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蠡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创伤骨科工作,擅长四肢与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不愈合与畸形愈合,慢性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血管与神经损伤。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曾赴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伊萨右岸医院短期学习。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参与3项,主持省市课题4项。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发表于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等骨科领域权威杂志。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外固定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肢体矫形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创面治疗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Ilizarov技术组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脊柱修复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创伤学会骨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工作秘书及委员、湖北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基础学组副组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颈肩腰腿痛专业委员会基础委员会、武汉医师协会武汉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肩肘学会委员、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AO(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创伤及AO脊柱会员。担任《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创伤骨科工作,擅长四肢与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不愈合与畸形愈合,慢性骨髓炎,骨与软组织缺损,血管与神经损伤。展开
  • 腰椎间盘突出会引起脚底发麻吗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引起脚底发麻,这与突出椎间盘压迫神经有关,还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特殊人群处理需谨慎。 一、神经受压机制 当腰椎间盘发生突出时,尤其是腰椎4-5、腰椎5-骶椎1节段的间盘突出,容易压迫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坐骨神经是由腰神经根组成的,当神经根受到压迫时,神经传导功能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感觉异常,包括脚底发麻。例如,腰椎5神经根受压时,可能会引起小腿外侧、足背外侧以及足底外侧等区域的感觉异常,出现发麻等症状;骶椎1神经根受压时,可能会导致足底内侧等区域出现发麻表现。 二、其他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中老年人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等原因,更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相对来说出现脚底发麻等神经受压症状的几率可能更高。而年轻人如果有腰部外伤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脚底发麻,但相对比例较低。 2.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弯腰劳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发生退变和突出,进而增加脚底发麻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腰椎处于前屈位,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大,容易导致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神经。 3.病史因素:有腰部外伤史、腰椎退变病史等的人群,本身腰椎结构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增加,也就更易出现神经受压引起脚底发麻的情况。 如果出现脚底发麻且怀疑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腰椎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药物仅提及名称),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由于孕期身体变化,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处理需更加谨慎,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儿童相对较少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脚底发麻,但如果有外伤等情况也需及时排查。

    2025-10-11 10:31:35
  • 婴幼儿关节总是响的病因是什么

    婴幼儿关节响分为生理性弹响和病理性弹响。生理性弹响因关节囊等结构松弛,随生长发育渐消失;病理性弹响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感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不同病因有相应表现,需及时处理。 病理性弹响 先天性发育异常:某些先天性的骨骼、关节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关节响。例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除了关节响外,还可能表现为单侧下肢活动少、双侧大腿皮肤纹理不对称等。这是因为髋关节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关节在活动时出现异常的摩擦或不稳定,从而产生弹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干预,如通过超声等检查早期发现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避免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和患儿的生长发育。 外伤:如果婴幼儿关节部位曾有过外伤史,如跌倒、碰撞等,可能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骨骼损伤等,进而引起关节响。比如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小的骨折等,在活动关节时会出现弹响,同时可能伴有局部的疼痛、肿胀、哭闹等表现。此时需要仔细观察婴幼儿关节的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X线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骨骼或软组织的损伤,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感染:关节部位的感染也可能导致关节响。虽然婴幼儿关节感染相对较少见,但如化脓性关节炎等,感染会引起关节内的炎症反应,导致关节液成分改变、关节结构破坏等,从而出现关节响,同时还可能伴有关节的红肿、发热、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等治疗,否则可能会严重影响关节的功能。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磷的代谢,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在婴幼儿时期,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可能出现骨骼畸形,如鸡胸、漏斗胸、O型腿或X型腿等,这些骨骼的异常改变会导致关节在活动时出现异常的摩擦或不稳定,从而产生关节响。同时患儿还可能伴有多汗、易激惹、睡眠不安等症状,需要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进行适当的阳光照射等综合治疗来纠正佝偻病,改善关节的情况。

