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肝脏肿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复杂胆道疾病的诊治及肝移植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擅长肝脏肿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复杂胆道疾病的诊治及肝移植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展开
个人擅长
肝脏肿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复杂胆道疾病的诊治及肝移植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展开
  • 验肝功能能验出肝癌吗

    验肝功能不能直接确诊肝癌,但其某些指标异常可能与肝癌相关,肝癌诊断还需结合甲胎蛋白等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检查以及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一般人群、乙肝、丙肝、肝硬化等特殊人群有不同的肝癌筛查建议,如一般人群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缩短间隔或更密切监测。 一、肝功能检查与肝癌的关联 肝功能检查中的某些指标异常可能与肝癌相关,但单纯的肝功能检查不能直接确诊肝癌。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项目。例如,肝癌患者可能出现胆红素升高(如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白蛋白降低等情况,但这些指标异常也可见于其他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二、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性 甲胎蛋白(AFP):AFP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不过,也有部分肝癌患者AFP并不升高,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肝癌细胞中,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Ⅱ(PIVKA-Ⅱ)异常升高,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尤其是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三、影像学检查在肝癌诊断中的关键作用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价格相对低廉、操作简便,可以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初步判断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等,但对于一些小的肝癌病灶可能存在漏诊的情况。 CT检查: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细节,对于肝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发现较小的肝癌病灶,并且能够了解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比CT更高,在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分期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肝癌、小肝癌等的诊断有独特优势。 四、不同人群验肝功能与肝癌筛查的建议 一般人群:对于没有基础肝脏疾病的一般人群,如果想要筛查肝癌,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AFP检测以及超声检查等。一般可以每年进行一次相关检查。如果存在一些高危因素,如患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酗酒等,建议缩短筛查间隔时间,例如每半年进行一次相关检查。 特殊人群: 乙肝患者:乙肝患者本身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除了定期进行肝功能、AFP、超声等检查外,还需要按照乙肝的规范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如服用抗病毒药物等,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丙肝患者:丙肝患者也需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定期进行肝癌相关筛查,因为丙肝病毒持续感染也容易引发肝癌。 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几率较高,这类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监测,除了上述检查项目外,可能还需要更频繁地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每3-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或CT、MRI检查等。

    2025-09-30 12:13:53
  • 肝功三项包括哪些

    肝功三项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肝细胞受损时其水平升高,不同年龄人群参考值有差异,受饮酒、肝病病史等影响;AST严重肝细胞损伤时才释放,常见于重型肝炎等,年龄不同参考值有差异,受心肌梗死等病史干扰;总胆红素反映肝脏处理胆红素及代谢情况,升高见于黄疸性疾病,不同年龄人群参考值不同,受胆道疾病、溶血病史等影响。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意义: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它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各种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能引起ALT升高。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ALT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一般来说,成人ALT正常参考值为5~40U/L,儿童可能相对略高。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需警惕酒精性肝病导致的ALT升高;有基础肝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如乙肝患者等,ALT监测有助于评估病情变化。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由于肝细胞代谢等特点,ALT可能与成人有不同范围;性别上一般无显著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大量饮酒会明显影响ALT水平;病史方面,既往有肝病病史的人群ALT基础水平可能异常。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意义: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被破坏,AST才会释放到血液中。AST升高常见于较严重的肝细胞损伤,如重型肝炎等,也可见于心肌梗死等其他组织损伤情况。其正常参考值与ALT类似,成人一般为8~40U/L。不同年龄儿童的AST正常范围也有相应标准。对于有心肌梗死病史的人群,需注意AST升高可能不是单纯肝脏问题;有慢性肝病病史的人群,AST升高结合ALT等指标可辅助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 2.影响因素:年龄不同参考值有差异;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等可能影响,但不如ALT与饮酒关系密切;病史方面,心肌梗死病史会干扰AST的单纯肝脏相关解读。 三、总胆红素(TBil) 1.意义: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反映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以及胆红素代谢的情况。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黄疸性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其正常参考值成人一般为3.4~17.1μmol/L。不同年龄人群的总胆红素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胆红素代谢特点导致其正常参考值与成人有差异。对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常见情况,但也需警惕病理性黄疸导致的总胆红素异常升高;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要考虑阻塞性黄疸引起的总胆红素升高可能。 2.影响因素:年龄对新生儿和儿童的总胆红素正常范围影响显著;性别一般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某些特殊饮食等一般不直接影响总胆红素,但如果有溶血相关因素的生活方式(如接触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等)可能影响;病史方面,胆道疾病、溶血病史等都会对总胆红素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2025-09-30 12:13:41
  • 急性肝衰竭怎么诊断

