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心衰、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脑供血不足、眩晕、疲劳综合征等各种慢性疾病,并擅长运用中药调理患者体质的偏盛偏衰,针对老年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痴呆、抑郁等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
晚上睡觉胸口闷的原因是什么
晚上睡觉胸口闷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因素引起,可以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1、心肌缺血 晚上睡觉胸口闷考虑是白天体力活动负担较重,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大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导致患者在晚上睡觉时出现胸口闷症状。患者需保持情绪稳定,家中开窗通风,有助于改善胸口闷的现象,必要时可就医吸氧改善。 2、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心肌血流量减少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可导致患者胸口发闷,还会出现紧缩感或压榨性疼痛等症状,这时患者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舌下喷硝酸甘油气雾剂缓解症状。 3、心力衰竭 晚上睡觉胸口闷考虑还有可能是心力衰竭所致,与心肌病变、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有关。患者表现为入睡时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较轻患者可以解开衣物或垫高上半身睡觉方式缓解胸口闷的症状,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同时给予地高辛、毒毛花苷k等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
2025-04-01 13:26:24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表现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一般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包括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等类型,症状与类型有关,具体如下: 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患者在3-5岁左右可出现肌肉无力的症状,表现为脚尖着地、行走速度变慢、蹲位站立困难等。10-12岁左右关节无法伸直,脊柱侧弯,四肢肌肉明显萎缩,难以正常行走。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智力障碍、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若患儿呼吸肌萎缩,还可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变浅等现象。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患者早期可出现面部表情减少、眼睑闭合无力、鼓腮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肩胛带和上臂肌肉可发生萎缩,使得两侧肩胛不对称。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肌病面容、神经性耳聋等症状。 3、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大多在40岁左右起病,初期可出现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随病情进展,患者面部、眼部的肌肉可逐渐发生萎缩,进而出现发音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
2025-04-01 13:26:24 -
痰里带血丝的原因是什么不咳嗽
不咳嗽但痰里带血丝可能是由于鼻腔粘膜干燥、慢性咽炎、牙龈炎等原因引起的。 1、鼻腔粘膜干燥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开暖气或空调室内,会引起鼻腔粘膜干燥;鼻腔粘膜长期干燥后,容易引起粘膜皲裂,出现鼻腔出血的情况。鼻腔和口腔是相连的,鼻腔出血后容易留到口腔内,因此患者的痰液中会出现血丝,而且也不伴有咳嗽的症状。 2、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通常会由于细菌感染、长期吸烟、长时间用嗓子、贫血、维生素缺乏、慢性扁桃体炎等原因引起。患有慢性咽炎的人群经常会感到咽部存在痒感、异物感、干燥感以及灼热感等,这些不适的感受会导致患者经常清嗓子,在清嗓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咽部毛细血管破裂,因此会出现痰里带血丝的情况。 3、牙龈炎 牙龈炎通常是由于菌斑长期聚集于牙面引起的,刷牙方法不当、吸烟、高血糖、牙齿错误拥挤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此病。牙龈炎患者通常会出现牙龈出血以及龈沟液增多的情况,当这二者在口腔内聚集后,患者通常会误认为这是带血丝的痰液,由此引发此疑问。
2025-04-01 13:26:24 -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可能是支气管哮喘、气胸、心绞痛等疾病引起,可以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支气管哮喘 环境与遗传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因素,由于患者有哮喘基因遗传或接触花粉、家养宠物、大气污染等因素,引起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可以应用β2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比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 2、气胸 气胸是由于空气侵入受损的胸膜腔造成胸膜腔内积气状态,患者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张力性气胸的患者病情紧急,需要及时用粗针头刺入胸膜腔解除胸腔内压力;开放性气胸患者伴有呼吸困难、肺压缩明显时可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治疗。 3、心绞痛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可能是心绞痛引起的,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心肌血流量减少等因素有关,发作时患者还会有胸部压榨性疼痛的症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调整生活方式,清淡饮食等方式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则需要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需要给予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同时给予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
2025-04-01 13:26:24 -
发烧、头疼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发烧、头疼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脑炎、颅内肿瘤等疾病导致的,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等部位受到致病微生物感染并发生炎症,由于致病菌在体内大量复制可能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并使脑血管扩张,出现发热、头痛的症状。 患者可适当进行温水擦浴并配合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美洛昔康等药物控制体温,减轻头痛症状,一般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2、脑炎:患者脑组织、神经受到细菌、病毒等致病菌侵袭可能会使局部组织产生炎症,进而导致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发烧、头痛的症状。 患者可进行吸氧治疗维持呼吸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致病菌种类选择头孢曲松、阿昔洛韦、干扰素α等药物控制局部炎症,避免神经损伤影响疾病预后。 3、颅内肿瘤:患者颅内出现恶性肿瘤后由于癌细胞释放出大量炎性因子并不但增殖、扩大,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的症状。 患者在确诊疾病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并配合长期、规范的放化疗进一步杀灭癌细胞,一般可以延缓疾病发展。
2025-04-01 13: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