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骨关节炎、四肢骨折、颈腰椎病及骨肿瘤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范李,骨外科博士、曾赴美国进修学习骨科专业,对于骨科各类常见疾病,如四肢骨折、颈腰椎病及骨肿瘤等的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骨关节炎、四肢骨折、颈腰椎病及骨肿瘤的治疗。展开
  • 小腿粉碎性骨折严重吗

    小腿粉碎性骨折较严重,局部愈合难、软组织损伤风险高,影响下肢负重与关节活动;儿童、老年人、青壮年各有特殊性;需手术治疗,术后要规范康复训练且循序渐进。 局部影响方面 愈合难度增加:由于骨折块破碎严重,骨折端的血运破坏相对较大,骨折愈合的过程会受到明显影响。正常的骨折愈合需要良好的血供来提供营养物质和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而粉碎性骨折破坏了局部的血运,使得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风险大大增加。据相关研究统计,小腿粉碎性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比一般骨折要高很多。 软组织损伤风险高:粉碎性骨折多是高能量损伤造成的,往往会伴随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皮肤等的损伤。因为强大的外力不仅导致骨骼粉碎,还会对周围的软组织产生拉扯、挫伤等,这会进一步影响伤口的愈合,增加感染的机会。 对下肢功能的影响 负重功能障碍:小腿是下肢重要的负重结构,粉碎性骨折后,患者很难进行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即使经过治疗,在恢复过程中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来恢复下肢的负重能力,而且恢复程度可能不如单纯骨折。例如,患者可能需要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较长时间才能部分恢复负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关节活动受限:骨折部位附近的关节,如踝关节等,可能会因为骨折的影响而出现活动受限。因为骨折的疼痛、周围组织的损伤以及后期的瘢痕粘连等因素,会限制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进而影响下肢的整体功能,如影响患者的步态等。 不同人群的特殊性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小腿粉碎性骨折后,一方面要考虑骨折的愈合情况,另一方面要关注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儿童的骨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粉碎性骨折可能会影响骨骺等结构,从而导致下肢不等长、关节畸形等问题。所以儿童小腿粉碎性骨折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密切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骼的生长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小腿粉碎性骨折后,骨折愈合能力更差,而且由于骨质疏松,骨折块可能更容易移位。同时,老年人可能还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会增加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更容易发生骨折部位的感染;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等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青壮年:青壮年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小腿粉碎性骨折后,由于骨折严重,恢复时间较长,对其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较大。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来恢复下肢功能,而且在康复期间可能会因为无法正常工作而带来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治疗相关要点 小腿粉碎性骨折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要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逐步进行,早期主要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等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后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等情况。

    2025-10-11 13:15:13
  • 食指第一节关节痛怎么办

    食指第一节关节痛可能由外伤、关节炎、腱鞘炎等多种原因引起,若为轻微外伤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过度使用致疲劳性疼痛则需休息;外伤分软组织损伤和骨折,骨折需固定后送医;关节炎有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分别需减少活动、控制体重或药物治疗等;腱鞘炎要减少手指活动、热敷等,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肿胀、畸形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一、明确可能病因并初步处理 食指第一节关节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伤、关节炎、腱鞘炎等。如果是轻微外伤导致的疼痛,在24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24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如果是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指引起的疲劳性疼痛,要让手指充分休息,避免继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频繁的手指屈伸活动。 二、针对不同病因的进一步处理 (一)外伤因素 1.软组织损伤:若有明显肿胀但皮肤无破损,可先观察,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肿胀加重,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超声等检查来明确损伤程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手指关节相对脆弱,玩耍时易受伤,家长要格外注意,受伤后除了按上述方法处理外,更要密切关注手指活动情况,如有活动受限需尽快就医。 2.骨折:如果怀疑有骨折,会出现手指明显畸形、剧烈疼痛且活动受限,此时应避免随意移动手指,用木板等固定受伤手指后尽快送往医院,进行X线等检查以明确骨折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固定或手术治疗。 (二)关节炎因素 1.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磨损等原因导致。可通过减少手指的负重和过度活动来缓解症状,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在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2.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手指关节痛外,还可能伴有晨僵(早晨起床后手指僵硬,活动后缓解)等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血液检查等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等。对于儿童类风湿关节炎,要更加谨慎处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三)腱鞘炎因素 1.狭窄性腱鞘炎:常因手指过度屈伸活动引起,如长时间打字、织毛衣等。患者要减少手指的频繁活动,局部可进行热敷等物理治疗。对于儿童,如果是因玩耍时过度使用手指导致腱鞘炎,要引导其合理控制手指活动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处理。 三、就医指征 如果食指第一节关节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手指明显肿胀、畸形、活动严重受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当疼痛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或睡眠,或者怀疑有严重的疾病如感染性关节炎等情况时,都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来明确诊断,从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025-10-11 13:13:19
  • 尾骨摔伤怎么分辩严不严重

