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肝脏肿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复杂胆道疾病的诊治及肝移植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擅长肝脏肿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复杂胆道疾病的诊治及肝移植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展开
个人擅长
肝脏肿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复杂胆道疾病的诊治及肝移植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展开
  • 怎么检查有没有肝硬化

    肝硬化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转氨酶、蛋白、胆红素变化)、凝血功能(PT延长、INR升高)、血清学标志物(AFP轻度升高需警惕肝癌);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观察肝大小形态、门静脉等)、CT(显示肝形态结构、助诊肝癌)、MRI(检测敏感性高,评估肝体积形态等);肝活检是诊断金标准,有创但可明确诊断,儿童和老年患者需谨慎评估风险。 一、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血清转氨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硬化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失代偿期可能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不一定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过程中,ALT和AST的变化与肝细胞的损伤程度相关,早期可能轻度升高,随着病情进展,若肝细胞大量坏死,其水平可能不再显著升高。 血清蛋白:白蛋白会降低,球蛋白会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会倒置。因为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场所,肝硬化时肝脏合成功能减退,白蛋白生成减少;而球蛋白主要由免疫系统细胞产生,肝硬化时免疫反应活跃,球蛋白生成增多。 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可能会升高,提示肝细胞损害及胆红素代谢障碍。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功能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2.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肝硬化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PT和INR可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PT延长和INR升高提示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明显减退。 3.血清学标志物检查 甲胎蛋白(AFP):在肝硬化患者中,AFP可有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400μg/L,若AFP明显升高,需警惕合并原发性肝癌的可能。这是因为肝细胞再生时AFP会升高,而原发性肝癌细胞也会大量分泌AFP。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 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肝硬化时肝脏可能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还可以观察门静脉系统,门静脉内径增宽(>13mm)提示门静脉高压,同时可发现是否有脾大、腹水等情况。例如,通过超声可以清晰看到肝硬化患者肝脏的形态改变,以及门静脉、脾静脉等血管的情况,超声检查方便、无创,是肝硬化筛查的常用方法之一。 2.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发现早期肝硬化的细微改变。可以看到肝脏各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脾脏增大,门静脉、脾静脉等血管扩张等。在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时,CT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例如,CT平扫能发现肝脏的形态异常,增强扫描对于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3.磁共振成像(MRI) 对肝脏病变的检测敏感性较高,能更准确地评估肝脏的体积、形态以及有无结节等。对于肝硬化的诊断与CT类似,但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尤其是对于一些细微的肝脏病变的显示。例如,MRI在显示肝脏组织的细节方面可能优于CT,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优势。 三、肝活检 1.肝穿刺活检 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通过穿刺获取少量肝脏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结构,判断有无假小叶形成等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但肝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等。不过对于一些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情况,肝活检可以明确诊断。例如,当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是否为肝硬化时,肝活检可以提供准确的病理依据。对于儿童患者,肝活检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风险,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进行。对于老年患者,也要考虑其凝血功能等情况,评估穿刺风险。

    2025-09-30 13:39:17
  •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怎么诊断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从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肾活检病理检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包括一般表现及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有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肾活检是重要手段且有相应病理特点;需与其他肾小球肾炎鉴别。 一、临床症状评估 一般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表现,蛋白尿可为轻度至重度不等,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特点,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在生长发育方面受一定影响,女性患者可能因月经等生理因素对血尿等表现的观察有一定干扰。对于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史的人群,需密切关注是否出现上述泌尿系统相关症状。 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全身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但这些表现并非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若为阳性提示可能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需进一步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以明确病毒复制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抗体检测结果可能因免疫系统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抗体产生情况可能与成人不同。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HCV-R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HCV-RNA,可明确丙型肝炎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对诊断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有重要意义。 尿液检查 尿常规:观察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可能受损,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尿常规正常参考值不同,例如儿童的尿常规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需依据儿童相应的正常参考值进行判断。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准确测定24小时尿液中的蛋白含量,能更精确地评估蛋白尿的程度,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Scr):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但血肌酐的正常范围受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素影响,例如肌肉量较少的女性血肌酐正常范围可能低于男性,儿童的血肌酐正常范围也与成人不同。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eGFR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能更准确地反映肾功能状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肾功能评估有重要意义。 三、肾活检病理检查 肾活检的必要性:肾活检是诊断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有助于确诊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理类型。对于考虑为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若条件允许应尽早进行肾活检。 病理特点: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多样,常见的有膜性肾病等。通过肾活检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相应的病理特征,如膜性肾病时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免疫荧光可见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或抗体沉积等。不同年龄患者的肾活检病理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病理特征符合相应的病理类型特点。 四、鉴别诊断 与其他肾小球肾炎鉴别: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小球肾炎相鉴别,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相关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以及肾活检病理检查等进行鉴别。例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一般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证据,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指标异常等不同之处。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鉴别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其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如儿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一些类型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和临床及病理表现,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不同。

