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骨关节炎、四肢骨折、颈腰椎病及骨肿瘤的治疗。
向 Ta 提问
-
肩周炎锻炼方法
钟摆运动是患者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身体前倾约90度患侧手臂以肩部为中心做摆动以借助重力缓解肩部粘连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老年人需缓慢进行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者摆动幅度不宜过大;爬墙运动是患者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指腹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以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年轻且肩部活动度尚可者可适当加快爬动速度若有肩部骨折病史需在医生评估允许后进行;拉伸运动为患者采用坐姿或站姿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臂缓慢向身体方向牵拉使患侧肩部肌肉得到拉伸女性患者手部力度适中肩部肌腱炎病史者拉伸力度需轻柔以不引起疼痛为度;旋转运动是患者坐在椅子上患侧手臂屈肘90度以肩关节为轴做内旋和外旋动作以增强肩关节旋转功能年龄较大患者旋转幅度不宜过大有肩关节脱位病史者需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钟摆运动 1.动作要领:患者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身体前倾约90度,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做前后、左右方向的摆动,可逐渐增大摆动范围,每天练习3-4组,每组摆动10-15次。 2.作用及注意事项:该运动能借助重力缓解肩部粘连,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老年人进行时需缓慢进行,避免因平衡不佳导致摔倒;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者,摆动幅度不宜过大,以防诱发不适。 二、爬墙运动 1.动作要领:患者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指腹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尽量提高手指高度,重复3-5组,每组爬动次数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 2.作用及注意事项:有助于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对于年轻且肩部活动度尚可的患者可适当加快爬动速度,但幅度仍需适中;若有肩部骨折病史,需在医生评估允许后再进行,避免加重损伤。 三、拉伸运动 1.动作要领:患者可采用坐姿或站姿,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臂,缓慢向身体方向牵拉,使患侧肩部肌肉得到拉伸,每次保持拉伸状态15-20秒,重复3-4组。 2.作用及注意事项:能放松肩部紧张肌肉。女性患者进行时要注意手部力度适中,避免因用力不当造成肩部软组织损伤;有肩部肌腱炎病史者,拉伸力度需轻柔,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四、旋转运动 1.动作要领:患者坐在椅子上,患侧手臂屈肘90度,以肩关节为轴做内旋和外旋动作,内旋时尽量将手向背部靠近,外旋时尽量将手向身体外侧伸展,每组内旋和外旋各进行10-15次,每天练习3-4组。 2.作用及注意事项:可增强肩关节旋转功能。年龄较大患者旋转幅度不宜过大,防止肩部关节过度磨损;有肩关节脱位病史者,旋转运动需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引发再次脱位。
2025-10-15 14:19:24 -
腱鞘炎症状是什么
腱鞘炎局部疼痛因类型而异,屈肌腱腱鞘炎晨起或休息后活动始痛活动后稍缓持续活动又加重,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疼痛在腕桡侧可放射并在拇指活动或腕用力时加剧且夜间可影响睡眠,儿童因表述不清需家长察肢体活动异常,中老年因劳损病史疼痛反复随活动量变化;患处常肿胀,手指屈肌腱腱鞘炎患指掌指关节处肿胀隆起,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桡侧肿胀按压有压痛,长期重体力或频繁手部运动者肿胀更明显消退慢,生活方式规律手部活动少者肿胀较轻;患者有不同程度活动受限,手指屈肌腱腱鞘炎手指屈伸困难有弹响卡顿严重可交锁,腕部腱鞘炎手腕活动受限影响日常活动,儿童表现为手部不愿活动握持物品困难,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及负重等因素活动受限对日常家务影响大需注意休息康复。 一、局部疼痛 腱鞘炎患者常出现局部疼痛症状,其疼痛特点因腱鞘炎类型而异。例如屈肌腱腱鞘炎,多表现为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持续活动后又会加重;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疼痛常位于腕部桡侧,可放射至手背或前臂,在拇指活动或腕部用力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疼痛可在夜间影响睡眠。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腱鞘炎引起的疼痛可能因表述不清需家长密切观察其肢体活动异常来察觉;中老年人群则可能因既往劳损等病史导致疼痛反复出现且程度随活动量增加而变化。 二、肿胀 患处通常会出现肿胀现象,患病部位可见明显肿胀,触诊时可感觉到局部组织增厚。