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春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皮肤美容,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和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佟春光,女,主任医师,博士。 2000年由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到朝阳医院皮肤科工作,从事皮肤性病学专业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对皮肤性病学专业疑难、危重症疾病的正确诊治有了丰富的经验。专业特长主定位于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性皮肤病和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探讨,开展了白癜风自体表皮吸疱移植术及紫外线光化学疗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多次在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国际美容皮肤科年会等会议发言。在皮肤科核心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负责承担科研课题2项。参与编写皮肤性病学的双语教材等多部著作。展开
个人擅长
皮肤美容,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和诊治。展开
  • hpv136

    HPV136属黏膜高危型亚型通过接触传播,分子生物学检测用PCR可查其核酸,多数免疫正常个体感染后可自我清除,持续感染可致宫颈病变需监测,可通过接种疫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女性育龄者要重视宫颈癌筛查特殊人群加强监测,男性需注意避免传播自身生殖健康。 一、HPV136基本特性 HPV136属于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黏膜高危型亚型,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通过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HPV136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其致癌机制主要是病毒基因组中的E6、E7等癌蛋白干扰宿主细胞的抑癌基因功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恶变。 二、检测方法 (一)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HPV136的核酸序列。通过采集宫颈脱落细胞、阴道分泌物等标本,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HPV136的目标基因片段,进而明确是否感染HPV136。该检测方法敏感性较高,能准确检测出病毒核酸存在情况。 三、感染转归及临床意义 (一)自我清除 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感染HPV后,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在数月至2年内清除病毒,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机体免疫力较强时HPV136等病毒亚型多可自然清除,此过程中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 (二)持续感染与疾病进展 若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导致HPV136持续感染,可能引起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改变,逐步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若不及时干预,进一步可能进展为宫颈癌。因此,对于HPV136持续感染的人群需密切监测,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等评估宫颈病变情况。 四、预防措施 (一)疫苗接种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高危型HPV感染的有效手段,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均可预防部分高危型HPV感染,包括HPV16、18等常见高危型,虽然HPV136不在现有疫苗覆盖的所有亚型内,但接种疫苗仍可降低整体高危型HPV感染风险,从而间接降低相关疾病发生几率。 (二)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不洁性行为,减少HPV感染的暴露风险;定期进行妇科检查(针对女性)或相关健康筛查,以便早发现、早干预HPV感染及可能出现的宫颈病变。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女性群体 育龄女性需重视宫颈癌筛查,除HPV检测外,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进行联合筛查,尤其是有性生活史3年以上或高危性行为的女性,应定期(如每3-5年)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宫颈上皮的异常变化,特殊人群如免疫抑制女性(如艾滋病患者等)感染HPV后更易持续感染,需加强监测频率。 (二)男性群体 男性感染HPV136等亚型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可成为病毒携带者传播给性伴侣,因此男性也应注意保持生殖健康,避免不安全性行为,若性伴侣存在HPV感染相关问题,男性自身也需关注生殖系统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

    2025-10-10 12:03:12
  • 丝状疣会复发吗

    丝状疣有复发可能,原因包括病毒清除不彻底和再次感染,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关注)及避免再次接触病毒(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来降低复发风险,但难完全杜绝。 一、复发原因 1.病毒清除不彻底: 当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去除可见的丝状疣皮损时,可能仅能清除皮肤表面及浅层的病毒感染组织,但皮肤深层或局部潜伏的HPV病毒可能未被完全清除。例如,激光治疗主要是通过高温碳化疣体,对于潜藏在皮肤基底层的病毒难以完全杀灭,在适宜条件下,这些残留病毒可能再次增殖,导致丝状疣复发。 若采用药物治疗,一些外用药物可能只能抑制疣体生长或部分清除表面病毒,也难以将体内所有HPV病毒彻底清除,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出现时,病毒可能重新活跃,引发丝状疣复发。 2.再次感染: 丝状疣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皮损部位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如果治愈后再次接触到HPV病毒,就有可能再次患病。比如,与患有丝状疣的人密切接触,共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就增加了再次感染HPV的风险,从而导致丝状疣复发。 在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公共场所,也存在感染HPV的可能,若接触到被HPV污染的环境,也可能引发丝状疣复发。 二、降低复发风险的措施 1.提高机体免疫力: 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天7-8小时睡眠。合理饮食,均衡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菠菜等,为机体提供充足营养以维持免疫力。适度运动,不同年龄段人群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年轻人可进行跑步、游泳等较为剧烈的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御能力,从而降低丝状疣复发几率。 特殊人群关注: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证其充足营养和良好作息对免疫力提升至关重要,家长应督促儿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如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机体免疫功能发挥,容易增加病毒感染及复发风险,要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更应注重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来维持免疫力,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免疫调节。 2.避免再次接触病毒: 个人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搔抓丝状疣部位后又接触身体其他部位,防止病毒自身接种传播。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易出汗部位,如颈部、腋窝等,及时清洁汗液,减少病毒滋生环境。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公共场所要注意防护,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物品。尽量避免接触丝状疣患者的皮损部位,若必须接触,接触后要及时清洁双手。对于有过丝状疣病史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加强防护,降低再次感染风险。 总之,丝状疣存在复发的可能性,通过采取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再次接触病毒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复发。

