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蠡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创伤骨科工作,擅长四肢与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不愈合与畸形愈合,慢性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血管与神经损伤。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曾赴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伊萨右岸医院短期学习。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参与3项,主持省市课题4项。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发表于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等骨科领域权威杂志。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外固定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肢体矫形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创面治疗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Ilizarov技术组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脊柱修复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创伤学会骨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工作秘书及委员、湖北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基础学组副组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颈肩腰腿痛专业委员会基础委员会、武汉医师协会武汉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肩肘学会委员、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AO(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创伤及AO脊柱会员。担任《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创伤骨科工作,擅长四肢与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不愈合与畸形愈合,慢性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血管与神经损伤。展开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还可以治疗好吗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轻症状者,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有缝合术(适血运好损伤)和成形术(适严重无法缝合),术后需康复。不同人群治疗有特点,儿童治疗谨慎,青少年重运动功能恢复,成年人据情况选治,老年人手术慎评估,非手术重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非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损伤程度较轻、症状不严重的患者,如年轻程度较轻、损伤类型为退变性轻度损伤且无明显交锁等症状的患者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一般采用休息、制动,如使用膝关节支具固定,限制膝关节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同时可进行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还有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维持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 作用机制:物理治疗通过热效应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相关物质运输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可维持肌肉功能,避免因膝关节制动导致的肌肉废用性萎缩,为后续可能的手术或恢复正常活动提供基础。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及适用情况 半月板缝合术:适用于半月板损伤较年轻、损伤部位血运较好的情况,例如桶柄状撕裂等部分损伤部位血运相对较好的患者。通过缝合损伤的半月板,使其愈合。 半月板成形术:对于损伤严重、无法缝合的半月板,如退变性严重损伤、撕裂范围广血运差的患者,可采用半月板成形术,切除损伤的部分半月板,保留未损伤的部分,维持膝关节的基本功能。 术后康复:无论哪种手术方式,术后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一般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后期进行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回归正常生活和运动等。例如术后2-3天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1-2周开始进行膝关节小范围屈伸活动,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 不同人群的治疗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更加谨慎。非手术治疗可能是首选,因为儿童的半月板有一定的修复潜力,但制动时间需根据损伤程度等综合判断,同时康复训练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影响儿童膝关节正常发育。例如儿童半月板损伤后制动时间一般较成人短,康复训练要注重趣味性,以提高儿童的配合度。 青少年:青少年半月板损伤多与运动有关,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治疗上根据损伤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若为适合缝合的损伤,可优先考虑缝合术,因为青少年膝关节仍有较好的修复能力,缝合后恢复较好能更好地满足青少年运动等需求。术后康复要注重恢复运动功能,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过早恢复剧烈运动导致再次损伤。 成年人:成年人半月板损伤治疗根据损伤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或非手术。一般中年以上人群退变性半月板损伤较多,非手术治疗可能缓解症状,但难以完全治愈损伤组织,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则考虑手术。术后康复要注重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和工作需求等。 老年人:老年人半月板损伤多与退变有关,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全身状况等。非手术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如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负担,因为老年人膝关节退变基础上半月板损伤,体重过重会加重膝关节压力。康复训练也以改善日常行走等基本活动能力为主。

