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创伤骨科工作,擅长四肢与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不愈合与畸形愈合,慢性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血管与神经损伤。
向 Ta 提问
-
脚崴了不肿但是里面疼怎么办
脚受伤后先休息制动、冷敷,评估损伤程度,若疼痛不缓解或怀疑骨折及时就医,根据检查结果处理,康复期逐步恢复活动、加强脚部保护,儿童需特别注意相关细节。 一、初步处理 1.休息制动: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的脚继续承重,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让受伤的脚得到充分休息,减少行走、站立等动作。比如儿童在玩耍时脚崴了,应立即停止玩耍,坐下或躺下休息。 2.冷敷:在受伤后的72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冷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儿童皮肤较娇嫩,冰袋外面最好用毛巾包裹一下,避免冻伤。 二、评估损伤程度 1.观察症状:密切观察脚部疼痛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是否有畸形、是否能正常活动等。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肿胀逐渐加重、脚部明显畸形等情况,可能存在骨折等较严重的损伤,需要及时就医进行X线等检查。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述可能不准确,家长要更加仔细观察孩子脚部的异常表现。 2.自我判断:可以尝试轻微活动受伤的脚,判断活动时疼痛是否加剧以及活动范围是否受限。如果只是轻微的软组织损伤,活动时疼痛可能相对局限;如果存在韧带损伤等情况,活动时疼痛会明显加重且活动范围受限。 三、就医检查与进一步处理 1.就医指征:如果经过初步处理后疼痛仍无明显缓解,或者怀疑有骨折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可能安排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损伤情况。对于儿童,由于骨折可能存在特殊性,更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2.根据检查结果处理:如果只是单纯的软组织损伤,除了继续休息、冷敷等处理外,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一些外用药物等辅助治疗。如果存在韧带损伤等情况,可能需要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固定等。 四、康复阶段注意事项 1.逐步恢复活动:在损伤逐渐恢复的过程中,要逐步增加受伤脚的活动量。可以先从轻微的活动开始,如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等活动,然后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范围。对于儿童,家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孩子逐步进行康复锻炼,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 2.加强脚部保护:在康复期间,可以使用护踝等辅助器具来保护脚部,帮助稳定踝关节,防止再次受伤。选择合适的护踝很重要,要根据年龄、脚部尺寸等选择合适的型号。儿童使用护踝时要确保舒适且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2025-10-15 14:23:40 -
腰扭伤后一直疼痛怎么办
腰扭伤后要从休息与制动、冷敷与热敷、药物辅助、康复锻炼、就医评估等方面处理,休息制动避免腰部再次受力,急性期冷敷,缓解期热敷,儿童避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疼痛缓解后适度康复锻炼,持续不缓解或伴下肢等异常及时就医。 一、休息与制动 腰扭伤后应立即停止导致扭伤的活动,充分休息。避免腰部再次受力,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对于儿童,要减少其不必要的腰部活动,比如避免过度奔跑、弯腰等;成年人则要注意工作和生活中的姿势,尽量让腰部处于放松状态,卧床休息时可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二、冷敷与热敷 急性期(通常在扭伤后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腰部疼痛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儿童进行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冷敷时间和冰袋温度,避免冻伤;成年人冷敷时也要注意不要直接将冰袋接触皮肤,可垫上毛巾。 缓解期(扭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腰部,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和肿胀的吸收,减轻疼痛。老年人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能过高,防止烫伤;成年人热敷时要保证热敷部位的舒适。 三、药物辅助 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儿童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因为儿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于成年人,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短期使用。不过非药物干预往往是首先考虑的,当疼痛较为明显时再考虑药物辅助。 四、康复锻炼 在疼痛有所缓解后,可以进行一些适度的康复锻炼。例如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仰卧位,双腿屈膝,双手抱住双膝,将膝盖拉向胸部,保持10-15秒,然后放松,重复几次。儿童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在家长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动作要轻柔、缓慢;成年人可以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难度,但要避免剧烈的腰部扭转运动。康复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部的柔韧性,预防再次扭伤。 五、就医评估 如果腰扭伤后一直疼痛且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安排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等,以排除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严重疾病。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腰部疼痛的伴随症状,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太准确,一旦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成年人也要重视持续不缓解的疼痛,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025-10-15 14:21:59 -
肩膀肌肉叫什么