    2025-09-30 13:38:57
  • 肝功能哪个指标最重要

    很难简单判定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哪个指标最重要,不同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肝脏功能状态,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常需综合多个指标分析,如诊断肝炎会同时检测相关指标,评估肝硬化预后会结合多种指标。 一、谷丙转氨酶(ALT) 意义: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谷丙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ALT水平升高。它是反映肝细胞损伤非常敏感的指标之一,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多种肝脏疾病都会引起ALT明显升高。例如,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20倍甚至更高。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是感染了甲肝病毒引起的肝炎,ALT也会显著升高,而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略有不同,一般儿童的ALT正常参考值比成人相对偏高一些。 二、谷草转氨酶(AST) 意义: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严重受损,发生线粒体破坏时,AST才会释放到血液中。AST升高常见于比较严重的肝脏病变,如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肝衰竭等。AST与ALT的比值也有一定意义,例如在酒精性肝病时,AST升高往往比ALT更明显,AST/ALT比值常大于2。在不同性别上,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AST的显著不同,但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和成人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儿童的AST正常参考值范围也有其自身特点。 三、总胆红素(TBil) 意义: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它是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重要指标。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例如,肝细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中度升高,一般在51-342μmol/L之间;溶血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通常超过正常范围很多;阻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对于新生儿来说,生理性黄疸也会引起总胆红素升高,但有一定的正常范围和发展规律,与成人不同,新生儿需要密切监测总胆红素水平,因为过高的胆红素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四、白蛋白(ALB) 意义: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蛋白,它反映了肝脏的合成功能。当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时,白蛋白水平会降低,常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肝衰竭等。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广泛受损,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白蛋白合成和代谢情况与成人不同,儿童的白蛋白正常参考值范围也有其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比如婴儿的白蛋白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五、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意义: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的重要指标,INR是PT的标准化表示。当肝脏病变导致合成凝血因子功能障碍时,PT会延长,INR会升高。例如,在肝衰竭时,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严重下降,PT明显延长,INR显著升高,这对于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凝血功能发育尚未完善,PT和INR的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在评估儿童肝脏疾病时需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 很难简单地说哪个指标最重要,因为不同的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主要反映肝细胞的损伤情况;总胆红素反映胆红素代谢和胆汁淤积情况;白蛋白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在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往往需要综合多个指标进行分析,比如在诊断肝炎时,会同时检测ALT、AST、总胆红素等指标来全面判断肝脏的损伤、胆红素代谢等情况;在评估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时,会结合白蛋白水平、PT及INR等指标。

    2025-09-30 13:38:44
  • 肝主要坐落于右季肋区及腹上区呈楔形分左右叶质地柔软红褐色,具代谢(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解毒、合成胆汁功能,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相关检查含肝功能(ALT、AST、胆红素、白蛋白变化意义)、影像学(超声、CT、MRI)、肝穿刺活检,预防保健需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避免酗酒、定期体检),特殊人群如儿童用药谨慎、老年人用药留意肝影响、有基础病史者依情况监测治疗。 一、肝的解剖与生理结构1.肝的位置与形态:肝主要坐落于右季肋区及腹上区,大部分被肋弓所覆盖,呈现楔形,分为肝左叶、肝右叶等,其质地柔软且呈红褐色。2.肝的生理功能(1)代谢功能: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能将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再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稳定;参与脂肪代谢,可进行脂肪的合成与分解;参与蛋白质代谢,能合成多种血浆蛋白,像白蛋白等,对维持机体蛋白质平衡起到重要作用。(2)解毒功能:通过氧化、还原、结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把体内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低且易于排出体外的物质。(3)合成胆汁:肝脏会合成胆汁,胆汁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二、常见肝脏疾病及相关检查1.常见肝脏疾病(1)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发,例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感染可致使肝脏出现炎症,其中乙肝主要通过母婴、血液、性传播等途径,丙肝多通过血液传播等。(2)脂肪性肝炎:与肥胖、高脂饮食、糖尿病等因素相关,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堆积从而引发炎症反应。(3)肝硬化:常由长期肝炎、酗酒等情况导致,肝组织出现纤维化以及假小叶形成,进而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等表现,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4)肝癌:包含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长期酗酒等有密切关联。2.相关检查(1)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质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二者升高提示肝细胞受到损伤;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胆红素异常与黄疸相关,不同类型的黄疸(如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有着不同的胆红素变化特点;白蛋白(Alb)由肝合成,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合成会减少。(2)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初步观察肝的大小、形态以及有无占位性病变等;CT和MRI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肝组织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发现肿瘤等病变;肝穿刺活检可明确肝组织病变的性质,比如鉴别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三、肝脏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健康生活方式(1)饮食方面: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像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以维持肝的正常代谢功能。(2)避免酗酒:长期大量饮酒极易引发酒精性肝病,严重影响肝的正常功能,所以应尽量避免酗酒。(3)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肝炎家族史、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肥胖、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脏病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1)儿童:肝发育尚不成熟,用药时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若患有基础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减少对肝的不良影响。(2)老年人:肝代谢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减慢,容易在体内蓄积,用药时要留意药物对肝的影响,定期监测肝功能,根据肝的状况调整用药方案。(3)有基础病史人群:如乙肝患者需定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等指标,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进展;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性肝病的发生,通过稳定血糖水平来保护肝脏功能。