    2025-10-11 10:27:55
  • 腰肌劳损还能干活吗

    腰肌劳损时能否干活分情况,轻度可适度轻松工作但要注意姿势等,重度需避免;干活时要保持正确姿势、控制时间、避免腰部负重,不同人群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重度腰肌劳损:当腰肌劳损症状严重,腰部疼痛剧烈、活动明显受限,此时应避免干活,需充分休息让腰部肌肉得到恢复。因为继续干活会加重腰部肌肉损伤,导致炎症反应加剧,疼痛等症状进一步恶化。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腰部恢复能力较弱,重度腰肌劳损时若继续干活,可能会加速腰部病变进展,影响生活质量。而有长期腰肌劳损病史且病情反复的患者,重度发作时更应停止干活,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促进恢复。 腰肌劳损患者干活时的注意事项 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轻度还是在病情相对稳定时干活,都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站立时应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腰部挺直,腹部收紧;坐位时应选择有良好腰部支撑的椅子,保持膝关节与髋关节呈90度,电脑屏幕高度适中,使眼睛平视。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正确姿势尤为重要,年轻人若长期保持错误姿势干活,易引发腰肌劳损或使病情加重;老年人本身腰椎可能存在一定退变,错误姿势会明显增加腰部压力。 控制干活时间: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控制连续干活的时间,定时休息。一般建议每隔30-60分钟就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做一些简单的腰部活动,如缓慢屈伸腰部、左右旋转腰部等,但动作要轻柔。对于儿童,虽然儿童发生腰肌劳损相对较少,但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参与轻度活动,也需注意控制时间和姿势,避免过早出现腰部问题。 避免腰部负重:干活时应尽量避免腰部负重,如搬运重物等。如果必须搬运,要先蹲下,用腿部力量起身,保持腰部挺直,缓慢搬运,且避免重物过重。对于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更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女性腰部生理结构特点可能使腰部更容易受损;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腰部负重更是大忌,极易诱发腰肌劳损发作或加重病情。

    2025-10-11 10:23:36
  • 核桃仁的功效与作用,对腓骨骨折补钙有作用吗

    核桃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健脑、补肾温肺、润肠通便等功效,但对腓骨骨折补钙作用有限,仅靠核桃仁补钙不够,腓骨骨折患者需从其他更富含钙且易吸收食物获取钙,核桃仁可作辅助营养补充食物,儿童和老年腓骨骨折患者也不能仅依赖核桃仁补钙,需综合多样饮食满足营养需求。 一、核桃仁的功效与作用 核桃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诸多功效与作用。从营养角度看,它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E等)以及多种矿物质等。其具有一定的健脑作用,这是因为其中的营养成分对脑部神经等有一定的滋养作用,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核桃仁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可能对维持大脑正常功能有帮助;另外,它还具有一定的补肾温肺、润肠通便的功效,对于肾阳不足、腰膝酸软以及肺肾两虚、喘咳等情况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同时对于肠燥便秘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二、核桃仁对腓骨骨折补钙的作用 腓骨骨折患者需要适当补充钙等营养物质来促进骨折愈合等。核桃仁中含有一定量的钙元素,但仅靠核桃仁来补钙对于腓骨骨折患者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核桃仁有一定的钙含量,然而骨折愈合等过程需要充足且全面的营养支持。对于腓骨骨折患者来说,仅仅依靠核桃仁补钙是不行的,还需要从其他更富含钙且易吸收的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钙,比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食物。而且,除了钙之外,还需要维生素D等其他营养物质来促进钙的吸收等,所以核桃仁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营养补充食物,但不能将其作为主要的补钙来源来针对腓骨骨折的补钙需求。对于儿童腓骨骨折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求相对更多,更不能单纯依赖核桃仁补钙,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合理饮食来保证钙等营养的充足;对于老年腓骨骨折患者,其自身钙吸收能力可能下降等,也不能仅靠核桃仁补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营养摄入来满足骨折愈合等的营养需求。

    2025-10-11 10:19:43
  • 膝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膝关节置换术后需进行多方面护理,包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异常、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康复锻炼、睡觉时垫薄枕保持膝关节微屈、避免不良姿势、定期按医嘱复查,不同年龄等人群有相应调整要求。 康复锻炼 早期锻炼:术后早期可进行踝关节屈伸活动,每隔1-2小时进行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强度和频率;而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导致伤口疼痛或影响恢复。 中期锻炼:术后1-2周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如在床上进行屈膝、伸膝动作,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3-4次。不同年龄患者的锻炼幅度和力度需调整,年轻患者可逐步增加角度,老年患者则要缓慢进行,防止关节损伤。 后期锻炼:术后2-3周可逐渐增加负重练习,如使用助行器进行部分负重行走,然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负重程度。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更加谨慎,需在专业康复师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 体位护理 睡觉时可在膝关节下方垫薄枕,保持膝关节微屈,避免长时间伸直位,防止关节挛缩。对于肥胖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体位,减轻膝关节压力;妊娠期女性由于身体负担不同,也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选择合适体位,保证膝关节处于舒适且利于恢复的状态。 避免不良姿势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蹲坐、跪位等对膝关节压力较大的姿势。对于经常需要弯腰劳作的人群,术后要调整工作方式,减少对膝关节的不良影响;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术后要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管收缩,不利于伤口愈合和膝关节恢复。 定期复查 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要进行X线等检查,了解膝关节恢复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复查间隔和具体检查项目可能因个体恢复差异有所不同,通过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康复方案。

    2025-10-11 10:16: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