    2025-10-11 14:00:13
  • 颈椎病的预防保健

    预防颈椎病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持正确姿势,日常工作学习及睡眠时都要注意姿势正确;适度颈部运动,如颈部伸展和旋转运动;避免颈部过度劳累,控制低头时间、避免颈部受伤;适度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注意颈部保暖,寒冷天气做好颈部保暖防护。 一、保持正确姿势 日常工作学习:无论是伏案工作、使用电脑还是看书学习,都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眼睛与电脑屏幕保持水平,背部挺直,腰部有良好的支撑,使脊柱处于正常的生理曲度。例如,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和书桌,可有效减少颈椎的压力。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正确的坐姿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脊柱仍在发育中,不良姿势易导致颈椎问题。 睡眠姿势:睡眠时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8-15厘米)为宜,且枕头应能支撑颈部,保持颈椎的生理前凸。侧卧时,枕头高度应与肩宽一致,仰卧时枕头可稍低。不同年龄段对枕头的要求略有不同,老年人颈椎可能存在退变,更需要合适的枕头来维持睡眠时的颈椎健康。 二、适度颈部运动 颈部伸展运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颈部伸展,如坐直身体,将头部向一侧缓慢倾斜,用手轻轻向该侧拉头部,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这种运动有助于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对于长期伏案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学生等,可有效预防颈椎僵硬。 颈部旋转运动:缓慢地将头部向左右两侧旋转,旋转幅度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准,每侧旋转5-10次。旋转时要注意速度缓慢,避免过快旋转导致颈部损伤。对于有颈椎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低头人群,定期进行颈部旋转运动能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的稳定性。 三、避免颈部过度劳累 控制低头时间:尽量减少连续低头的时间,一般建议每低头工作或学习30-40分钟,就起身活动颈部和身体5-10分钟。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因工作需要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这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长时间低头玩游戏的人群,患颈椎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要严格控制低头时长。 避免颈部受伤: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要注意保护颈部,避免颈部受到外伤。如进行剧烈运动时(如打篮球、羽毛球等),应佩戴颈部防护装备;乘坐交通工具时要坐稳扶好,避免急刹车等导致颈部突然晃动受伤。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看护,防止其在玩耍时颈部受到撞击。 四、适度体育锻炼 游泳锻炼:游泳是一种非常适合预防颈椎病的运动,尤其是蛙泳。游泳时颈部处于自然伸展状态,能有效锻炼颈部肌肉,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泳方式,如儿童可以从浅水区的简单游泳动作开始,逐渐提高。 瑜伽锻炼:一些瑜伽体式对颈椎有很好的锻炼和保健作用,如猫牛式、下犬式等。瑜伽能帮助拉伸颈部肌肉,改善颈椎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但在进行瑜伽锻炼时,要在专业瑜伽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初学者,避免因姿势不当导致颈部损伤。对于老年人,选择一些温和的瑜伽体式进行锻炼,有助于维持颈椎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五、注意颈部保暖 寒冷天气防护:在寒冷季节,要注意颈部的保暖,可佩戴围巾等。颈部受寒会导致肌肉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发颈部疼痛和颈椎病。例如,冬季骑电动车或摩托车时,要做好颈部的保暖措施,防止颈部受冷。对于患有颈椎病的人群,颈部保暖尤为重要,可缓解疼痛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2025-10-11 13:58:23
  • 先天性脊柱侧弯症状