    可从疼痛程度、局部外观、活动受限情况、特殊人群神经压迫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区分尾骨摔伤轻重程度,轻度者疼痛轻、外观无明显异常、活动受限小且影像学多无明显骨折,重度者疼痛剧烈、局部有明显肿胀淤血畸形等、活动受限明显且常伴骨折等严重损伤及特殊人群易有神经压迫表现、影像学可明确骨折脱位等严重情况。 一、观察疼痛程度 1.轻度尾骨摔伤:疼痛较轻微,多为隐痛或胀痛,一般不影响正常的坐立、行走等日常活动,休息后疼痛可有所缓解,这种情况通常损伤相对较轻,可能只是尾骨周围的软组织有轻度挫伤等。例如,一些人在尾骨摔伤后仍能正常坐姿工作数小时,疼痛不剧烈。 2.重度尾骨摔伤: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可能会出现坐立不安、行走困难等情况,疼痛持续不缓解甚至可能加重,可能伴有活动受限明显,这种情况往往提示可能存在尾骨骨折、脱位等较严重的损伤。比如,患者根本无法正常坐下,坐下时疼痛尖锐难忍。 二、查看局部外观 1.轻度尾骨摔伤:局部外观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微的红肿、淤血,范围较小,皮肤表面完整,没有明显的畸形等情况。 2.重度尾骨摔伤:局部可能出现明显的肿胀、淤血范围大,甚至有皮肤破损、出血等情况,还可能观察到尾骨部位有明显的畸形,如尾骨明显突出或偏移等,这通常提示骨折、脱位等较严重损伤。 三、评估活动受限情况 1.轻度尾骨摔伤:对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小,一般仍能进行基本的行走、坐立等活动,只是在特定姿势或动作时会有疼痛,但不影响整体的活动能力。例如,可以缓慢行走一段距离,坐立时稍加注意姿势还能坚持。 2.重度尾骨摔伤:活动受限明显,可能几乎无法坐立、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比如根本不能自行站立、行走,需要他人搀扶等,这往往意味着损伤较为严重,可能有骨折导致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等情况。 四、考虑是否有神经压迫症状(特殊人群需重点关注) 1.一般人群:轻度尾骨摔伤通常不会有神经压迫症状,但重度尾骨摔伤若合并骨折移位等情况,有可能压迫周围神经,不过相对少见。 2.儿童:儿童尾骨摔伤时,由于其骨骼等结构特点,若出现重度损伤导致神经压迫,可能会表现出下肢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情况,如下肢麻木、无力等,需格外重视,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更要通过外观、活动等多方面综合判断。 3.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尾骨摔伤后更易出现骨折等严重损伤,且合并神经压迫等情况时,恢复相对更慢,需密切观察是否有下肢感觉、运动异常等神经压迫相关表现,因为老年人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神经受压后可能恢复不佳。 五、借助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 1.轻度尾骨摔伤:通过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明显骨折等异常,仅显示软组织轻度损伤表现。 2.重度尾骨摔伤: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显示尾骨骨折、脱位等情况,能更准确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比如是否有尾骨的粉碎性骨折、脱位导致关节结构严重破坏等。