    急性肝衰竭通过详细病史采集(包括既往肝病、药物、毒物接触、妊娠等史)、观察临床表现(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出血倾向等)、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凝血功能、病原学等)、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及必要时肝活检综合诊断,需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有肝脏疾病史,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近期是否有服用可能肝损伤的药物史,如某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是否有接触有毒物质史,像毒蕈等;是否有妊娠相关情况(如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病史特点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多与先天性代谢性肝病、病毒感染等相关,妊娠期女性则需考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特殊情况。 二、临床表现观察 1.一般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进行性加重,短期内体力明显下降;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急性肝衰竭可能精神萎靡等表现更突出。 2.黄疸表现 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且黄疸可能迅速加深,这是因为肝脏合成、代谢胆红素的功能严重受损。 3.出血倾向 可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是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等原因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三、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指标 血清胆红素:通常明显升高,总胆红素一般>171μmol/L,且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早期可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酶胆分离现象,即ALT、AST迅速下降,而胆红素持续升高。 白蛋白: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受损,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2.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 3.病原学检查 如果考虑病毒感染相关,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对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检测相关特异性指标等。 4.其他检查 如肾功能检查,可能出现尿素氮、肌酐升高等肾功能受损表现;电解质检查可发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可观察肝脏大小、形态等,急性肝衰竭时肝脏可能缩小等改变,还可协助排除其他引起肝损害的原因,如胆道梗阻等。 2.CT或MRI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等,有助于了解肝脏有无坏死、占位等情况,但一般在病情相对稳定时进行。 五、肝活检(有创检查,需谨慎评估) 肝活检可以直观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对于明确急性肝衰竭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有重要价值,但要考虑到出血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确、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肝活检可能有助于精准诊断。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时的肝活检等综合手段来诊断急性肝衰竭,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09-30 12:13:24
  • 肝硬化腹水晚期症状有哪些

    腹水相关晚期肝硬化患者有多种表现,腹部会明显膨隆如蛙腹,过多腹水向上压迫膈肌致呼吸困难;全身有极度乏力、消瘦表现;还会出现尿量减少、腹胀加重等情况,这些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状况。 一、腹水相关表现 1.腹部膨隆: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腹部会明显膨隆,像蛙腹样外观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腹腔内积聚了大量液体,使得腹部体积增大。由于腹腔内压力增高,患者可能会感觉腹部有胀满感,行动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行走时会因腹部沉重而步伐缓慢。对于有基础肝病的患者,随着腹水的增多,腹部膨隆的情况会逐渐加重,且这种膨隆在仰卧位时更为明显,可观察到腹部呈圆形向外突出。 2.呼吸困难:当腹水过多时,会向上压迫膈肌,导致胸腔空间变小,影响肺部的正常扩张和收缩,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尤其是在活动后症状会更加明显。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本身肺功能就相对较弱的患者中可能更为突出,因为他们的呼吸储备功能相对较差。例如,一位60岁有长期乙肝病史的肝硬化腹水晚期患者,可能会在日常轻微活动,如慢走几步后就出现明显的气促,需要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 二、全身症状表现 1.乏力:患者会感到极度乏力,即使是轻微的活动也会觉得力不从心。这是因为肝硬化晚期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机体代谢功能紊乱,营养物质合成和利用障碍,导致能量产生不足。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乏力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年轻女性患者可能会在日常家务劳动后就明显感觉到疲倦,而老年男性患者可能在晨起后就会有全身无力的感觉。而且这种乏力感会随着腹水的加重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消瘦:由于肝脏功能减退,蛋白质合成减少,加上食欲不振等因素,患者会出现消瘦的情况。体重会逐渐下降,身体变得虚弱。消瘦在长期患病、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中较为常见,比如一些患有酒精性肝硬化腹水晚期的患者,往往因为长期饮酒导致食欲下降,同时肝脏对营养的代谢利用出现问题,进而出现明显的消瘦,身体的肌肉量减少,皮下脂肪也显著变薄。 三、其他相关表现 1.尿量减少:腹水的形成会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肾脏的滤过功能受到影响,使得尿液生成量降低。对于有肝硬化腹水晚期的患者,尿量减少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而且随着腹水程度的加重,尿量减少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例如,患者每天的尿量可能从正常的1500-2000ml减少到500ml以下。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尿量减少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早出现因尿量减少导致的身体不适,如水肿加重等情况。 2.腹胀加重:除了腹部膨隆带来的胀满感外,腹水增多还会使腹胀进一步加重。患者会感觉腹部胀满不适,影响进食,导致食欲进一步下降。这种腹胀感在进食后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进食会使胃肠道内气体和食物积聚,加重腹腔内的压力。对于患有肝硬化腹水晚期的患者,尤其是合并有胃肠道淤血的情况时,腹胀会更加严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2025-09-30 12:13:05
  • 肝炎肝痛会痛多久

