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蠡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创伤骨科工作,擅长四肢与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不愈合与畸形愈合,慢性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血管与神经损伤。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曾赴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伊萨右岸医院短期学习。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参与3项,主持省市课题4项。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发表于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等骨科领域权威杂志。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外固定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肢体矫形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创面治疗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Ilizarov技术组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脊柱修复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创伤学会骨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工作秘书及委员、湖北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基础学组副组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颈肩腰腿痛专业委员会基础委员会、武汉医师协会武汉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肩肘学会委员、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AO(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创伤及AO脊柱会员。担任《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创伤骨科工作,擅长四肢与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不愈合与畸形愈合,慢性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血管与神经损伤。展开
  • 骨质疏松症遗传不

    骨质疏松症具有遗传相关性,不同年龄、性别受其影响不同,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发病风险,有家族史且伴基础病史者需严密监测骨健康。 年龄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年龄阶段,遗传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可能有所不同。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遗传因素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模式,若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背景,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骼的正常发育可能受到一定潜在影响,不过这一时期通过良好的营养(如充足的钙、维生素D摄入等)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的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遗传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对于中老年人群,遗传因素与后天的骨丢失等过程相互作用,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中老年阶段更需要密切关注骨健康,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骨代谢逐渐失衡,遗传因素可能会加剧骨量丢失的进程。 性别因素的体现 在性别方面,女性相较于男性可能更易受遗传因素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而患骨质疏松症。这是因为女性本身具有一些生理特点,如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若女性携带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遗传基因,在绝经等生理变化时,骨丢失的速度可能会更快,患病风险更高。而男性也可能存在相关遗传易感性,但相对女性来说,在相同遗传背景下,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的调节作用 即使存在遗传易感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例如,充足的钙摄入对于维持骨健康至关重要,无论遗传背景如何,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钙(一般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建议在800-1000mg,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可适当增加);适量的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钙的吸收,可通过晒太阳等方式获取维生素D,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规律的负重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以刺激骨形成,对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来说,能有效增强骨密度,降低患病风险。 病史相关的综合考量 对于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的人群,若本身存在一些可能影响骨健康的基础病史(如甲状腺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则需要更加严密地监测骨健康状况。因为基础病史可能会进一步干扰骨代谢,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此时,除了关注生活方式调整外,可能需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骨量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1 11:10:58
  • 腰椎骨折会瘫痪吗

    腰椎骨折是否会瘫痪与骨折类型、损伤程度、治疗及时性等多种因素相关,爆裂性骨折、严重压缩性骨折、骨折合并脱位等致瘫风险高,早期规范治疗可降风险,康复不当也影响,儿童、老人、女性情况各有特点。 一、骨折类型与损伤程度相关因素 1.爆裂性骨折:当腰椎受到较大暴力时,可能发生爆裂性骨折,骨折块容易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如果压迫严重且未得到及时解除,就有较高的瘫痪风险。例如,高处坠落时臀部或足部着地,力量上传导致腰椎爆裂性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压迫神经。 2.压缩性骨折:轻度的单纯压缩性骨折,若骨折块没有明显移位压迫神经,一般瘫痪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压缩严重,骨折块向后突出压迫脊髓,也可能引发瘫痪。比如老年人骨质疏松情况下,轻微跌倒可能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部分严重压缩的骨折也可能压迫神经。 3.骨折合并脱位:腰椎骨折同时伴有脱位时,脊柱的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神经组织更容易受到牵拉、压迫等损伤,瘫痪发生率明显增高。 二、治疗及时性相关因素 1.早期规范治疗:一旦发生腰椎骨折,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例如,对于有神经压迫的腰椎骨折,尽早进行手术解除神经压迫,能大大降低瘫痪的发生概率。如果能在受伤后6-8小时内进行手术干预,神经功能保留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而延误治疗时间,神经受压时间过长,神经缺血坏死,瘫痪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显著增加。 2.康复治疗的影响:即使经过手术治疗,术后规范的康复治疗也很重要。如果康复不及时或不得当,可能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进而对神经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增加瘫痪遗留或再次发生的风险。 对于儿童腰椎骨折,由于儿童脊柱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儿童腰椎骨折后相对成人可能更易出现脊髓损伤导致瘫痪,但如果能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也可降低瘫痪风险。而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腰椎骨折后瘫痪风险相对较高,且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和治疗来降低瘫痪发生的可能。女性在腰椎骨折后的处理与男性类似,但需注意女性可能存在的特殊生理情况对治疗和康复的影响,比如孕期或哺乳期女性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等。

