前需充分评估幼儿全身状况,要通过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各类营养素及选择合适运动增强免疫力,注意病变部位皮肤黏膜清洁并观察异常表现,家长需遵专业建议并给予幼儿关爱照顾。 一、幼儿HPV感染特点及观察随访原则 幼儿HPV感染多为低危型,常引发良性病变,如幼儿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病等。由于幼儿免疫系统未完全成熟,部分低危型HPV感染可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所以首先采取观察随访为主的策略。医生会密切关注病变的部位、大小、发展速度等情况,定期带幼儿进行复查,通过检查评估病情是否有变化,比如呼吸道病变的幼儿需观察呼吸状况等相关指标变化。 二、手术干预情况及考量 当幼儿HPV感染出现明显病变且影响呼吸等重要功能时,可考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但手术前需充分评估幼儿的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营养状态等,因为幼儿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要确保手术在幼儿耐受范围内进行。手术过程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最大程度保障幼儿安全。 三、增强免疫力的相关措施 要注重增强幼儿免疫力,充足营养摄入是关键,需保证幼儿摄入均衡的饮食,包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类营养素,以满足生长发育及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需求;适当运动也很重要,根据幼儿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婴幼儿可进行亲子互动的轻柔运动,稍大幼儿可进行散步等适度运动,运动有助于促进幼儿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从而帮助机体对抗HPV感染。 四、皮肤黏膜护理及注意事项 需特别注意幼儿皮肤黏膜的护理,对于有病变部位的幼儿,要保持病变部位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家长要协助幼儿做好日常清洁,如病变在皮肤表面,要用温和的清洁产品轻柔清洁,然后保持干燥。同时,密切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如病变部位有无红肿、渗液、增大等异常表现,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五、家长注意事项及人文关怀 家长切勿自行给幼儿使用未经科学验证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处理。要充分考虑幼儿年龄小、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避免因疾病给幼儿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以保障幼儿健康,确保治疗过程安全、合理。

    2025-10-10 10:45:49
  • hpv值偏高

    HPV检测分高危低危,偏高需结合TCT评估,TCT无异常可定期复查,TCT异常则需阴道镜等检查,育龄女关注免疫等生活方式,男性注意生殖器卫生,良好生活方式助清除HPV,妊娠期需产科妇科联合评估,儿童异常表现需专业评估处理。 一、HPV检测指标及意义 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或低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低危型HPV感染可能导致生殖器疣等病变。HPV值偏高提示可能存在HPV感染,需结合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综合评估宫颈或其他部位健康状况。 二、HPV值偏高后的进一步评估 若HPV检测值偏高,需联合TCT检查结果判断。若TCT无异常,可定期复查,因多数免疫力正常人群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HPV;若TCT出现异常细胞,则需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以明确是否存在宫颈病变。 三、不同人群的应对要点 育龄女性:需关注自身免疫状态,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适度运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清除HPV,同时避免不洁性行为,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男性:注意个人生殖器卫生,若发现生殖器异常赘生物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HPV感染情况,同样需通过提升免疫力等方式促进机体对HPV的清除。 四、生活方式对HPV清除的影响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以清除HPV。建议保持每日充足睡眠(7~8小时),避免长期吸烟、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通过健康饮食(如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等)为机体提供营养支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从而助力HPV的清除。 五、特殊人群提示 妊娠期女性:发现HPV值偏高时,需由产科与妇科联合评估。多数低危型HPV感染可能随妊娠进展自行消退,而高危型HPV感染需谨慎监测,遵循个体化的监测及处理方案,避免过度医疗干预,同时关注孕妇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儿童:若儿童出现异常生殖器HPV相关表现,属于特殊人群,需由专业儿科与妇科医生共同评估。儿童HPV感染多与母婴传播等特殊途径相关,处理时严格遵循儿童医疗安全原则,避免不当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监测或干预方案。

    2025-10-10 10:44:01
  • 梅毒症状

    梅毒根据病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一期主要表现为硬下疳;二期是螺旋体经血播散全身损害,有皮肤黏膜等多部位损害;三期可累及全身组织器官,病情严重,不同人群感染症状有差异,有高危行为等人群需警惕,有病史者需定期复查 一、一期梅毒症状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发生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2-4周左右。硬下疳一般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疮面较清洁,触之有软骨样硬度,无疼痛或瘙痒感。好发部位多为生殖器部位,如男性的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等,女性的大小阴唇、宫颈等,少数也可发生在唇、咽、手指等部位。 二、二期梅毒症状 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血液传播全身引起的广泛损害。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皮肤黏膜损害是常见表现,可出现梅毒疹,形态多样,有斑疹、丘疹、脓疱等,常泛发对称,不痛不痒,皮疹消退后一般不留瘢痕。还可出现扁平湿疣,好发于外阴、肛门等部位,为扁平的潮湿丘疹,表面糜烂,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此外,还可能出现黏膜损害,如黏膜斑,为灰白色、边界清楚的黏膜糜烂面。二期梅毒还可能累及骨关节、眼、神经系统等,出现关节疼痛、虹膜炎、脑膜炎等相关症状。 三、三期梅毒症状(晚期梅毒) 三期梅毒一般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数年甚至10-15年发生,可累及全身组织和器官,病情较为严重。皮肤黏膜损害主要为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结节性梅毒疹为皮下结节,直径约0.5-1厘米,常呈簇集状分布,可融合,好发于头面部、肩背及四肢伸侧。树胶肿为破坏性较大的损害,初为皮下小硬结,逐渐增大,中央软化破溃,形成穿凿性溃疡,愈后留有瘢痕。心血管系统受累可出现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脊髓痨、麻痹性痴呆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生活质量。 不同人群感染梅毒后的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妊娠期女性感染梅毒可能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性梅毒等严重后果;老年人感染梅毒后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生活方式方面,有不安全性行为等高危行为的人群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梅毒筛查。有梅毒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防止复发或病情进展。

    2025-10-10 10:43: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