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糖尿病、骨质疏松,以及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7年毕业于重庆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自2002年至今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现任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2型糖尿病、低血糖反调节机制及骨质疏松症,以第一作者在上述领域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负责并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参加临床教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同时还参与多项国际、国内临床试验药物研究,在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骨质疏松,以及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展开
  • 黑豆升血糖吗

    黑豆升血糖幅度相对较小,属低升糖指数食物,因含丰富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丰富。不同人群食用需注意:健康人一次性大量食用也会升血糖;糖尿病患者要控量、替代或搭配主食并监测血糖;儿童要适量防胃肠不适;老年人要控量、煮烂食用,伴基础病者按糖尿病患者原则食用。 从营养成分来看,黑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等。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约占36%-40%,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相对缓慢,不会快速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膳食纤维能够增加食物在肠道内的体积,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对于不同人群来说: 健康人群:正常食用黑豆一般不会导致血糖出现过大的波动,但如果一次性大量食用黑豆,也可能会使血糖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只是相比高GI食物,升高幅度较小。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食用黑豆时需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可将其作为主食的替代或副食来搭配。一般建议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每次食用黑豆的量控制在适量范围,比如50-100克左右,并且要相应地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同时,食用黑豆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自身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后续的治疗方案。 儿童:儿童食用黑豆时,也要注意适量,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但适量食用黑豆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营养,如蛋白质等,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不过要避免儿童一次性大量食用黑豆,防止出现胃肠不适等情况,影响营养的正常吸收。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食用黑豆时同样要控制量,可将黑豆煮熟煮烂后食用,以便于消化吸收。同时,老年人如果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要严格按照上述糖尿病患者的食用原则来食用黑豆,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025-09-24 12:26:03
  • 糖尿病筛查可以不做吗

    糖尿病筛查不可不做,糖尿病若不及时发现控制会引发严重并发症。不同人群有不同筛查建议,一般人群40岁及以上、有高危因素者要定期筛查,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青少年等也有相应筛查要求,不做筛查会错过早期发现时机致病情中晚期、并发症风险增加,如孕妇妊娠糖尿病未控会致不良妊娠结局等。 不同人群的筛查建议 一般人群: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有超重(BMI≥24kg/m2)、肥胖(BMI≥28kg/m2)、高血压(血压≥140/90mmHg)、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积极进行筛查。一般建议至少每3年检测一次空腹血糖,若空腹血糖异常,还需进一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特殊人群:孕妇在孕期也需要进行糖尿病筛查,通常在妊娠24-28周进行75gOGTT,筛查妊娠糖尿病。对于有既往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血糖,筛查糖尿病复发。儿童和青少年中,有肥胖、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等高危因素的,也应从10岁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筛查方法同成人。 不做筛查的危害 若不进行糖尿病筛查,可能会错过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时机。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时,往往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晚期,此时病情控制难度加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显著增加。例如,糖尿病肾病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对于孕妇来说,妊娠糖尿病若未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会导致胎儿过大、早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同时也增加了孕妇日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

    2025-09-24 12:24:41
  • 甲状腺二类三类是什么意思

    甲状腺超声采用TI-RADS分类系统评估结节良恶性风险,二类结节超声表现为单纯囊性等,恶性风险几乎为0,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人群的二类结节均良性需定期复查;三类结节为实性低回声、边界清晰,恶性风险小于5%,不同年龄人群的三类结节均低恶性风险需密切观察,生活方式、病史对三类结节影响结合超声特征及定期复查原则处理。 二类: 特征:超声表现为单纯囊性、边界清晰、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恶性风险几乎为0。例如,单纯性甲状腺囊肿多属于二类结节。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的二类结节临床意义相似,主要关注结节的囊性等特征。对于儿童的二类甲状腺结节,同样提示良性可能性大,但也需定期复查观察结节变化。 生活方式:一般生活方式对二类结节影响不大,不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整体甲状腺健康。 病史:有甲状腺相关病史的人群,若检查为二类结节,也遵循其良性的判断,定期随访即可。 三类: 特征:超声表现为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恶性风险通常小于5%。比如一些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实性小结节多属于三类。 年龄因素:儿童的三类甲状腺结节同样要关注,虽然恶性风险低,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需要密切观察结节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成年人的三类结节也是以低恶性风险为基础,但仍需定期复查评估。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但对于三类结节本身,主要还是依靠超声特征来判断,不过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甲状腺正常状态,便于更好地观察结节变化。 病史:有甲状腺疾病既往史的人群,发现三类结节时,要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比如既往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三类结节良性可能性大,但仍需遵循定期复查的原则。

    2025-09-24 12:23:20
  • 桥本氏甲状腺炎可以自愈吗

    桥本氏甲状腺炎一般不能自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随时间缓慢进展,有不同阶段,儿童和成年患者情况有差异,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成年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病情可能波动,患者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等,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需长期监测管理。 疾病特点与发展 它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慢性炎症。其病情会随着时间缓慢进展,多数患者会经历甲状腺功能正常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等不同阶段。例如,在疾病早期,可能甲状腺功能还未受到明显影响,但随着病情发展,甲状腺滤泡被逐步破坏,就会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等情况。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儿童患者:儿童患桥本氏甲状腺炎时,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身高、智力等发育指标。如果甲状腺功能出现减退,会阻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所以儿童患者更需要及时就医监测与干预。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中,女性相对更易患病。女性在妊娠、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自身免疫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影响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情发展,比如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需求变化可能导致病情波动,需要加强对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干预措施重要性 由于该病无法自愈,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等指标)以及甲状腺超声等检查,根据甲状腺功能状态采取相应措施。若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需要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等药物来维持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若甲状腺功能正常但甲状腺肿大明显压迫周围组织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手段。总之,桥本氏甲状腺炎通常不能自愈,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管理。

    2025-09-24 12:20:13
  • 乳果糖糖尿病人能吃吗

    乳果糖糖尿病人可食用,但需谨慎,要考虑病情控制情况、肠道功能与个体差异及药物相互作用,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血糖控制、肠道功能和用药等因素综合判断合理食用,其升糖作用相对较小但个体有差异。 乳果糖对血糖的影响 乳果糖的升糖作用相对较小。这是因为乳果糖在小肠内很难被消化吸收,大部分到达结肠被细菌分解利用。有研究表明,乳果糖口服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不明显。不过,糖尿病人在食用乳果糖时仍需谨慎,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部分糖尿病人可能对乳果糖的代谢反应不同。 糖尿病人食用乳果糖的注意事项 病情控制情况:如果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稳定,在食用乳果糖前最好咨询医生。因为即使乳果糖升糖作用弱,但在特殊情况下仍可能对血糖产生一定影响。 肠道功能与个体差异:糖尿病人往往可能伴有肠道功能紊乱等情况,在食用乳果糖时要关注自身肠道反应。不同糖尿病人的肠道细菌组成和代谢功能有差异,这可能影响乳果糖在肠道内的分解代谢,进而对通便等效果以及潜在的血糖等代谢方面产生不同影响。例如,有些糖尿病人肠道益生菌较少,乳果糖在肠道内的分解可能不够理想,影响其作用发挥,同时也需要关注对血糖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糖尿病人可能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乳果糖与一些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考虑。虽然目前关于乳果糖与其他常用降糖药等的明确严重相互作用报道较少,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评估,确保用药安全,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对血糖等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糖尿病人可以食用乳果糖,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肠道功能以及是否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和合理食用。

    2025-09-24 12:18: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