以手指屈肌腱腱鞘炎为例,患指的掌指关节处可能会有肿胀隆起,用手触摸能发现较正常组织增厚;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时,腕部桡侧部位会有肿胀,按压肿胀处可能有压痛感。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肿胀表现略有差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手部运动的人群,因手部过度使用,肿胀可能更为明显且消退较慢;而生活方式较规律、手部活动较少的人群,肿胀程度相对较轻。 三、活动受限 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情况。手指屈肌腱腱鞘炎患者常表现为手指屈伸困难,有弹响或卡顿现象,严重时手指可能突然不能屈伸,呈“交锁”状态;腕部腱鞘炎患者手腕活动受限,如握拳、伸腕、屈腕等动作会受到影响,影响日常的抓握、书写、操作工具等活动。在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腱鞘炎导致的活动受限可能因儿童自身表述能力有限,表现为手部不愿活动、握持物品困难等;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及孕期手部可能的负重等因素,腱鞘炎引起的活动受限可能会对日常家务劳动等造成较大影响,需特别注意休息和适当康复处理。
2025-10-15 14:18:24 -
肩膀拉伤怎么办
肩膀拉伤后分早期、中期、后期处理,早期要休息、冰敷;中期需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后期进行康复锻炼如肩部绕环、外展等,若肩膀疼痛剧烈不缓解、出现畸形无法活动、伴有手臂麻木无力等神经损伤表现需及时就医,儿童、老年人有相应情况也应尽快就医。 一、肩膀拉伤后的早期处理 1.休息:肩膀拉伤后首先要停止导致受伤的活动,让肩膀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如果是因为运动导致的肩膀拉伤,应立即停止该项运动。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休息的重要性是相同的,儿童在玩耍时肩膀拉伤也需要立即停止相关玩耍动作休息。 2.冰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以进行冰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的肩膀上,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冰敷3-4次。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出血和肿胀。对于儿童,冰敷时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时间过长,可垫上毛巾,防止冻伤;成年人也需注意控制冰敷时间和力度。 二、肩膀拉伤后的中期处理 1.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肩膀进行加压包扎,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效果。不同年龄人群包扎时的松紧度可根据其皮肤状况和肿胀程度适当调整,比如儿童皮肤较娇嫩,包扎时更要轻柔且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2.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肩膀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使用枕头等将肩膀垫高。 三、肩膀拉伤后的后期康复 1.康复锻炼 肩部绕环:缓慢地做肩部的绕环运动,向前绕环和向后绕环交替进行,每次绕环10-15圈,每天可进行3-4组。这种锻炼可以帮助恢复肩膀的活动范围,儿童进行锻炼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力度和幅度。 肩部外展:慢慢将肩膀外展,达到最大幅度后保持几秒再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肩周炎等基础疾病的人,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锻炼强度和方式。 四、就医指征 如果肩膀拉伤后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肩膀疼痛剧烈,且经过简单处理后无明显缓解。 2.肩膀出现明显的畸形,无法正常活动。 3.受伤后伴有手臂麻木、无力等神经损伤的表现。对于儿童,家长更要密切观察,如果儿童肩膀拉伤后哭闹不止且活动明显受限,也应及时就医;老年人肩膀拉伤后由于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出现上述情况也需尽快就医。
2025-10-15 14:16:59 -
手指关节为什么能掰响
手指关节能掰响是因关节腔内气体振动,频繁掰响有潜在影响,不同人群需注意,儿童易影响发育、成年人偶尔无妨但频繁不利、有病史者掰响会加重病情,应避免频繁掰手指关节,出现不适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关节。 频繁掰手指关节的潜在影响 对关节软骨的影响:频繁掰手指关节可能会对关节软骨造成磨损。关节软骨是覆盖在关节面上的一层光滑组织,起到缓冲和减少摩擦的作用。长期频繁的掰动会使软骨受到过度的机械刺激,导致软骨损伤,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增加患骨关节炎等疾病的风险。比如,有研究发现经常掰手指关节的人群,关节软骨的厚度可能会逐渐变薄,关节的润滑和缓冲能力下降。 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过度掰动手指关节可能会破坏关节周围的韧带等结构的稳定性。