    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有诸多表现,外观与体态方面有脊柱侧凸、双肩不等高、胸廓不对称;生长发育相关方面有身高增长异常、肢体不等长;神经系统相关方面有神经功能障碍;呼吸循环系统相关方面有呼吸功能受限、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身体状况,及时就医,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治疗方案,护理要注意避免患儿过度劳累等保持正确姿势。 双肩不等高:由于脊柱侧弯,两侧肩膀会出现一高一低的情况,这是因为脊柱侧弯导致身体两侧的肌肉牵拉不平衡,一侧肩膀位置相对较高,另一侧相对较低,可通过观察患儿肩部情况来初步判断,比如让患儿双臂自然下垂,对比两侧肩膀的高度。 胸廓不对称:脊柱侧弯会影响胸廓的发育,导致胸廓左右两侧不对称,可能出现一侧胸廓塌陷,另一侧隆起等情况,这会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等,因为胸廓是容纳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场所,胸廓不对称可能会对心肺的正常位置和功能产生影响,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在生长过程中胸廓不对称逐渐显现。 生长发育相关方面 身高增长异常:先天性脊柱侧弯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增长速度与正常儿童不同,可能出现身高低于同龄人预期的情况,这是因为脊柱侧弯会干扰身体的正常生长力学环境,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身高增长异常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幼儿期可能表现为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学龄期可能与同班同学身高差距逐渐拉大。 肢体不等长:部分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可能伴有肢体不等长的情况,这是由于脊柱侧弯导致骨盆倾斜等原因引起,一侧下肢相对较短,另一侧相对较长,可通过测量双下肢长度来发现差异,在儿童行走或站立时可能会出现步态异常,如跛行等,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在学会行走后逐渐表现出步态异常。 神经系统相关方面 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可能会压迫脊髓等神经结构,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则较为严重,多见于侧弯程度较重且未及时治疗的患儿,年龄较大的儿童或青少年如果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异常及二便问题,需高度警惕脊柱侧弯累及神经的可能。 呼吸循环系统相关方面 呼吸功能受限:当先天性脊柱侧弯影响胸廓形态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功能受限,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肺活量减少等表现,尤其是在活动后更为明显,因为胸廓变形影响了肺部的正常扩张和收缩,影响气体交换,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在剧烈活动后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出现气喘等情况,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功能受限会逐渐加重。 心血管系统影响:严重的脊柱侧弯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心脏移位等情况,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不过相对呼吸功能影响来说较为少见,一般在脊柱侧弯程度非常严重时才会出现,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心脏检查来明确,比如心脏超声等,年龄较大的患儿如果存在严重脊柱侧弯,需关注心脏方面的情况。 对于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脊柱X线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婴幼儿期可能以观察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可根据侧弯程度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如支具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同时在护理方面要注意避免患儿过度劳累,保持正确的姿势等。

    2025-10-11 13:56:34
  • 髋关节是哪个部位

    髋关节是人体下肢与躯干连接的重要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组成,与周围骨骼、肌肉相关,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有病史人群的髋关节各有特点,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成年人结构基本成熟,老年人易有退行性变化,久坐人群易引发髋关节问题,运动人群运动不当易致损伤,髋关节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患者髋关节情况受病情影响。 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骨骼方面:髋臼周围有耻骨、坐骨和髂骨参与构成,它们共同塑造了髋臼的形态,以稳定股骨头。股骨的股骨头通过关节囊与髋臼相连,这种结构使得髋关节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肌肉方面:周围有众多肌肉附着,如前方的缝匠肌、阔筋膜张肌等,后方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这些肌肉为髋关节的运动提供动力,同时也对髋关节起到稳定作用。例如,臀大肌主要负责髋关节的伸展等动作,在行走、奔跑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年龄人群的髋关节特点 儿童:儿童的髋关节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髋臼较浅,股骨头相对较小,关节囊相对松弛,随着年龄增长,髋臼会逐渐加深,股骨头与髋臼的匹配度也会不断改善。例如,新生儿的髋关节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护理和检查时需要特别关注,避免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成年人:成年人的髋关节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关节面光滑,关节囊和周围韧带较为坚韧,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运动负荷,以满足日常行走、站立、奔跑等各种活动的需求。 老年人:老年人的髋关节可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如髋臼和股骨头的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的营养供应减少,磨损逐渐加重,同时骨骼的代谢也发生变化,骨质逐渐疏松,导致髋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如常见的骨关节炎等疾病就与老年人髋关节的退行性变密切相关。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髋关节影响 久坐人群:长时间久坐会导致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尤其是髋部屈肌等处于紧张缩短状态,而髋部伸肌等则相对无力,破坏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平衡,增加髋关节的压力,长期下来可能引发髋关节疼痛等问题。例如,一些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于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更容易出现髋关节不适。 运动人群: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如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对髋关节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助于维持髋关节的健康;但过度运动或运动方式不当则可能导致髋关节损伤,如长跑、高强度的球类运动等,如果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运动强度过大,容易引起髋关节的肌肉拉伤、关节软骨损伤等。 有病史人群的髋关节情况 髋关节疾病患者:例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免疫系统会攻击髋关节的滑膜等组织,导致关节炎症、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破坏髋关节的结构;患有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由于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导致股骨头骨质坏死,进而引起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这些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其他相关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影响髋关节周围血管的血液循环,增加髋关节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患有腰椎疾病的患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影响支配髋关节的神经功能,导致髋关节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需要综合考虑腰椎疾病与髋关节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5-10-11 13:54:33
  • 盆骨骨折有哪些类型