    2025-09-30 13:38:42
  • 肝功能衰竭有哪些症状

    肝功能衰竭有多种症状表现,全身症状有乏力、发热;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有黄疸表现即皮肤巩膜黄染;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有肝性脑病相关精神神经症状;有腹水相关腹部膨隆等表现。 一、全身症状 乏力:是肝功能衰竭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极度疲倦,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代谢能力下降,身体能量供应出现障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均可能出现,例如儿童肝功能衰竭时也会表现出比平时明显的倦怠,活动耐力显著降低;成年女性患者可能在日常家务活动中就容易感到力不从心。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7.5℃-38.5℃左右,可能与肝脏炎症反应、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基础肝病病史的人群,如本身就患有乙型肝炎等,发生肝功能衰竭时更容易出现发热症状,因为基础肝病导致机体免疫状态改变,炎症反应更易被激发。 二、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几乎所有肝功能衰竭患者都会出现食欲明显下降,对食物缺乏兴趣,这与肝脏分泌胆汁功能异常、胃肠道淤血水肿等因素相关。儿童肝功能衰竭时可能表现为拒食,婴幼儿喂养困难;成年男性如果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导致酒精性肝功能衰竭,也会出现食欲减退,甚至厌恶油腻食物。 恶心、呕吐:常与食欲减退伴随出现,由于肝功能受损,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以及毒素刺激胃肠道等原因引起。例如在肝性脑病前驱期,患者可能会频繁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进一步加重机体的营养不良状态。 腹胀:多因胃肠道淤血、腹水形成等原因导致,患者自觉腹部胀满不适。对于老年肝功能衰竭患者,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加上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腹胀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呼吸等情况。 三、黄疸 皮肤、巩膜黄染:是肝功能衰竭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巩膜等组织中,使其发黄。黄疸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表现为面部、颈部皮肤轻度发黄,重者全身皮肤呈深黄色,甚至伴有瘙痒。不同年龄人群黄疸表现可能有差异,新生儿肝功能衰竭出现黄疸时,需要特别关注胆红素水平变化,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高胆红素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四、出血倾向 皮肤瘀点、瘀斑: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皮肤可出现散在的瘀点、瘀斑。例如在采血或静脉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不易消退的瘀斑,对于有创伤的情况,出血时间会延长。老年患者本身凝血功能相对较差,肝功能衰竭时出血倾向可能更明显,更容易出现皮肤瘀斑等表现。 鼻出血、牙龈出血:也是常见的出血表现,鼻腔黏膜和牙龈组织血管丰富,凝血功能异常时容易发生出血。对于患有肝功能衰竭的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这与全身凝血功能紊乱有关。 五、肝性脑病相关症状 精神神经症状:早期可表现为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如原本性格开朗的人变得抑郁,原本安静的人变得躁动不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儿童肝性脑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然后逐渐出现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等。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肝功能衰竭出现肝性脑病时,这些精神神经症状的出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六、腹水相关症状 腹部膨隆:当肝功能衰竭导致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情况时,会出现腹水,患者腹部逐渐膨隆,严重时腹部外形如蛙腹。大量腹水会压迫腹腔内器官,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对于肥胖人群合并肝功能衰竭出现腹水时,呼吸困难等表现可能更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会明显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2025-09-30 13:38:1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