韧带是维持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频繁的掰动会使韧带受到异常的应力,可能导致韧带松弛,进而使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出现关节错位等情况。例如,手指关节在韧带松弛的情况下,更容易在日常活动中发生小的移位,影响手指的正常活动和感觉。 不同人群掰手指关节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手指关节相对较为脆弱,关节周围的组织发育还不完善。频繁掰手指关节可能会影响儿童手指关节的正常发育。家长应注意引导儿童避免频繁掰动手指,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还在不断完善中,过度的外力刺激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例如,儿童的关节软骨较薄,过度掰动更容易受损,影响手指的正常生长和功能。 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只是偶尔掰手指关节且没有不适症状,一般影响不大,但也不建议频繁进行。如果在掰手指关节时伴有疼痛、肿胀等不适,应及时停止,并考虑是否存在关节的病变等情况。成年人在日常活动中如果经常需要使用手指进行劳作等,更要注意保护手指关节,避免因频繁掰动而加速关节的退变。比如,长期从事手工劳动的成年人,手指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频繁掰动会进一步加重关节的负担。 有病史的人群:如果本身有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人群,掰手指关节可能会加重病情。这类人群应避免掰手指关节的行为,及时就医进行正规的治疗和关节保护。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已经处于炎症状态,掰手指关节会刺激关节,导致炎症反应加重,疼痛和肿胀加剧,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总之,手指关节能掰响是由于关节腔内气体振动引起,但频繁掰动可能带来不良影响,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注意保护手指关节,出现异常不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5 14:15:44 -
轻微韧带拉伤的症状
韧带拉伤后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压痛等表现。疼痛程度轻、部位与拉伤韧带相关,受伤当时即出现且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可缓解但不消失;肿胀因拉伤程度而异,范围局限于拉伤韧带部位周围;活动受限表现为受伤部位活动困难,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按压受伤部位有明显压痛,可辅助判断受伤位置。 时间特点:疼痛一般在受伤当时即可出现,并且会持续存在,在活动患处时疼痛往往会加重,休息时疼痛可有所缓解,但不会完全消失。 肿胀 表现形式:受伤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这是因为韧带拉伤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导致受伤部位肿胀。肿胀程度因韧带拉伤的严重程度而异,轻微拉伤时肿胀相对较轻,可能只是受伤部位有轻微的隆起。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肿胀的观察可能需要更细致,因为儿童皮肤较薄,肿胀可能更易被发现;老年人则可能因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消退相对缓慢。生活方式上,受伤后如果立即制动休息,肿胀可能相对较轻;如果继续活动,可能会加重肿胀程度。有过韧带损伤病史的人,再次拉伤时肿胀可能比初次拉伤时更为明显,这与局部组织的修复状态等因素有关。 范围:肿胀范围一般局限在拉伤韧带所在的部位周围,比如手腕部韧带拉伤时,肿胀主要集中在手腕关节周围。 活动受限 具体表现:由于疼痛和韧带受损,患者会出现受伤部位活动受限的情况。例如,膝关节韧带拉伤时,患者会感觉膝关节屈伸困难,不能正常地行走、上下楼梯等;踝关节韧带拉伤时,患者行走时会感到不稳,不敢正常发力,影响正常的行走功能。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受限的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为受伤而不愿意使用受伤的肢体进行活动,表现为肢体活动减少;老年人则可能因为活动受限而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等活动都可能受到影响。生活方式方面,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韧带拉伤后活动受限可能更明显,因为他们对肢体活动的需求较高;而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活动受限对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有韧带损伤病史的人,再次拉伤时活动受限可能比初次损伤时更为严重,因为韧带的稳定性已经受到过影响。 压痛 检查方法与表现:用手指按压受伤部位时,会有明显的压痛感。压痛的位置就是韧带拉伤的部位,通过按压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受伤的具体位置。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压痛表现上与无相关情况的人群类似,压痛是韧带拉伤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通过压痛可以辅助医生判断韧带是否受伤以及受伤的大致部位。
2025-10-15 14: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