    2025-10-10 12:01:01
  • 九价hpv副作用

    九价HPV疫苗局部常见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硬结多轻1-2天缓解,全身常见发热、疲劳头痛多短期自行恢复,妊娠期不建议接种,哺乳期可权衡接种,过敏体质者严禁或谨慎接种,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一般轻度副作用对症处理,严重或不缓解需就医。 一、局部常见副作用 1.1接种部位疼痛、红肿或硬结较为常见,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约10%-30%的受种者会出现接种部位疼痛,一般程度较轻,多在接种后1-2天内自行缓解,这是因为疫苗作为外来物质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通常不影响正常生活,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 二、全身常见副作用 2.1发热是较为常见的全身反应之一,据相关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约5%-10%的受种者可能出现轻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1-38℃),少数可能出现中度发热(体温38.1-39℃),发热多在接种后1-3天内消退,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疫苗产生应答的表现,一般通过适当休息、多饮水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可缓解,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评估。 2.2疲劳、头痛也是可能出现的全身症状,部分受种者在接种后会感觉身体疲劳、有头痛现象,这与疫苗引起的全身免疫反应相关,一般症状较轻,多在短期内自行恢复,受种者在接种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3.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不建议接种九价HPV疫苗,因为目前关于妊娠期接种九价HPV疫苗对胎儿影响的研究数据有限,为避免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妊娠期女性应推迟接种,待分娩及哺乳期结束后再考虑接种。基于胎儿发育安全角度考量,妊娠期女性的生殖系统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可能带来未知风险。 3.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可以接种九价HPV疫苗,现有研究表明,九价HPV疫苗接种后进入乳汁的量极少,不会对乳儿造成明显影响,但哺乳期女性接种前应充分权衡利弊,若有接种意愿,可在接种后继续母乳喂养。从母乳成分及婴儿健康保护综合角度出发,需谨慎权衡后决定是否接种。 3.3过敏体质者:对九价HPV疫苗成分过敏者严禁接种,有其他严重过敏史的人群接种时需格外谨慎,应提前告知医生过敏史,由医生评估接种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接种,因为过敏体质者接种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既往对疫苗中某些蛋白质成分有过严重过敏反应的人群,接种后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过敏事件。 四、副作用的监测与处理原则 4.1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接种场所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如严重过敏等突发的严重副作用,留观期间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这是为了第一时间处理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保障受种者安全。 4.2对于一般的局部和全身轻度副作用,主要采取对症支持处理,如局部疼痛红肿可通过冷敷等方式缓解,发热时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而对于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的副作用,需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遵循以受种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再根据情况进行医疗处理的原则。