    2025-10-11 13:09:41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通过有氧运动、腰背肌锻炼、柔韧性训练进行康复锻炼。有氧运动可选游泳;腰背肌锻炼有五点支撑法和小飞燕动作;柔韧性训练包括坐姿体前屈和站立位腰部侧屈,不同人群锻炼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有氧运动 1.游泳: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游泳是非常适宜的有氧运动。在游泳过程中,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自重对椎间盘的压力,同时游泳时脊柱能得到多方向的活动,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游泳锻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腰部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情况较不进行游泳锻炼的患者有明显改善。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游泳,每次30-60分钟,可选择自由泳、蛙泳等不同泳姿,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对于儿童患者,游泳也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锻炼方式,能在不增加腰椎负担的情况下促进身体发育和腰背肌力量增强;对于老年患者,游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灵活性和腰背肌功能,同时减轻腰椎压力,但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游泳强度和时间。 二、腰背肌锻炼 1.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5组。这种锻炼方法适合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对于儿童,可在家长协助下适当进行简单的类似动作引导,帮助其感受腰背肌的收缩;老年患者进行时要注意动作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腰部不适加重。 2.小飞燕动作: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坚持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5组。小飞燕动作能有效锻炼腰背肌力量,但对于腰部疼痛较剧烈、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可先从减少动作幅度和次数开始。儿童进行小飞燕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轻柔性和适当性,避免过度拉伸腰部;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腰部耐受情况调整,如有明显不适则停止该动作。 三、柔韧性训练 1.坐姿体前屈:患者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伸直,缓慢向前弯腰,尽量用双手触摸脚尖,保持15-30秒后缓慢回到坐姿,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5组。坐姿体前屈有助于增加腰部的柔韧性,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进行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适度,避免因柔韧性不足导致受伤;老年患者要注意弯腰幅度,不要过度弯曲,防止加重腰椎负担。 2.站立位腰部侧屈: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叉腰,然后向一侧缓慢侧屈腰部,尽量让手触摸同侧下肢外侧,保持15-30秒后换另一侧进行,每侧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5组。这种训练可以增加腰部左右两侧的柔韧性,对于改善腰部整体活动度有帮助。在进行该训练时,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要注意保持身体稳定,避免摔倒等情况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平衡能力可能较差,更要小心。

    2025-10-11 13:07:52
  • 颈椎检查是做核磁共振还是ct好

    颈椎检查中核磁共振(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适用于怀疑脊髓等软组织结构病变、儿童颈椎病变等情况;CT对骨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怀疑颈椎骨折、骨质增生等骨性结构异常情况,选择时综合考虑主要病变类型、年龄、病史、自身情况等因素,由临床医生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一、颈椎检查中核磁共振(MRI)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成像原理及优势:MRI是利用磁场与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内进动的氢核(质子)发生共振,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它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能够清晰显示颈椎的脊髓、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结构。例如,对于脊髓病变的诊断,MRI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脊髓是否有水肿、变性、占位等情况,其对脊髓损伤、脊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适用人群及情况: 对于怀疑有脊髓病变的患者,如脊髓型颈椎病导致的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MRI是首选检查方法,因为它能清晰显示脊髓的细微改变。 对颈椎间盘突出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且需要观察椎间盘与脊髓、神经根关系的患者,MRI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儿童颈椎病变患者,由于儿童骨骼尚未完全骨化,CT的辐射相对MRI更需要谨慎考虑,此时MRI在避免辐射损害的同时能较好地显示病变情况。 二、颈椎检查中CT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成像原理及优势:CT是通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对颈椎进行横断面成像,它对骨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清晰显示颈椎的骨质结构,如椎体、椎弓根、椎间孔等的骨质形态、是否有骨折、骨质增生等情况。 适用人群及情况: 对于怀疑有颈椎骨折的患者,CT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骨折的部位、类型(如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等)以及骨折碎片移位情况,为骨折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对颈椎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骨性结构异常的诊断,CT能清晰显示骨质增生的部位和程度、椎管的狭窄情况等。 对于年龄较大、对MRI检查中磁场恐惧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但金属植入物为非铁磁性且不影响检查时)的患者,CT也可作为一种选择,但需要综合考虑辐射因素。 三、两者的选择原则 一般首选原则:如果主要怀疑是软组织结构病变,如脊髓、椎间盘、韧带等问题,优先选择MRI;如果主要怀疑是骨质结构病变,如骨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优先选择CT。 综合考虑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尽量减少辐射暴露,优先考虑MRI;成年人则根据具体病变情况选择。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有过颈椎手术史且体内有金属固定物,需要评估金属固定物是否影响MRI检查,若不影响可考虑MRI,若影响则选择CT。 患者自身情况:对于不能配合MRI检查(如躁动不安的患者)的情况,可能会选择CT检查,但需权衡辐射风险。 总之,颈椎检查是选择核磁共振还是CT,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病史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由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2025-10-11 13:04: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