    盆骨骨折有多种分类方式,依据骨折部位分为髂骨、坐骨、耻骨、骶骨骨折等;依据稳定程度分为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依据创伤机制分为撕脱性、挤压性、垂直剪切骨折,不同类型有不同特点及影响。 依据骨折部位分类 髂骨骨折:包括单纯的髂骨翼骨折,多因直接暴力引起,如侧方的撞击等,骨折线多为横行或斜行,一般移位较少;还有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骨折,多是由于肌肉强烈收缩导致撕脱骨折,例如缝匠肌、股直肌等附着点的牵拉可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 坐骨骨折:坐骨结节骨折较为常见,多为撕脱骨折,常见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猛烈收缩时造成坐骨结节的撕脱;坐骨支骨折也不少见,可单独发生或与耻骨支骨折同时存在,多由前后方向的暴力所致。 耻骨骨折:耻骨上、下支骨折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常因侧方挤压暴力等引起,骨折可呈横形、斜形等,有时可伴有耻骨联合分离等情况;耻骨联合分离单独存在时,多是由于直接暴力作用于耻骨联合处,导致耻骨联合韧带损伤甚至分离。 骶骨骨折:骶骨骨折可分为骶骨翼骨折、骶孔骨折、骶骨体骨折及骶尾骨联合分离等。骶骨翼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线可呈斜形等;骶孔骨折一般移位不明显;骶骨体骨折可能涉及骶神经等结构,损伤后可能会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障碍;骶尾骨联合分离多因强大暴力导致骶骨与尾骨之间的连接分离。 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稳定骨折:这类骨折骨折端不易发生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移位。例如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髂骨翼骨折、轻度移位的耻骨支骨折等,骨折端通过骨膜、周围软组织等的维系相对稳定,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治疗上多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骨盆兜带固定等。 不稳定骨折:骨折端容易发生移位或复位后容易再移位。常见于耻骨联合分离明显、骶髂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等情况。此类骨折往往是由于强大暴力引起,骨折端不稳定,可能会损伤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等结构,治疗上多需要手术干预,如切开复位内固定等。 依据创伤机制分类 撕脱性骨折:如前面提到的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坐骨结节等部位的骨折,多是由于肌肉突然强烈收缩,导致肌肉附着点处的骨质被牵拉撕脱。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生撕脱性骨折的情况有所不同,年轻人由于运动等原因肌肉力量较强,更容易出现此类骨折;女性在妊娠、绝经后等特殊时期,骨质状况改变,也可能因相对较小的肌肉收缩力而发生撕脱性骨折。 挤压性骨折:多因骨盆受到前后方向或侧方的暴力挤压所致,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等情况。例如车祸中骨盆被方向盘等挤压,或者高处坠落时骨盆着地受到挤压,可导致耻骨上下支骨折、骶骨骨折等多种类型的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往往损伤较为复杂,可能合并有盆腔内脏器的损伤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都可发生,而对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轻微的挤压暴力也可能导致骨盆挤压性骨折。 垂直剪切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类型,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如高速车祸、高处坠落时身体垂直方向的剪切力作用于骨盆,导致骨盆环的垂直方向不稳定,骨折端移位明显,常合并有盆腔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损伤,这种骨折类型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高能量损伤更易导致此类骨折发生,对患者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恰当的治疗。

    2025-10-11 13:50: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