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春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皮肤美容,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和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佟春光,女,主任医师,博士。 2000年由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到朝阳医院皮肤科工作,从事皮肤性病学专业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对皮肤性病学专业疑难、危重症疾病的正确诊治有了丰富的经验。专业特长主定位于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性皮肤病和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探讨,开展了白癜风自体表皮吸疱移植术及紫外线光化学疗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多次在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国际美容皮肤科年会等会议发言。在皮肤科核心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负责承担科研课题2项。参与编写皮肤性病学的双语教材等多部著作。展开
个人擅长
皮肤美容,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和诊治。展开
  • 男性会hpv.33.

    男性感染HPV33主要通过无保护的性传播侵入上皮细胞,多数可依自身免疫系统1~2年内自然清除但有部分持续感染可能增加患癌风险,通过核酸检测病变部位或分泌物样本发现,预防需安全性行为用安全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多性伴侣及免疫缺陷者要重视防护定期关注健康。 一、男性感染HPV33的传播途径 男性感染HPV33主要通过性传播,包括阴道性交、肛门性交等无保护性行为,病毒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侵入上皮细胞导致感染。 二、男性感染HPV33后的自身清除情况 多数男性感染HPV33后,可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一般感染后1~2年内自然清除率较高,但存在部分男性持续感染HPV33的情况,持续感染可能增加患肛门癌、阴茎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 三、男性HPV33感染的检测方法 主要通过核酸检测来发现男性HPV33感染,通常采集病变部位(如阴茎、肛门等部位的可疑皮损)或分泌物样本进行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HPV33病毒感染。 四、男性HPV33感染的预防措施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V33等病毒的传播风险,避免无保护的高危性行为。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提升自身免疫力,利于抵御病毒感染及促进病毒清除。 特殊人群注意:有多个性伴侣的男性感染风险相对更高,需格外重视防护;自身免疫缺陷的男性,因清除病毒能力较弱,应定期关注生殖系统等相关部位健康状况,必要时就医评估。

    2025-09-16 14:34:51
  • Hpv阳性常见吗

    HPV是常见性传播病原体,有性生活人群一生感染概率高且多数为一过性,年轻性活跃女性感染率相对高,HPV分高危低危型,低危引良性病变高危与癌相关,女性需定期宫颈癌筛查,性活跃人群应保持健康性生活,免疫低下人群易持续感染需加强监测管理。 一、总体流行情况 HPV(人乳头瘤病毒)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之一,在有性生活的人群中,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较高。据全球数据统计,多数女性在其一生中都会经历至少一次HPV感染,但其中大部分为一过性感染,可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仅有少数会持续感染进而可能引发病变。 二、不同人群感染特点 1.年轻性活跃人群:18~28岁的女性感染率相对较高,此阶段由于性生活活跃,接触HPV的机会增多,但多数为短暂感染。 2.不同型别差异: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HPV感染多引起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总体而言,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比例相对较低。 三、特殊人群需关注要点 女性群体:需重视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通过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联合HPV检测等手段,及时发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相关病变,以便早期干预。 性活跃人群:应保持健康的性生活方式,避免不洁性行为,有助于降低HPV感染风险,但即使感染也不必过度恐慌,多数可通过自身免疫清除。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者,HPV感染后更易出现持续感染情况,需加强监测与健康管理。

    2025-09-16 14:34:20
  • hpv能传染吗

    HPV最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概率极低,母婴传播不普遍,性活跃期人群感染风险较高,女性需重点关注宫颈病变风险,男性也可感染,不洁性行为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患其他性传播疾病人群感染几率高且需密切监测HPV感染情况。 一、性接触传播为主 HPV(人乳头瘤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性接触传播,在有性生活的人群中较为常见。研究表明,几乎所有有过性生活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感染至少一种类型的HPV,且性伴侣越多,感染HPV的风险越高。 二、间接接触传播相对少见 虽然理论上存在通过接触被HPV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浴盆等)间接传播的可能,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因为HPV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能力有限,且一般的日常接触不足以导致病毒感染。 三、母婴传播情况 母亲感染HPV时,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可能会接触到HPV病毒,从而引发母婴传播,但这种情况并不普遍。不过,新生儿感染HPV后可能会在生殖器等部位出现相关病变。 四、不同人群的感染风险差异 年龄性别:性活跃期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感染后发生宫颈病变等的风险需重点关注,但男性也可能感染HPV并引发尖锐湿疣等问题。 生活方式:有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HPV的几率明显高于生活方式健康、性伴侣固定的人群。 病史因素:本身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人群,其生殖道黏膜屏障可能受损,使得HPV更容易侵入感染,此类人群需更密切监测HPV感染情况。

    2025-09-16 14:34:01
  • 梅毒刚开始有什么症状

    梅毒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主要表现为感染后2-4周出现生殖器等部位单个或多个、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晰、软骨样硬度、无痛痒的硬下疳;二期是一期未彻底治疗后螺旋体播散全身所致,一般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发生,有多样皮肤黏膜损害、扁平湿疣、黏膜损害及全身症状,儿童梅毒由母婴传播,症状与成人有别,高危及有感染史人群需关注症状并及时就医。 二期梅毒症状 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螺旋体可通过淋巴系统播散至全身,引起二期梅毒。一般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发生。二期梅毒的皮肤黏膜损害多样,常见的有皮疹,皮疹形态多样,如斑疹、丘疹、脓疱疹等,分布广泛且对称,不痛不痒,皮疹可自行消退,但容易复发。还可出现扁平湿疣,好发于外阴、肛门等部位,为湿润的扁平丘疹,表面糜烂,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此外,还可能出现黏膜损害,如梅毒性咽炎、黏膜斑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梅毒的症状表现基本相似,但在儿童梅毒患者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梅毒多由母婴传播引起,可能出现皮肤黏膜损害、骨骼损害等,且病情发展可能更为迅速。有高危性生活史、有不洁接触史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出现梅毒相关症状,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诊断。而有梅毒感染高危病史的人群,再次出现相关可疑症状时,需高度警惕梅毒复发或再次感染的可能。

    2025-09-16 14:33:32
  • 长疣是什么原因

    长疣主要因感染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皮肤有微小破损致屏障功能减弱易使HPV侵入,自身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染,还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长疣患者病变部位及污染物品传染。 一、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长疣最主要的原因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HPV有多种亚型,不同亚型可引发不同类型的疣。例如,寻常疣多由HPV-2等亚型引起,扁平疣常与HPV-3等亚型相关。病毒可通过皮肤黏膜的微小破损处侵入上皮细胞内,进而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从而形成疣状病变。 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当皮肤存在微小破损时,如搔抓、摩擦等造成的皮肤损伤,会使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此时HPV更容易侵入皮肤组织引发感染。例如,长期从事手部易受摩擦工作的人群,手部皮肤屏障易受损,长寻常疣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皮肤娇嫩,若皮肤有轻微擦伤等情况,也较易感染HPV长疣。 三、自身免疫力状况 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长疣。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相比成年人更容易感染HPV长疣;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感染HPV后长疣的几率增加;此外,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艾滋病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因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对HPV的抵御能力降低,也容易长疣。 四、密切接触传染 通过直接接触长疣患者的病变部位,或间接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如毛巾、衣物、浴盆等),都可能导致HPV传播而长疣。比如在公共场所共用卫生洁具,就有感染HPV长疣的风险。

    2025-09-16 14:32: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