肩前部胸大肌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可使肩关节内收、内旋和前屈,儿童需避不合理肩部过度前屈等,成年人长期伏案易劳损,老年人需避过度内收、内旋肩部;肩外侧三角肌前束起于锁骨外侧半、中束起于肩峰、后束起于肩胛冈共同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中束使肩关节外展,前束协助前屈和内旋,后束协助后伸和外旋,儿童运动要合理控外展、前屈等幅度,成年人姿势不当易引发劳损,老年人三角肌萎缩致肩部外展等功能受限需针对性锻炼肩部外展;肩后部斜方肌起于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能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纤维可上提肩胛骨,下部纤维可下降肩胛骨,儿童期不良姿势影响其形态和功能需保持正确坐姿站姿,成年人长期伏案致肩部姿势异常易使斜方肌紧张引发不适,老年人斜方肌功能退化肩部活动需避过度牵拉可通过适度肩胛骨靠拢动作维持功能。 一、肩前部肌肉——胸大肌 胸大肌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其主要功能为使肩关节内收、内旋和前屈。从年龄因素看,儿童时期胸大肌发育尚不完善,过度的剧烈牵拉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需避免不合理的肩部过度前屈等动作;成年人长期伏案工作等情况易导致胸大肌劳损,出现肩部不适;老年人胸大肌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弱,日常活动中需注意避免过度内收、内旋肩部加重肌肉负担。 二、肩外侧肌肉——三角肌 三角肌分为前束、中束和后束。前束起于锁骨外侧半,中束起于肩峰,后束起于肩胛冈,共同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其中,中束主要使肩关节外展,前束协助肩关节前屈和内旋,后束协助肩关节后伸和外旋。儿童期三角肌力量较弱,运动时需注意合理控制外展、前屈等动作幅度;成年人运动或劳作中三角肌使用频繁,若姿势不当易引发劳损;老年人三角肌萎缩可能导致肩部外展等功能受限,应适当进行肩部外展等针对性锻炼以维持肌肉功能。 三、肩后部肌肉——斜方肌 斜方肌起于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其作用为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纤维可上提肩胛骨,下部纤维可下降肩胛骨。儿童期斜方肌发育过程中,不良姿势可能影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需保持正确坐姿站姿;成年人长期伏案等导致肩部姿势异常时,斜方肌易紧张,引发肩部不适;老年人斜方肌功能退化,肩部活动时需注意避免过度牵拉,以防肌肉损伤,可通过适度的肩胛骨靠拢等动作维持其功能。
2025-10-15 14:20:51 -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吃什么比较好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患者需注意饮食,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维生素D的深海鱼类等,富含钙的牛奶、豆制品等,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香蕉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 一、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手术后患者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促进伤口愈合等。例如瘦肉,像鸡肉、牛肉等,其中富含优质蛋白质。研究表明,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身体组织的修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的患者,每天可以适量摄入瘦肉,一般建议每餐可食用50-100克左右的瘦肉。鱼类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比如鲫鱼,富含多种氨基酸,易于人体吸收利用。患者可以每周吃2-3次鲫鱼,每次食用量约150-200克。 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对伤口愈合有帮助。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如橙子,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的患者每天可以吃1-2个橙子来补充维生素C。 2.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对于骨骼的健康很重要。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深海鱼类,像三文鱼,每周食用1-2次三文鱼,每次约100-150克,能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另外,蘑菇在经过阳光照射后也含有较多维生素D,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蘑菇。 三、富含钙的食物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腰椎术后骨骼的恢复有积极意义。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天建议饮用300-500毫升牛奶,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钙。豆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豆腐,每100克豆腐中含有一定量的钙,患者可以每天食用100克左右的豆腐。 四、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患者可能活动量相对减少,容易发生便秘。蔬菜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如芹菜,每餐可食用100-150克芹菜。水果中的香蕉也是富含膳食纤维的,每天可以吃1-2根香蕉。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在摄入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避免难以消化。而对于年轻患者,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食物的摄入量,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加,影响身体恢复。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例如在选择水果时,要避免过多食用高糖水果,可以选择一些低糖的水果如蓝莓等,并且要根据血糖情况来调整食物的摄入量。
2025-10-15 14:19:24 -
怎么知道脚有没有骨折
脚部骨折可通过观察症状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体格检查(医生初步触诊、关节活动检查)及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来诊断,不同年龄段人群在症状感受、检查表现等方面有差异,X线用于初步判断,CT可清晰显示复杂骨折,MRI可评估隐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肿胀:骨折会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引起肿胀。受伤部位会迅速出现肿胀情况,皮肤可能会发亮、紧绷。年轻人新陈代谢相对较快,肿胀消退可能相对稍快,但如果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肿胀可能恢复较慢;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可能持续时间较长。 畸形:严重骨折时可能会出现脚部畸形,比如脚部形态与正常脚不一样,出现明显的弯曲、缩短等异常改变。这种情况在明显骨折时较易发现,但儿童的骨折有时畸形可能不明显,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判断。 异常活动:骨折后在受伤脚部原本不能活动的部位出现异常活动,像脚部本来只有某个关节能活动,骨折后其他部位也出现了不正常的活动情况。 进行体格检查 医生初步触诊:医生会用手触摸脚部受伤部位,感受是否有骨擦感或骨擦音,这是骨折比较典型的体征。骨擦感是指医生触摸时能感觉到骨折端相互摩擦的感觉,骨擦音是能听到骨折端摩擦的声音。不同年龄人群骨质情况不同,儿童骨韧性较好,骨擦感和骨擦音可能不如成人明显。 关节活动检查:医生会检查脚部各个关节的活动情况,正常情况下关节活动有一定范围,骨折后关节活动会受限或出现异常活动。例如,正常脚部踝关节背屈和跖屈有一定角度范围,骨折后这些活动范围会改变。 借助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判断脚部是否骨折常用的影像学方法。通过X线可以清晰看到脚部骨骼的形态,能发现是否有骨折线、骨骼是否断裂等情况。对于儿童,由于骨骼发育尚未完全,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但能较好地观察骨骼结构;老年人可能有骨质疏松等情况,X线也能帮助发现骨折。一般拍摄脚部正位和侧位X线片,必要时还会加拍斜位片等。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尤其是X线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的三维结构,发现细微的骨折线。比如脚部跟骨等部位的骨折,CT能更准确地判断骨折的粉碎程度、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如怀疑有隐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情况时会用到MRI。它可以显示骨骼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以及是否有隐匿性骨折。对于儿童和老年人,MRI检查相对更安全,能更全面地评估脚部损伤情况。
2025-10-15 14: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