    肝炎肝痛的疼痛时长因病因、病情轻重、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而异,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痛一般数天至数周,慢性肝炎肝痛时长不固定,个体差异中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均有影响,需综合多因素判断,出现肝痛应及时就医规范诊治。 急性病毒性肝炎:若为甲型肝炎等急性病毒性肝炎,部分患者出现肝区疼痛,一般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疼痛会逐渐减轻,可能数天至数周不等。例如一些研究显示,经过规范休息、护肝等治疗,多数患者肝痛在几周内缓解,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免疫状况、感染病毒数量等有差异,免疫较强且病毒量少者可能恢复更快,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慢性肝炎: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等慢性肝炎患者,肝痛时长更不固定。病情稳定时可能偶有隐痛或胀痛,发作时疼痛时间可能数小时至数天不等。若病情处于活动期,肝脏炎症反应明显,肝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有的患者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且容易反复。这与患者自身的病毒复制情况、是否规范治疗等相关,如病毒持续高复制且未得到有效抑制,肝脏炎症持续存在,肝痛就难以快速缓解。 个体差异的影响 年龄因素:儿童患肝炎时,由于其机体的生理特点,对疼痛的耐受及病情进展等与成人有别。儿童肝炎导致的肝痛持续时间可能因儿童的免疫发育情况等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儿童肝炎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治疗,肝痛缓解相对较快,但具体仍需根据病情判断,年龄较小的儿童表述疼痛可能不够准确,需要密切观察。而老年患者患肝炎时,往往机体功能衰退,肝脏的代偿能力下降,肝痛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且病情变化更需谨慎对待,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肝炎的恢复进程,从而影响肝痛的时长。 性别因素:一般而言,性别本身对肝炎肝痛的时长影响不具有决定性,但在病情观察中需考虑到不同性别的生理差异对病情发展的潜在影响。比如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机体的内分泌等状态变化可能对肝脏炎症的反应有一定影响,但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性别直接决定肝痛的具体时长,还是主要取决于肝炎本身的病情状况、治疗情况等。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患者在患肝炎期间仍继续熬夜、过度劳累、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肝痛持续时间延长。相反,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充足休息、合理饮食、避免饮酒等,有助于肝脏修复,可能使肝痛更快缓解。例如长期酗酒的肝炎患者,其肝脏损伤更严重,肝痛往往比不饮酒的患者持续时间更长且更难控制。 病史因素:既往有其他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肝硬化基础上并发肝炎活动,肝痛的持续时间通常会比既往无基础肝病的患者更长,病情也更复杂。因为肝硬化会导致肝脏结构改变,炎症反应更容易持续,且肝脏的代偿能力进一步下降,所以肝痛的缓解会更困难,疼痛持续时间可能延长至数月甚至更久,并且复发的可能性也更高。 总之,肝炎肝痛的具体疼痛时长难以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一旦出现肝炎相关肝痛,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诊治以促进疼痛缓解和病情控制。

    2025-09-30 12:13: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