    2025-10-11 11:08:18
  • 腱鞘炎不能吃什么

    腱鞘炎患者需避免高盐食物,如咸菜等腌制食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避免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等;避免酒精类饮品。特殊人群如儿童腱鞘炎患者因身体发育需更严格遵循,孕妇腱鞘炎患者因关乎自身和胎儿健康也需谨慎避免上述不利于恢复的食物。 具体食物举例:咸菜、腌肉、咸鱼等腌制食品以及一些过咸的加工食品等都属于高盐食物,应尽量避免过多食用。 辛辣刺激性食物 影响机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可能会刺激局部神经,导致炎症部位的疼痛等症状加重,并且可能会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加重局部的充血水肿情况,不利于腱鞘炎的恢复。例如,有临床观察发现,腱鞘炎患者在食用大量辛辣食物后,局部疼痛不适的感觉会明显加剧。 具体食物举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辣椒炒菜、麻辣火锅、含有芥末的调味食品等都属于辛辣刺激性食物范畴。 油腻食物 影响机制:过于油腻的食物如油炸食品(油条、炸鸡等)、动物内脏等,可能会导致身体脂质代谢紊乱等情况,间接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状态,对于腱鞘炎的恢复也没有积极作用。因为过多摄入油腻食物可能会使身体的炎症反应调节受到一定干扰,不利于局部炎症的消退。 具体食物举例:炸薯条、油焖大虾(如果烹饪过程中用油过多)、肥肉等都属于油腻食物。 酒精类饮品 影响机制:酒精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以及免疫系统等。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肝脏进行代谢,这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酒精可能会扩张血管,导致腱鞘炎部位的血液循环出现异常波动,并且会干扰身体对炎症的正常应对机制,不利于腱鞘炎的康复。有相关研究显示,长期饮酒的人群患腱鞘炎等炎症性疾病时,病情往往恢复较慢。 具体饮品举例:白酒、啤酒、葡萄酒等各种含酒精的饮品都应避免过量饮用。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腱鞘炎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严格遵循上述饮食禁忌,因为儿童的身体代谢和对不良饮食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不良饮食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以及腱鞘炎的恢复产生更为显著的不良影响;孕妇腱鞘炎患者则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其饮食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还影响胎儿发育,需更加谨慎地避免上述各类不利于腱鞘炎恢复的食物,以保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5-10-11 11:05:43
  • 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中成药

    三种药物对足底筋膜炎有一定作用,通络开痹片含马钱子粉等,成人遵医嘱用,儿童、孕妇等禁用;藤黄健骨丸由多种成分组成,成年患者可考虑用,老年患者慎用,孕妇禁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者慎用;瘀血痹片含乳香等,成人适用,儿童、哺乳期女性及有出血倾向病史者慎用。 一、通络开痹片 药物成分与作用机制:主要成分有马钱子粉、川牛膝等,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能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等症状,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更多深入研究支撑。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儿童、孕妇以及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人群应禁用。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孕妇使用可能影响胎儿,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可能加重肝肾负担。 二、藤黄健骨丸 药物成分与作用机制:由熟地黄、鹿衔草、骨碎补(烫)、肉苁蓉、淫羊藿、鸡血藤、莱菔子(炒)组成,具有补肾,活血,止痛的功效。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骨代谢,改善骨骼的营养状态,从而对足底筋膜炎相关的骨质及周围组织病变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不过具体如何作用于足底筋膜炎还需进一步明确其在局部的作用途径。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年患者可考虑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孕妇禁用,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者慎用,因为藤黄健骨丸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有相关病史的人群使用需谨慎评估风险。 三、瘀血痹片 药物成分与作用机制:药物组成包括乳香(制)、没药(制)、红花、威灵仙、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定痛的功效。它可能通过促进局部瘀血的消散,改善因瘀血阻滞导致的足底局部气血不畅情况,进而缓解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等症状,但确切的在足底筋膜炎中的作用还需更多针对该病症的研究来证实。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适用,对于儿童、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儿童由于器官功能不成熟,哺乳期女性用药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所以儿童、哺乳期女性应避免使用。有出血倾向病史的人群也需慎用,因为其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加重出血风险。

    2025-10-11 11:02:48
  • 手指肿了是骨折吗

    手指肿了不一定是骨折,骨折有疼痛、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典型表现,非骨折导致手指肿的常见原因有软组织损伤、感染、过敏、关节炎等,发现手指肿了要及时就医,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明确原因,儿童手指肿家长更要重视。 骨折的典型表现 疼痛:骨折部位通常有较剧烈的疼痛,且活动手指时疼痛会明显加剧,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畸形:骨折处可能出现手指形状的改变,比如正常手指是笔直的,骨折后可能弯曲、缩短或成角畸形等,不同类型骨折畸形表现不同。 异常活动:在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比如手指骨折后,原本不该活动的部位出现了异常的活动,这是骨折比较特异的体征,但儿童由于骨骼柔韧性较好,可能异常活动表现不典型。 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但这一体征检查时需谨慎,避免加重损伤,儿童检查时要轻柔操作。 非骨折导致手指肿的常见原因 软组织损伤:手指受到外力撞击,如挤压、扭伤等,导致局部软组织挫伤或拉伤,引起肿胀,一般没有骨折的典型畸形、异常活动等表现,但可能也会有疼痛,不过疼痛相对骨折可能没那么剧烈,儿童玩耍时容易发生此类情况。 感染:手指局部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可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除了肿胀外,可能伴有皮肤温度升高、发红等,儿童皮肤娇嫩,皮肤破损后若护理不当易引发感染。 过敏:接触过敏原后,手指出现过敏反应,也会肿胀,常伴有瘙痒等症状,不同年龄儿童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比如幼儿可能接触某些玩具材质等过敏。 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可出现手指关节肿胀,多为对称性肿胀,还可能伴有晨僵等表现,不同年龄关节炎的类型及表现有差异。 如果发现手指肿了,要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时结合X线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到底是骨折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指肿胀。例如通过X线可以清晰看到手指骨骼是否有断裂等骨折表现。如果是儿童手指肿了,家长更要重视,因为儿童骨折后愈合情况与成人不同,且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需更仔细观察和检查。

    2025-10-11 10:59: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