    2025-10-10 11:56:52
  • HPV阳性可以同房吗

    HPV阳性可以同房,但有诸多注意事项。HPV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性接触传播,阳性者同房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伴侣,若引发明显临床症状或身体虚弱则不适合同房。同房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使用安全套、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检查。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孕妇要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能否同房;老年人同房要动作轻柔并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免疫力低下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决定且加强防护;儿童及青少年应避免性行为,发现阳性要查找感染途径、规范治疗并加强健康教育。 一、HPV阳性可以同房,但有相关注意事项 1.存在传染风险:HPV即人乳头瘤病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若一方HPV阳性,在同房时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另一方。特别是低危型HPV,如HPV6、11型等,易引发尖锐湿疣;高危型HPV,如HPV16、18型等,与宫颈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所以HPV阳性者同房时需采取防护措施,以降低伴侣感染风险。 2.病情影响同房:若HPV阳性引发了明显的临床症状,如生殖道尖锐湿疣,疣体可能在同房时破裂、出血,导致疼痛不适,还可能加重局部损伤,不利于病情恢复,此时不建议同房,应积极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考虑。 3.身体状况影响:如果HPV阳性者身体较为虚弱,或因感染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身体状态可能难以承受同房带来的体力消耗,也不适合同房,需等身体恢复后再进行。 二、同房时的防护措施 1.使用安全套: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V传播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因为安全套覆盖范围有限,部分生殖器皮肤可能暴露在外,仍有感染可能。 2.注意个人卫生:同房前后,双方都应仔细清洗外生殖器,保持局部清洁,减少细菌、病毒滋生,降低感染几率。 3.定期检查:HPV阳性者及其伴侣都应定期进行HPV检测和相关的妇科或男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情况,尽早处理。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感染HPV后,如果处于孕早期,胎儿着床尚不稳定,同房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风险;孕晚期同房可能引发胎膜早破、早产等问题。若感染的是高危型HPV,还需警惕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因此,孕妇HPV阳性时,是否可以同房需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身体耐受性较差。若感染HPV,同房时要更加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劳累。同时,由于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恢复能力差,一旦感染HPV,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密切关注身体变化。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或正在接受放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免疫力较弱,感染HPV后病情可能更严重,同房可能进一步降低免疫力,增加其他感染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同房,并加强防护。 4.儿童及青少年:此阶段人群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应避免性行为。若发现HPV阳性,要积极查找感染途径,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2025-10-10 11:53:11
  • hpv病毒是什么病毒

    HPV是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双链环状DNA病毒,分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持续感染可致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主要性传播,免疫力影响感染转归;低危型引生殖器良性病变如尖锐湿疣,传播途径含性接触等,需及时治疗,可通过接种疫苗、定期检查预防。 一、高危型HPV 1.致癌风险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例如,高危型HPV16、18型等与超过70%的宫颈癌发生相关。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高危型HPV病毒基因组中的E6、E7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与宿主细胞的抑癌基因p53和Rb结合,从而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调控机制,导致细胞无限增殖,进而引发癌变。从感染高危型HPV到发展为宫颈癌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这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时间窗口。 除了宫颈癌,高危型HPV还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相关,如肛门癌、阴道癌、外阴癌等。研究发现,肛门癌中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也较高,且其致癌机制与在宫颈部位的致癌机制有相似之处,也是通过病毒基因与宿主细胞基因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2.感染途径与人群易感性 性传播是高危型HPV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较小等不良性行为因素会增加高危型HPV感染的风险。此外,机体的免疫状态也影响HPV感染的转归。年轻女性由于免疫系统相对活跃,部分高危型HPV感染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高危型HPV感染后持续存在的风险更高。 二、低危型HPV 1.引起良性病变 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的良性病变,如尖锐湿疣。例如HPV6、11型等是引起尖锐湿疣的主要型别。尖锐湿疣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乳头状、菜花状赘生物,好发于外阴、阴道、肛门周围等部位。其发病过程相对较快,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生活活跃的人群中较为常见。虽然尖锐湿疣是良性病变,但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压力,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低危型HPV引起的良性病变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局部长期受到慢性刺激等,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恶变风险,不过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2.感染特点与应对 低危型HPV感染的传播途径同样主要是性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对于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尖锐湿疣,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物理治疗(激光、冷冻等)去除疣体,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疣体去除,病毒可能仍潜伏在体内,存在复发的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有助于降低低危型HPV感染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性活跃程度不同的人群,预防HPV感染的措施也有所差异。年轻女性可以通过接种HPV疫苗来预防高危型和低危型HPV的感染,而对于已经有性生活的人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HPV感染及相关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025-10-10 11:52: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